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生物必修二有丝_减数详尽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丝_减数详尽分析

来源:刀刀网
有丝和减数

有丝 (一)过程

时 间 期 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①变化:完成 DNA的复制和 有关蛋白质的特 合成②结果: 每 个染色体都形 成两个姐妹染 色单体,呈染色 质形态 点 ①出现染色体, ②核膜、核仁消失,③出现纺锤体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①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纺锤体消失,④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二)、动、植物有丝的比较 相同点 植物细胞有丝 动物细胞有丝 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_纺锤丝形成纺锤由两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体 纺锤体 不 同 点 末期 前期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将细细胞膜从细胞的_凹陷,将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 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一、 减数

(一)相关概念

①. 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1和2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如图

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

(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分子,四条染色单体) (数目:四分体数 = 同源染色体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不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

(二)减数的过程(精子形成过程为例)

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一次 同源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后期 特点 同源染色体联:同源染色体排会, 四分体出列在赤道板上 现,非姐妹染色 单体交叉互换 初级精母细胞 前期中期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次级精母细胞 末期细胞种类 减数第二次 特点 无同源染色体 细胞种类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 染色体的着丝 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次级精母细胞 着丝点,染色体一分为二,姐妹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结果形成 四个精子细胞 精细胞 (三)、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

第一次 第二次

1个极体 2个极体

滋长 (2N) (N) 3个极体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N) (2N) 复制 (2N) 1个次级母细胞 (N) 1个卵细胞(N)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分离(自由组合) 精母 细胞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DNA 2C 4C 4C 2C 2C C C 比 较 不 形成部位 同 精 子 动物精巢,植物花药 卵细胞 动物卵巢,植物胚囊 点 形成特点 形成性细胞数 形成子细胞数 均等,有变形期 不均等,无变形期 1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41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1个个精子 卵细胞 4个子细胞 减数 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的一半 相 同 方式 点 结果

三、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1、减数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4n DNA 4n 2n 2n 染色体 n n

精原细胞 初级精 次级精 精子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 次级精 精子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减数过程中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体和DNA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2、有丝中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4n DNA 4n 染色体 2n 2n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有丝过程中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在后期时由于着丝点染色单体分开,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DNA数目不变。染色体和DNA数目减半发生在末期,原因是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有丝过程中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

四、 有丝和减数的比较

比 较 项 目 发生时间 减数 性原细胞产生性细胞时 有丝 产生体细胞、性原细胞时 染色体复制及 细胞次数 染色体行为 子细胞数 子细胞染色体数 形成细胞

染色体复制一次, 细胞连续两次 同源染色体要经过联会形成四分体并交叉互换,而后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个 为亲代的一半 生殖细胞 染色体复制一次, 细胞一次 有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分离,无四分体行为,非同源染色体不进行自由组合 2个 与亲代相同 体细胞 五、图形判断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分布,有染色单体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赤道板上

奇数 减Ⅱ 后期: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均匀:初级精母细

胞 不均匀:初级卵母细胞

末期:染色体排列散乱,无染色单体

无同源染色体 减Ⅱ

联会:四分体 减一前期

有 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减一中期

偶数 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一后期 均匀:初级精母细胞

不均匀:初级卵母细胞

有同源染色体 无、联会、四分体、 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有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赤道板上

有丝

后期: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染色体排列散乱,无染色单体

减数与有丝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 姐妹分家—减Ⅱ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1.减Ⅱ前期 2.减Ⅰ前期 3.减Ⅱ前期 4.减Ⅱ末期

