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传播复习资料最终版

网络传播复习资料最终版

来源:刀刀网


网络传播重点

1.1995年1月邮电部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商业化的开端。

2.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3.钱天白是“中国上网第一人”。1987年9月20日发送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

4.中国三大互联网: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范围划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中国第一个Internet上的BBS:1995年8月8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上的水木清华BBS正式开通。

7.互联网的服务功能:电子邮箱E-mail;万维网WWW;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新闻组Usenet;即时通讯;在线聊天;电子公告板BBS;联网游戏;Web2.0(博客,SNS社交网站,Weibo)

8.网络传播的内容:a.信息获取(资讯,新闻,出版,广告)b.交流沟通(通信,论坛,微博,博客,社交网站)c.休闲娱乐(音乐,视频,动漫,游戏)d.商务交易(购物,银行,支付,预订)

9.互联网雏形:1969年,美国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当时建立这个网络的目的只是为了将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连接起来,人们普遍认为这就是Internet的雏形。

10.NSFNET: NSFNET的贡献是在美国的一个广域网路之主干线 (backbone),它是属於民间的网路组织,和美国国防部 (U.S. Defense Department) 的ARPANET相互对应。

11.URL:即统一资源定位符。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缩写为URL)是对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的表示,是互联网上标准资源的地址。互联网上的每个文件都有一个唯一的URL,它包含的信息指出文件的位置以及浏览器应该怎么处理它。

访问协议://用户名和口令(可省)@主机名:端口号/主机内可访问资源的文件路径/最终可访问的文件

12.DNS服务器:计算机域名系统或域名解析服务器。DNS服务器是计算机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或Domain Name Service) 的缩写,它是由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组成的。域名服务器是指保存有该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和对应IP地址,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其中域名必须对应一个IP地址,而IP地址不一定有域名

13.Internet协会规定机构域名七类:

com:商业机构组织 edu:教育机构组织 int:国际机构组织 gov:机构组织 mil:军事机构组织 net:网络机构组织 org:非赢利机构组织

14.Web2.0的主要应用:

Blog——博客/网志,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后来缩写为Blog。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RSS----站点摘要 ,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最初源自浏览器“新闻频道”的技术,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

WIKI——百科全书,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Podcast---播客,亦常直接称作“Podcasting”,是指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

15.人类传播分类(人类交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a.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b.社会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6.网络人际传播的途径:

a.E-mail;

b.IM,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按使用用途分为企业即时通讯和网站即时通讯,根据装载的对象又可分为手机即时通讯和PC即时通讯,手机即时

通讯代表是短信,网站、视频即时通讯如: YY语音、QQ、微信、网易泡泡、盛大ET、移动飞信、企业飞信等应用形式。;

c.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服务。SNS的另一种常用解释:全称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就是社会性网络网站(SNS网站)。SNS也指Social Network 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是一个采用分布式技术,通俗地说是采用P2P技术,构建的下一代基于个人的网络基础软件。

17.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a.交流手段以文字为主(非语音信息缺席),自我整体和理想化认识。b.交流范围广(拓宽交往空间)c.交流的匿名性(自由,安全感,平等多较色扮演)

18.人际传播的特点:

①.人际传播一般不需要任何非自然媒介,简便易行,不受结构、媒介、时空等条件的,可以比较随意地进行。

②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交流双方或多方都在不断地交换着自己的传受角色,不断地接受信息和发出信息。由于反馈及时,交流充分,交流的双方可以即时了解双方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传播效果。

③人际传播有益于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可以根据受传者的接受情况、接受者的反应等来随时调整传播策略,充分运用和发挥传播技巧。

④与大众传播相比较,人际传播的速度慢,信息量相对较小,在一定的时限内传播信息覆盖的人群数量远不如大众传播。

19.群体传播途径:BBS,社交网站

20.群集化:指团体成员一开始既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21.大众传播中门户网站的特征:

a.完善的搜索引擎b.及时全面的新闻信息c.免费的特色服务d.互动的网络社区

优势:内存资源丰富,用户群庞大,发展空间巨大,占据先行者地位

门户网站(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22.网络传播活动的本体特征:

系统的开放性与全球性(打破信息垄断,跨越地域界限)

信息的广容性与集成性(信息存储能力,信息组织能力)

传递方式的交互性(反馈的及时呈现)

信息表现形式的多媒体综合性(各种表现形式统一于数字讯号)

媒介使用的富选择性和平台性(实时同步与非实时异常,广播与点播)。

23.边际特征:

传受身份的双重性(大众传播中双方的结构稳定,受众成为积极的信息发布者)对象的个人化和小众化(大众传播的“非群体化趋势”,对象的进一步细分与个人定制信息)

传播的去中心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大众传播的集中控制模式被打破)

信息结构的非线性(网络是超文本结构,阅读快餐化)

24.信息局限:信息超载、信息接收的个人化

25.网络文化特征:高时效性、高交互性、虚拟性

网络文化的衍生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必须具有很强的继承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人际传播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非中心性特征;网络文化技术基础的网络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特征;网络文化的集群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多变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信息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及时性特征;网络文化的民俗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反理性特征。

26.网络受众的角度变化特点: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到主动的信息寻求者、从群体化角色到个人化角色、从单一身份到双重身份。

27.网络行为:信息获取,即时通信,

28.网络传播中的受众需求:获取知识、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相互交往

29.网络语言构成形式:网络词语,字母,数字,表情符号,句式

生成动因:弥补非语言信息缺席不足、提高交流速度、展示个性与才华、以戏谑形式批判现实

30.人肉搜索的动机(道德审判与)

31.网络表达:

a.的私下表达,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的兴起

b.的公开传播,论坛聊天室与新闻组

c.民间意见阵地,个人网站的蔓延

d.的涌流,互联网与传统传媒的互动

32.媒介社会控制的四种方式:

