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
(一)单选 1 光线、声音、气味、温度、语言、动作、表情等刺激会引起人的心理活动变化,这些刺激属于( )。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 )。 认为心理学要研究人的心理元素,一切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这些心理元素构成的。这观点源于( )。 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完整形体,但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不能还原为部分,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观点源于( )。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就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乞丐、小偷”。持这观点的学者是( )。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 )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支配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 描述一个事物是“什么样的”,研究者往往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假设,只是对心理与行为进行详细的描述,以确定某种心理现象在质和量上的特点。这种研究属于( )。 探索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与紧密程度的研究,这种研究属于( )。 研究目的在于明确一种因果关系,即一个因素对另一个因素的影响。这种要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证据的研究属于( )。 外部刺激 交叉学科 构造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2 3 4 5 华生 6 性 描述性研究 7 8 相关性研究 9 因果研究 13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周围的客观现实不断地运动、变化,人脑也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人的心理也必然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在研究心理现象时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都要受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研究心理现象要坚持( )。 产生心理的器官是( )。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产生的基本方式,是物质转化为心理的重要机制,其基本活动方式是( )。 “谈虎色变”、“谈梅生津”,实质上是由“虎”“梅”这些词所引起的( )的活动。 有机体通过后天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属于( )。 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话,也能看懂文字,舌头运动功能正常,但是说不出话,这属于( )失语症。 协助大脑共同控制肌肉的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动作的协调,这是( )的功能。 支配呼吸、吞咽、心跳、消化等活动,被称为“基本生命中枢”的是( )。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就称为( )。 影响我们的运动、学习、注意和动机的神经递质是( )。 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重要作用,调节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的脑结构是( )。 发展性原则 14 联系性原则 15 16 17 大脑 神经元 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 条件反射 运动性 小脑 延髓 突触 多巴胺 上行网状结构 18 19 22 23 24 25 27 28
(二)多选 1 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 心理; 行为; 心理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对心理的影响 2 刺激是指引起行为的各种情境的因素, 头脑中的想法; 包括外部刺激、内部刺激和( )。 观念; 3 行为的表现有三种方式,包括( )。 4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 )。 5 精神分析学派把人格区分为三部分( )。 6 20世纪下半叶逐渐兴起,被认为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的“第四次”,所指的学派是( )。 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7 9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主要有调查法,测量法,还有( )。 大脑的结构及其化学成分是可以被改变的; 环境能改变大脑的功能; 社会教化对人脑的有重要影响 11 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的神经 乙酰胆碱; 递质包括( )。 多巴胺; 五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γ-氨基丁酸 12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 脑; 脊髓 10 狼孩的案例说明了( )。 1. 2. 3. 4. 欲望; 回忆 内在生理反应; 外在躯体运动; 语言活动变化 韦特海默; 苛勒; 考夫卡 自我; 本我; 超我 人本主义; 认知主义 罗杰斯; 马斯洛 观察法; 实验法; 作品分析法; 访谈法 14 神经系统对机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调 节作用的途径包括( )。 13 大脑皮质的功能分区包括( )。 感觉区; 运动区; 语言区; 联合区 神经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三)判断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只有心理变态的人才需要做心理咨询。( ) 学习了心理学就能知道别人正在想什么,将要做什么。( ) 心理学知识来源于一般生活,但并非一般常识,其研究深度和广度远远不是一般常识能够解决和理解的。( ) 心理问题是很常见的,就像身体会感冒发烧要看医生一样,心理“感冒”同样也需要有医生的指导,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 机能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意识,不能像构造主义一样去研究元素,而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功能。