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交底内容: 一、材料要求 1)水泥采用P.S.A3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2)碎石,最大粒径37.5mm(方孔筛)。一律采用规格料配制。 3)集料符合规范要求,软弱颗粒和针片状含量不超标,不含山皮土等杂质,各种材料堆放整齐,界限清楚。 二、施工方法 1、配合比设计 根据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以取工地实际使用的水泥、集料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养生7天,强度等指标达到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并通过试验段确定材料配比设计的合理性,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试验路段 在正式开工之前,进行340米试验段的试铺,试铺段选择在经验收合格的底基层上进行,根据成功的试铺结果确定出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标准的施工方法、最佳的机械组合、最佳的碾压遍数、最佳的碾压程序、最佳的人员配备、合理的摊铺速度、材料的松铺系数、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 3、集料的拌和 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重新调试设备。采用装有电子秤的拌和站,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计量控制,以保证混合料中各集料的比例和含水量,保证拌和质量。拌和时,把干料掺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合,使混合料拌和均匀,保证出料质量。每天开始搅拌前,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每天开始搅拌之后,出料时要取样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进行正式生产之后,每1~2小时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抽检其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再根据玛尼罕至玉田皋段公路工程MYTJ-3标 日期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生产当天的天气状况,例如温度的高低,风的大小,天气的阴晴等情况及时调整。拌和设备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 4、测量放样 中线测量,根据中线和设计宽度测定出边缘位置,在水稳上每10米设一桩,进行水准标高测量放样,并据此标高在钢丝支架上挂上钢丝(钢丝要求用4mm钢丝,每根的长度不超过200m,而且在施工前一定要拉紧,挠度不大于1.0mm,拉力应不小于800N),作为摊铺施工的一条基准线。 5、运输混合料 采用自卸汽车进行混合料的运输,每天开工前要检查车辆的完好性,并将车厢清洁。运输车辆的数量要保证摊铺需要,有充足的补充。在拌和站料仓接料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严重离析。在运输过程中,根据天气情况和运距等,采取面毡覆盖措施,防止水分蒸发。必须保证车内混合料在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料车在水稳上应低速、匀速行驶,不可急刹车、急停和冲撞摊铺机。 6、混合料摊铺 ⑴混合料的摊铺采用6~8米摊铺机摊铺,主车道分两次一前以后进行摊铺,采用并使混合料按规定的松铺厚度均匀地摊铺在要求的宽度上。摊铺机采取连续摊铺。 ⑵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施工时按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⑶根据本工程设计厚度共分一次摊铺完毕。 ⑷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细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严禁使用贴补法找平,局部低洼处应翻松后填补新拌混合料碾压。 7、压路机碾压成型 ⑴混合料的碾压程序按试验路段确认的方法施工。 ⑵碾压过程中,水稳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 ⑶施工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终凝时间,按试验路段确定的合适的延迟时间严格施工。 8、横缝设置 混合料摊铺时必须保持连续作业,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小时,则设置横缝;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通过构造物时同样需要设置横缝,且与构
造物的边缘吻合。 9、水稳的封闭及养生 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洒水量控制以水稳完全潮湿状态为准,并在整个养生期间始终保持潮湿状态。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封闭交通。不能封闭时,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并将车速在30Km/h以下,但禁止重型车辆通行。水泥稳定碎石水稳在施工时做到早摊铺、早成型、早养护,养护采用覆盖棉毡,洒水时先将覆盖物揭开,洒完水后再覆盖好。 三、质量检查要求 压实度检查频率每200m每幅2处,灌砂法检测,压实度≥97%,无侧限抗压强度平整度偏差:15mm,每200m测2处x10尺;纵断高程偏差:+5,-20;宽度符合设计要求,每200m测4处;厚度偏差:-12mm,每200m每幅1点;横坡偏差:±0.5,每200m测4个断面。 交底人 接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