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论述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4月 第7卷 第4期 Chinese Journal of Disaster Medicine, Vol.7, No.4, April, 2019
| MONOGRAPH •
美军战场联合搜救解析
常明涛,张连阳
【摘要】 搜救是对因灾难、意外事故、遇险事件等突发情况而导致的人员受困、受伤、失联或失踪的一种应急措施。战场联合搜救(combat joint search and rescue,CSAR)是由专门组建的战斗单元执行搜索并援救存在或被认为存在生命危险的人员,其中包含搜救、转运、救治、后勤保障等要素,是一种集搜救、援助、保障于一体的联合行动。我军的CSAR尚处在初步规划、设计、建设阶段,本文参考美军及北约的相关搜救指导纲要,系统阐述了美军CSAR的程序、定位、方法和力量构成等,为探索建设我军特色的搜救体系、提升CSAR能力水平提供参考。【关键词】 战场联合搜救;解析;美军【中国图书分类号】 R821;R395.6
Analysis about the combat joint search and rescue of US military
CHANG Mingtao and ZHANG Lianyang. Burns and Combined Injury Trauma Cente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uma)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Daping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Lianyang, E-mail: hpzhangly@163.com【Abstract】 Search and rescue is an emergency measure for people trapped, injured, lost or missing due to unexpected situations such as disasters, accidents, and distress incidents. Combat joint search and rescue (CSAR) is a joint effort combining search and rescue, assistance and support and sending a special combat unit to search and rescue people who are or considered to be in danger, including search and rescue, transfer, treatment, logistics support, etc. The CSAR of Chinese army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levant search and rescue guidelines of US military and NATO, describes the procedures, positioning, methods and power composition of the US military CSAR,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ese army to construct a search and rescu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nd to improve the CSAR level.
【Key words】 combat joint search and rescue; analysis; US military
搜救是对因灾难、意外事故、遇险事件等突发情况而导致的人员受困、受伤、失联或失踪的一种应急措施。战场联合搜救(combat joint search and rescue,CSAR)是由专门组建的战斗单元执行搜索并援救存在或被认为存在生命危险的人员,其中包含搜救、转运、救治、后勤保障等要素,是一种集搜救、援助、保障于一体的联合行动[1,2]。目前,我军的CSAR尚处在初步规划、设计、建设阶段,无论是搜救理念、力量组成、保障、装备配给还是能力经验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参考美军及北约的相关搜救指导纲要,分析研究国外先进军事集团的CSAR的做法经验,为探索建设我军特色的搜救体系、提升CSAR能力水平提供参考。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9.04.011基金项目:面上项目(CS317L015)
作者单位: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全军战创伤中心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信作者:张连阳,E-mail:hpzhangly@163.com
1 搜救程序
战场搜救通常包含了响应、态势评估、任务计划和执行、任务结束等环节[3,4]。通知和预警是整个人员搜救行动的开端,任何观察到遇险事件或与遇险人员取得联系或意识到潜在的遇险事件即将发生的战斗单元或个人,应立即通知其指挥部门。一旦收到实际或潜在的遇险信息,搜救协调中心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通告,并会把情况立即上报给联合搜救中心。搜救协调中心或联合搜救中心会通知各响应小组和搜救,做好搜救准备[3]。与其他军事行动一样,战场的搜救行动也同样需要进行行动风险管控和危险分析。此时搜救协调中心和联合搜救中心必须对大量的实时情报数据进行综合并分析梳理,仔细评估、准确判断、迅速决策,采取哪种救援模式,以及是否需要支援力量、战斗空中巡逻和其他战斗力量打击等。不管采取何种形式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4月 第7卷 第4期 Chinese Journal of Disaster Medicine, Vol.7, No.4, April, 2019