( ) 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 潜意识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之后的多种欲望,这些欲望由于社会标准不容,得不到满足,就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 ) 意识是指虽然此时此刻意识不到,但还可以在集中注意、认真思索或在没有干扰时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 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观点,把性欲夸大为支配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这是错误的、荒谬的。( )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潜能具有类似本能的性质。( ) 狭义的认知主义是专指信息加工心理学,即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来说明人的认知历程的科学。( ) 检验因果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实验控制。( ) 个案研究通常很难完全把握个体的全部有关事实,同时收集到的资料也往往真假难分。( ) 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 内腓肽也被称之为“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 ) 前额叶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内分泌、性、摄食、学习、记忆、情绪等活动。( ) 错 错 对 对 对 对 对 错 对 对 对 对 对 对 对 错 19 食物反射、防御反射、性反射等都是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活动。实现这种反射的神经通路是与生俱来的、固定的,是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不学而会。( ) 操作条件反射对理解复杂的心理活动有重要意义,在这个反射的形成中,动物学会了新的动作,体现出一个学习的过程。( ) 5-羟色胺水平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抑郁、冲动行为、酗酒、自杀、攻击及暴力行为。( ) 美国心理协会的伦理准则是:“心理学家必须在尊重参与者,关注他们的尊严和利益的情况下进行研究”。( ) 用动物进行研究无需遵循伦理原则,只有用人做实验的时候才要遵循伦理原则。( )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说明动物的行为已达到自觉意识的水平。( ) 对 对 对 对 对 错 20 21 22 23 24 模块二
(一)单选 29 30 31 人的一切自觉的心理活动,都是以( )为基础的。 看到一面五星红旗 ,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 一般说来 ,文艺工作者擅长( )。 感知觉 知觉 形象记忆 直觉思维 分散 直觉思维 对比 建筑工人根据蓝图想出的建筑物的形状 32 未经逐步分析 ,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 、设想或 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 )。 一个人的注意离开了应该注意的对象,这是注意的( )。 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方式是( )。 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是利用感觉的( )。 下列事例属于再造想象的是 ( )。 34 36 37 40 41 42 “础润而知雨 ,月润而知风”,主要体现思维的 ( )。 以经历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 )。 间接性 情绪记忆 43 45 46 47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现象属于感觉的( )。 幻想是( )的一种特殊形式。 随意后注意具有高度的( ),是人类从事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 “从太阳底下走进黑暗的房子里,开始什么也看不见,过了一会,又能隐隐约约看见东西”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 “同样一个灰色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下显得暗些,放在黑色背景下则显得亮些”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 梦是( )的极端表现。 随意后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活动的( )。 “吃糖之后吃苹果,觉得苹果很酸”,这种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 记忆表象的特征包括直观性和( )。 “刀子划玻璃,感觉到冷”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 以下哪个不是注意的特征( )。 以下哪个是内部感觉( )。 人的一切自觉的心理活动,都是以( )为基础的。 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多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是( )。 技术工人在工作时擅长使用的思维形式是( )。 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 与注意意动摇有关的注意品质是( )。 不属于想象的功能的是( )。 短时记忆中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主要通过( )。 适应 创造想象 稳定性 适应 48 对比 49 50 51 52 54 55 56 59 60 61 62 63 156 无意想象 必要条件 对比 概括性 相互作用 注意的分散 运动觉 感知觉 发散思维 动作思维 创造性思维 注意的稳定性 选择作用 复述 157 小学生先学习汉语拼音,再学习英语字母时,经常把英语字母的发音错读成汉语拼音的发音,这种现象是:( )。 进行知识竞赛时,选手们同样具备相关的知识,但有的人能够快速抢答,这主要体现了该选手的记忆品质是:( )。 心理学家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 )。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体现的是:( )。 考试中对于选择题的回答属于( )。 在各种记忆活动中,以词语为中介的记忆是:( )。 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 )作用。 前摄抑制 158 记忆的准备性 159 160 161 162 177 7±2个组块 无意识记 再认 逻辑记忆 原型启发
(二)多选 15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因素有( )。 活动的目的任务; 16 17 22 42 属于人的知觉的基本特征的是( )。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 思维的形式有( )。 从感知觉方面看,学习者主要有( )。 稳定的间接兴趣 选择性; 整体性; 恒常性; 理解性 刺激物的特点; 人的主观状态 概念; 判断; 推理 视觉型; 听觉型; 动觉型