政治控制(部门对传播的与管理上,行政立法操纵新闻);

经济控制(关键在媒介的所有权上,广告);

受众控制。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有直接表示意见建议的(通过信件、

电话等),有间接显示态度和看法(是否订阅报纸、收看节目等)。

自我控制(媒介机构对机构人员,一般行业内的行为准则)

33.网络传播对政治的影响:

信息自由越境流动挑战意识形态合法性;

增生的虚拟政治动员挑战政治稳定;

匿名和加密技术挑战权威;

无法清除的技术漏洞挑战威胁

34.网络政治的三个领域:公共安全(执行能力),网络反腐(公权力运行),社会民生(弱势群体权益保护)

35.电子应用类型(G TO B,G TO C)

电子\"实质上是将工业化模型的大(特点是集中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经济中运行)转变为适应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同时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虚拟(新型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其功能一是通过业务信息化,精简机构和简化办事程序,大幅度提高效率;二是为公众、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三是以信息化推动社会信息化。

G2G:间电子政务;G2B:-商业机构间电子政务;

G2C:-公民间电子政务;G2E:-雇员间电子政务

36.网络传播的伦理特点: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

网络传播的伦理原则:全民原则;兼容原则;互惠原则;自由原则

网络传播的伦理意义:建设网络传播的伦理是人性社会的需要;现实社会的需要

37.网络传播的法律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网络传播中侵权(名誉权,隐私权,知识产权)

网络犯罪定义:行为主体以网络信息和信息网络为攻击对象和借助信息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和手段。

38.网络出版的概念:网络出版是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流通渠道,出版销售数字出版物行为。即出版者对作者提供的素材进行编辑、设计加工、营销宣传,然后在网上向读者销售的活动。

39.网络出版的四个特点:

传播者角度看,出版主体多元化,作者出书容易,出版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

传播媒介来看,多媒体传播,超越时空迅速传播,以超文本的方式与其他相关资料建立链接;

受众角度看,传者与受众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交流,信息迅速反馈,提供个性化服务,把关人地位动摇。

40.电子书发展的制约因素:图书内容资源;电子书格式;阅读硬件

41.网络广告的定义:基于计算机操作,通过国际互连网发布的电子广告。

网络广告的特点:广告传播网络化、广告信息数字化、实时交互性、广告对象的广域性、网络广告与营销一体化

42.网络广告主要收费方式(CPM,CPC)

CPM(每千人成本):指的是广告投放过程中,听到或者看到某广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担到多少广告成本。传统媒介多采用这种计价方式。在网上广告,CPM取决于“印象”尺度,通常理解为一个人的眼睛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注视一个广告的次数。

CPC(每点击成本):以每点击一次计费。这样的方法加上点击率可以〖WX)〗加强作弊的难度,而且是宣传网站站点的最优方式。但是,此类方法就有不少经营广告的网站觉得不公平,比如,虽然浏览者没有点击,但是他已经看到了广告,对于这些看到广告却没有点击的流量来说,网站成了白忙活。有很多网站不愿意做这样的广告,据说,是因为传统媒体从来都没有这样干过。

43.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议程设置:新闻排行,热点追踪,实时更新,详细报道。(反议程设置:受众自我设置,论坛转发形成热点来将信息传递给大众媒介)

沉默的螺旋:大众传媒对监督(消减原因:因为存在大众媒介之外的传播媒介【遍在,共鸣,聚积】)

数字鸿沟:网民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知名网站,呈现马太效应。

培养论

44.BBS的传播优势与缺陷:

优势:公开性与匿名性;层级性;高自由度;话语赋权;资料性

缺陷:高争议性;低信用度;非法内容

4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46.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虚假信息泛滥;网络游戏危害;网络犯罪猖獗;网络迷信的毒害

47.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48.虚拟政治动员:主要是指区别于现实社会的网络范畴的(虚拟性和无约束性的)政

治鼓动性活动。

49.在线人格(虚拟人格):指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刻意或无意的形成一个虚拟社区中的虚拟形象,形成一定的虚拟社区地位,并获得一定的虚拟社区评价。虚拟人格是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人格和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人格,因网络世界为其提供了可以存在与表现的条件,而在虚拟主体的网络传播与交流活动中被表现出来的隐藏在现实人格背后的一套行为模式。

特点:身份的假定性、行为的去抑制性、角色的多重性和存在的依赖性。

50.人民网、商业网、地方网的不同点以及其各自的现状和竞争力。

a.商业网站: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多元化赢利模式

商业网站灵活,反应快,资本雄厚,没有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与新闻网站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优势地位。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除了继续保持原有优势,并在信息的集纳性和深度上下工夫外,还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寻求并打造自己的特色和发展方向,走个性化发展之路。商业网站的赢利手段中,单一模式在总收入中所占份额的比例越低,其收入来源就更趋多元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为此,商业网站需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多层次、多元组合、互相补充的经营模式,不断地寻找新的利润,分散风险增长点。

b.新闻网站:巩固新闻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新闻网站面临的困难比商业网站多得多:庞大的商业门户网站群、大大小小的各级新

闻网站、实力雄厚的综合类门户网站和不断涌现的专业类垂直门户网站构成合围之势——其外部生存环境可谓“四面楚歌”,内部还面临着和观念的束缚。新闻信息是新闻网站的拳头产品,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其他网站无法复制,更无法获得这些特有的新闻资源。做好新闻,巩固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是新闻网站发展的关键。

具体措施:1. 提供个性化即时信息 2. 采用新技术提高新闻业务水平 3. 创建新闻品牌4. 保持权威性5.强调地域特色 6. 扩展赢利渠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