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规培养
(一)学习常规 (二)游戏常规 (三)运动常规 (四)生活常规 (五)常见问题
学习常规之
对幼儿的要求
1. 坐资要自然、端正。
2. 乐于倾听他人的观点及想法,不插话,不打断他人,能有序地
表达.
3. 有想法想表达时,举手示意,让教师知道.
4. 学习活动开始后,要仔细倾听教师的安排,不随意与同伴谈话、
聊天.
5. 在活动过程中,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因自己过度兴奋或其他
情绪的表现而影响同伴.
6. 在活动中需要合作时,能做到协商、轮流、谦让,不争抢材料. 7. 用完材料后,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材料整理好,放回原处.
学习常规之
教师的培养策略
1. 平时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对个别幼儿出现的坐姿问题进行及时
教育,学习一些关于坐姿的儿歌,如“小脚平平放在地,后背不弯要挺立,双手搭在双腿上,精神饱满学习棒。”或与幼儿共同讨论坐姿不正确所带来的影响.
2. 给幼儿安排座位时,要注意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看清自己,不要背
对着幼儿,尽量以圆弧形安排座位。
3. 可以先让幼儿观看一些情景表演,教师再提出相应的问题。如
“他们在做什么?”“是怎样听的?”“别人说话时我们在旁边应该怎样听?\"“应该什么时候再发表自己的看法?”等,再让幼儿一起共同讨论.
4. 教师要明白自己对幼儿的要不得求,分清是对个体提出的要求
还是对群体提出的.若是前者,则可以私下和幼儿去说,不要大声说出幼儿的名字;若是后者,则要大声说出要求,让全班幼儿都能听清楚.
5. 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给予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空间,可
以建议他们商量一下合作过程中的分工,如“谁负责画路线?”“谁负责记录?”等.
6. 活动结束后,可以儿歌的方式,提醒幼儿整理材料,将材料放
回原处,如“小剪刀,手中拿,宝宝剪纸就用它,用完合好放原处。”
游戏常规
对幼儿的要求 教师的培养策略 1. 听懂指令,自主1. 活动开始前,应向幼儿介绍活动区的内容,投选择或结束游戏。 2. 适当保持安排。 3. 遵守游戏中的规则. 4. 不妨碍别人,友好合作。 5. 愿意自己解决问题. 6. 爱护玩具,有序放的材料,活动规则,并指导幼儿科学地选区。 2. 活动过程中,让幼儿自主决定“我想玩什么,和谁一起玩,怎么玩”,但有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参与。此外,教师要做好观察记录。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等评价活动,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也为下一次活动提出新的要求。如“让幼儿介绍在活动中是怎样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整理,物归原4. 最后,教师播放收区音乐,提醒幼儿在活动结处,保持区域整洁。 束后,对材料、环境进行收拾整理.如分、捡、摆放、打扫等。 运动常规
教师的培养策略 1. 对活动充分规划与预想,做好突发事件发生的预防与处理准备. 2. 引导幼儿做好准备活动,如活动一下身体的上肢关节、下肢关节。 活动前及时准备 3. 提醒幼儿自主检查服饰、口袋内是否有硬物。 4. 检查活动场地、器械。 5. 做好特殊幼儿的保育工作. 6. 与幼儿共同商定活动及常规。 1. 观察并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如“玩秋千的幼儿要先观察下方有无小朋友后,方可开始”,“从秋千下方通过的小朋友必须先观察上方有无荡下来的小朋友.” 2. 确保所有幼儿在视线内,保证其安全,并及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活动中及时关注 3. 观察幼儿玩什么、和谁玩、怎样玩,不干预,但给予必要的帮助。 4. 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和环境变化,灵活调整活动进程。 5. 关注整体状况及个体差异,给予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6. 引导幼儿充分交往与合作,相互关心与帮助. 7. 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与挑战。 1. 活动结束之前,引导幼儿做好放松活动。 2. 鼓励幼儿自主整理器械材料,摆放有序,不缺失. 3. 和幼儿一起清点人数,带好物品,有序离开场地。 4. 提醒幼儿运动后洗手、擦汗、饮水、整理衣物。 活动后及时整理 5. 引导幼儿分享运动中的感受。 生活常规之
进餐
