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释疑——第1首 Sonnet 1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Thy 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And, tender churl, mak'st waste in niggarding: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译文:
最美物种愿长盛, 玫瑰美丽望葆春, 无奈盛极终将衰, 美貌唯有子可承, 可你目中唯自我, 如烛燃蜡耗自身, 又如富足却挨饿, 自我为敌多残忍, 你今尘世亮明星, 唯一使者报阳春, 你蕴魅力今萌发,
吝人更应吝光阴, 请怜尘世莫为獾 吞噬子嗣同坟莹。
第一首 注释
从上世纪以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热点,从网上可以读到诸多学者的译作,在他们中,我任意选了两位的作品做示范,以展开讨论。温故而知新,我们会发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还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对我们提高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对英语言文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阅读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很难,译文就更难,甚至于对照了中译本,有时会觉得难上加难,所以长期以来,它被束之高阁,很难普及于英语爱好者,在这里,我想讲自己之偶得与大家分享,欢迎批评指责。
一、对前四句没有什么疑点,就不讨论了 二、第五句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A 译文:但是你,只看重自己的亮眼睛 B 译文:但是你,只和自己的明眸定情
读了以后,你会感到弯子太多,不胜明了,让我们进行一些分析: 在该句中,contracted是动词的被动式,这样一来主语应该是bright eyes,而宾语就是thou了。
加之contracted在词典的译意有”限定“的解释。 这样一来这句就成了你的目光只限于自己。
诗化后“可你的目中唯自我”,是自恋的一种行为,这样读者一定会感到语意顺达。并紧连前四句和后一句,紧扣主题。 三、第六句
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A 译文:用自身做燃料,培养那眼里的火焰 B 译文:把自己做燃料喂养眼中的火焰
如何使译文“信”“达”“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1. light 名词,指“灯”,四百多年前,在莎士比亚时代,英国的上层社会灯就是蜡烛,而不可能是油灯。中国人常用,燃烛来比喻人
生,莎翁亦如此,因为人类是在一个共同体之中,烛是以燃自身而产生火焰的,这样一点明你会感到“茅塞顿开”了吧。
就诗的环境,第五句说主人公“目中唯自我”,自恋。第六句就以燃烛耗自身来比喻浪费生命,虚耗青春,自耗。
我们在读莎诗时,要把自身置于莎翁时代,如果你把灯考虑作蜡烛,本句就迎刃而解了,又何来眼中的火焰。 四、第九句
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 译文:你是当今世界之鲜艳的装饰品 B 译文:你现在是大地的清新的点缀
ornament这个词如果拿捏不准,会破坏译文的质量。词典中有“添加光彩的人和物”那么用“明星”来形容人是最合适的。如果把一个人说成是“装饰”或者是“点缀”似有不妥。
ornament对一个翻译家来说是小菜一碟,对于它有添加光彩的人和物,有人对它却不知,却又疏于多翻词典查实。莎翁的十四行诗中,往往用常用词的有引申意义,有文学风采的解说,来表达蕴含的诗意。这是我要反复强调的。
五、第十一句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A 译文:你竟在自己的蓓蕾里埋藏你的子孙 B 译文:为什么把富源葬送在嫩蕊里
这句话,应该是莎十四行诗中较难译的诗句,句有三个实词:“bud”,“buriest”和“content\"。
1. burry:不要看这个词就和死有关联,葬啊葬的,它还有“埋藏”,“蕴藏”的意思,吉祥一点好不好。
2. 最不好拿捏的是”content“。作“子孙“和“富源“,莫名其妙,拿不准了吧,我来回答吧:词典中有[罕]“吸引力”的词意,我认为合适,但新的大词典中查不到这个词意。到此,本句的意思就是,在你的嫩芽里蕴藏着你的吸引力,似乎还不通,我们来看下面。 3. 最后我们来讨论“bud”这个词,它还可以做动词,如此就把上面的意思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就是“你的吸引力萌发了”,诗化成“你蕴魅力今萌发”。
这样译文和上下文紧紧相扣。
这里说明一点,“content”作“吸引力”[罕],在新版的大词典中也查不到。 六、第十二句
And, tender churl, mak'st waste in niggarding A 译文: 吝啬鬼,你越是舍不得你是越糟蹋 B 译文: 温柔的鄙夫,要吝啬,反而浪用
先来看“tender churl”,并不是在骂人,而是爱嗔,就如我们常用的“小鬼”,“死丫头”,“讨厌”。从诗人和诗中主人公的关系可知,从含义上说,是指要主人公吝啬自己的青春美貌,因而应吝啬自己的身体。
后半句,“mak'st waste in niggarding”意思很明确,从语法上分析,“in niggarding”是“mak'st waste”的行为方式状语,何来越是舍不得越是浪用,把意思译反了。
既然是个小气鬼,在自恋挥霍自己的青春时,更应小气呀。 可见,一味直译,而不加深入的分析思考带来的后果。 七、第十三、十四句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A 译文:怜悯这世界吧,否则你便是个饕餮的人。你独身而死,你吞食了这世界应得的一份。
B 译文:可怜这个世界吧,要不然,贪夫。就吞噬世界的份,由你和坟墓。
在最后一句当中,worlds due,作何解释。如果译作“世界的一份”和“世界的份”。人们一定不理解其为何物,词典中,“due”是名词,指应得到的“权利”,“尊重“等。
有位英国莎学界人士,认为是“children”,我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并符合整个诗的语言环境。
另外glutton,词典中,词典中有“狼,獾”之说,我就简译为“獾“,代替“饕餮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