(三)判断 25 注意的稳定性就是注意长时间的保持在同一个对象上 ,而不能有任何变化 。( )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是再造想象。( ) 刺激物的特点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正比关系。( )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 验证假设是否正确的办法只能用实践。( ) 意义识记的效果低于机械识记。( ) 研究表明 ,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关系。( ) 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散性思维。( ) 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是指学习中的定势现象。( ) 错 错 对 错 对 错 错 错 错 错 28 30 33 35 36 38 39 47 85 模块三
(一)单选 78 91 92 93 94 95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平衡、灵活型,其气质类型属于( )。 与遗传的关系最为密切、具有天赋性的个性因素是( )。 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 不属于性格的结构特点的是( )。 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表现了人的( )。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 )。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 )的认识和态度。 多血质 气质 性格 稳定性 性格 认识和态度 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 99 100 101 自我激励属于自我意识的( )成分。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 )成分。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分为( )。 意志 意志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二)多选 43 体液说将气质划分为四种,其中不包括 ( )。 23 下列心理特征中 ,属于气质特征的是( )。 直率; 急躁 血液质; 抑郁质
(三)判断 48 49 50 52 53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 ) 个性的社会性否定了个性的自然性。( ) 人的性格是后天获得的,具有好坏之分。( ) 个性的独特性排斥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共同之处。( ) 个性是个体的社会本性,是个体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 对 错 对 错 对 模块四-1
(一)单选 1 2 3 4 5 体重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是 身高发育最快的阶段是 一般说来,女孩的月经初潮和男孩的首次遗精出现在青春期的____期,而身高的突增高峰出现在青春期的___期 从胎儿到成人,出现的第二次生长突增高峰在 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 青春期 青春期 晚;早 青春期 向心律 6 在生长发育期,身高体重的年增加值 体重较高,身高较低 7 8 9 10 处在身高突增高峰(PHV)时,身高一般一年可增长 女孩月经初潮大多发生在身高突增高峰后的_____左右 女孩青春期发育的各指征中作为女性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信号是 成熟(m对turity)是指机体的 10-12cm 一年 乳房发育 形态和功能达到成人水平 11 12 13 14 男孩青春期发育的各指征中,作为男性性发育的第一信号是 _____的出现通常提示男女儿童已经进入青春期 评价女性性发育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青春发育早期的特征是 睾丸 生长突增 月经初潮 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 15 青春期男女孩身体成分总量都在增加,但有性别差异,其原因为发挥作用的激素各不相同,男孩为雄激素,女孩为 青春期的主导思维是 青春期的年龄范围是 雌激素 抽象逻辑思维 10-16岁 16 17
(二)多选 1 2 男性突增期的增幅大于女性; 男性突增结束的时间晚于女性; 生长突增持续的时间男性长于女性;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前男性的身高已经高于女性 在出生后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 下肢增长4倍; 分增长的比例是 头颅增长1倍 人群资料显示:成年时,男性的身高值高于女性,其原因是 3 4 5 6 少年儿童在一天的生活中,什么状态时血液 中的生长激素增加 青春期后,同女性相比,男性的体格特征表 现为 青春期身体素质发育有明显的阶段性,男孩 和女孩的快速增长分别发生在 女性青春期发育特征有 身高体重生长突增; 出现第二性征; 出现月经初潮; 体成分发生变化 体育锻炼时; 睡眠时 身材较高大; 肩部较宽 7-12岁; 7-15岁
模块四-2
(一)单选 94 95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 )。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 )的认识和态度。 认识和态度 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 96 97 99 98 100 101 自我评价属于( )。 自卑属于( ) 自我激励属于自我意识的( )成分。 自主属于自我意识的( )成分。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 )成分。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分为( )。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意志 意志 意志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02 103 社会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的( )的意识。 个体想象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属于( )。 社会属性 投射自我 104 理想自我极度缺失,而对现实自我又深感不满,故极端自卑。其自我意识的类型是( )。 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低,致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过大。其自我意识的类型是( )。 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的是( )。 人的自我意识形成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是( )。 三岁到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 )阶段。 从出生到三岁是自我意识发展的( )阶段。 从青春期到成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 )阶段。 不甘心居于落后地位、同时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的情感体验是属于( )。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活动的日渐丰富,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自尊感等多种复杂情感。这表明( )。 自信的两个极端表现是( )。 青少年学生常常从自我的角度和按自己的标准去认知、评价和行动,易出现( )的倾向。 