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之外的高技术园区内,形成整个城市的完 网状的道路骨架 易于进行分期建设。整 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 整高技术产业化系统。 个交通系统以主 次干路作为园区的外部 为依托,将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 (4)教育培训类 交通联系 支路及散布于绿地中的步行曲 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综合资源优势与其他 开展的培训活动包括继续教育、认证 径用以沟通园区各功能分区。 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 为推动知识生产、 培训、职业教育等。教学用房可结合办公 2绿化与景观网络 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孵化高新技术 功能等布置在同一建筑内,并且需要安静 园区的绿化采用点 线、面相结合的 企业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服务,从而实 的环境;学校的图书馆及体育、娱乐等公 手法,以一系列硬质绿化为纽带,将备绿 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组织。 共设施可社会共享。 化景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创造出一个覆盖 郑J'l、『市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区采取 多校一 (5)管理服务类 整个区域的安静、优美的绿色亲人空间。 园、共同发展 的建设模式,围绕入园企 其职能是为科技园提供各种专业性服 园区紧临规划的西流湖公园,临西三环路 业开展孵化服务.中介服务 培S)IIN务等 务。包括园区的开发和管理机构,金融和 建筑可采用大体量 局部透空的组合形 专业化服务 大力推动创新资源的聚集。 财务机构(主要是风险基金的管理) 高新 式 通过东西向的景观视廊把西流湖公园 该园区的建设,对于完善郑州城市空间、 技术科技信息市场 科学家和企业家的联 优美的绿化景观引入到园区内部。 协调郑州西部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谊中心以及会议和展示设施。在空间布局 3多元交流空间网络 二、大学科技园的功能构成及建设项 上服务类用房宜被布置在园区的中心.作 科技园区交往活动的层次性和多样 目策划 为园区整个空间的控制要点.成为塑造园 性.要求提供相应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空间 1 功能构成 区形象的重要元素。 环境。规划通过东风路联系管理中心 教 大学科技园的活动体系可以概括为研 (6)生活服务类 育培训怄等正式交流空间 在东风路的南 发、居住、服务、产业四大部分.因此它 建设项目包括居住 休闲、运动.餐 北两侧 分别设置一处大型开放空间.在 至少应由科技产业区、服务中心区两大基 饮、娱乐、学校等。文化娱乐设施所占比 各功能组团设置中庭、内庭院等次一级开 郑州高新区大学科技园规划设计 文/马艳萍 本功能组成。作为一个相对的城市化 例视园区规模和周边环境而定.可以分布 放空间,通过人行步道将绿地 广场、酒 地区,它还可能包括居住、中心管理区等 在不同区域、不同建筑之中.但相对集中 吧、茶座及娱乐 健身场所等非正式交流 辅助功能区。在进行功能分区的同时,应 便于管理、减少重复建设,有利于形成良 空间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传统文化 提倡大学科学园区内部的土地混合使用, 好的氛围。 与现代高技术文化、自然与人文在空间上 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创造出丰富的土 三、总体构思与空间规划 得以叠加。 地利用模式。 1、设计理念 五、结语 2.项目策划及布局要求 大学科技园区规划设计应坚持创新、 1 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发展创新产 (1)孵化器 和谐 生态优美 充满活力、信息畅通等 业的一个载体,主要依靠市场资金的持续 用于培养高技术的 种子企业”.是 理念 投入.因此怎样营造一个有创新氛围的环 园区的组织核心功能区。它可提高高新企 2空间结构及功能分区 境,使科技园能有更大范围的影响力与吸 业的成功率.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它对 园区由城市结构性主干道——东风路 引力良性滚动发展 是本规划的一个重 空间要求不高.可与创业中心、商务办公 分为南北两个相对完整的区域,由 点。规划采用方格网式路网,每一地块面 功能结合设于一栋建筑内。 电厂路连通南北,结构上形成~主(东风 积大致相当 不严格区分功能分区,使园 (2)研发类 路)、两副(希望路、五龙口南路)三条发 区的开发更具灵活性;注重多样化交往空 包括国家实验室、研究所、大企业 展轴 在园区东风路主入口及南北区中 间的设置 使园区更具有活力 增强了园 研发中心 中试厂房等。研发类型建筑空 心位置各规划一个空间节点.分别弓1导 区对人才吸引的竞争力。 间布局形式宜趋于结构的简单化,要求提 人流。 2规划区位于城市中心区边缘.在 供足够的宜人的交流空间.宜布置在园区 规划在希望路以北及东风路以南备形 当前城市产业“退二进三”的大背景下.对 中比较安静 舒适的地块.以形成良好 成一个科技产业区;在东风路北 西三环 补充都市产业空白、带动就业尤有重要意 的、适于脑力劳动者工作的大环境。 东规划管理中心区.作为园区整个空间的 义。规划实施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立足 (3)产业类 控制要点;东侧规划教育培训区。考虑到 环境优势 发挥优势.通过黎明路附 包括专业厂房和标准厂房。科技园的 园区建设用地面积.居住功能由周边 近的起步区建设,发挥联动效应.带动整 产业区与科技园本部可分散布局 中试成 村庄改造提供。 个科技园的有序与健康发展.使其成为郑 功的企业和产品可在地租级别较低的地区 四、多层次网络系统 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囵 设置厂房,也可将大学科技园与城市的高 1交通联系网络 作者单位: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新区结合,将产业功能转移到大学科技园 路网系统延续了城市总体规划中方格 [收稿日期:200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