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生诵读古诗词七法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厚,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而古诗词诵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单调乏味的,只有变换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诵读,学生才会读得有滋有味。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境吟诵
古诗词韵律、意境很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一首用心吟唱的歌。我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让学生观看音画光盘或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把诗句放在画面中,让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缓缓流淌。如:古筝曲《渔舟唱晚》特别适合王维的《山居秋暝》,舒缓甜美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到田园气息的闲适和芬芳,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诗的美感。
二、主题诵读
有许多古诗词内容题材相同或相近。把这样的两首或几首诗词联系起来放在一起进行主题诵读,孩子们就会发现:同样的秋天,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中是清新的;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是悲凉的;在刘禹锡的《秋词》中,却是乐观的,奋发向上的。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强化记忆效果,更可以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三、故事引读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每一首古诗词常常有一个不平凡的背景和事件,我将凝练、优美的诗句转换成动人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的带动下进入诗词的意境。如:诵读《嫦娥》时,给学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很快便背诵下来。
四、师生共读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们爱上诗词诵读,没有教师的以身作则是不行的。我自觉加强自己的诗词储备,课余、休息日、寒暑假把诵读诗词当做一种休闲方式,现在我已背诵诗词200多首。学生诵读时,我亲自担任诗歌导读员,开展师生共读,不仅浓厚了诵读氛围,更增进了师生情感的升华。
五、亲子共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如果能够亲身力行,定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因此,我向家长发出“亲子诵读”倡议书,引导家长投身到诵读活动中来。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诵诗半小时,填写《亲子诵诗卡》,每周至少与孩子交流一次诵读心得,每月逛一次书店,浏览一本孩子诵读的相关书籍。我每学年都评选书香家庭,以此为契机,引导家长落实亲子诵读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提高了诗文素养,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沟通。
六、改古诗,绘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忆古诗,我鼓励学生进行古诗改写,或诗词配画,把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写与画的过程就是体味、积累语言的过程。在“清明节主题活动”中我安排学生为描写清明的诗词配画,孩子们都发挥想象把诗词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经常把学生的改写文章、诗配画作品,布置在专栏内、走廊上,让学生时时体会书画诗词带来的韵味。
七、唱古韵,演古诗
小学生的理解力较差,一旦背诵几十首诗词后,极易出现混淆。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创新了诵读形式,把古诗文与音乐艺术表演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唱”中记忆、“舞”中感悟、“演”中陶情。在学校“庆六一暨读书成果汇报演出时”,我班同学自编自演了《小儿垂钓》,李文文同学演唱了苏轼的《水调歌头》,那入情入境的表演,声情并茂的演唱,博得了师生们阵阵掌声。在我市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我校“诵经典诗词,抒爱国情怀”唱诗表演做压轴演出,孩子们诵、唱、乐、舞巧妙配合,将6首诗词演绎得有声有色,为研讨会划上了完美的惊叹号!
通过几年的诵读实践,我班的学生现在都背诵古诗词200首以上,浓浓的诵读氛围和文化气息正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我深知,语感的培养、文化底蕴的丰厚并非一日之功,我会继续坚持,并不断摸索出更好的方法,为学生的厚积薄发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