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的影响环境污染与
一、环境安全问题 1.环境安全
(1)概念:又称生态安全,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2)意义
自然 角度 人类社 会角度 2.环境安全问题 项目 产生原因 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 环境污染事件导致的 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加剧导致的,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 二、环境安全问题对的影响及其应对 影响 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影响 成为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器,影响 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的调节功能,减少环境问题出现的概率,降低环境问应对 途径 题演变成为环境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尽量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提高承受环境安全风险和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突发环境事件影响 1.定义: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一旦发生,影响会长期存在 影响 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 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
2.特点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
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3.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
(1)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
(3)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件,造成公共安全问题,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四、污染物转移影响 1.污染物转移的方式及传输途径 方式 污染物 传输 废弃物 转移 含有毒有害 物质的产品 贸易 2.污染物转移的影响 (1)突发环境事件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
(2)引发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冲突,对双方造成影响。
五、污染问题的应对 1.国内应对措施
(1)对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污染源采取的措施 源头防范 事件中风险控制 事件后治理 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 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 人为因素 主导因素 自然因素 转移方式 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 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将在本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送到其他国家 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含有尚未被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入其他国家 人为因素 (2)对废弃物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的污染问题采取的措施 源头防范 事件中风险控制 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 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品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事件后治理 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2.国家之间应对措施:减少环境安全冲突,加强环境安全合作。
考点一 环境安全问题对的影响及其应对
(2020·7月浙江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冬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该省发生了一次污染天气过程。下表为5个站点所在地此阶段的空气质量统计表。
日期 站点 28日 4 4 3 3 3 29日 5 4 2 4 4 30日 4 3 3 2 3 1日 4 4 4 3 2 2日 5 5 5 4 5 3日 5 4 3 4 4 4日 5 2 3 3 3 5日 6 5 3 2 2 安阳 郑州 商丘 南阳 三门峡 注:空气质量1—优,2—良好,3—轻度污染,4—中度污染,5—重度污染,6—严重污染
(1)与安阳相比,简述南阳此次污染天气的特点,并分析其自然成因。 (2)从能源利用角度,说出河南省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思维培养】
①空气质量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反之越差。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 读信息 ②11月28日至12月5日:安阳每天空气质量数值均大于南阳,说明此次污染过程南阳污染程度较轻。 ③安阳:据图可知,安阳邻近山西和河北这两个省份,冬季西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北季风将污染物带到安阳,安阳受到的污染较重。 ④南阳:南阳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风,且距离山西、河北较远,因此受到的污染较轻 调动和运 用知识 冬半年我国北方燃煤取暖,大气污染较重,河南北部邻近山西、河北,冬季排放的污染物较多 此次污染主要是北方燃煤造成的,题干需要从能源利用角度分人地协调观 析,可从优化用煤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改进能源利用方式、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 【我的解答】 答案:(1)特点:污染程度轻;持续时间短。成因:位置偏南,受冬季风从邻省输入的污染物影响较小;受北部山地阻挡,减弱了同期北方带来的污染。
(2)利用太阳能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优化用煤结构,增加二次能源使用;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集中供暖,改进能源利用方式。
环境安全问题的四大特征
突发性 如传染病、石油泄漏、化学品的泄漏、核泄漏等短时间突然发生,造成重大危害 有些污染物的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经过长时间的累积达到产生重累积性 大危害的程度,如土壤中重金属长期积累导致土壤污染,植被破坏、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地荒漠化等 综合性 影响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环境安全问题显得尤为复杂 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可能引发全局生态问题,甚至会导致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 图表归纳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基本途径
开发新能源等角度分析 从综合思维角度分析大气污染程度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整体性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考向 环境安全问题对的影响及其应对
(2021·武汉模拟)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 250米的盆地中(下图),该市有2 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据此完成 1~2题。
°
1.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①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 ②盆地地形,污染气体不易扩散 ③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大 ④受温室效应影响,多气旋活动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列属于缓解墨西哥城光化学烟雾污染合理措施的是( ) A.炸开南、北两端山地,形成南北通风道,减轻污染 B.控制城市人口,汽车尾气排放,治理工厂废气 C.大力发展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 D.污染期间严格禁止私人汽车出行和工厂的生产活动
