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8期 园艺学 脐橙丰产管理技术 徐文 陈小丰 (一广东省蕉岭县广福农业站,广东蕉岭514165; 蕉岭县蓝坊农业站) 摘要 对脐橙的优质丰产管理技术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施肥、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以达到优质丰产的生产 目标。 关键词脐橙;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66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O12)08—0l55—02 合理,平衡管理是脐橙优质丰产管理原则 ,肥水 化过大而造成裂果的产生。同时在某些特殊时期水分有其 管理上应实行看树看果施肥,重点推广“P1j肥一水”技术;花 果控制上主要围绕保花保果和疏花疏果来进行。 1足施肥、巧追肥。科学管水 1.1发芽催梢肥 开春树势偏弱,花芽分化质量差,春肥应在春梢抽发前 2月下旬施入,即早施春肥:春季树势较旺,花芽分化质量 好,春肥延迟至春梢抽发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入,施肥 种类以有机肥+复合肥+尿素为主,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 30%左右,树大多施,树小少施,树弱多施,树强少施。施肥应 结合灌水进行,不能干施,否则施肥时效区别不大。 1.2保花保果肥 在5月开花期,应及时追施保花保果肥,普遍采用的是 在下雨前于树盘地面撒施尿素0.25~0.50 k 株;也可采用叶 面喷施200mg/ 九二o+0.5%磷酸二氢钾+0.5%尿素,10 d 左右再喷施1次,需要注意的是花势较旺者要在花谢2/3时 用,花中等者宜初花期用,使用要准确掌握浓度,不能随意 加大用量。对于春肥施用较迟、树体生长健壮树的花期不再 追施肥。 1.3夏季壮果肥 此次施肥在第2次生理落果结束后(7月下旬)20 d左 右施入,施肥太早,后期果实养分供应不足,膨大受限,施肥 种类以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树势较弱的应加入尿素 200 g/株左右,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50%左右,施肥要结 合灌水进行,绝对不能干施。此次施肥氮肥比例不宜过重, 磷、钾肥比例不宜太小,否则会使果皮增厚,降低脐橙品质。 1.4花芽分化肥 在当年10月上中旬施人,目的是提高花芽分化质量和 增大果实,帮助树势的尽快恢复,以腐熟人畜有机肥为主, 施肥的同时要结合灌水进行,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20% 左右,特别是当年挂果较多,需要挂树贮藏,此次施肥不可 缺少。否则容易造成脐橙大小年现象发生。 1.S水分管理 脐橙果树对水分敏感,需求量较大,缺水或者水分过多、 湿度过大都不利于果树的生长,严重时会死树。因此,必须 科学地进行水分管理。在春季和初夏低洼果园应及时排水, 防止积水;盛夏及秋冬干旱季节应及时抗旱灌溉,每次灌溉 必须浇透;6—10月是脐橙果实膨大的关键时期,应根据气 候变化和树体缺水状况,及时早晚灌水,防止因水分幅度变 收稿日期2012—03~02 特殊作用,如在花期和幼果期气候干燥的产区,应及时进行 灌溉,以提高坐果率高;在采果前1个月应尽量少灌水,有 利于提高脐橙品质和采后储藏;冬季低温霜冻时果园灌水 有利于提高土温l3J。 2花果管理 花果控制是脐橙优质丰产的关键,是克服脐橙大小年 结果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根据树体状况不同,主要围绕保 花保果和疏花疏果2个方面内容进行,尤其应突出疏花疏 果工作。 2.1保花保果 保花保果的对象主要是上年结果过多的弱势树和长势 强而花量少的旺长树。一是营养液保花保果。脐橙小年树, 由于上年结果过多,树体营养消耗大,树势较衰弱,花量较 小。可在花蕾露白期、谢花后、第1次生理落果结束后各喷1 次营养液,常用0.3%尿素+O.2%磷酸二氢钾+O.2%硼砂或正 规厂家生产的有机、无机叶面肥进行树冠喷施,补充营养, 促进花果生长。二是控梢保花保果。主要应用于树势过旺、 梢多花少的脐橙树。在花蕾露白时,将树冠上部、花枝附近 的无花强壮春梢抹除,保留中庸、偏弱的春梢,抹除同一母 枝花枝上方的无花春梢,缓和梢果矛盾,提高坐果率。