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北省黄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湖北省黄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来源:刀刀网
湖北省黄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命题“x0都有x2x30”的否定是( ) A.x0,使得x2x30 C.x0,都有x2x30

B.x0,使得x2x30 D.x0,都有x2x30

2.钱大姐常说“便宜没好货”,她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便宜”是“好货”的() A.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3.下列问题中,最适合用分层抽样方法抽样的是( )

A.某电影院有32排座位,每排有40个座位,座位号是1~40.有一次报告会坐满了听众,报告会结束以后为听取意见,要留下32名听众进行座谈 B.从10台冰箱中抽出3台进行质量检查

C.某乡农田有山地8 000亩,丘陵12 000亩,平地24 000亩,洼地4 000亩,现抽取农田480亩估计全乡农田平均产量 D.从50个零件中抽取5个做质量检验

4.一个总体中有600个个体,随机编号为001,002,…,600,利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容量为24的一个样本,总体分组后在第一组随机抽得的编号为006,则在编号为051~125之间抽得的编号为( ) A.056,080,104 C.054,079,104

B.054,078,102 D.056,081,106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

5.某班对一次实验成绩进行分析,利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时,先将50个同学按01,02.03,…50进行编号,然后从随机数表第9行第11列的数开始向右读,则选出的第6个个体是( )(注:表为随机数表的第8行和第9行)

63 01 63 78 59 16 95 55 67 19 98 10 50 71 75 12 86 73 58 07 44 39 52 38 79

33 21 12 34 29 78 56 07 82 52 42 07 44 38 15 51 00 13 42 99 66 02 79 54 A.00

B.13

C.42

D.44

6.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其对角线为OB,AC,M,N分别是对边OB,AC的中点,点G在线段MN上,MG2GN,现用基向量OA,OB,OC表示向量OG,设

OGxOAyOBzOC,则x,y,z的值分别是( )

111

333111C.x,y,z

363A.x,y,z111

336111D.x,y,z

633B.x,y,z7.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黑球的口袋内任取两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 ) A.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黑球 B.至少有一个黑球与至少有一个红球 C.恰好有一个黑球与恰好有两个黑球 D.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红球

8.如图是一边长为8的正方形苗圃图案,中间黑色大圆与正方形的内切圆共圆心,圆与圆之间是相切的,且中间黑色大圆的半径是黑色小圆半径的2倍.若在正方形图案上随机取一点,则该点取自黑色区域的概率为( )

A.

 8B.

 16C.18

D.1

16

9.在100,101,…,999这些数中,各位数字按严格递增或严格递减顺序排列的数的个数是 ( ) A.120

B.168

C.204

D.216

10.如图,60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已知AB4,AC6,BD8,则CD的长为

A.17 B.7

C.217 D.9

11.已知某地区中小学生人数和近视情况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为了了解该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形成原因,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的学生进行调查,则样本容量和估计抽取的高中生近视人数分别为( )

A.200,40 B.200,20 C.200,10 D.100,10

12.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ADAA11,AB3,E为线段AB上一点,且AE1AB,则DC1与平面D1E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3

A.335 35B.27 7C.3 3D.

2 4

二、填空题

1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分别是AA1,BB1的中点,则CM和D1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

14.某校有4个社团向高一学生招收新成员,现有3名同学,每人只选报1个社团,恰

有2个社团没有同学选报的报法数有__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15.已知命题p:x2a4xa4a0,命题q:x2x30,若p是q2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为 . 16.已知一组正数x1,x2,x3,x4的方差s212222(x1x2x3x416),则数据4x12,x22,x32,x42的平均数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7.

甲、乙等五名奥运志愿者被随机地分到A,B,C,D四个不同的岗位服务,每个岗位至少有一名志愿者.

(Ⅰ)求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岗位服务的概率; (Ⅱ)求甲、乙两人不在同一个岗位服务的概率.