1.A 2.B 解析:第1题,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在太阳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致,因此本题应从氮氧化物等的排放、聚集以及较强的太阳辐射方面来考虑。墨西哥城属热带草原气候,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为干季,降水少,晴天多。墨西哥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城分布在地势低洼的盆地中,污染物不易扩散,并且谷地容易出现逆温,加剧污染物聚集。人口众多,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大。①②③对。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升高,与光化学烟雾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气旋会带来阴雨天气,影响太阳辐射,④错。第2题,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首先应从光化学烟雾的气体来源入手,控制城市人口,汽车尾气排放,治理工厂废气,B正确。炸开南、北两端山地工程量太大,不合理,A错。大力发展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会增加光化学烟雾排放量,C不合理。严格禁止私人汽车出行和工厂的生产活动不现实,D不合理。
考点二 污染物转移影响及其应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86年11月1日,瑞士某化学公司仓库发生火灾,导致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排入莱茵河,莱茵河巴塞尔下游约160千米范围多数鱼类死亡,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全部关闭。为治理莱茵河水污染问题,沿岸国家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由各国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过共同不懈努力,今天的莱茵河水质已经干净清澈。
(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的原因。
(2)为什么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的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 (3)列举促使莱茵河重现生机的具体措施。 【思维培养】
①莱茵河属于国际性河流,流经国家多,治理时要协调各国,获取和解 关键能力 读信息 协调难度大; ②沿河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来源多,污染物排放量大; ③下游流经平原,地势低平,流速较慢,不易更新,河流自净能力差,导致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 调动和运 用知识 综合思维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 【我的解答】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流域污染治理的措施,包括流域协调、控制污染源,加大治污投入,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 莱茵河治理难度大——污染重(周边国家排放多)、自净能力差(流速慢)、治理难(国家多、难协调) 荷兰的地理位置——地处河流入海口处,污染物汇聚,受水污染威胁最大——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答案:(1)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沿线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自净能力差。
(2)荷兰地处莱茵河入海口,受污染威胁最大。
(3)加强全流域各国的合作,制订长期计划,共同治理莱茵河;控制河流污染源,杜绝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进河流;疏通河道;加强绿化。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原因及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基于自然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随空气和水自然流动,没有明确目的地,邻近或不邻近的国家或地区都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被扩大。
(2)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危害 特点 直接性 长期性 全球性 危害 污染当地水源和土壤,导致当地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们的健康 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 长期积累,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 污染的应对措施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1)国际合作——《巴塞尔公约》 (2)我国的防控措施 项目 国际 内容 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环境权益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贸易 制度 建设 资源 利用 公众 参与 逐步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控制,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水平,逐步补齐国内资源缺口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考向1 污染物转移的方式
(2021·济南模拟)2021年4月13日,日本正式决定将储存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之后储水罐又发生多次泄漏,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对核污水处理的关注不断升级。核污水排海后的跨境转移受洋流的影响巨大。下图为福岛及周边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日本作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主要因为( ) A.存储核污水已达排海标准 B.核污水直接排海费用低 C.海水对核污水净化能力强 D.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
2.若福岛核污水排海,考虑到洋流影响,开始一段时间内受其影响最大的海域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1.B 2.D 解析:第1题,若日本福岛核电站存储核污水已达排海标准,日本作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不可能引发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关注不断升级,A错;核污水直接排海对于福岛核电企业而言,减少了储存和处理费用,降低成本,B对;海洋对核辐射水没有净化能力,只能随着洋流稀释,C错;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与日本作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没有因果关系,D错。第2题,由图可知,福岛县位于中纬度,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后,主要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自西向东扩散至北美西海岸丁地,图中的甲、乙、丙三地受该洋流影响较小。
考向2 污染问题的应对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下图)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近80%的鱼类死亡。据此完成3~4题。
3.奥拉迪亚金矿氰化物废水泄漏流入河流带来的影响有( ) ①河流上游鱼类死亡 ②沿岸自来水厂关闭 ③莱茵河水受到污染 ④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4.应对国际性河流污染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流域内国家加强合作 ②鱼类产品流通 ③发起媒体批评
④控制影响范围,强化污染治理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3.C 4.B 解析:第3题,污染物质会随水流向下游运动,会造成下游河水污染,导致鱼类死亡,①错误;水污染后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全部关闭,②正确;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河水会受到污染,③错误;可能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双方的均造成影响,④正确。第4题,面对国际性河流污染,流域内国家应加强合作,共同制订治理河流的长期计划,①正确;污染河段鱼类产品流通,避免造成食物中毒,而不是鱼类产品流通,②错误;媒体应客观报道、协商谈判、合作应对,③错误;对已经产生的污染,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范围,并强化污染治理,做好生态恢复,损失赔偿等善后处理工作,④正确。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