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3卷 第1O期 2006年lO月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V01.23 No.1O Oct 2Oo6 如何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陈佳佳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摘2 14028) 要】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文学之母,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能够通过丰富的 审美享受和精神体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在诗歌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氛围、感知形象、启发思维、 挖掘内涵、加强诵读、产生共鸣等几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使学生的人格修养在诗歌的涵养、涵育、熏陶中 “求其粹美,期其充足”。 [关键词】诗歌;初步鉴赏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l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022(2006)10—0123一Ol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从历史发展来看,它是“民族 手探求深层含义,要把握诗歌中隐含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深 文化的精魂”,从艺术表现上来看,它是“各类艺术审美判断的 入分析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感情,把握诗词的脉络层次,由表及 核心”。诗歌,可以把懂得鉴赏的人引向诗人的精神世界,与他 里地进行鉴赏。但是,在进行深入分析时,如果过于强调教师在 们一起思考和困惑,一起痛苦和欢乐,一起愤怒和悲哀,一起 理解方面的权威性而由教师一个人唱主角,又往往会因为严肃 让灵魂自由飞翔。学会鉴赏诗歌,必将使学生接受更多的人文 和理论性太强而显得呆板、生硬,从而使学生兴味索然。卢梭说: 精神熏陶,提升他们整体修养的水平。因此我认为诗歌鉴赏能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深刻的阐述一 力、尤其是初步的诗歌鉴赏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项重 定要与灵巧的手段相结合,不能死讲,也不能硬引,而是应该通 要的基本素质。 过教师的引导,通过大量的双边活动,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自 所谓“初步鉴赏”,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较浅的鉴赏,不是 己来挖掘形象的内涵,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正所谓“导而弗牵 专家式的鉴赏;二是鉴赏范围比较小,主要是内容、语言、表达 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技巧。“内容”主要是对词义、句意、主旨、感情的理解,“语言” 另外,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有 主要是对语言的表现力和语言风格的欣赏,“表达技巧”主要 广阔和深刻的思维,讲课时才能旁征博引、无拘无柬,比如讲 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联想、想象、对比烘托以及修辞手法的 《诗经》作品固然可以联系到唐诗宋词,但如果能说明问题,插 灵活动运用等。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 入一个古希腊神话也可算恰如其分。 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三、朗读增强语感,全面把握诗风。产生情感共鸣 吕叔湘曾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 、掌握学生心理,创设教学氛围和整体感知形象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 面的语感能力。”培养语感有很多途径,在诗歌教学中,指导学 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罗素也从反 生朗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传统就是 面论述了“不注意心理发展的节律和性质是教育上呆板无效 以强调诵读感悟为特征的,也留下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现象的主要根源”。作为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牛荨. ,因人 “渎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这样的古训。朗读可以用诗歌 施教。为了使学生能够全心地投入学习,教师首先要切实研究 优秀的语言去强化学生的语感,并借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并掌握学生心理,并据此认真钻研教材,设计、组织教学,创设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特别要强调语速、语气、语调,一定要与诗 一个优良的教学氛同来进行教学;不要过分地严肃、庄重、紧 歌的思想感情相配合,通过这样的处理来朗读诗歌,将书面语 张,也不要过分地油滑、轻浮、松散。好的教学氛嗣应陔是有张 言转化成有声语言,才能读出书面文字“不可传”的深层意蕴, 有弛,有放有收,达到教与学矛盾的统一;学生在轻松的气氛 使学生更容易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叶圣陶说:“吟诵的 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 中紧张思考,认真学习;在活泼的情绪支配下自觉自愿地接受 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知识,发展能力。就整体感知形象的方法而吉,比较常用的是 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 进行诗歌范读,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把诗歌中蕴涵的情感用声 的一种境界。”学生只有通过对诗歌的熟读精思,才能领略其 音表现出来,如果能根据诗歌的内涵配卜适当的音乐作为朗 丰富的内涵,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欣赏到诗歌特有的美,从而 诵背景,效果更好。当然也可以通过介绍诗歌写作背景、作者 提高语感,进而提高语言能力。能让学生欣赏美、鉴赏美,不正 生平、写作风格等资料帮助学生感知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 足诗歌教学追求的境界吗? 钱梦龙老师说过:“语文教学无非足通过范文的教学和必 通过这一步,学生基本都能对诗歌的意境有一个朦胧的认识, 对诗歌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知。 二、加强双边活动,启发学生思维,挖掘形象内涵 要的语艾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三种境界:掌握 一定的语文知识,这是第一境;在此基础上培养相应的语文能 整体感知必须与深层 解十H结合。在把握了诗歌的形象 力,这是第二境;进而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第三 之后,还要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内涵,不能仪从字而邢 境。”通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使他们的人文修养潜移 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也_f以算是走向语文教学第 解,浮于表面。诗n妖的语言足高度凝烁的语青,一个词或一个 默化地提高,句子,常常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分析涛歌应从 而意义人 三个境界的一条途径吧。 (收稿日期J 2006—08—20 【作者简介】陈崖佳(1976一),女,江苏无锡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枝一级教师。 ・ (责任编辑:王兆文)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