227
的搜救,在派遣搜救到达行动地点之前,必须要提前对遇险人员进行定位和身份确认,尽早确认遇险人员的身份对搜救成功至关重要。联合指挥官接到通知后,会立刻响应并派遣搜救执行任务,同时还要根据任务性质决定是否协调使用支援力量,此类行动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使用特定的支援力量来满足战斗搜救任务的要求。搜救遇险人员是整个救援过程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条件允许,对存在遇险风险的个人进行相关的生存、逃避、抵抗和逃生等方面的培训会大大提高搜救的成功率。任务结束后,还需对遇险人员提供身体和心理援助,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帮扶过程,没有特定的结束日期,直到遇险人员能够重返岗位或者融入社会。2 搜救定位
搜救任务涉及到精确查找和遇险人员的验证工作,它从报告遇险事件开始到将遇险人员救出为止。理想情况下,一个遇险人员从事件发生到其获救为止,就一直处于己方或友方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范围之内。为了确保对遇险人员的救援,准确和可靠的位置坐标以及成员之间以安全方式交流这些坐标的能力非常重要。遇险人员选择何种设备或技术来告诉搜救其所在的位置,取决于其所处的情况和为寻找他们而派遣的救援队。除此之外,搜救指挥官应考虑设计一种没有配备通信设备的情况下,遇险人员也能识别的信号。2.1 卫星定位系统 能够满足单人行动、机载定位、战斗单元部署应用等紧迫情势的需求,且具有设备便携、定位精度高、不受时间、天气和地域的,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在各类搜救行动中都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美国卫星辅助搜救跟踪系统(search and rescue satellite-aided tracking system,SARSAT)是全球卫星搜索系统-搜救卫星辅助跟踪(Cospas-Sarsat)计划(“Cospas”是俄语“Cosmicheskaya Systyema Poiska Aariynyich Sudov”的缩写,译为“搜寻遇险船只的空间系统”)的主要部分[5],该系统由遇险信标、卫星、地面接收设备、任务控制中心和搜救机构组成。当出现遇险情况后,遇险人员激活遇险信标,遇险信标发送信号至卫星,卫星将信号转发至地面接收站,地面接收站解码并计算出遇险信标位置,用户终端会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向其相应的任务控制中心发送警报信息。随后任务控制中心会将收到的警报信息与其他警报信息进行匹配及整合,并按地理位置对数据进行排序,同时将遇险信息传送至有关搜救机构。
遇险信标有紧急定位发射器、紧急无线电示位信标和人员示位信标三类[6]。紧急定位发射器通常在121.5 MHz或406.0 MHz的频率上运行;而紧急无线电示位信标和人员示位信标仅在406.0 MHz传输信号。在美国境内,个人示位信标的使用在2003年就已经合法化。121.5 MHz的紧急定位发射器仅用于传送模拟信号,该模拟信号不包含遇险用户的任何信息。406.0 MHz遇险信标发送的信息包含有关于信标类型和信标位置的信息在内的代码。全球每种406.0 MHz遇险信标都有其唯一标识,该标识将其注册信息与各类遇险信标相互关联。
卫星有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两类[7]。近地轨道卫星在距离地面大约850 km的高度绕地球而行,其绕行地球一周需102 min。卫星与地球表面遇险信标之间的相对运动允许地面处理器使用多普勒效应来确定遇险信标的位置。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在距离地球表面大约36 000 km的位置持续“悬停”,以地球自转的速度沿地球赤道平面运行,其高度让这类卫星能够观测到地球的三分之一表面,并能持续监测其轨迹范围内激活的遇险信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治理署负责管理和运行近地轨道本地用户终端,以跟踪、接收和处理来自近地轨道环境卫星的警报信息。近地轨道本地用户终端分别部署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夏威夷美国海岸警卫队通信站、阿拉斯加州国家海洋和大气治理署司令部和数据采集站、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和弗罗里达州美国海岸警卫队通信站。
2.2 其他遇险定位设备 搜救雷达应答器(search and rescue transponder,SART) 主要用于在9 GHz的频率上探测海面上救生筏艇的具体位置,空中覆盖范围为40海里(1海里 = 1.852 km),海面覆盖范围则为10海里。当救援舰船或飞机进入距遇险者较近的范围,搜救雷达应答器被搜救的舰船或飞机雷达触发后,将发出声音报警或视觉报警。该设备的电池至少能够维持运行96 h[8]。
自动识别系统-搜救信号发射器(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search and rescue transmitter,AIS-SART)是一种便携式手动启用幸存者定位设备,通常安装在救生筏或救生筏艇上,也可用于个人定位信标和落水人员装备。该设备装有内置的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接收器,其信号发射功能以及测试信号均以安全相关信息的形式发送。
