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6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Vo1.34 No.6 2015年6月 Jun.20l5 川北“王皮影”的艺术 朱艳杰 (都江堰市文物局,四川都江堰611830) 摘要: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地位岌岌可危,然而在全国各地皮影戏整体衰 落,有的地方皮影戏甚至消失的情况下,川北“王皮影”这一门曾经濒危的民间艺术却焕发新姿,成为阆中市文化旅 游的一道独特风景线。究其原因,除了拥有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外,在造型、色彩、剧本、唱腔等创作 环节中所蕴含的独特风情民俗意味和敢于大胆革新的精神也是其艺术生命得以维持的关键。本文是在搜集资料 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王皮影”传承人的访谈资料对川北“王皮影”的艺术特性做出的尝试性探析,以期能对川北 皮影戏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川北;王皮影;艺术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15)06—0143—05 川北“王皮影”,是指位于四川北部的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阆中的民间艺术大师王文坤一家八代相传 的雕刻和表演艺术。它自清康熙五年(1666年)第 一川北山乡多牛少驴,因此“王皮影”在制作时多选用 牛皮。已故皮影大师王文坤根据多年的皮影雕刻经 验得出:“雕刻皮影以六到十岁的嫩黄牛皮为最好, 这个年龄的牛皮质嫩、韧力强、透明度高。”【1126“王 皮影”一般选用活牛皮(刚杀的牛皮),因其皮质透 代王家禄始创至今,已有三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作为四川皮影戏的一支,它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多次登上国际舞台。本文就制作工序、造型色彩、剧 明度高。选好牛皮后,首先要把皮上的牛毛、肉屑等 刮去,再把牛皮削薄、削匀。在牛皮周围钻上小孔, 套上绳子,然后将竹竿套于小孑L绳上绷直、晒干。在 正式雕刻前还要经过发汗(即把牛皮铺在席子下, 本创作、音乐唱腔、表演操作等方面作一系统论述, 以期对保护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裨益。 一、制作程序 凭借人的汗液透过席子再渗入皮子,以增加透明 度)、去灰(去掉灰尘,保证干净透明)、擂皮(用光滑 的擂锤反复擂擦牛皮,再用手搓揉,以保证皮子的光 滑度)、裁剪(根据皮子的大小先剪去边角,不浪费 川北“王皮影”的制作工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有选皮、削皮、绷皮、发汗、去灰、擂皮、裁料、保水、雕 刻、着色、存放等数十个环节。 “王皮影”的雕刻一般是在刮磴上进行的。刮 磴,是直径30—40公分的半圆形木墩。现在所使用 的雕刻工具有削刀、削磴、刻刀以及各种钻子,大约 材料)、保水(皮子要保持有0.2%的水份,以确保雕 刻时顺利)等环节,方能进行皮影的雕刻。其中,擂 皮环节相当重要,据王彪介绍,擂皮的遍数越多越 有一二百把工具,都是王文坤自己制作并流传下来 的。 好,这样擂出的皮透明度较高,皮质较好,不易变形。 在制作成本方面,“王皮影”也有自己的打算。 买一张生牛皮需要1500元左右,但如果直接买成品 由于皮影影偶是有形的物质产品,所以雕刻时 所用物质材料的优劣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皮影成品的 质量和美观。制作皮影的材料以驴皮为最好,但因 牛皮只需要200元左右,而且效果都差不多。所以 现在“王皮影”在制作工艺品时一般不自己制皮,而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朱艳杰(1985一),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史。 ・143・ 是从别家专门订做成品牛皮。