同时 注意及时抹除6月底前萌发的夏梢 。三是激素保果。第1 次生理落果后着果较少的植株,可喷洒九二。进行保果.不 宜多次重复使用高浓度激素保果,否则会出现粗皮大果。 2.2疏花疏果 脐橙花量大,坐果率低,落花落果严重,大量消耗养分. 疏花疏果能提高坐果率和商品果比例。蔬花疏果主要针对 大年树和稳产树。一是疏花。对于花量过大的脐橙树,现蕾 后至开花前,及时疏除无叶花序枝、无叶单花枝、细弱花枝、 密生花枝等,短截部分长花枝,多保留有叶单花枝和有叶花 序枝,减少花量。树冠内膛中庸枝上的无叶单花,具有一定 坐果能力,可适当保留。初结果树也应通过疏花减少花量, 防止结果过多早衰造成小老树。二是疏果。疏果要有计划进 行,分2-3次完成,不能一次性完成。在第2次生理落果结 束后,对挂果太多的要及时进行疏果,第1次疏果宜早。否 则很难起到增大果实的作用。按照疏密留稀、留优去劣的原 则,疏去小果、畸形果、病虫果、密生果和发育僵化果等。对 于花量大、新梢少的树,疏果量宜大些,以果换梢,增加新叶 比例,利于恢复树势。7月中下旬结合短截放梢进行第2次 疏果,主要疏去小果、畸形果、病早果及目灼果等。9月上中 155 园艺学 旬进行第3次疏果,主要疏除小果、畸形果、裂果、日灼 果、病虫果等。 3病虫害综合防治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8期 同时深翻果园土壤。还可采取点灯诱捕、注药毒杀以及喷施 无公害农药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4参考文献 [1】1李杰.脐橙整形与修剪技术fJ1_种业导刊,2008(1):40. 危害脐橙的病害主要有溃疡病、炭疽病,虫害主要有红 蜘蛛、吸果夜蛾、柑桔粉虱、蚧壳虫、卷叶蛾、天牛等。防治措 施:冬季做好清园工作,剪除的病虫枝、徒长枝、下垂枝、细 弱枝等要集中烧毁,然后用0.8~1.0。B6石硫合剂喷洒全园, (上接第144页) 5.2温湿度管理 【2]丁建,李林,唐先辉,等.赣南脐橙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J『_江两农 业学报,2011(7):42—44. 【3]胡永琼,曾道芳.脐橙丰产栽培技术lJ].云南农业科技,2011(1):39_41. [4】何箕全.脐橙园早结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0(5):65. 一些病残老叶,整枝是剪掉一些内部拥挤和下部重叠的枝 条,打顶是在生长后期为保证营养物质集中供应果实而采 取的有效手段。 5.6病虫害防治 定植后5~7d应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曰温达25~30℃, 夜温达l5~20℃,低温在18~20℃以上,有利于新根的发生 和促进对养分的吸收。 5.3肥水管理 辣椒冬春季栽培的主要病虫害猝倒病、立枯病、病毒 病、炭疽病、疫病以及蚜虫等,应及时防治。 6采收 在苗期轻施1次提苗肥,但氮肥不宜过多。进入结果期 应加大追肥次数和数量,保证植株继续生长和果实膨大的 需要。一般在采收2次辣椒后追肥1次,每次追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可采用穴施或条施阁。在水分管理 上,缓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初花坐果时只需适量浇水,以 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提高前期坐果率。大量挂 果后,必须充分供水,一般土壤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左 右,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膜下滴灌装置不流水分和肥料。 5.4防止落花、落果、落叶 辣椒早熟栽培应适时尽早采收,采收的基本标准是果 皮浅绿并初具光泽,果实不再膨大。开始采摘后,每隔3~5 d 可采收1次。由于辣椒枝条脆嫩,容易折断,故采收动作宜 轻,雨天或湿度较高时不宜采收。彩色甜椒在显色8成时 即可采收。 7参考文献 f1]崔玖丽.辣椒育苗管理技术要点【J1_种业导刊,2OLO(6):32. 【2】袁文先.三樱椒高产栽培技术[Jj_种业导刊,2011(2):32—33. 【3】张鸣,朱忠选,张永杰,等.无公害辣椒的育苗技术[J].种业导刊,2010 (4):34-35. 主要通过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包括耐低温、耐弱光品种 的选择,保持适宜温度,白天温度25~30℃,夜温20℃左右, 温度过高、过低均易落花[61。 