18.已知命题p:xR,ax2ax10,命题q:2a13. (1)若命题p是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p∨q是真命题,p∧q是假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19.已知x2nN的展开式中第二项与第三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36.

x(1)求n的值;

(2)求展开式中含x2的项及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

20.为庆祝国庆节,某中学团委组织了“歌颂祖国,爱我中华”知识竞赛,从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抽出60名,将其成绩(成绩均为整数)分成[40,50),[50,60),…,[90,100)六组,并画出如图所示的部分频率分布直方图,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3n

(1)求第四组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

(2)请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每组数据以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

21.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AB6,BC23,AC26,D,E分别为线段AB,BC上的点,且AD2DB,CE2EB,

PDAC.

(1)求证:PD平面ABC; (2)若直线PA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

,求平面PAC与平面PDE所成的锐二面角. 422.如图所示,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侧棱A1A底面ABCD,AB//CD,

ABAD,ADCD1,AA1AB2,E为棱A1A的中点.

(1)证明:B1C1CE;

(2)求二面角B1CEC1的正弦值;

(3)设点M在线段C1E上,且直线AM与平面ADD1A1所成角的正弦值是段AM的长.

2,求线6参

1.B 【分析】

按照全称命题的否定的原则来处理即可 【详解】

由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

可得命题“x0都有x2x30”的否定是“x0都有x2x30”,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全称命题的否定,属于基础题 2.B 【解析】

根据等价命题,便宜Þ没好货,等价于,好货Þ不便宜,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充分必要性的判断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属中档题. 3.C 【解析】

A的总体容量较大,B的总体容量较小,宜采用系统抽样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比较方便;C总体容量较大,且各类田地的产量差别很大,宜采用分层抽样方法;D与B类似. 考点:抽样方法. 4.D 【分析】

将总体平均分组可知每组人数,根据系统抽样原则等距抽取得到结果. 【详解】

将总体平均分为24组,则每组有6002425人

252656,253681,2546106

故编号为051125之间抽得的编号为:056,081,106 故选:D 【点睛】

泵体考查抽样方法中的系统抽样问题,属于基础题. 5.B

【分析】

根据随机数表抽取原则按序得到所抽取的个体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第9行第11列开始读取,依次得到的编号为:78(舍)、(舍)、56(舍)、07、82(舍)、、42、07(重复,舍)、44、38、15、51(舍)、00(舍)、13 52(舍)

即第6个个体为13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中的随机数表法,关键是明确随机数表抽取时,超出所给编号范围和重复抽取的编号需去除. 6.D 【分析】

根据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和数乘运算原则可表示出OG,进而得到结果. 【详解】

12121212OGOMMGOAMNOAMAANOAOAAN23232323525221OAABBNOAABBC636332521111OAOBOAOCOBOAOBOC 633633x111,y,z

363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用基底表示向量,关键是能够熟练掌握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和数乘运算原则. 7.C 【分析】

列举每个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结合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定义求解. 【详解】

A. “至少有一个黑球”等价于“一个黑球和一个红球或两个黑球”与“都是黑球”可以同时发生,不是互斥事件,故错误.

B. “至少有一个黑球” 等价于“一个黑球和一个红球或两个黑球”,“至少有一个红球”等价于

“一个黑球和一个红球或两个红球”,可以同时发生,故错误.

C. “恰好有一个黑球” 等价于“一个黑球和一个红球”,与“恰好有两个黑球”,不同时发生,还有可能都是红球,不是对立事件,故正确.

D. “至少有一个黑球” 等价于“一个黑球和一个红球或两个黑球”,与“都是红球”,不同时发生,但一定会有一个发生,是对立事件,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还考查了理解辨析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8.C 【分析】

设黑色小圆的半径为r,则黑色大圆的半径为2r,由题意求得r,进一步求出黑色区域的面积,由测度比是面积比得答案. 【详解】

解:设黑色小圆的半径为r,则黑色大圆的半径为2r, 由题意可知,8r8,即r1.

图中黑色区域的面积为8842412228,

又正方形的面积为.

在正方形图案上随机取一点,则该点取自黑色区域的概率为

故选:C. 【点睛】

81. 8本题考查几何概型的概率的求法,考查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 9.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不含0时,从9个数字中任选3个,则这个数字递

3增或递减的顺序确定是两个三位数,共有2C9168个;第二类含0时,从9个数字中任选22个数,它们只有递减一种结果,共有C936个.根据分类计数原理知共有168+36=204

个.故选C. 考点:计数原理 10.C

【解析】

如下图,作DE//AB,连CE,所以ABDE为矩形,CAE600,AB=DE=4

CE2CA2AE22ACAEcosCAE364852,RtCED,

CDCE2DE21652217,选C.

