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经典杏苑论坛Xingyuanluntan如何在平时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诗歌鉴赏教学○李伟忍(福建省安溪铭选中学,福建泉州362400)[摘要]诗歌鉴赏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从历届考试来看,它往往是考生的软肋。对教师来讲,它也是令人头痛的一个板块,讲得再多,效果也不大。如何在平时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诗歌鉴赏教学,教师必须从基础年段起就有一套清晰的教学思路,常抓不懈。强调多方面的点滴积累是我从教十多年来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关键词]诗歌鉴赏;有效教学;平时课堂;积累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营养。教育部对每个教育阶段的学生都会提出相应程度的诗歌学习要求,高中生更不例外,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但不可否认,它也一直是区分度很大的题型,是多数考生的软肋,考生对它甚至是“谈‘诗’色变”。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它也是令人头痛的一个板块。即使花了大把时间,大量的精力讲解复习诗歌,但每次遇到诗歌鉴赏,还是会出现教师很累,学生很迷茫,做题不会的尴尬。况且考试中往往不会出现课本内学过的诗歌,所以学生更是觉得上课时老师花上大量的时间解剖一首诗收效不大,最终诗歌鉴赏的教学往往会出现会的依旧会,不会的依旧不会的教学低效。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有效的多元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爱诗,甚至做诗的兴趣和能力,使他们不再畏惧诗歌,积极主动参与到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来,切实提高答题分数?笔者在自己十几年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84[作者简介]李伟忍,福建省安溪铭选中学教师。和思考。一、通过平时的诵读指导,加大学生诗歌美读的积累诗歌,诗歌,诗本来就是歌曲,是可以吟唱出来的。一首好诗,往往是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美感丰富,读来让人朗朗上口的。黑格尔说:“诗的音律也是一种音乐,它用一种比较不太明显的方式使思想时而朦胧时而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性质在声音中获得反映。”我国也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都注意到了诵读的重要性,课堂上都有诵读环节的体现,而且形式多样:齐读、个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自由读等等。但是,诵读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落到实处,能对诗歌的理解有进一步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理解性的诵读,不仅在课前有整体感知式的诵读,还要在充分鉴赏完诗歌后有理解性的提升诵读指导和实践。在讲究节拍、节奏、重读、李伟忍/如何在平时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诗歌鉴赏教学押韵、长短音等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所谓“诗无达诂”,也许每位学生每读一次,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和体会。当然,想要培养对诗歌有一定的诵读语感,仅仅美读少量诗歌是不行的,这是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风急天高猿啸哀”“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从基础年段开始做起,把它贯穿到每堂诗歌鉴赏课中,贯穿到每个早读课中。二、利用平时课内时间因势利导,重视学生的相关诗歌常识的积累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诗歌常识就相当这“米”。从笔者的从教经验来看,很多学生连读懂一首简单的诗歌都有困难,很基本的原因就是缺少相关诗歌常识的积累。诗歌常识包括常用意象的寓意、常见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各种题材诗歌的基本特征、常用的表示意镜特点的词汇、常见的表示思想感情的词汇等等。以上,都需要积累,但我们不能为了积累而积累,印发给学生一堆干巴巴的材料让他们死记硬背就算了事。它是为了运用而积累,为了更好地读懂诗歌,体会情感而积累。它可以散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因势利导,类比记忆,联想记忆,到了一定的火候,水到渠成,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形成一个有机的记忆理解系统。到了这时候,学生看到相关信息,就自然而然地能够条件反射,从脑海里提取出相应的词汇供自己思考答题。比如在鉴赏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诗歌里面就出现了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它们的寓意,通过这些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还要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一反三,找出包含这些意象的其他诗词。同学们多能想到:“举杯消愁另外,还要学生课后去整理记忆相关的其他意象,比如同是动物类,他们会找到:杜鹃、鲤鱼、鹧鸪、猿等;同是植物类,他们会找到:芭蕉、柳、芳草、梅、竹、松、红豆等。当然,积累的知识也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三、利用平时的课前活动,加大学生诗歌储备量的积累我国的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各个朝代,各种题材,各个诗人,各种风格,不一而足,而课内所学诗歌只是冰山一角,数量有限,类型有限。因此,很有必要加大学生的诗歌鉴赏积累。把这个任务堆放在高三再解决,肯定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平时的课堂,空出前面一部分的时间进行课前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讲解一首诗词。可以限定题材,隔一段时间换另一个题材,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各种形式,如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可以有声朗读、歌曲,可以提问、奖罚等。学生要提前一个礼拜做好准备工作,鉴赏完后,教师要当堂给出评价和建议,供后面的学生采纳和借鉴。这项活动,笔者已经坚持开展了两年,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学生在一次次的锤炼过程中,由对有关诗歌的鉴赏照搬逐步开始有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在讲解的过程中,更用自己对诗歌的喜爱去感染更多学生对诗歌的喜爱。教师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无为而治”。而且笔者利用手机拍录学生在台上的活跃身影和精彩片段,及时发送到家长微85李伟忍/如何在平时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诗歌鉴赏教学信群中,既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提升了家长对孩子的自豪感,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还加强了家校联系。一举三赢,何乐而不为呢?四、通过平时的练习和巩固,注重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积累语文教学的日常,多是师生、生生间的口头交流,学生比较缺乏形成书面语言表达的机会。再加上基础年段教学内容多,课时紧的特点,平时的穿插练习也是有限的。所以考试时一旦要诉诸语言,学生的表达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完整性,漏洞百出,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平时有限的课堂和练习机会中,有的放矢地注重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积累。课堂上,除了口头交流外,可以适当地把问题设置成考题形式,让学生诉诸纸笔。还要指导强调规范的答题。其一,要注意审题,把握答题方向。即一定要按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不要答非所问。如以《虞美人》为例,可设置题目:请从情景关系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答题时就要注意两点,一是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二是情和景的关系是怎样的。有的学生会忽略第二点,这就审题不认真了。其二,要分点表述、层次分明。就像数学有公式一样,诗歌鉴赏的解题也是有一定的逻辑和步骤的。以《蜀相》为例,讲解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时,可以设置题目:颔联哪两个字用得好?请赏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答题时就要包括三个要点。先回答“自”“空”用得好,并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再围绕这两个字对诗中景进行描绘,最后还要86总结出这景的特点以及从中体现的诗人感情。三个点,三个层次,切记啰嗦,词不达意。其三,看分答点,回答全面。所有考题的分值确定都是有一定的答题暗示的,分值多,需解答的内容就多,反之亦然。遇到分值高的题目,就要想到答题的全面性。况且“诗言志”,言得又是含蓄委婉,甚至是隐晦的,往往每个描述对象都可以解读出一种感情。所以,提高学生答题的全面完整性非常有必要。以王勃《秋日别王长史》为例。问: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结合诗歌、题干和赋分6分可知,诗中表现了三种感情,还要结合诗句分析。每种感情2分,三种共6分。学生往往只回答了两种感情,或者没有结合诗句分析,这就不免要被扣分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要求课堂上要以教师为主导,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及时正确诊断学生的学诗症结并对症下药,从基础年段抓起,才能真正让学生从容不迫地遨游于诗歌的海洋当中。上述的实践和经验面对的是长期的平时点滴教学,效果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但只要坚持贯彻实行,相信我们早晚能够听到学生花开的声音。—————————————[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3]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商务印书馆,1981.[4]周啸天.古典诗词鉴赏方法[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5]俞平伯等.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6]张和珠.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基本策略[J].教学月刊,2002(11).【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