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6期 20 1 4年l1月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Vo1.31 No.6 NOV.2014 浅析《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余文好 (福建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经济伦理是指运用伦理学的有关知识研究经济生活中各类伦理道德现象的科学。《资本 论》虽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洗礼,但其所蕴涵的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仍值得探究,主要包括:一方面 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的非道德性进行批判;另一方面阐明商品经济社会的平 等原则、自由原则以及互利原则等一般性道德原则。当前,研究和解读《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将极大 地促进经济伦理学学科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建设,并在实践中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遵 循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道德原则和体现社会主义道德优越性。 关键词:《资本论》;经济伦理;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82—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95(2014)06-0014—05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从1843 年开始写作,直到他1883年去世,凝聚了他整 整40年的心血,是人类文明史和思想史上一部 划时代的不朽著作。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其内在的道德规范。可见,研究经济伦理是十 分必要的,其意义重大。有人说,《资本论》不仅 是马克思的一本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经济伦 理学著作。笔者认为不无道理,因为它对资本 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首先必须 对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研究,而《资本 论》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专家学者们更多的是 从经济学角度对之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主义经济生产过程进行了全面的伦理分析与批 判,并阐明商品经济社会的一般道德原则。何 谓经济伦理?简而言之,就是运用伦理学的有 关知识研究经济生活中各类伦理道德现象的科 学。时至今日,《资本论》虽然经历了一百多年 的历史洗礼,但其所蕴涵的经济伦理思想仍值 得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发展是硬道理,要实现提出的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前提是经济建设与发展。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引发了人们深深的 思考,即经济伦理。毫无疑问,人们的各种经济 活动除了要受客观的经济规律和经济法则所制 约外,还要遵循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规范。 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该问题有着独到 的见解。他在研究经济规律的同时,十分注重 、《资本论》有关经济伦理思想内涵 在笔者看来,《资本论》所蕴涵的经济伦理 思想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内容:一是批判资本主 义经济活动的非道德性;二是阐明商品经济社 会的一般道德原则。 (一)批判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非道德性 经济活动中各种道德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其著 作《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的主旨很明确,告 诫世人在关注经济发展与国家富强的同时,不 能忘记道德情操的培养,经济活动行为本身有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显 然,批判是少不了的。一般说来,一切社会,如 *收稿日期:2014—03—10 作者简介:余文好,男,福建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 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高校德育研究。 14 果要为其人口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资 料,就必须处理好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消费、交 从表面上看,商品交换是物与物之间的交 换。但要知道,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场上去与他 人进行交换,而必须由它的主人去完成交换任 务,包括劳动者商品。即是说,要实现商品的交 换,就必须体现商品所有者的意志。[4 这样,在 商品交换过程中,就可以清晰地表现出人与人 之间的伦理关系。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创造 换和分配四个环节。对此,笔者尝试着从这四 个环节来分析马克思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经济活 动的非道德性。 1.生产伦理的批判 这里的生产是指剩余价值生产,即雇佣工 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 的价值。马克思鲜明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 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品交换的“自由世界”,在 这个社会里,一切都可以买卖,一切都成了商 质就是剩余价值生产,包括使用价值形成过程 和价值增殖过程两个方面,是劳动过程和价值 形成过程的统一。[1 Jl 因此,马克思对剩余价值 生产中的劳资伦理关系进行了严厉批判。不言 而喻,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劳资之间的伦理关系 包含着深刻的利益对立。一方面,资本家是雇 主,购买使用劳动力,追求剩余价值;另一方面, 工人是受雇佣者,为了生存,把自己的劳动力出 卖给资本家役使。总之,资本家会用各种方法 不择手段地促使资本增殖,追求剩余价值最大 化,实现货币到资本的转化,从而使一般的生产 劳动沦为被剥削的境地,也使正常社会分工的 伦理变为不平等的人伦异化L2],演绎着资本主 义剩余价值生产中贪婪、残酷、隐蔽剥削的非道 德性。 