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前提和基础是( )。 为了使比较产生积极的效果——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在同他人进行比较时,比较的对象应该是( )。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失败是( )的表现。 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是( )的必然要求。 养成做事有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的习惯是( )的必然要求。 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实现统一的必要条件是( )。 通过对现实自我的过高评价或虚妄的判断,获得与理想自我的统一。其自自我萎缩型 自我否定型 自尊 社会化 社会自我 生理自我 心理自我 自尊感 青少年的自我体验日益丰富 自负和自卑 自我为中心 正确认识自我 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 悦纳自我 有效自我 有效自我 有效自我 自我扩张型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我意识的类型是( )。 124 125 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是个体( )的反映。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一般需要经过( )的时间。 属于青少年发展的主要特点的是( )。 不属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常见偏差的是( )。 社会属性 二十多年 性成熟 追求完美 126 127
(二)多选 25 26 27 28 29 正确认识自己的有效方法是( )。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常见偏差是( )。 过分追求完美的调适方法是( )。 过度自卑的调适方法是( )。 完善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是( )。 正确认识自我; 积极悦纳自我; 有效自我 与他人比较; 与自己比较; 自我反思; 分析自己的活动成果 过度自信; 过度自卑; 自我中心 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目标定位恰当;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正确地评价自己; 正确地表现自己; 正确地补偿自己; 积极的自我暗示
(三)判断 54 55 56 自我意识是一种心理机能。( ) 自我意识就是指自我认识。( ) 自我意识是一个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 错 错 对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66 自我意识具有能动性。( ) 自我意识是个体的社会化实践的产物。( ) 自我认识是自我体验的结果。( ) 自我意识是个体形成自觉性和控制力的前提。( ) 自我意识是个体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 ) 人的自我意识是与生俱来的。( ) 追求完美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常见偏差。( )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也是完善自我意识的三条途径。( ) 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先后经过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阶段。( ) 对 对 错 对 对 错 错 对 对 错 模块五
(一)单选 39 96 98 99 100 101 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叫做 ( )。 自我评价属于( )。 自主属于自我意识的( )成分。 自我激励属于自我意识的( )成分。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 )成分。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分为( )。 理智感 自我认识 意志 意志 意志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02 103 社会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的( )的意识。 个体想象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属于( )。 社会属性 投射自我 104 理想自我极度缺失,而对现实自我又深感不满,故极端自卑。其自我意识的类型是( )。 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低,致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过大。其自我意识的类型是( )。 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的是( )。 人的自我意识形成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是( )。 三岁到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 )阶段。 从出生到三岁是自我意识发展的( )阶段。 青少年学生常常从自我的角度和按自己的标准去认知、评价和行动,易出现( )的倾向。 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实现统一的必要条件是( )。 通过对现实自我的过高评价或虚妄的判断,获得与理想自我的统一。其自我意识的类型是( )。 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是个体( )的反映。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一般需要经过( )的时间。 具有场型风格的人在( )方面比较擅长。 认知风格有多方面的表现,个体间有( )的差异。 聚合型认知方式的个体的思维表现出( )的特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对学生( )的了解,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 ABC理论中的字母B是指( )。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之点是( )。 自我萎缩型 自我否定型 自尊 社会化 社会自我 生理自我 自我为中心 有效自我 自我扩张型 社会属性 二十多年 自然科学 较大 聚合 认知风格 信念 改变不合理的想法 105 106 107 108 109 114 122 123 124 125 203 204 205 206 238 239
(二)多选 27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常见偏差是( )。 过度自信; 37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即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是实现迁移的最关键因素,它包括认知结构的( )。 迄今为止,认知风格方面研究较多的有( )。 41 47 健康的内容中,社会化的程度,包括( )。 过度自卑; 自我中心 可利用性; 可辨别性; 稳定性 场型和场依存型; 沉思型和冲动型; 整体型和系列型; 聚合型和发散型 掌握了多少生活知识技能; 是否有正确的生活目标; 能否遵守社会生活规范