11.B 【分析】

利用总量乘以抽取比例即可得到样本容量;根据图表知高中生近视率为50%,由此计算可得结果. 【详解】

样本容量n3500200045002%200 估计抽取高中生近视人数为20002%50%20人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统计中样本容量、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属于基础题. 12.A 【解析】

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C1(0,3,1),D1(0,0,1),E(1,1,0),C(0,3,0)DC1(0,3,1),D1E(1,1,1),DC1(0,3,1)设平面D1EC一个法向量为n(x,y,z) ,则由

(x,y,z)(1,1,1)0xyz0取y1,z3,x2n(2,1,3) (x,y,z)(0,3,1)03yz0因为cosDC1,n(0,3,1)(2,1,3)6335 ,所以DC1与平面D1EC所成的角351014140的正弦值为

335,选A 35点睛: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 13.

1 9【分析】

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棱长为2,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空间向量求法可求得结果. 【详解】

以D为原点可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C0,2,0,M2,0,1,D10,0,2,N2,2,1

CM2,2,1,D1N2,2,1

CMD1NCMD1N441331 9cosCM,D1N1 9即异面直线CM与D1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答案为:【点睛】

1 9本题考查空间向量法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易错点是忽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

0,,造成求解余弦值时符号错误. 214.36 【解析】

先选出学生选报的社团,共有C42种选法,再把这3名同学分配到这两个社团,共有

22226,故恰有2个社团没有同学选报数有36.

15.1,2 【解析】

解不等式可得命题p:axa4,q:2x3,∵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a2,pq,∴qp,∴∴1a2,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1,2.

a43,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6.4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4x216,x2,所以

(x12)(x22)(x32)(x42)4x1x2x3x42

44.

考点:方差与均值. 17.(Ⅰ)

1 40(Ⅱ)

9 10【解析】

3A31(Ⅰ)记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岗位服务为事件EA,那么P(EA)24,

C5A440即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岗位服务的概率是

1. 404A41(Ⅱ)设甲、乙两人同时参加同一岗位服务为事件E,那么P(E)24,

C5A410所以,甲、乙两人不在同一岗位服务的概率是P(E)1P(E)18.(1) 0,4 (2) 1,0【分析】

9. 102,4

(1)根据命题为真命题,分类讨论a是否为0;再根据开口及判别式即可求得a的取值范围.

(2)根据复合命题的真假关系,得出p,q一个为真命题,一个为假命题,然后进行求解可得范围. 【详解】

根据复合命题真假,讨论p真q假,p假q真两种情况下a的取值范围. (1)命题p是真命题时,ax2ax1>0在R范围内恒成立, ∴①当a0时,有10恒成立;

a0②当a0时,有,解得:0a4; 2a4a0∴a的取值范围为:0,4.

(2)∵pq是真命题,pq是假命题,∴p,q中一个为真命题,一个为假命题,

pqq2a13由为真时得由,解得1a2,故有:①真假时,有0a4,解得:2a4; a2②p假q真时,有0a4a1或

a0a4或,解得:1a0;

1a21a2∴a的取值范围为:1,0【点睛】

2,4.

本题考查了命题真假及复合命题真假的简单应用,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属于基础题. 19.(I)8;(II)1120【解析】

1. x6分析:(1)由条件利用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求得n的值; (2)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中,令x的幂指数等于项,进而得到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

详解:(I)由题意知,第二项的二项式系数为,第三项的二项式系数为,

12CnCn36,得:n2n720,

33,求得r的值,可得展开式中含x2的2

得n8或n9(舍去).

2(II)x2的通项公式为: xTk1C(x)k88k85k2kkkk(2)(1)2C8x2,令8﹣5k=3,求得k=1, x32328故展开式中含x的项为T2Cx16x.