2.分配伦理的批判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伦 理的批判主要是通过说明“资本精神”与剩余价 值的来源、形成和分割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阐述 的。透过现象看本质,马克思对工资、利润、地 租、剩余价值等概念进行深刻分析,特别指出, 剩余价值的分配与创造它的工人们毫无关系, 只有资本家和地主们可以“平等地”分割它。资 本家们可以凭所有权,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并追 求价值增殖极大化即剩余价值最大化,同时,以 平均利润的形式与地主们进行分割。可见,所 谓“资本精神”,即是资本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并 实现增殖的精神,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社会属性, 其根源在于生产要素所有权异化所致。显然, 马克思是通过批判“资本精神”,揭示了资本主 义分配关系的剥削实质,突出了分配过程中的 非正义与非公平。l_3J 3.交换伦理的批判 品,一切价值都可以通过商品交换来衡量。当 然,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生产者必须坚持等量劳 动价值原则,并以此相互对待。然而,在资本主 义社会,在激烈竞争的商品交换中,大鱼吃小 鱼,小鱼吃虾米,你争我夺,可谓是水火不容的 利害对立。因此,交易双方都心怀鬼胎,互不信 任,穷尽心计,为了不正当目的可以采取不道德 甚至违法的手段,给整个交换市场蒙上了恐怖 的伦理道德阴影。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出现 世上,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和污 物。’’[ ] 4.消费伦理的批判 马克思十分厌恶资本家的奢侈消费。根据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观点,资本家的 奢侈消费并不仅仅只是满足其私欲,重要的是 为更强大的新一轮的资本积累作铺垫,“当一定 阶段到达时,世俗豪华,作为富之炫示与获得信 用之手段,乃成为‘不幸’资本家营业上的一种 必要。奢侈已成为资本的场面费用的一部分 ……资本家的骄奢,绝不会像放肆封建君主的 骄奢一样,具有天真烂漫的性质,他的骄奢背 后,常伏有极不纯洁的贪欲和忸怩不安的打 算”l】]4钉。不难看出,资本家奢侈消费绝不是为 了消费而消费,而是有其内在动因的,有不可告 人的目的,那就是要不断扩大积累。不言而喻, 奢侈消费与资本积累有着内在联系,奢侈消费 是“手段”,资本积累是“目的”。_5 正如马克思所 说:“他的奢侈,与他的积蓄一同增大,一方并不 一定他方。 ̄[1]432由此可见,资本家奢侈到 何种程度完全取决于资本积累的内在“呼唤”, 这就是资本主义消费伦理异化的本质。 (二)阐明商品经济社会的一般道德原则l_6J 1.平等原则 1 5 马克思指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主义者, 犬儒主义者,它随时准备以它的灵魂和肉体,和 别种比马利登还丑的商品相交换。,,[1139在马克 供求均衡及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了十分 重要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特别强调互 利原则,他指出,“一切商品,对于它的所有者, 皆为非使用价值,但对于非所有者,则为使用价 值”口]4。。基于此,商品要实现价值,必须首先 证明自己有使用价值,就是要对别人有用。同 时,商品又必须全面转手以实现其价值。毋庸 置疑,搞市场经济,就要有交换,就存在价值利 益问题。交换双方互利,不仅是一个经济原则, 思看来,平等原则是商品经济社会最基本的要 求,如果没有平等,就不存在对等的自由交换, 相反,只会带来掠夺和强制。当然,这里的平 等,除了通行于一般劳动产品和劳动力商品的 交换与买卖之外,还适用于资本的交换。总之, 任何交换都要坚持等量劳动价值原则,商品的 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维护生 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进而形成平等的竞争环 境。不难看出,经济活动中的平等与等价要求, 无形中就使人们渐渐产生平等与公平的意识。 毫无疑问,平等原则一旦为商品经济社会全体 成员所接纳,必将约束或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 从而使该原则变成了一种经济伦理。 2.自由原则 也是经济活动必须坚持的道德原则。只有这 样,才能实现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才能确保 经济活动不断演绎下去,否则,一切经济活动都 无任何意义,社会经济也就停止不动了。当互 利的道德原则反过来作用于经济活动过程中, 就会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更快,效率更高。 二、((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非常清楚,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商品在交换中除了要坚持平等原则外,还 要倡导自由原则。马克思指出,“除了平等的规 定以外,还要加上自由的规定。尽管个人A需 不是单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上进行,而是在分 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实基础上,构思了未来 社会自由、公正、平等的经济伦理状况,并探索 了实现途径。《资本论》分析的是资本主义那一 套市场经济,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即马克思 要个人B的商品,但他并不是用暴力去占有这 个商品,反过来也一样,相反地他们互相承认对 方是所有者,是把自己的意志渗透到商品中去 的人。因此,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人的法律因 所说的未来社会的初级阶段,进行的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建设,必须对《资本论》的经济伦理 思想进行当代解读,这就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科用马克思主义 理论,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促进理论 素以及其中包含的自由的因素,谁都不能用暴 力占有他人的财产。每个人都是自愿地出让财 产。”¨7]1l卯可见,马克思在提出平等原则之后,紧 接着就强调自由原则,而且这种自由通行于社 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消费、交换 和分配四个环节。商品经济社会最突出的领域 就是交换领域,无论是生产、消费,还是分配,最 终都要进入交换领域。因此,要确保自由交换, 不能强买强卖。