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名称 《观潮》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文描写的是一次观潮盛况,叙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作者耳闻目睹的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 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顺序,评出了汉字小英雄,思考小状元等,大家对接下来的学习已有了情感铺垫,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热情,因此,对品读更有利。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目标 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阅价值观目标 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词句含义。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难点 教学策略与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引领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设计说明 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的积累,情感的升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了解了内容,理清了顺序,课文分别写了( )、( )、( )的景象,知道了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让我们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一)“潮来时”(3、4) 1、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1
1、 回想课文写作顺序。 2、 激情用“天下奇观”形容钱塘江大潮。 1、自由读。 2、小组分工朗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承上启下,让同学们上一节课的积极情感延伸到本节课。 让同学们 思、议、展(17分钟) 评(10分钟) 检(5分钟) 练(3分钟)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二)“潮头过后”(5) 1、课文还从哪里看出钱塘江大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2、面对滚滚西去的大潮,你此刻的心情怎样?又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带着新的体会重读课文,读出感情。互相评一评,赛出优秀读书的劲头。 师引句,生背。检查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潮水声音和潮水样子的词语,抄写。 读,讨论顺序。 3、小组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4、全班交流 小组读,互评。每组推举一人在班上赛一赛。 集中注意力接句。 自己找,同桌订正。全班达成一致后抄写。 自己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展示几个环节解决重点问题 提高学生“读”的兴趣 创设竞赛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积累词语。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想象、竞赛,感受了(雄伟、壮观)的钱课堂小结 塘江大潮。下面让我们用饱含激情的朗诵去让更多的人感受这一大2分钟 自然的丰功伟绩吧。 布置作业 课后观察一处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下来。 1分钟 2
潮来时 声,形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板书设计 观潮 潮头过后 汹涌 本节课达成了目标,学生自己学习,突破了重难点。课上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多种形式,读背既流畅又有激情,这一点比较满意。 学生读课文佳句时声情并茂,不是老师感动学生,是学生的读文深深地感动了老师。 回到知识的掌握上,课上同学们就能背诵三四五自然段,大部分词句也能理解。有一处“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仿佛大地都被震教学反思 的颤动起来”这句运用了夸张修辞有许多同学认为是比喻句,因为里面用了“如同”和“仿佛”,的确不好区分。让同学们找本体和喻体,虽然多用了些时间,但能使同学们理解怎样判断是否是比喻句也很值得。 听课的老师非常赞赏本班同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比如再缩短一下教师的讲授时间、上课让同学口头组织个小作文等,拓展了本人的教学思路,使自己受益匪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