在制作表演或参赛用 的皮影时才购买鲜嫩牛皮,自己制作。 据王彪介绍说,“王皮影”之所以长期以来深受 川北山乡人民的喜爱,主要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在传 承艺术特色,保持着原有的艺术风格,因此他们会坚 持用手工制作。另外,从目前的工艺水平来看,也只 能用手工制作才能保持他们的艺术品位和高度。由 于皮影是整个皮影戏中最有表现力的道具,这就要 求它必须精美又富有表现力;又因多在牛皮上上雕 刻,用力太轻达不到效果,用力太重则会损坏皮子, 所以对艺人的雕刻技巧要求很高,也考验制作者的 手眼协调能力。一个皮影道具的制作需要数周的时 间,需要制作者有高度的责任与耐心,因此皮影的制 作过程是对艺人体力和毅力的双重考验。 二、造型与色彩 皮影的制作过程需要精雕细琢,用优美的线条 和丰富的色彩传达出人物的性格和皮影的艺术魅 力。王皮影的影偶以人物为主,也有飞禽走兽、奇花 异石、书房、花园、桌椅、车船、城门等道具。 因川北皮影多吸取川剧精华,所以其皮影人物 形象也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其下又有若干 小类,如生角有文生、武生、丑生、朝代生、小生、老 生、文雅型和型等;旦角有正旦、老旦、花 旦、瑶旦、吹姑姑、丫鬟等;净角有朝代花脸、正花脸、 反花脸之分;末类似于丑角,一般指地位比较低下的 人,比如书童、和尚、家院、杂人等;丑角又有朝代丑、 文丑、武丑之分。因此一个影戏箱就是一个人生大 舞台,世间百态尽收其中。 皮影人物脸部一般是全侧面(又叫“五分脸”) 造型,只有一只眼睛,但也有特殊影人,比如孙悟空, 有一只半眼睛,是“七分脸”,有部分供展示用的皮 影是全正面造型。 根据剧情的需要,身份等级相符的影人,其头帽 是可以自由组合的。但也有一些在制作时就是头帽 不分离的,比如关羽、张飞、贵妃、皇帝、太子、孙悟 空、猪八戒等影偶的头帽都是固定的。 为了使皮影表演操作时比较灵活,川北“王皮 影”的影人除了头身、头帽分离外,手臂也分开,而 且手臂自然垂于腰间,符合人体正常比例。手掌的 造型并不都是相同的,不同人物的身份不同,其手掌 造型也是不同的,这就赋予皮影人物以不同的性格, 使观众看起来觉得舒服、自然。与其他皮影流派不 同的是,川北“王皮影”的影人都有两只手两只脚, 且两手两脚的长度是一样的,与真人相似。 川北“王皮影”的服装、发饰都非常强调真实 性,影人须发均为真发,雕刻出的脸谱和花纹投射到 纱幕上,连头发都清晰可见。根据身份的不同,影人 的衣服纹饰也不同,比如皇帝的龙袍,在胸前和两袖 口处都会有龙纹;一般文臣衣服图案是太阳;武将根 据身份等级不同,衣服上装饰的图案也有区别,元帅 胸前有龙、袖口无龙,非元帅级别的武将一般有麒 麟。头饰也是区别影人身份地位的标志:比如状元 头上所戴看似普通的“帽插双翎”,形式上就是一个 “嚣”字;古代四大美女一般都是头戴凤冠,较明显 的区别在于后面发髻的佩饰,只有杨贵妃和西施才 能佩戴牡丹花,这是富贵的象征,其余两位则佩戴向 日葵花;一般的妇人发髻上佩戴的是菊花;比较穷苦 的妇人则可能没有发饰。 “王皮影”的艺人们在制作皮影时,强调真实性 的同时也运用到夸张性、寓意性手段,形神兼备,以 获得完美的舞台表演效果,如寓言故事戏《鹬蚌相 争》,为了适应剧情,白鹤的嘴比腿长,一下子就啄 穿了蚌的肚子。 川北“王皮影”的主色是红、黄、蓝、绿、黑五种, 在着色时沿用戏剧脸谱中赋予色彩以特定人物性格 的意义,红脸表示忠义,黄脸象征勇猛或残暴,白脸 代表奸诈阴险,黑脸象征憨直和刚正等,使人一看便 知该影人的性格和处事方法。不仅如此,为迎合观 众的趋吉避险的心理需求,多使用红色以象征吉祥 如意。“王皮影”的色彩还有“写实性”和“表现性” 特征,表现在:有真实的再现客观对象色彩关系的, 如绿树红花,蓝天白云等;也有艺人根据自己的审美 观念和表现意图,主观上进行色彩搭配,如穷苦人家 衣服颜色以黑色为主,富贵人家一般以红、黄色为 主,但也会同时搭配其他颜色,以达到总体上的和谐 效果。 川北“王皮影”在发展过程中,其雕刻技巧和造 型基本上都沿袭传统,只是在影人的尺寸上有所不 同。继王文坤改较小的渭南影子为更大的“王灯 影”后,王彪又在此基础上对皮影尺寸大胆革新,除 了有身高一米八的大皮影令人称奇外,前不久还创 ・】44・ 制出身高3米的巨型皮影,这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 这个皮影作品有望入围世界吉尼斯记录。