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试题(第五套)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美国心理学家帕登从儿童的社会交往行为的程度出发,将儿童的游戏分为偶然的行为、游戏的旁观者、单独的游戏、 、 和 六种类型。。 2. 体育游戏通常由 、 、活动方式和活动条件等成分组成。
3.在幼儿园,为顺利进行音乐游戏,幼儿往往需具备音乐辨识和感受能力、歌唱能力、 能力及 等一些基本的技能。
4.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愿自行选择游戏的主题、内容和材料,并在游戏过程中自由选择角色、切换游戏情节和发展游戏内容,说明幼儿在游戏中具有创造性和 。
5.根据使用辅助材料的不同,幼儿园表演游戏可以划分为: 、 、木偶表演游戏和影子戏。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计15分)
1、结构游戏重在发展幼儿的大肌肉动作。 ( ) 2、表演游戏属于规则性游戏。 ( )
3. 发展幼儿注意力的游戏包括发展注意稳定性的游戏、扩大注意范围的游戏及提高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的游戏。 ( ) 4. 幼儿角色游戏具有象征性的特点。 ( ) 5. 幼儿园语言游戏就是指练习语音的游戏。 ( )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15分) 1.幼儿律动游戏 2. 幼儿园智力游戏 3.表演游戏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请简述游戏的基本特征。
2、幼儿体育游戏须具备的技能有哪些? 五、综合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 结合幼儿园实际论述教师如何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组织与指导? 2、 请结合实际论述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参
一、填空题
1.平行的游戏、联合的游戏、合作的游戏 2. 游戏动作、游戏情节 3.乐器使用能力、舞蹈能力 4.自主性
5.自身表演游戏、桌面表演游戏 二、判断题
1、× 2、× 3. √ 4. √ 5. × 三、名词解释
1.幼儿律动游戏:一般是指在音乐或节奏乐器的伴奏指导下,幼儿运用形体的动作感受再现音乐的高低、强弱、长短、快慢、音色、性质的变化,或形象生动的运用形体动作模仿某种形象、事物,抒发某种情趣的富有游戏性的活动过程。
2. 幼儿园智力游戏:是指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等智力因素为主旨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活动。
3.表演游戏: 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学作品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再现文学作品内容(或某一片段)的一种游戏形式。 四、简答题
1、请简述游戏的基本特征。
① 游戏是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②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③ 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④ 游戏是有规则的活动
3、 幼儿体育游戏须具备的技能有哪些?
① 体育游戏情节的构思方法 ② 体育游戏竞赛方法的设计 ③ 体育游戏起动信号的设计 ④ 体育游戏儿歌的创编
五、综合题
1.结合幼儿园实际论述教师如何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组织与指导?
(1)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
(2)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3)为幼儿表演游戏创设环境
(4)使幼儿自然、生动地表演 (5) 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游戏
2.请结合实际论述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广义的社会性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社会性能力”是指对特殊的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认知、身体运动、语言、学习兴趣和态度、情绪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狭义的“社会性能力”是指发起、形成和维持与他人,尤其是伙伴的令人满意的关系的能力。这些能力将会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与适应有重要影响。
1.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
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初的自我意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尤其是同伴的交往中,才会慢慢“去自我中心化”,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2.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交往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存和发展技能。游戏可以促进了儿童的同伴交往,这是因为:第一,进行游戏就必须进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在游戏中,儿童结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即现实的伙伴关系和游戏中的角色关系;第二,玩具加强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并充实了交往的内容,同时幼儿在通过玩具的交往过程中、在解决玩具的纠纷中形成了交往技能。
3.游戏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有益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如帮助、安慰、捐赠、分享、合作、同情等。发展亲社会行为,掌握社会行为规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游戏是幼儿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学校。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游戏材料或玩具结成的现实的玩伴关系和通过角色扮演结成的角色关系,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掌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