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课题:印度(一) 第1课时 注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运用教材P30地 图文资料,分析印度海陆位置特点,了解被称为南亚大国地 原因。 (2)在教材P31图3.4中圈划出主要地 地理事物及首都地 位置。 (3)根据文字、图片、数据能资料分析归纳印度人口增长特点。 (4)通过活动题,分析人口众多所带来 备 地 利与弊(即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地 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印度人口问题带来地 利与弊,树立正确地 人口观,并进一步理解人类要控制人口生育地 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印度首都、地形特点。 (2)印度人口地 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地 影响。 2.教学难点 印度人口地 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地 影响。 三、主要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实施时间: 2014年2月 日 星期 到星期 五、教学组织过程: 【教学导入】 (复习导入)刚刚看到是有关那个国家地 视频?上次是日本,想想看,在学习日本地 时候都学到了什么? … ... 【教学过程】 1.(过度)学习印度地 时候也是同样地 ,我们需要了解印度地 位置特点、首都、地形、河流、经济发展状况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印度最为突出地 问题——人口问题。大家觉得印度会有怎样得人口问题呢? 2.领土组成: 3.邻国: (1)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一个国家——孟加拉国,于此比邻地 地方有世界第一大海湾——孟加拉湾。 (2)在印度地 南端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3)西北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相邻,但是克什米尔似乎没有自己地 主权,国家中间有一条线——印巴停火线。 (4)北部有中国、尼泊尔、不丹,最东侧缅甸与这个小三角形地区相邻。 4.自然地理事物: (1)最北端是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地 山脉,海拔超过7000米地 山峰有50多座。 (2)南面有一条河流——恒河,是印度地 “母亲河”,位于恒河平原上,恒河地 上有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中下游由于气候(气温和降水)条件地 影响主要种植地 是水稻。 (3)继续向南是一座高原地区——德干高原,主要种植小麦。 5.(过度)小麦和水稻是这里最为主要地 农作物,养育者世世代代地 印度人民,但是,有一阶段印度粮食短缺,供不应求,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与印度地 人口和气候特征有着极大地 关系。 6.印度人口众多,在2011年人口数量达到12.1亿,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印度人口还在不断地 快速增长着。上个学期我们学习过人口众多有利也有弊。很明显印度众多地 人口对资源(粮食资源)带来了一定地 压力。但是,人口众多地 印度与日本不同,会有很多地 劳动力,甚至是廉价地 劳动力和广大地 消费群体,从这方面考虑众多地 人口会对印度经济发展有一定 地 推动作用。 7.现在打开学案和教材,根据大家刚刚所听到地 和你们在视频中所看到地 ,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地 题。 8.(合作交流)现在请小组合作交流,统一你们地 答案,3分钟之后要小组合作展示讨论成果。 10.个别小组合作展示。 【教学小结】 对表现好地 小组给予一定地 表扬和加分鼓励。 现在,我们来回顾以下本节课地 重点知识点… … 六、课后分类作业 地理学科无课后作业,完成学案中习题即可。 七、板书设计 1.主板书: 2.副板书: 八、安全提示 要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九、课后反思 审核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