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屈原列传》附翻译—阅读题答案

《屈原列传》附翻译—阅读题答案

来源:刀刀网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盖自怨生也。

说明:1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2宪令:国家的重要

法令。

屈 原 列 传

6、以下句中中加点词语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熟识。

入那么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那么接遇来宾,应对诸侯。王甚任

B、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 伐:自夸。

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2,屈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疾病。

平属草稿未定。

D、人穷那么反本。 反:同返,追溯。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

7、以下各组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A、王怒而疏屈平。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

C、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那么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

D、博闻强记,明于治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

8、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第 1 页 共 3 页

《屈原列传》附翻译—阅读题答案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 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榷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

大夫就发怒并从今疏远了屈原。

D、屈原作《离骚》,是由于自己的诚信被怀疑、忠实被诽谤的怨恨引起的。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2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 〕

参:

一、6、C 7、C 8、C

三、9、1 译: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盖了君王的眼睛,不正

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译出疾、聪、谗、谄、蔽、邪 曲等2分,句子正确通顺1分〕

2译: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

的方法有什么不能用的呢?〔译出欲,甚,何不用2分,句子通顺正确1分〕

附《屈原列传》的参考译文:屈原,名平,做楚怀王的左徒。他学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识渊博,记忆力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识外交辞令。对内同怀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来宾,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跟屈原一同在朝为官,想争得楚怀王的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派屈平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平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夺取,屈平不给。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平的坏话,说:大王叫屈平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令制度定出来,屈平就夸耀他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来。怀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平。 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盖了君王的眼睛,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写了《离骚》。离骚就是际遇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境况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乏、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楚、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德正直,竭尽忠心和聪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境

况特别困难了。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平作《离骚》是由怨愤引起的吧。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