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来源:刀刀网


遂宁市市城区初中2022届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机读卡上; 2.1—6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第I卷的机读卡和第II卷的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21分)

一、选择题(1-7题,每题3分,共21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取缔(dì) . 绽开(zhàn) 服侍(shi) 海市蜃楼(shèn) ... 锲而不舍(qiè) .B. 销蚀(shí) 凛冽(lǐn) 校补(xiào) ...C. 钦佩(qīn) 伫立(zhù) 俯瞰(kàn) 忧心忡忡(zhōng) .....D. 点缀(zhuì) 孱头(chán) 污秽(suì) 姗姗来迟(shān)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漫步 闲暇 蔚蓝 锋芒必露 B. 轮廓 C. 愧怍 D. 猥琐 遨游 赢弱 辜负 陡峭 步履 烦躁 千钧重负 迫不急待 悲天悯人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个案子十分棘手,不仅案情扑朔迷离,侦探不易,而且关注度高。 ....B. 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 ....C. 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 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如此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初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1页)

A.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B. 通过对商品、场景、消费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中应用。 C.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D. 为了防止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学校保卫科组织开展了“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①②⑤③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①③⑤ 6.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这里的“同在”,道出了天地的秘密,也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秘密。_________。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A. 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 B. 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 C. 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 D. 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水之山少了情韵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谷底的故事。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B.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小说选自《朝花夕拾》,文章用深情的语言和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 C. 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初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11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129分)

注意事项: 1. 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 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 3. 答题前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积累与运用(共16分) 8. 古诗文默写。(10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2)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木兰诗》中“ ▲ ,对镜帖花黄”细腻传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 (4) ▲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黄梅时节家家雨, ▲ 。(赵师秀《约客》) (6)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7)杨花榆荚无才思, ▲ 。(韩愈《晚春》) (8)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游山西村》中,描写农村自然风光,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 。 9. 名著阅读。(6分) “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都死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 (1)这段文字出自《海底两万里》,文段中的船长是 ▲ (人物)。(2分) (2)体会文段中的语言,概括这位船长的性格特点。(任写两点)(4分) ▲ 三、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10—11题。(6分) 渡汉江 初一语文试题第3页(共11页)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0. 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 11. 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后两句明显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3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6题。(14分)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xiàn mù,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 ▲ ),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⑨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⑩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⑪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初一语文试题第4页(共11页)

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 ⑬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⑭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⑮“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⑯“关你什么事!” ⑰“我是你爹!” ⑱“起来!” ⑲父亲没动。 ⑳“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㉑ 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㉒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㉓ 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㉔ 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蹬,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12.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xiàn mù ( ▲ ) 13. 填入第⑤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分)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初一语文试题第5页(共11页)

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14. 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母亲购买旧车-(▲)-(▲)-父子骑车看病 15. 第⑨段与第⑦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 16. 细读第㉕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4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20题。(14分) 木瓜树的选择 林清玄 ①路过市场,偶然看到一棵木瓜树苗,长在水沟里,依靠水沟底部一点点烂泥生活。这使我感到惊奇,一点点烂泥如何能让木瓜树苗长到腰部的高度呢?木瓜是浅根的植物,又怎么能在水沟里不被冲走呢? ②我随即想到夏季即将来临,届时会有许多台风与豪雨,木瓜树会被冲入河里,流到海上,就必死无疑了。 ③我看到木瓜树苗并不担心这些,它依靠烂泥和市场中排放的污水,依然长得翠绿而挺拔。 ④生起了恻隐之心,我想到了顶楼的花园里,还有一个空间,那是一个向阳的角落,又有着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如果把木瓜树苗移植到那里,一定会比长在水沟里更好,木瓜树有知,也会欢喜吧! ⑤向市场摊贩要了塑胶袋,把木瓜和烂泥一起放在袋里,回家种植,看到有茶花与杜鹃为伴的木瓜树,心里感到美好,并想到日后果实累累的情景。 ⑥万万想不到的是,木瓜树没有预期中生长得好,反而一天比一天垂头丧气,两个星期之后,终于完全地枯萎了。 ⑦把木瓜苗从花园拔除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怅然。对于生长在农家的我,每一株植物的枯萎都会使我怅然,只是这木瓜树更不同,如果我不将它移植,它依然在市场边,挺拔而翠绿。 ⑧在夕阳照拂的院子,我喝着野生苦瓜泡的茶,看着满园繁盛的花木,心里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木瓜苗宁愿生于污泥里,也不愿存活在美丽的花园呢?是不是当污浊成为生命的习惯之后,美丽的阳光、松软的泥土、澄清的饮水,反而成为生命的负荷呢? ⑨就像有几次,在繁华街市的暗巷里,我不小心遇到一些吸毒者。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 ⑩我总会有一种冲动,想跑过去拍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这世界有灿烂的阳光,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这世界有值得追寻的爱,这世界有可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事物。” 初一语文试题第6页(共11页)