(三)判断 13 32 4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6 狭义的认知主义是专指信息加工心理学,即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来说明人的认知历程的科学。( ) 人在激情状态下,常常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力降低,难于控制自己的言行,影响健康。所以激情对人是百害而无一益 。( ) 激情是一种对人有害的情绪状态。( ) 自我意识是一种心理机能。( ) 自我意识就是指自我认识。( ) 自我意识是一个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 自我意识具有能动性。( ) 自我意识是个体的社会化实践的产物。( ) 自我认识是自我体验的结果。( ) 自我意识是个体形成自觉性和控制力的前提。( ) 自我意识是个体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 )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先后经过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阶段。( ) 对 错 错 错 错 对 对 对 错 对 对 错 102 104 尽管大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光谱,但每个人也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 ) 对一般的认知能力高的学生,教师可以不提出更高的要求,完成更高水平的任务。( ) 对 错
模块六
(一)单选 167 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 引起和维持个休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 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 )。 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 )。 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 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的相互影响是( )。 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 )。 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来源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是( )。 认知内驱力 168 动机 横向迁移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官能心理学 概括化理论 桑代克 垂直迁移 中等水平 交往的需要
(二)多选 35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迁移分为( )。 影响迁移的因素( )。 36 水平迁移; 垂直迁移 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智力 37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可利用性; 即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是实现迁移的 可辨别性; 最关键因素,它包括认知结构的( )。 稳定性 38 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将迁移划分为 一般迁移; ( )。 具体迁移 39 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 )。 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 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 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
(三)判断 87 88 90 91
两种学习间发生的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负迁移。( ) 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 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共同要素说。( )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 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负迁移。( ) 对 对 错 对 错 模块七
(一)单选 215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 )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16 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 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217 潜意识与意识或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是心理健康状态破坏的内在机制,这一理论来自( )。 心理治疗的方法不包括( )。 某咨询者表现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缺乏兴趣,但外观上对人的态度变化还不明显,我们称为( )。 “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是( )。 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 )。 哪项不是情绪的三要素( )。 哪项不是健康情绪的标准( )。 精神分析学派 免疫治疗 情绪低落 抑郁症 强迫症 情绪的客观体验 情绪反应有环境变化而转移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哪项不是人格的机构组成部分( )。 强迫观念属于( )。 ( )是一种极其消极的情绪,一般是由于外界令人失望的强烈刺激所引起的,进而对人生和未来悲观失望。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 )。求助者通常确信他们十分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和在干什么,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以种种非理性观念自我欺骗。心理咨询促进他们对自己的错误观念进行认真思考,代之以更准确的理性观念。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失恋后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能最好地说明哪种调节情绪方法( )。 最先使得压力这个词来表述人类状态的学者是( )。 格式塔治疗的创始人是( )。 完我 思维障碍 消沉 纠正错误观念 227 228 升华调节 汉斯.塞利 佩尔斯 229 230 231 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是( )。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 ABC理论中的字母对是指( )。 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发展第二阶段是( )。 个体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起源于( )。 格式塔治疗认为,促进成长与改变的必要条件是( )。 认为人有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个自我的流派是( )。 ABC理论中的字母B是指( )。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之点是( )。 认知治疗 本我 诱发事件 修订阶段 精神分析 此时此地 求助者中心疗法 信念 改变不合理的想法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按照心理分析的观点,( )具有减小冲突、降低紧张、保持内心平衡,应对焦虑的作用。 以下不属于行为治疗的主要特点的是( )。 人的心理问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是( )的观点。 情绪产生的基础是( )。 系统脱敏属于( )。 防御机制 揭示个体的思想矛盾 行为理论 认知 行为疗法 241 242 243 244
