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查制度
一、 安全检查的目的
安全的基本意义,一是预知危险,二是消除危险,两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告诉人们怎样识别危险和防止事故危害。
安全工作的目标也就是(1)预防伤亡事故或者说把事故发生频率降下来,把伤死事故频率和经济损失率降到低于社会容许的范围以及国同行业先进水平;(2)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达到最佳安全状态。但是,由于安全是与生产同时存在的,因此危及劳动者的不安全因素也同时存在,事故的原因也是复杂和多面的。为此,必须通过安全检查对施工(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预报和预防。
安全生产检查的目的:
1、通过检查,可以发现施工(生产)中的不安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卫生问题,从而采取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产。
2、利用安全生产检查,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党和生产方针、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安全检查实质上也是一次群众性的安全教育。通过检查,增强领导和群众安全意识,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4、通过检查可以互相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5、通过安全检查,了解安全生产状态,为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
二、 安全检查的内容
安全检查内容主要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制定检查项目、标准。但概括起来,主要是查思想、查制度、查机械设备、查安全设施、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操作行为、查劳保用品使用、查伤亡事故处理的处理等。
1、安全检查有经常性的、定期制度性 、突击性的、专业性的和季节性等各种形式。安全检查的组织形式,应根据检查目的、内容而定,因此,参加检查的组成人员也就不完全相同。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检查,这类检查有针对性、调查性、也有批评性。同时,通过检查总结,扩大了安全生产经验的传播面,对基层推动作用较大。
2、定期安全检查。企业内部必须建立定期分级安全检查制度,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内部建制等不同,要求也不是千篇一律。一般中型以上的企业(公司),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工区(工程处、附属厂)每月组织一次;施工队(工地)每半月组织一次制度性的全面安全检查。施工现场比较集中的公司(厂)可以每月组织一次;工区(工程处、车间)半月或每旬检查一次。总之,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与上级要求而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每次安全检查应由单位领导或总工程师(技术领导)带队,工会、安全、动力设备、保卫等部门派员参加。这种制度性的定期检查内容,属全面性和考核性的检查。
3、专业性安全检查。专业安全检查应由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某项专业(如:垂直提升机、脚手架、电气、塔吊、压力容器、防尘防毒等)安全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单项检查,这类检查专业性强,也可以结合单项评比进
行,参加专业安全检查组的人员,主要应由专业技术员、懂行的安技人员和有实际操作、维修能力的工人参加。对于新搭设的脚手架、垂直提升机(龙门架和井子架)、塔吊等重要设施和设备在使用前进行验收,也属于专业性安全检查。
4、经常性安全检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通常有:
(1)班组进行班前、班后岗位安全检查;
(2)各级安全员及安全值日人员巡回安全检查;
(3)各级管理人员在检查生产的同时检查安全。
5、季节性及节假日恰后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是针对气候特点(如,冬季、暑季、雨季、风季等)可能给安全施工(生产)带来危害而组织的安全检查。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前、后防止职工纪律松懈、思想麻痹等进行的检查,应由单位领导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节日加班,更要重视对加班人员的安全教育,同时要认真检查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三、 安全检查的方法
安全检查要讲科学、讲效果。因此,安全检查方法很重要。以往安全检查主要靠感性和经验,进行目测、口讲。安全评价也往往是“安全”“不安全”的定性估计多。随着安全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安全检查工作也不断的进行改革、深化。目前安全检查基本上采用安全检查表和实测实量的检测手段,进行定性定量的安全评价。不论何种类型
的安全检查,都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领导。各种安全检查都应根据检查要求配备力量,特别是大范围、全面性安全检查,要明确检查负责人,抽调专业人员参加检查,并进行分工,明确检查内容、标准及要求。
2、要有明确的目的。各种安全检查都应有明确的检查目的和检查项目、内容及标准。重点(如,在安全管理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提取使用等)、关键部位如安全设施(“保证项目”)要重点检查。大面积或数量多的相同内容的项目,可采取系统的观感和一定数量的测点相结合的检查方法。检查时尽量采用检测工具,用数据说话。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不仅要检查是否有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还应进行应知抽查,以便了解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的安全素质。
3、检查记录是安全评价的依据,因此要认真、详细。特别是对隐患的记录必须具体,如隐患的部位、危险性程度及处理意见等。采用安全检查评分表的,应记录每项扣份原因。
4、+安全评价。安全检查后要认真地、全面地进行系统分析,用定性定量进行安全评价。哪些检查项目已达标;哪些项目检查虽然基本上达标,但是具体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行完善,哪些项目没有达标,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整改。受检单位(即使本单位自检也需要安全评价)根据安全评价可以研究对策,进行整改和加强管理。
5、整改是安全检查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结果的归宿。整改工作包括隐患登记、整改、复查、销案。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该进行登记,不仅是作为整改的备查依据,而且是提供安全动态分析的重要信息渠道。如。各单位或多数单位(工地、车间)安全检查都发现同类型隐患,说明是“通病”。若某单位安全检查中经常出现相同隐患,说明没有整改
或整改不彻底形成的“顽固症”。根据隐患记录信息流,可以作出指导安全管理的决策。
安全检查中查出的隐患除进行登记外,还应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单,引起整改单位重视。对凡是有即发性事故危险的隐患,检查人员应责令停工,被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对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检查人员当场指出,进行纠正。被检查单位领导对查处的隐患,应立即研究整改方案,进行“三定”(即定人、定期限、定措施),立即进行整改,负责整改的单位、人员在整改完成后要及时向安全等有关部门反馈信息。安全等有关部门要立即派员进行复查,经复查整改合格,进行销案。
太钢19宿舍3#楼项目部
2005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