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研究 商品与质量 ・1 09・ 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综述 李晏序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会计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 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和盈余管理盈研究方法、盈余管理未来研究方向四个方面的研究来对盈余 管理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lSSN1006--656X(2014)05—0109—01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国外学者对于盈余管理定义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观点,第 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Healy and Wahlen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了归 纳和总结,这些动机包括:1、资本市场的预期和估价,包括在 一个是以scott为代表的中性观,在2003年,学者scott将盈余管理 定义为:公司管理层在GAAP也就是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允许范围 内,通过对会计的选择使得公司市场价值和自身利益达到最大 化的行为。国内的一部分学者持有与scott相同的观点,也有学者在 他的观点的基础上做出的发展和创新。第二种观点是以Schipper为代 表的操纵观,也叫做信息观。1 989年Schipper把盈余管理定义为一 种“披露管理”的行为,是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的控制公司对外 财务报告过程,从而获取私利的行为。第三种观点是报表盈余信息 质量观(基于盈余管理的对象)。这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超 越真实性报告与欺诈性报告边界的行为,虽不是欺诈性行为但缺乏 真实性。Healy and Wahlen在1999年发表的文章中认为,盈余管理 是公司管理者在对外财务报告报出过程中和组织交易过程中通过判断 来影响报表者、相关利益者和契约结果的行为。 在国内学术界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也有快2O年的历史了。 2000年魏海明发表文章认为盈余管理可以增加或减少会计数据上的收 益,即报告收益,从而影响相关利益人的决策,这种观点就是国 外学者研究中的“信息观”。他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了影 响企业经营业绩和误导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在编制财务报告时 “构造”交易事项以便操作财务报告的过程。2002年学者陆建桥发 表文章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者在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内,为实 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2004年宁亚平从企业价值角 度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准则允许情形下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 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盈余管理只是管理层在公司法的允许下通过 重组交易活动进行的盈余操纵,使得公司账面盈余达到管理层所期 望的水平。该观点认为盈余管理虽然不会改变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现 金流量,但通过对会计盈余数据的调整来完成利益调整的过程。2006 年张祥建和徐晋发表文章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和相 关法律法规的原则下,公司管理层利用会计或者非会计手段,凭借 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披露或是相关信息进行管理 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误导企业信息使用者,使其对公司的业绩以及 其他方面的情况有错误的理解和认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自 身利益最大化。 通过上述对盈余管理定义的研究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应该是在 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约束内进行的,如果离开了会计法规的约束, 盈余管理就变成了一种会计利润的操纵,甚至是会计造假。 二、盈余管理动机研究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 理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类:一是公司内部的需要,二是公司外部的 诱因。契约动因和上市动因是公司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中最主要的 两个内部动因。曹勇从契约动因上来研究盈余管理,他得出的结论 是,“委托一代理”的发展导致公司所有权和管理权是分离的.公 司管理层作为公司掌握经营权的实际人员,会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 化进行非效益的盈余管理,使得公司中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公司所 股票上市前高估盈余的行为、管理层收购时低估盈余的行为以及为 了迎合管理部门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2、基于会计数据契约的 动机,主要包括贷款契约和管理报酬契约。3、反托拉斯监管和反 其他对于市场监管的盈余管理,这方面的动机主要出现在银行、 保险业中,为了在对于垄断的监管中获利,降低其获利能力进 行的盈余管理。国内学者将盈余管理的动机理解为终极动因和中介 动因。终极动因就是管理层为获取最大的自身利益进行的盈余管理, 而中介动因里包含了政治动因、债务契约动因和避税动因等因素。 学者宁亚平认为盈余管理的动机是将账面盈余调整到管理层所期望达 到的水平,桂明辉认为,筹集资金是盈余管理的重要目的,避免 退市也是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 三、盈余管理的研究方法 我国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方法意见大致上是统一的,都是 运用修正的Jones模型,并且Jones模型也是测量盈余管理最好的方 法。例如学者杜晓旭认为修正的Jones模型在研究董事会于盈余管理 的关系时有很好的数据验证效果。而学者陈群芳对修正的Jones模型 做出了一些修改,这些修改是为了避免含线下项目带来的模型误设。 顾振伟提出了改进后扩展的Jones模型,这个模型的改进主要是体现 在计量总应计利润时扣除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并考虑了无形资 产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国内学者王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在新会计 准则实施前后盈余管理空间变化的研究上采用截面Jones模型;与修 正Jones模型一致,一部分研究也对其作出修改:戴云等在研究中 作出了“用期末总资产调整各变量以缩小其取值代替期初总资产” 以及“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C F 0)纳入模型”的提议。何问 陶、倪全宏(2 0 0 6)在自变量中加入了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 产。除了修正的Jones模型,我国学者还运用了证券投资收益相关性 模型Barth模型来测量盈余管理,也有学者运用二阶段回归自选择偏 差的方法进行研究。虽然修正的Jones模型被认为是测量盈余管理最 好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对于有意识的极端行为并没有考虑进去, 所以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方法还有待日后的继续发展和研究。 四、盈余管理未来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近些年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集 中在盈余管理的动因、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上,未来的研究方向可 能集中在,度量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情况。将来盈余管理的研究还应 侧重于:证明企业管理具体应计项目的范围和程度,盈余管理对资 源配置影响的研究,确定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以及具体的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宁亚.平盈余管理曲§定.又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匍 究.2004 [9] [2]殷橐成论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白 用[J].财经界 (学术版).201O(3). [3]Jo ̄愠夏勇.企业金面预算管理刍议— 即 做 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科技信一电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