⑪随即,我就看到自己的荒谬了,因为对一个吸毒者,污浊已成为生命的习惯,颓废已成为生活的姿态,几乎不可能改变。不要说是吸毒者,像在日本的大都市,有无数自弃于人生、宁可流浪于街头的“浮浪者”,当他们完全地自弃时,生命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 “浮浪者”不是“吸毒者”,却具有相同的部分,吸毒者吸食的是有形的毒品,受毒品宰制;浮浪者吸食无形的毒品,受颓废宰制,他们放弃了心灵之路,正如一棵以血水、污水维生的木瓜苗,忘记了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 ⑬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恐惧堕落的人心里会有一个祝愿,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抵达繁花盛开的花园,住在那花园里的人都有着阳光的品质,有很深刻的爱、很清明的心灵,懂得温柔而善于感动,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 ⑭一粒木瓜的种子,偶然掉落在市场的水沟边,那是不可预测的因缘,可是从水沟到花园之路,如果有选择,就有美好的可能。 ⑮一个人,偶然投生尘世,也是不可预测的因缘,我们或者有不够好的身世,或者有贫穷的童年,或者有艰困的生活,或者陷落于情爱的折磨……像是在水沟烂泥中的木瓜树,但我们只要知道,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我们的心就会有很坚强很真切的愿望:我是为了抵达那善美的花园而投生此世。 ⑯万一,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那终极的梦土,我们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对蓝天、阳光与繁花的仰望呢? (选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有改动) 17. 从水沟到花园,木瓜树的生存环境和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 18. 分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词是怎样刻画出吸毒者生存状态的?(4分) 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 ▲ 初一语文试题第7页(共11页)

19. 文中写道:“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你认为恐惧提升的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3分) ▲ 20. 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分) ▲ (四)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第21-25题。(19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根。 ②体:体悟。 ③虚受:虚心接受。 ④实:充实,充满。 2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可爱者甚蕃( ▲ ) .(2)濯清涟而不妖( ▲ ) .(3)竹本固( ▲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 .2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 23. 【甲】文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B. 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C. 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初一语文试题第8页(共11页)

④②③①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利用。 2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濯清涟而不妖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结友而别 25. 甲、乙两文都用了 ▲ 的写作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 ▲ 、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 ▲ 的表达方式。(3分) 四、写作表达(60分) 26. 书信是我们情感表达的一种交流方式,借由文字,将我们的情感付诸信中,请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目,写一封书信。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中心明确;③书信格式正确;④用规范汉字书写,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姓名、校名等一律自选字母代替。 ▲ 初一语文试题第9页(共11页)

遂宁市市城区初中2022届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

语文试题参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 A 2. D 3. D 4. B 5. C 6. B 7. B 二、积累与运用(共16分)

8. 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自缘身在最高层 (2)何人不起故园情 (3)当窗理云鬓 (4)烟笼寒水月笼沙 (5)青草池塘处处蛙 (6)惟吾德馨 (7)惟解漫天作雪飞 (8)落红不是无情物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1)尼摩(2分)

(2)献身科学的探索者,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追求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4分,答对两点为满分) 三、阅读理解(53分)

10. 从空间的间隔,联络的断绝,时间的长久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在贬居生活期间的孤苦情绪。(3分,划线处一处1分)

11. 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3分,划线处一处1分)

12.羡慕(2分) 13.A (2分)

14.父亲生气砸车 刘伟挣钱买车 (3分)

15.⑦⑨两段都写了母亲“留饭”和父亲“揭开锅盖看”的情节。这些重复动作蕴含着父母对儿子的牵挂,突出了对孩子的爱;也为后文父子矛盾的解决作了铺垫。(3分)

16.①“环住”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认可;(1分)②身体“一震”也是内心的震动,表明刘伟体会到了父亲的信任与关爱;(1分)③“车铃声”渲染了父子和好带来的愉悦。(1分)④结尾含蓄而巧妙地表现了主题:一个曾经叛逆的少年在父母的关爱和生活的磨练中获得了成长。(1分) (合计4分)

初一语文试题第10页(共11页)

17. 木瓜树生存环境的变化:在水沟里,木瓜树依靠烂泥和污水生活;在花园里,木瓜树拥有向阳的角落和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与茶花和杜鹃花为伴。(1.5分)木瓜树命运的变化:在水沟里,木瓜树长得翠绿而挺拔;在花园里,木瓜树却完全地枯萎了。(1.5分)(合计3分)

18.“弓曲”一词通过描写吸毒者的形态,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他们颓废的生活状态。“迷离”一词通过描写吸毒者的眼神,刻画出了他们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状态和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精神状态。(4分)

19. 恐惧提升的人心中没有目标,摆脱不了各种物质的诱惑和恶习的困扰,精神甘于堕落,放弃了心灵之路,不期待光明的未来。(3分)

20. 答案要点:(1)要树立美好的理想,追求真善美的生活,相信自己有一天一定可以实现理想;(2)万一理想实现不了,至少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不能自暴自弃。(答对1点给2分,合计4分)

21. (1)多 (2)洗 (3)牢固 (4)种植,栽培 22.(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23. A 24. D 25. 托物言志、描写、议论 四、写作(60分)

26. 略 初一语文试题第11页(共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