在着色方 面,王文坤时期承袭旧法,多用植物色(即植物的汁 液)描绘,而且多用蓝、绿等色,明度和纯度都较低, 这种颜料风干后色相较暗,皮影整体上有厚重感和 历史感,突出朴实风格;现在多用矿物质色,涂出的 影偶颜色亮丽、造型飘逸,有透明质感,且多运用红、 黄色,给人温暖和华丽的感觉,还特别注重颜色搭配 的自然和谐,比如影人杨贵妃的衣服颜色以明度和 纯度都很高的红、黄色为主,在袖口处有花边装饰, 凸显人物的丰满、华丽。“王皮影”还可以根据消费 者的个人需求和偏好制作出不同色相的工艺品,深 受消费者的喜爱。 三、剧本创作 Jll:ll ̄“王皮影”的剧本有自己编写的,也有从其 他皮影班社借鉴来的。它的剧本多来源于历史演义 小说,如出自《封神演义》的有《哪吒闹海》《土行孙 和邓婵玉》《破桃山》《万仙阵》《楼台宴》等;出自 《西游记》的有《收妖龙》《闹天宫》《盗扇骂魔》《猪 八戒招亲》等;出自《三国演义》的有《收姜维》《火 烧濮阳》《单刀赴会》《青梅煮酒》《空城计》《斩蔡 阳》《火烧赤壁》等;出自《聊斋志异》的有《双莲花》 等。还有一些来源于民间传说故事的,如《阴阳扇》 《清风亭》《白蛇传》《清官祠》《春林借妻》《杜十娘》 《麦里赠金》《螺祖》《梭罗镜》《传书除霸》《补锅匠 审堂》等。此外,“王皮影”还根据现代生活排演了 不少现代戏和儿童剧,如《抬驴》《钻刺笆》《张三行 医》《不讲卫生的猪八戒》《推磨》等;还有为结 合阆中市发展旅游文化而专门创作出的宣传阆中人 文典故的剧目,比如《张飞审瓜》《张飞戒酒》等。这 些剧目在令观众伤心欲绝或捧腹大笑之余,还赋有 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些都是川北地区人们审美情趣 和精神境界的体现。 作为当时山区人民排解精神需求的一种的主要 方式,皮影戏注定要有娱乐性。辛勤耕耘的农民在 观看皮影戏时,希望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而不是紧张、严肃的气氛。为了吸引观众,“王皮 影”在创作剧本时就充分考虑观众的心理需求。作 为一个地方戏曲,王皮影的剧本大部分描述的就是 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的也多是与民众相连的普通 .1 45・ 人的情感,尽管也有不少的神仙鬼怪戏,但这些神仙 鬼怪也都被赋予人性,都遵循“人情人理”,比如在 剧目《破桃山》中,为了救母亲逃出桃山,杨戬不怕 与天庭对抗,甚至打败了法力无边、有七十二变的齐 天大圣孙悟空,并最终成功救出母亲,母子二人终得 团圆。 在娱乐性和人情味并存的川北“王皮影”剧目 中,还具有道德教化的意味。剧本中一般在人物形 象塑造时就有强烈的审美标准和伦理道德意识,这 并不是为了探讨道德本身的问题,而是为了对观众 施加道德影响,可谓是“用心良苦”,正如川北皮影 戏艺人杨天福说的那样,“通过演戏,加深影响,叫 人晓得啥子是忠奸好坏,明白哪些事做得,哪些事做 不得” J。 剧本中的唱词格式比较多样。除了常见的七字 句外,也有三字、五字、八字、十字句,而且根据剧情 的需要还可以加、减字数,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唱词一般由几个上、下互相连缀的句子组成,非常注 重和声押韵。 七字句是影戏唱词的基本结构,最为常见,例 如: 上句:炮响三声出营房 下旬:谁人不称老蔡阳 这其中也有加、减字的结构,一般根据剧情的需 要或是艺人演唱时顺口,例如: 上句:我跑遍江海千(千)万 下句:寻得一颗万仙丹 三字句一般表现人物比较激动的情绪,例如: 上句:妇人心 下句:真残忍 四字句的也是表现人物比较激烈的情绪或动作 时所用,例如《螺祖》中: 上句:蚩尤就擒 下旬:大快人心 五字句一般是人物出场时所用,例如: 上句:头戴紧箍咒 下旬:身穿战虎裙 八字句的也有,一般用来详细叙述某事,例如: 上句:我师傅名叫惧留孙 下句:是他送我这药五瓶 十字句例如: 上句:老舅父做的事真乃短见 下句:这一阵气坏我杨凤歧山 也有不规则唱词,这种唱词并无规律可循,例如 《收金龙》里有一段: 上句:香烟袅袅,蛙声阵阵 下旬:一声声,一声声揪着我的心。 这些唱词一般是剧本里固定的,也有根据演员 表演时的心情来加、减字数的,通常在观众很多,掌 声、喝彩声不断时,演员们就会有很多的临场发挥, 如果人少、观众不认可演员的表演,这时候演员会应 付了事。 王文坤的代表性表演剧目有《收三怪》《梭罗 镜》《阴阳扇》《清官祠》《罗成招亲》《帝王篡》等,当 时表演的多为连台本(即一个完整的剧目),表演一 个小剧目一般需要2—3个小时。