对幼儿的要求 1. 吃东西时细嚼慢咽. 2. 不偏食、不挑食、喜教师的培养策略 1. 教师分工协作,组织幼儿有序洗手、穿进餐围兜等.进餐时间30分钟左右,与早点间隔至少2小时。 欢吃瓜果、蔬菜等2. 保育员和一位教师按点去厨房取餐,剩下一位教师对幼新鲜食品。 儿进行餐前教育。 3. 主动使用进餐礼貌3. 各幼儿提出“安静、文明进餐,残渣进渣盘,随手用语,文明进餐。 4. 主动用筷子就餐。 餐巾,餐后还原餐具、椅子”的要求,并宣布进餐完毕后的活动安排。 5. 能自己进餐,不依赖4. 保育员分餐时,教师为幼儿介绍菜品名及所含营养. 别人。 5. 进餐时先吃饭菜,后喝汤. 6. 主动收拾自己的就餐6. 指导幼儿吃完后用餐巾擦嘴。 桌面及餐具。 7. 指导中大班幼儿用温开水有序、正确地濑口。 7. 正确使用餐具,避免8. 先吃完的部分幼儿在一位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较安静的发生危险。 区域活动. 8. 能安静进餐,不影响9. 待全部幼儿进餐完毕后,两位教师带幼儿外出散步。 他人。 10. 保育员收拾渣盘和餐巾(中大班可请值日生协助),并将餐具送还到厨房。 生活常规之 入厕和盥洗 对幼儿的要求 教师的培养策略 1. 养成饭前便后主动洗1. 组织男女幼儿分别按小组排队有序入手、便后主动冲水的习惯。 2. 入厕后学会自己整理衣裤。 3. 学会正确使用厕纸. 4. 在集体活动中,有便意后,能主动入厕。 5. 每天早晚主动刷牙。 6. 能有序盥洗,并保持地面干燥,避免发生危险. 厕,提醒幼儿不要在卫生间嘻闹。 2. 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入厕方法,如“(女生)脱下小裤子,便便排出去,厕纸来帮忙,从前往后擦,穿好小裢子,冲水再洗手。(男生)脱下小裤子,小便入便池,提好小裤子,冲水再洗手.” 3. 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如洗完手后,幼儿往往会忘记要擦手,这是可以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 生活常规之 午睡 对幼儿的要求 教师的培养策略 1. 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1. 睡前带幼儿出去散散步,有利食物的起床的习惯。 消化吸收。 2. 保持正确的睡眠姿2. 睡前讲个故事或播放一首舒缓的歌势,安静入睡. 曲. 3. 在提醒下能作到不打3. 检查幼儿身上的小别针、小玩具,头扰别人午睡。 4. 能穿脱衣裤,保持上的发卡是否取下,确认幼儿口中无含留食物。 仪表的整洁。 5. 能整理自己的床铺,会自己系好鞋带. 6. 午睡时不将玩具带入卧室。 7. 能主动告知身体不适,避免危险发生. 4. 指导幼儿彩正面或侧面的正确睡姿,每15分钟巡视一次。 5. 对多尿的幼儿睡前要提醒小便,千睡中叫醒,让其再小便一次。 6. 起床前,提前10分钟进卧室关窗。指导幼儿依次穿上衣、袜子、裤子、鞋。 常见问题之
如何减少集体教学活动时间的浪费现象? (学习)
1。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凡是共性目标,就应给幼儿提供同等公平的体验机会,尽量减少等待.
2。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教师的计划有差异时,应及时调整教育行为。
3。在提问时,要多提“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开放性问题,少说“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等不需要幼儿思考就可以直接开口回答的问题。
常见问题之
如何对待在游戏活动中大声喧哗的幼儿?(游戏)
1.告诉幼儿为什么不能大喊大叫(会影响别人),可试着小声地告诉他们。
2.思考幼儿喊叫是不是由于感兴趣而引起的,反思自己平时对兴趣高涨的幼儿是否提过要求,思考班级活动区游戏常规是不是建立起来
了。
3.思考游戏内容是否适合幼儿,幼儿是否感兴趣.如果幼儿不感兴趣,教师应提供更多机会让幼儿自主选择,结合自己的兴趣参与游戏. 4。活动开始前,注意提醒幼儿保持安静,遵守进区规则,教师还可与幼儿一同探讨、制作出幼儿普遍接受的区域规则牌用于区域环境创设。
常见问题之
幼儿做早操时动作不协调、不规范怎么办?(运动)
1.更换节奏感强、幼儿喜欢、熟悉的音乐。
2.大班可用竞赛的方式,每日评出“看谁做操最像样”奖章获得者,每日出操时请得奖章的幼儿佩戴奖章出操。
3。在室内张贴体操运动员比赛照片,用环境来影响幼儿。 4.对动作不协调的幼儿,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 5.在做操时及时矫正幼儿的动作.
6.对身体不舒服或情绪不稳定的幼儿,教师要给予关注,不必要求其用力做操。
7.教师在带操时要精神饱满,动作协调到位.
常见问题之
面对挑食的幼儿怎么办?(生活)
1.对于幼儿不喜欢的食物,可从少量开始慢慢鼓励他尝试。当幼儿完成一种新食物的尝试时,要给予表扬、鼓励。
2。经常为幼儿讲解食物的营养价值,鼓励幼儿吃饭不挑食,让幼儿
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成分。 3。教师为幼儿盛饭时要少盛勤添.
4.注意布置进餐环境,增强幼儿的进餐食欲.
5。两餐之间最好不要给幼儿吃零食,让幼儿保持一点饥饿感,促进其好好吃饭。
6.食堂可多做包馅的食物,保证幼儿蔬菜的摄入量,营养均衡。 8. 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培养幼儿不挑食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