3 搜索方法
包括电子搜索、地面侦察或针对遇险事件专
(9 200~9 500 MHz)228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4月 第7卷 第4期 Chinese Journal of Disaster Medicine, Vol.7, No.4, April, 2019
门定制的视觉搜索方法,这些方法受到行动环境、敌方活动、天气、地形、可利用资源等因素影响[2]。3.1 电子搜索 只有在可用电子搜索环境中才能使用电子搜索。无线电系统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诱骗、监视或定向入侵,因此在救援阶段开始之前,遇险人员应该无线电传输并使用代码。与遇险人员的初步无线电联系通常会使用紧急频率,但随后的传输应在预先指定的人员搜救频率上进行。由于敌方可以拦截无线电的信号,因此搜救阶段开始之前,遇险人员应该减少无线电传输并使用代码。
3.2 视觉搜索 视觉搜索是最传统的搜索方式,它主要靠搜救人员的肉眼来查找定位,有空中搜索、地面搜索和海洋搜索三种形式。空中搜索一般是在遇险地区上空进行载人侦察飞行或者无人侦察飞行,搜索过程应考虑沿着遇险人员的先前预定飞行路线或地面路线进行搜索,以及搜索能够提供藏身之处的区域和预先约定的地点,同时应避开主要的公路、铁路、大型河流等。在敌对地区上空进行载人侦察飞行,应考虑到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夜间搜索时首选夜视仪或具有前视红外线能力的设备。如果由于地形、植被、遇险的人员状况或可能遭受威胁等因素,空中搜索变得不可行,则可能需要进行地面搜索,一般派遣地面小组或具有安全通信能力的地面作战单位实施。在规划海上人员搜救行动时,必须考虑公海和领海、国际法、近邻国家的行动、特定行动的交战规则等情况。目标区是遇险人员预期位置周围的区域,一旦进入目标区域,就很难从视觉上获得遇险人员的确切位置。目标区域内的视觉搜索会增加搜救和遇险人员的风险,可以使用无线电定向或者电子搜索,将无线电预置到人员搜救任务频道的频率上。
在派遣在存在威胁的环境中实施搜救之前,应尽一切努力对遇险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如果无法获取遇险人员的生物特征数据,可以使用遇险人员报告数据、战区代号、质询和密码以及视觉信号,战斗搜救或人员搜救密码是最常用的认证方式。遇险人员和搜救力量应该非常谨慎,绝不能轻易泄露认证信息。在搜救工作的各个阶段,可能需要对遇险人员进行多重身份验证。4 搜救力量
战场搜救是特别关注时间因素的行动[9]。地面行动超过4 h后,成功营救幸存者的可能性将远远低于20%[4, 10]。要想尽快解救战场上的受伤人员,必须缩短搜救时间,提高搜救效率。航空搜救力量具有行动时
间短、跨越距离远,能够克服高原山地、热带丛林等复杂地形的特殊要求,可以实施跨越飞行,搜救实施成功效率高,因此得到美军和北约的重视和大力发展。4.1 空中搜救力量 战斗救援直升机是美国空军的首要和最佳救援机型[11]。战斗救援直升机可广泛用于战场远/近距离,高/低海拔,日/夜边际作战,可在危险环境下救援遇险人员。通常情况下,作战任务主要由双机组承担,但是有时也会由单机组、多机组或大型联合的分队承担。无论是战斗搜救任务规划,联合战术、小组等级战术训练,还是作战部署,都需要注重救援直升机和联合救援的专业能力。如果遇险人员的位置超出了救援直升机的航程,则需要加油机提供直升机的空中加油,但是战场的纵深和遇险人员位置可能会将直升机的加油操作处于一个极度紧张或危险的环境中。除此之外,空中加油机也能够给遇险人员空投伞降救援和(或)协助设备,而且还可以长距离运输幸存者或者伤病员[12]。
4.2 伞降救援队 是作为飞行状态或地面上的营救和救援指导专家,是人员搜救中重要的空-地连接点。伞降救援队为遇险人员救援和战斗搜救实施规划,对战斗搜救特殊指令进行调整,以及向CSAR协调中心和救援协调中心提供专业的建议。他们提供一种全时全域的快速反应能力,即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可以在山区、荒漠、极地、城市、雨林和水域的危险或敏感地带执行任务。伞降救援队还能够指导遇险人员进行生存、逃脱、抵抗和逃跑等行动,他们还能实施创伤生命支持和现场医疗急救。当无法进行飞机救援时,他们就会将人员和物资转运到安全或友军控制区域。伞降救援队专为特定任务而存在,基本上由两人组成最小的战斗单元。4.3 战斗搜救特遣 该组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没有额外损失的前提下成功营救遇险人员[4]。战斗搜救特遣是一支为了满足特定战斗搜救任务的要求而建立的联合,是由救援协调中心或联合人员救援中心组建,用来打击或降低在执行战斗搜救任务期间所受的一切威胁。战斗搜救特遣在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中广泛使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战斗搜救特遣的构成复杂,原因主要在于在危险环境中存在的不同兵种和战斗搜救行动固有的不确定性。因为这种复杂特点,指挥和控制部署以及职责必须由救援协调中心或联合救援协调中心在战斗搜救特殊指令和常规行动程序中明确下来,从而保证协调努力。战斗搜救特遣的一些特殊编成有:(1)空中任务指挥官。职责为协调和调遣参加特定战斗搜救行动的部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4月 第7卷 第4期 Chinese Journal of Disaster Medicine, Vol.7, No.4, April, 2019
229