王彪除了继承祖 传的《千里走单骑》(又名《斩蔡阳》)《劈山救母》 《张飞审瓜》这些优秀剧目外,还根据时代特色和观 众审美情趣创作出《迪斯科》和现代消防演习等节 奏欢快、能让观众参与进来的剧目,更增强娱乐性。 另外,王彪还把节目压缩在十分钟以内,采取多说少 唱的形式,以适应现在的快节奏生活方式给观众带 来的消费需求上的变化。 四、音乐唱腔 川北“王皮影”音乐曲牌分为唱腔、唢呐、锣鼓 三个部分,以唱腔为主,其他为辅,三部分并不排斥、 综合使用。艺人在运用同一只曲牌时,虽然基本的 音调很相似,但根据唱词和情绪的不同而又有变化, 各呈异彩。变化时手法多样:有改变节奏、速度的; 也有搭配不同的衬字和装饰音的;强调抒情情绪时 则尽量美化旋律线条,叙事时则又连说带唱。另外 在唱法上,根据需要自由变化,或喜、或忧、或风趣、 或悲伤,不拘一格。像【佛经调】,本来源于佛教音 乐,在运用时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变化、发 展着原曲牌。在天旱时,农民祈求苍天下雨,演唱者 就会改成【祈雨调】:“岸上禾苗干垮杆,南瓜不把藤 藤牵。芋目头死一半,田里秧子点火燃。祈求老天 早开眼,喜降大雨到人间。”的唱段,情绪上比较虔 诚、悲惨,充分表达了农民们顶礼膜拜、渴求上天降 雨的真实情感;批评家里懒媳妇,就会有“李子开花 串搭串,接个媳妇不把家,五黄六月抄手耍,栽秧打 谷就回娘家”的唱段,音乐语言较为利落,大多一字 一顿,斩钉截铁、毫不客气地指责懒媳妇;还有老人 和媳妇互相谩骂的:“桐子开花砣对砣,我家有个老 人婆,七八十岁还不死,留在世上凑人多。”这个唱 段连说带唱,情绪上冷漠无情,咬牙切齿。 lj6 这些 都可以说明川北“王皮影”的音乐在运用曲牌时是 手法多变的。 “王皮影”的音乐伴奏采取川剧锣鼓及板胡、京 胡、二胡等乐器,唱腔受川剧影响较深,大多借用川 剧高腔(即昆、高、胡、弹、灯,分别来自于昆曲的昆 腔、江西弋阳腔的高腔、安徽徽调和湖北汉调的胡 琴、北方梆子腔的弹戏、四川民间音乐的灯戏),但 也有自创的曲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新作的 曲调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形式,王文坤时期,新作 的曲调大多来自道教、佛教和民间音乐。现在的 “王皮影”在音乐、唱腔上基本无变化,一直坚持用 四川话演唱川剧高腔,但形式上主要是“少唱多 说”,一个剧目里最多唱上两、三句,已基本改为 “说”戏。在一般性的表演中也取消了以前用乐器 现场伴奏的形式,多是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光碟,这样 就节约了演出成本。曲风上多借鉴流行音乐和一些 节奏明快的曲子,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五、表演操作 皮影的目标就是让它的影偶角色在光亮的幕布 上活动起来,皮影戏的演出由唱腔、音乐、伴奏、以及 影人在影幕上的表演等组成。其中,难度最大的就 是提走(操纵)影人,它需要皮影艺人以饱含情感的 唱腔和节奏分明、恰到好处的娴熟操作使小影人在 舞台上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其他流派的皮影戏班一般有七至九人,而“王 皮影”戏班是三到五人,一个人为提手,其余为伴奏 者。演出的成功与否,与提手的表演技巧有很大关 系。皮影的提走,主要是三根棍子(一根主棍和两 根副棍)和若干关节线。“王皮影”的主棍,武角在 后颈处,文角在胸前第一颗扣子下方。副棍有两根, 分别拴在影人的左右手。关节线有十处,肩膀、左右 手肘、左右手腕、上身、左右腿,左右手心也各有一 根。利用三根棍子和若干关节线,一个提手(拦门 将)可以提走一个人物,也可以同时提走两个人物, 令影人根据剧情做出各种动作,如推、拉、摆、抖、仰、 ・146・ 俯、躬、挺、立、走、踢、点头、摇头、整冠、理须、撩袍、 时期,只要有空,不但自己多练,还敦促学皮影的儿 孙们去练。 端茶、点火等,同时伴以演唱和乐器伴奏,让观众得 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川北“王皮影”艺人在数代的艺术实践中,潜心 研究、不断创新,将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屏幕表 现得淋漓尽致,达到“手、口、心”三者合一的境界。 