同时,整个社会资本运动以及 与实践的新发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对 《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的深入研究,为经济伦 理学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发展提供了广阔 空间,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研究价值 出现的竞争也是自由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社 会经济活动有序运行。经济活动中所要求的自 由原则,在人们的意识中就是自由理念,当自由 总体而言,从上世纪末开始的马克思《资本 论》经济伦理思想初步研究,主要基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经济领域突 出的道德问题。近几年,对马克思《资本论》经 理念反过来约束与规范人们经济行为的时候, 它也就构成了经济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3.互利原则 亚当・斯密所谓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很 济伦理思想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深度和广 度的整体性研究,成果显著,包括认为《资本论》 是一部经济伦理学著作、《资本论》经济伦理思 想的内容、《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方法 以及通过分析商品交换伦理和劳资伦理来探明 多人说是市场或价值规律,其实也可以理解为 互利的道德原则。实践证明,互利原则对维系 1 6 市场经济伦理关系,等等。_8 笔者认为,突出的 当代理论价值表现在促进经济伦理学学科发展 和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两方面。 1.促进经济伦理学学科发展 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理论基 础应当包括伦理学和经济学。在我国,伦理学 行为本身所蕴含的伦理道德。在一定意义上, 市场经济就是伦理经济。对此,我们应当深刻 理解和深入研究马克思经济伦理学,坚持批判 代表剥削阶级的那些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 德观念,树立起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 和道德观念。同时,对马克思所阐述的那些关 理所当然要注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论以及西 方优秀道德理论,而经济学则要好好研究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等理论。根据目前 于商品经济社会的一般道德原则以及未来 主义的经济伦理进行创造性地吸收,并联系实 际,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基本元 情况来看,经济伦理学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 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忽略的 状态,还没有形成一门真正的学科。此种状况 不利于全球化进程。全球化主要是经济全球 化,单纯研究经济而不研究经济伦理,在理论上 是行不通的。因为人的经济活动除了要受制于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与法则之外, 还受制于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 系规则,即道德伦理规范。比如,从提出要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整整20年了,党中 央、煞费苦心研究出台了一些有关经济 和改革方案,可谓惠及百姓利益,为什么到 了地方或具体执行部门就变形走样呢?上有政 策下有对策,歪嘴和尚念歪经,不管是嘴歪还是 心歪,其中肯定存在一个道德问题。事实一再 证明,建立经济伦理学学科是社会发展所需,必 须深入研究经济伦理。 2.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 同志不断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要一起抓,并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 国经济发展如日中天,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旧街 变大道,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令世人 赞叹不已,但精神文明呢?在农村,留守儿童、 孤寡老人等问题;在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人际 关系冷漠等问题,从根本上折射出了人们的精 神领域问题,而且日趋严峻。经济建设,社会发 展,这是大势所趋,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 不能落后。我们反对泛市场化论,但不得不承 认市场影响论,即市场影响了方方面面包括思 想、道德、政治等领域。马克思认为,经济决定 一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与伦理紧 密联系。换句话说,搞市场经济,必须研究经济 素。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研究伦理道 德,不仅是实践的需要,更是理论上的突破,将 极大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 (二)实践指导价值 研究和解读《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不能 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来指导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建设实践。按照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 维,那就是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 何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字面上理解,就是 既要搞市场经济,又要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既 然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经济伦理,并阐明市场 经济的一般道德原则,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设是否要遵循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道德原 则?又如何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优势?这 些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有着重要启 发意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遵循现代市场 经济的一般道德原则 毋庸置疑,只要搞市场经济,就要遵循市场 经济的一般道德原则,即平等、自由和互利原 则。