21832又由知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此时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20.(1)第四组的频率为0.3,直方图见解析;(2)众数:75,中位数:73,均分为71分 【分析】

(1)由各组的频率和等于1求解第四组频率,再补全直方图即可

(2)利用最高的矩形得众数;利用左右面积相等求中位数;利用组中值估算抽样学生的平均分 【详解】

(1)因为各组的频率和等于1,所以第四组的频率为

131(0.0250.01520.0100.005)100.3.

补全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2)众数为:

70+80=75, 21 3设中位数为x,则0.1+20.15+x700.030.5x730.1+55×0.15+65×0.15+75×0.3+85×0.25+95×0.05=71(分),抽取学生的平均分约为45×所以可估计这次考试的平均分为71分.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同时考查了作图能力,属于中档题. 21.(1)证明见解析;(2)【分析】

(1)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接证明,即可得出结果;

(2)先由题意得到PD,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PACCD,AB两两互相垂直,与平面PDE的法向量,由向量夹角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1)由题意知AC26,BC23,AB6, 所以AC2BC2AB2, 所以ACB. 62,所以cosABC233, 63又易知BD2,

所以CD222(23)22223cosABC8, 所以CD22,又AD4, 所以CD2AD2AC2, 所以CDAB,

因为平面PAB平面ABC,交线为AB, 所以CD平面PAB,所以CDPD, 因为PDAC,AC所以PD平面ABC;

(2)由(1)知PD,CD,AB两两互相垂直,所以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Dxyz,

CDC,

因为直线PA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

,即PAD,所以PDAD4,

44则A(0,4,0),C22,0,0,B(0,2,0),P(0,0,4),

所以CB(22,2,0),AC22,4,0,PA(0,4,4). 因为AD2DB,CE2EB,所以DE//AC, 由(1)知ACBC,所以DEBC, 又PD平面ABC,所以PDBC, 因为PDDED,

所以CB平面PDE,

所以CB22,2,0为平面PDE的一个法向量.

nAC设平面PAC的法向量为nx,y,z,则,

nPA22x4y0所以,令z1,得x2,y1,

4y4z0所以n(2,1,1)为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cosn,CBnCBnCB423,

2412所以平面PAC与平面PDE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故平面PAC与平面PDE所成的锐二面角为【点睛】

. 63, 2本题主要考查证明线面垂直,以及求二面角的大小,熟记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以及二面角的空间向量的求法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22.(1)证明见解析;(2)【分析】

(1)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B1C1CE0可证得结论; (2)根据二面角的空间向量求法可求得结果;

(3)利用共线向量和向量线性运算表示出AM,根据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空间向量求法可构造方程求得,从而得到AM,求解AM的模长即为所求结果. 【详解】

(1)以A为原点可建立如下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21;(3)AM2. 7

则A0,0,0,B0,0,2,C1,0,1,B10,2,2,C11,2,1,E0,1,0

B1C11,0,1,CE1,1,1

B1C1CE1101110 B1C1CE

(2)由(1)知:B1C1,2,1,CE1,1,1

CC1平面A1B1C1D1,B1C1平面A1B1C1D1 CC1B1C1

又B1C1CE,CC1,CE平面CEC1,CC1CEC B1C1平面CEC1

平面CEC1的一个法向量为B1C11,0,1

设平面B1CE的法向量nx,y,z

B1Cnx2yz0则,令z1,则y2,x3 n3,2,1 CEnxyz0cosB1C1,nB1C1nB1C1n312721 sinB1C1,n

72147二面角B1CEC1的正弦值为21

7(3)由(1)知:AE0,1,0,EC11,1,1

设EMEC,,,0≤≤1 AMAEEM,1,

AA1平面ABCD,AB平面ABCD AA1AB

ADA AB平面ADD1A1

又ABAD,AA1,AD平面ADD1A1,AA1平面ADD1A1的一个法向量为AB0,0,2

设为直线AM与平面ADD1A1所成角 则sincosAM,ABAMABAMAB22322121,解得: 631411161AM则2,即AM的长为2 ,, AM333999【点睛】

本题考查空间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垂直关系证明、二面角的求解、根据线面角求解其他量的问题;考查学生对于空间向量法的掌握情况,属于常考题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