王文坤认为演唱“须得力于‘人活、口活、心活、脚 结语 )Ildl ̄“王皮影”从雕刻到表演的每一个环节都 是一种的审美文化亮点,这正是它的艺术魅力 所在。影剧中的誓言名句随着故事的发展,通过影 人之口说出,深人民众心中,再经祖辈传承,就变成 活’方能形象生动、唱做俱佳”。 王彪、王访在继承爷爷王文坤高超的表演技巧 的同时,尽量克服爷爷王文坤在表演时的局限,并进 了民众的安身立命之本和教育后代的典范,皮影戏 的教化功能可见一斑。至于影戏中诸如愚昧、迷信、 轮回等思想,与当时的生活水平不无相关,但随着生 活进步和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些因素都有所好 转,这也是生活与艺术发展的自然规律。 如今的“王皮影”,在配乐、操作、灯光等方面, 都大大超越了过去,这无疑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J。 然而,为了适应市场、招徕观众,川I北“王皮影”只是 一行表演技巧上的革新,即两个人同时表演,即使没有 对白的影人也会有一些相应动作,达到整个场面的 动态效果。 JII:It“王皮影”的表演生动细腻,老人体弱、成 人稳重、生旦活泼、妖魔癫狂,影人或掸袖而舞,或举 步而蹈,即使在宏大的对打混战场景里,影偶的身 法、指爪也都分寸不乱。 皮影表演要想达到“三合一”的境界,唯一的办 法就是勤练、多练。作为皮影世家的川I北“王皮 影”,无论是在王文坤时期,还是现在的王彪、王访 参考文献: 味地增强操纵技巧、演出激烈的武打场面而淡化 了演唱这一影戏的本能,或许这些会冲淡影戏的精 髓。 [1]南充地区文化局.JII:l ̄皮影戏[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2] 王应舜.川北皮影戏鬼戏的思想性艺术性初探[J].1 ̄1)il戏剧,1993(2):26—27. [3]王娜.川北皮影戏的传承与现代动画片相结合的研究[J].理论观察,2013(12):95—97 Shadow Play in Northern Sichuan ZHU Yan-jie (Dujiangyan Bureau of Cultural Relics,Dujiangyan,Sichuan 61 1830) Abstract: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folk art status have been placed in jeopardy owing to the strong in— vasion of foreign cultures.Throughout the overall declination of shadow play,some local shadow has even been un— der the condition of disappearance.However,Wang Shadow,the shadow play in northern Sichuan,coruscating its new posture,has become a unique scenery in Langzhong,Sichuan Province.As for its reasons,apart from having some superb carving and acting techniques,its unique folk customs and bold innovation spirit form the key to SUS— tainability,such as,model,color,drama and music f0r voices.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information literature,combining with the interview of the successors of Wang Shadow,summarizes it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expecting to offer some help for its protection and heritage. Key words:northern Sichuan;Wang Shadow;arts (责任编辑:邹建雄)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