5.5调整植株 【4】邵春英,肖志平,王连生.出口辣椒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J】.麦类文摘 (种业导报),2007(7):38. 【5】李运英.大棚早春甜椒一秋延后花椰菜高效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11(4):24,28. 『61潘明辉.无公害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0(12):30. 主要包括摘叶、摘心和整枝等。摘叶主要是摘除底部的 (上接第151页) 竹荪烘烤之前,先将竹荪在烤垫上摆放整齐,用小刀将竹荪 菌柄底有白皮的地方轻轻划开,然后按照低温一高温一 低温的原则烘烤。竹荪烘烤至七八成干,即可捆扎,而后再 放回至烘干为止。最后,将烘干的竹荪放置在空气中5~10 若发现块状种边缘发黑应立即补种。如果发现菌种被其他 杂菌污染,应对栽培料作相应的处理(如喷洒适量的2%石 灰水),然后立即补种。 6水分管理 arin,适当回潮,以防在装袋时损坏竹荪,降低其等级。 8参考文献 【1]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2】黄惠芳,覃婵.露天生料栽培竹荪技术及其产量分析【J】.广西热带农 业,2007,(1):28—29. 竹林栽培水分管理极为重要,竹荪不耐旱也不耐渍,穴 位排水沟要疏通,干旱时要浇水保湿,以不低于60%为好。 冬季15~20 d、夏季3~5 d浇水1次,浇水不宜过急,防止冲 散表面盖的竹叶层。土壤含水量要经常保持在15%~18% (检查方法:抓一把土壤,捏之能成团,放之即松散)发现覆 土被水冲变薄,料露面时,要及时补盖覆土。 7采收加工 为确保竹荪的等级品质,要适时进行采收。利用菌草生 态栽培技术种植的竹荪,菌柄粗壮高大,菌裙鲜亮脆嫩。在 (上接第l54页) (1):1-4. 【3]吴小风.竹荪栽培的高产措施[J].食用菌,2004(2):35. f4】王书忠.竹荪大田畦栽高产新技术【JJ.食用菌,2009(1):47—48. f5】崔仕权.竹荪竹材生料栽培技术【J].食用菌,1990(2):41. 【61林占嬉,林辉.菌草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f7】杨新美.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63—165. 【8]曾德容.棘托竹荪人工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1991(5):242—271. 【9]丁湖广.农林下脚料露天生料仿生栽培竹荪【J】.西南园艺,2006(5): 36. -一- l68.htm. 【7]文山州农业志【M】.昆明:云南新华印刷一厂,2001:48. 【2】杨万林,隋启君.云南省冬季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1.山 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2(2):160—163. 【3]何廷飞.马铃薯新品种“会一2号”.【J].马铃薯杂志,1996,10(4):256. 【4]李先平,李树莲,何云昆,等.云南省马铃薯品种的筛选评价IJ1.云南 农业科技,2000(2):9—1 1. [5]何云昆,李先平,李树莲,等.云南省马铃薯的生产及品种评价[J]_中 国马铃薯,2000,14(2):122—124. 【6]西畴县慨况[EB/O L】.[2012—2—20].http://www.wedao.corn/002/1 lyunnan 156 『8]黑龙江农科院.中国马铃薯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72 [9】胡群宝.脱毒马铃薯繁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马铃薯杂志,1999,13 (2):96-99. [10】胡群宝,肖玉兰,谢庆华.昆明市脱毒马铃薯推广进展[J】_马铃薯杂 志.1995,9(2):l15一l17. 【11]杨宗,董占魁,包锡龙,等.滇西地区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体系研究 与应用『J].云南农业科技,1997(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