队的飞行任务;确定遇险人员的位置;协调建立战斗搜救通信网;管控飞机前往目标区以及撤回的行动;向其他指挥和控制部门以及战斗搜救特遣发送情报和数据;更新救援协调中心或联合救援协调中心有关于战斗搜救任务过程和支援要求的相关信息等。(2)专用搜救护航小组。搜救护航机小组成员都接受过专业搜索程序和遇险人员定位和认证程序的培训。理想情况下,搜救护航飞机应该是能够在高海拔地区和危险地区执行战术操作的飞机,也提供导航帮助、武装护送、并协助定位和认证遇险人员。搜救护航飞机通常在战斗搜救行动中携带武器,包括火箭弹、集束和机载火炮,可与其他空中支援和打击共同协作,从而打击威胁力量,保护战斗搜救行动,以及进行遇险人员的最后运送和营救。(3)特殊战术小队。是能够在空中执行任务的地面战斗,由作战控制人员和伞降救援人员组成,接受特殊安排、训练和装备,提供特种行动的专业知识。特殊战术小队的任务包括:向搜救人员或战斗搜救行动提供规划专业知识;加快联系遇险人员,认证和帮助人员装备逃脱;提供医疗救助,以及为遇险人员提供便捷移动和逃脱帮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特殊战术小队还会提供指挥和控制服务,地对空和点对点通信,空中交通管制,终端攻击控制,以及在目标区域呼叫炮火攻击等。
人是最宝贵和最重要的武器系统,也是战场取胜的关键环节。成功的人员搜救是一种无形的、从战术层面超越到战役和战略层面的力量倍增器,在保护关键战斗资源的同时也切断敌军潜在的情报资源。它在维持士气、凝聚力,保存关键战斗资源,维持作战能力,维护军事、外交的主动权,影响国家和国际的军事和政治进程等方面的意义巨大[13-15]。为了更好地应对“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我军应尽快开展新形势下的搜救需求调研,综合现阶段的技术成果,探索适合我军的搜救方式,建设搜救体系,追赶先进军事集团水平,实现我军搜救水平的跨越。
[1]牛 栩, 赵宝山. 军地海上联合搜救体系[J].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17, 8(5): 49-55.
[2]
United States Joint Chiefs of Staff. Personnel recorery [M]. Washington D.C.: Joint Chiefs of Staff, 2011: ix-xx.
[3]史 伟, 莎日呐, 刘 术. 美军战场人员搜救案例解析[J]. 医院管理杂志, 2018, 25(1): 97-100. DOI: 10.16770/J.cnki.1008-9985.2018.01.032.
[4]U.S. Air Force. Personnel recovery operations [M]. Washington D.C.: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 2005: 3-6.[5]
ANON. International aeronautical and maritime search and rescue manual [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Committee, 2011: 2-15.
[6]石 晶, 刘 婧, 史永恒.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通信现状及缺陷[J]. 中国水运, 2014, 14(6): 87-92.[7]
曾 晖, 林 墨, 李 瑞, 等. 全球卫星搜索与救援系统的现状与未来[J]. 航天器过程, 2007, 16(5):80-84.DOI: 10.3969/j.issn.1673-8748.2007.05.014.
[8]ANON. Coast guard addendum to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SAR [M].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Coast Guard, 2013: 2-7.
[9]U.S. Air Force. Combat search and rescue [M]. Washington D.C.: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 2000: 18.
[10]
张 昕, 肖晓波, 王守辉, 等. 战场联合搜救航空运输力量建设与运用[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7, 19(9): 18-21. DOI: 10.16807/j.cnki.12-1372/e.2017.09.005.
[11]刘玉龙, 首招勇, 张 尉. 国外发展搜索救援直升机提升卫勤保障能力的启示[J]. 医院管理杂志, 2012, 19(7): 698-700. DOI: 10.3969/j.issn.1008-9985. 2012.07.046.
[12]赵 维, 杨长胜. 外军远程救援能力及对我国航空救援装备发展的启示[J]. 科技传播, 2015(15): 106-110.[13]
李 伟, 奚 望, 乐士冠, 等. 美军前沿外科手术队对我国灾难医学救援力量建设的启示 [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 5(7): 400-403. DOI: 10.13919/j.issn.2095-6274.2017.07.011.
[14]刘文武, 刘玉龙, 王 建, 等. 国外应急救援模式的启示 [J]. 海军医学杂志, 2013, 34(1): 48-49. DOI: 10.3969/j.issn.1009-0754.2013.01.021.
[15]袁家乐, 周开园, 任 杰. 外军直升机医疗救援队伍建设对我军的启示[J]. 医院管理杂志, 2016, 23(4): 399-400. DOI: 10.16770/J.cnki.1008-9985.2016.04.036.
(2018-08-15 收稿 2018-11-02 修回)
(本文编辑 杨 帅)
【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