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言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
以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想象,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创造新形象,又曲折反映现实生活;夸张,渗透在想象之中,对所描绘的事物加以夸大或缩小,更鲜明的暴露事物的本质,凸显故事的主题。这节课围绕童话这两大特点展开,以期学生了解对童话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因此本课在本单元及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 2、教学目标
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②借助想象、夸张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写法。
③理解童话主旨,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养成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理解童话主旨。
②难点:借助夸张、想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写法。 二、学情分析
上本课前,学生已经熟悉人物描写的方法,特别人物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进行了专题训练。本课扩写“大典进行时”这一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更能让学生掌握扩写的基本原则(符合原文旨意)。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分享作品,相互间进行学习,开阔视野;推荐优秀作品,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亮点、自由发言;在文中找证据的环节,顺势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2、扩写、续写:我本着营造机会就放手的原则,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给学生思维活动空间,激励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由理解性学习上升到创造性学习。
3、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思想准备:确认帮助学生成人,培养创新精神思想,按照研究式创新教学法进行教学。
2、心理准备:以积极饱满的情绪上课,有实足的信心。 3、物质条件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运用快速阅读方法梳理了本课的故事情节,分角色进行了朗读,并留下了一个扩写练习。
(三)想象:1、选择文中的一个角色,如果你是他,在大典进行时,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⑴组员相互读作品,推荐出一份打动你的作品,作品由本人美读,读出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等。
⑵其余组员说说你推荐的理由,可从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否与文章意旨相符合(在文中找到依据)等方面进行。(设计意图:小组成员分享作品,相互间进行学习,开阔视野;推荐优秀作品,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亮点、自由发言;在文中找证据的环节,顺势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2、写作背景 3、想象的特点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来曲折的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 现实中的丑恶现象,或赞美人间真情等。
4、适时推荐《安徒生童话集》、《西游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四)夸张
1、千人一面,不同的人,表现却惊人的一致,这亦属于夸张,夸张对所描绘的事物加以夸大或缩小,辛辣地讽刺了皇帝大臣们的愚蠢虚伪,曲折地反映了无视真实,虚伪可笑的社会现象。
2、细节上:每一天每一点钟。凸显皇帝的奢侈,爱慕虚荣。 3、情节上:最后的裸奔,讽刺了皇帝的愚蠢。 (五)升华主题(分角色朗读结尾部分)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改编自西班牙民间故事,原故事是由皇帝身边一个黑人奴隶揭示的,你认为在这篇课文中,发出不同声音的是奴隶好,还是小孩好?请说说理由。
启示我们,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让真、善、美充满人间。 五、教学反思
对“大典进行时”这一环节的扩写,学生积极性很高,文思泉涌,这一环节所用的时间超过预期,以致于后面环节的教学稍显仓促,这也是教学经验的缺乏,以后还当多多磨砺。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整体把握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1)想象:人物 个性特点 共性 (2)夸张 皇帝:爱慕虚荣、奢侈、昏庸
愚蠢、自欺欺人 千人一面 凸显……特点 大臣:虚伪、自欺欺人 (虚伪) 讽刺…… 百姓:胆小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