马克思的《资本论》已走过一百多个年头 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应该是更成熟、更开 放了。这些原则不仅仅是如何坚持的问题,还 要从更广更深的角度去理解它们。不能因为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有所松动,迈不开步子。 当前,实际生活中存在着靠支持的垄断行 业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这些都严重违背现代 市场经济的平等原则和自由竞争原则,极大损 害了部分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实际利益。如 水、电、石油、通讯等行业,完全不管不现 实,但管得过多,过于保护,就违背了市场经济 规律,在纵容这些行业职工高收入、催生懒惰不 良习气的同时,严重挫伤其他行业职工生产积 1 7 极性。两极分化,悬殊,恶性循环,公平何 在?这也是目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 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打破 垄断,为平等、自由竞争创造良好氛围。除此之 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还要有国际性眼光, 向世界开放,参与国际竞争。2001年,我国加 入WTO,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 今后还有很多行业要向世界开放。随着全球化 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交流已是不可阻挡的历 史趋势。在维护国家利益前提下,要同世界上 任何一个国家建立经济联系,取长补短,发扬全 球经济伦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 康地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要体现社会主义 道德优越性 一般而言,现代经济行为的管理与,主 要靠市场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这是传统 经济学的观点。如今,很多人已开始关注道德 这只看不见的手了,因为现实存在市场无形之 手和有形之手都管理不到的地方,即一片 真空带。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伦理被呼而唤之, 便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因为实践出真知。可见, 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是必不可 少的,也就是两只无形之手加一只有形之手,三 “手”齐下。同时,通过温习马克思所批判的资 本主义经济伦理后,要警醒防止落人生产、消 费、交换和分配的反伦理之中。换句话说,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活动还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优越 性。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这个本质可以说明了一切。现在**总 又提出了,的本质就是要实 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归根结底, 中国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并 在改革实践中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大的道德优 越性。在具体经济活动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 集体主义原则,坚持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统 18 一,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通过国家 再次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最后加强法治 和行政管理,坚决抵制坑蒙拐骗、欺行霸市等行 为,促使社会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和谐有序 进行,确保经济的正常运转与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资本论》所蕴涵的经济伦理思 想十分丰富,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活动非道德 性的基础上,阐明了商品经济社会的一般道德 原则。《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在指导经济伦理 学学科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建设以及 如何遵循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道德原则和体现 社会主义道德优越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当然,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中国 梦的提出,我们还要立足中国国情,与时俱进, 进一步研究《资本论》的经济伦理思想,在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 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伦理思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EM].上海:三联书店,2009. [2]宋希仁.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劳资伦理:《资本论》经济伦理 思想研究EJ3.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5):44—49. E3]金鑫,杨兰,李立元,杨育民.《资本论》分配伦理思想及其 中国化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4):31-32. [4]宋希仁.商品交换中的伦理关系:《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 研究EJ3.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10. [5]贾丽虹.资本家资本积累与奢侈消费的行动逻辑:从马克 思的一般到凡勃伦和韦伯的具体EJ3.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1):112-l19. E6]屈炳祥.论《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经济伦理学[J].当代经济 研究,2OOl(4):46—51. E7J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79. E8]刘琳.马克思《资本论》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述析EJ3.求 实,2006(8):4-6. (责任编辑:张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