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论述题:(15分)
1.结合利率发挥作用应具备的条件(P100),论述我国应如何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 答案要点: 1.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3)适当的利率水平。 (4)合理的利率结构。
2.我国要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需要创造以下条件:
(1)改善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建立强有力的利益约束和诱导机制。
(2)逐步减少国家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和授信限量的控制,使利率的决定与变动主要受经济内在规律的支配。
(3)改革现行利率机制,逐步实现利率决定市场化。
(4)在各种利率之间建立起灵活的联动机制。在放松利率管制条件下,银行应通过对基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保持利率水平及其结构的合理性。
(答出要点给基本分,视发挥情况酌情加分)
2.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答案要点:(1)商业银行的经营主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 职能分工型又称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
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有的专营长期金融业务,有的专营证券业务,或信托、保险等业务。
全能型模式又称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
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断趋向全能化和综合化;同时,许多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对商业银行业务分工的,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全能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3)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职能分工型模式。1995年《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998年,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买卖、信托业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信托业分离。我国现行的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模式比较切合国情,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开展综合性业务的市场基础,法制与监管的外部制约、有效的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还很不完善。
3、在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和缺点的基础上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要点: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双挂钩”的安排;实行固定汇率制;IMF、为会员国解决
国际收支困难事先作出安排。会员国不得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
2.布雷顿森林体系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迅速,
国际贸易和投资都有很大的发展。首先是宏观经济表现令人瞩目,名义利率稳定在低水准上,所有经济区域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都达到了187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次,与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反复无常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稳定更让入神往;第三,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造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
(1)特里芬难题。早在50年代末,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
危机》就揭示,美元的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先天缺陷”。
(2)调节机制失灵。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可调整钉住汇率制为国际收支失衡安排了两种
(2)商业银行究竟采用何种模式是由一国金融决定的。
自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狭窄的业务范围内利润率不断降低,越来越难以抗衡其它金融机构的挑战,为此商业银行不得不突破原有的业务活动范围,增加业务种类,在长期信贷领域和投资领域开展业务,其经营不
调整机制。由于各国因本国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其经济,因而不得不经常调整各货币间的比价,但各国很难把握到底需要做出多大的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表明,这两种调节机制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战后外部平衡优先的做法已难为各国接受,以及汇率平价僵硬而缺乏弹性,这可以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天失调”。
(3)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资本流动,而且各国在货币投机和金融危机的压
力下往往不愿意做出货币贬值的决定,因为这样做等于是承认经济的失败。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使得联系汇率制难以维持,只能靠有组织的干预市场行动和提高利率来打击投资活动。
4、在比较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优缺点的基础上(P49),简述我国目前实行的汇率制度。 答案要点:1.汇率制度大致划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是根据国际货币协议,由各国按照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含金量之比,
即黄金平价,确定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并把汇率的上下波动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5、联系我国实际,说明货币与财政的协调配合(P399)。
答案要点 : 1 .货币与财政的一般作用。货币包括信贷和利率。通常所说的紧
的货币说是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松的货币是放松信贷和降低利率。财政包括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所谓紧的财政是指增税和减支,松的财政是减税和增支。
2. 货币和财政协调使用一般有以下四种组合 : 第一,\"紧\"货币,\"松\"财政;第二,\"紧\"财政,\"松\"货币;第三,财政、货币\"双紧\";第四,财政、货币\"双松\"。货币和财政\"一松一紧\"主要是为了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在固定汇率下,各国货币的汇率由于承担着干预的义务而保持相对稳定。国际汇率的稳定,不仅减少了汇率风险,而且有利于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从而对世界经济贸易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我国的地区就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对其他各国货币的汇率不再规定黄金平价和汇率波动的上下
限,而是根据目标和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自行调整或浮动的汇率制度。目前已成为世界多国普遍实行的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下,各国可以免除为维持固定汇率而承担的干预外汇市场的风险,从而防止外汇储备的流失。此外,各国还增强了对货币和外汇的管理权,它们可以利用汇率的调整,改善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商品价格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国际收支的调节和平衡。但是,汇率的频繁浮动和人为扭曲,妨碍了国际经济间经济贸易的正常顺利进行,各国汇率都采取利己主义,从而削弱了国际合作,加剧了国际经济关系的矛盾。
这两种汇率制度安排各有利弊。当前世界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已呈现多样性。一国汇率
制度的安排并非在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间简单取舍,丽是在现实意义上的盯住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之间做出选择。
2.我国人民币汇率目前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它是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而选择的一种汇率制度。
币和财政\"一松一紧\"的办法。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或货币。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一般同时使用财政和货币两种手段,即\"双松\"或\"双紧\"。在经济萧条后期,设备大量闲置,开工不足而失业率又很高,为剌激生产和投资,启动闲置的生产能力,一般实行\"双松\"。在社会总需求过度膨胀,物价持续上涨,经济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一般采取\"双紧\"。在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调并存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先调总量,后调结构的办法,即在放松或紧缩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使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均衡。
3. 在我国,货币与财政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两大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2)两大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3)两大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性 ;(4)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的搭配运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和财政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两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两大又具有相对性。二者必须相互协调,密切配合。
货币和财政的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的搭配方式及其具
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