5.有丝后期 6.减Ⅱ后期 7.减Ⅱ后期 8.减Ⅰ后期

答案:9.有丝前期 10.减Ⅱ中期 11.减Ⅰ后期 12.减Ⅱ中期

11.减Ⅰ前期 12.减Ⅱ后期 13.减Ⅰ中期 14.有丝中期

六、减数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形成1种卵细胞。

七、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

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丝、减数解析

一、减数是一种特殊的有丝 二、有丝和减数过程的比较

①减数的简要过程 ②有丝与减数过程比较 时期 间期 有丝 主要特点 DNA数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2a→4a 4a 4a 4a 4a→2a 2N 2N 2N 4N 4N→0→4N 4N 4N 4N 2N 核膜、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前期 出现染色体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期 上 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后期 开,分别移向两极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锤体末期 消失,染色体变成染色质,形成两个子细胞 2N 2a→4a 4a 4a 4a 2N 2N 2N 2N 0→4N 4N 4N 4N 4N→2N 2N 2N 间期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第一减次数分 裂 第二次分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前期 核膜、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出现染色体 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末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分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或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4a→2a 2N→N 2a 2a N N 前期 非同源染色体散乱排列 中期 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裂 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锤体末期 消失,染色体变成染色质,形成两个子细胞 后期 2a a 2N 2N→N 0 0 三、有丝和减数的主要特征比较

项 目 细胞类型 部位场所 次数 同源染色体行为 有丝 体细胞(从受精卵开始),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几乎所有组织器官 1次 无联会 减数 生物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 精巢或卵巢 2次 同源染色体有联会现象,出现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间发生交叉互换以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个 性细胞(精子或卵细胞) 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 不一定相同 子细胞数 不子细胞类型 同子细胞染色体数 点 子细胞间的遗传物质 意义 2个 体细胞 与亲代相同 一定相同 主要特征 相同点 在生物亲代和子代之间保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来说,减数与受精作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两次 染色体复制一次,出现纺锤体,减数第二次与有丝相似 四、细胞中几个概念的分析

1、基本概念理解

(1)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过程中,相互配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不同的一般指性染色体,如X、Y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减数中精(卵)原细胞和初级精(卵)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在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和极体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在有丝中同源染色体始终存在。

(2)染色单体:在间期染色体复制以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质丝,连接在一个着丝点上,每条染色质丝成为一个染色单体。无论是有丝还是减数,染色单体都是形成于间期,但有丝消失于后期,减数消

失于减数第二次的后期。

(3)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 2、几种数量关系

(1)染色体数:以染色体的着丝点数目为依据,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个染色体。 (2)染色单体数:若有染色单体,则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无染色单体则为零

(3)DNA分子数:若有染色单体,则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若无染色单体,则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 (4)三者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复制后 着丝点前:染色单体数=2倍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其他时期: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0;

一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5)细胞数目关系

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 4个精子细胞 4个精子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1个极体

1个卵细胞+3个极体

五、减数分别与遗传定律之间的关系

减数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三大遗传规律都是研究亲代的性状在子代中的表现问题。无论哪个规律研究什么性状,亲代性状要在子代中表现出来,都必须经减数、受情作用和个体发育三个阶段,但受精作用与个体发育不过是性状表现必不可少的阶段,它们并不影响子代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因此,性状在子代中如何表现的问题 要取决于减数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而与减数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有关的关键阶段在减数中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时期。这就是遗传规律的实质所在。在减数第一次的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了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表现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表现为自由组合,导致了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表现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此一见,遗传定律是由于减数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引起的。 六、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体产生配子的配子(精子或卵细胞)

种类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精子或卵细胞)种类

精子种类 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体 含有n对等位基因差异的生物体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卵)原细胞 2 一个含有n对等位基因差异的精(卵)原细胞 卵细胞种类 4 2n 1 七、减数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八、有丝和减数各时期的图像

前期 图注 A有丝 B减数第一次 C减数第二次 中期

后期

细胞各时期图像的主要特征

时期 前 期 有丝 减数第一次 减数第二次 细胞内有成对的同细胞内有成对的同源细胞内无成对的同源染源染色体,但无联染色体,但有联会、四色体,也无联会、四分会、四分体出现 分体出现 体出现 中 期 细胞内有成对的同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形细胞内无成对的同源染源染色体,染色体着成的四分体着丝点排色体,染色体着丝点排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列在细胞似呈两列在细胞的赤道板央的赤道板上呈一条线 上呈一条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