(二)多选 46 社会支持的存在,包括家人、朋友、同 事等,能够提供给个体足够的( )。 45 压力使人在心理活动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在情绪等方面表现明显。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 )。 焦虑、紧张、迷惑和急躁 ; 疲劳、生气、憎恶; 情绪过敏和反应过敏 ; 感情压抑 信任支持; 感情支持; 资源支持 ; 47 健康的内容中,社会化的程度,包括 ( )。 48 压力可以分为( )。 49 压力源可以分为( )。
(三)判断 109 110 信息支持 掌握了多少生活知识技能; 是否有正确的生活目标; 能否遵守社会生活规范 正性压力; 负性压力; 正面压力 生物性压力源; 精神性压力源;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心理健康状态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 )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 ) 心理不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 ) 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人,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 ) 心理压力总是有害的。( ) 同样的不幸事件会因为个体的不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不一样的。( ) 健康是指躯体的一种稳定、充满活力的一般状态。( )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是相对的概念,二者相比较而存在,其中没有绝对的界线。( ) 心理学意义上的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协商、指导过程,帮助求询者达到自助的目的。( ) 错 对 对 对 对 对 错 对 对 对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模块八
(一)单选 1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指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特殊角色。这一特殊角色指( )。 学生灵魂塑造者 2 3 4 5 6 7 8 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学生以帮助、指导和援助的是()教师领导类型。 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是指( )。 学生喜欢学习,喜欢同别人尤其同教师一道工作是对( )教师领导类型的典型反应。 学生对( )教师领导类型的典型反应是“推卸责任”、“寻找替罪羊”、“容易激怒”。 对学生要求即刻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是( )教师领导类型。 就加强集体合作,增强学生的积极动机和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而言,( )学习风格更有利。 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是指( )。 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备( ) 民主型 教学风格 民主型 放任型 强权型 学生集体为中心 教师威望 坦荡的胸怀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 )。 教师的职责是向青少年一代“传道”、“授业”、“解惑”,这要求教师根据社会要求和教育对象的变化,( )。 教师职业的中心角色是( ) 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是( )。 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为 ( )。 罗森塔尔效应主要反映了教师的( )对学生的影响。 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信任的手势,会让学生增强勇气,发疯努力,达到老师期待的目标。这属于()。 讲演式和讨论式两种教学方法比较而言,( )。 身教 不断更新学识 教员 良好的道德品质 皮格马列翁效应 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 教学方法差别不大 18 19 20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 )的描述。 ( )是教师威望形成的根本性的决定因素。 ( )的教师能满足儿童的附属内驱力动机 教师角色 教师的主观因素 热情和富于同情心 (二)多选 21 22 23 24 25 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望; 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途径 有声的言教; 实现的。 无声的身教 李比特和怀特在1939年所做的经典性实验, 仁慈集权型; 概括了()的教师领导方式。 强硬集权型; 民主型; 放任型 现代教师主要教师角色表现在( )。 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班集体的管理者; 心理健康的管理者; 学生成长的合作者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 ) 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 重要特征对学生有显著影响。 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威望的维护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本身的( )。 (三)判断 26 27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如果教师对学生抱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 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的态度等都是影响教师威望形成的根本性决定因素。 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对 对 错 对 对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知识学习及人格发展的不具有影响。 教师的教育威望是指对学生具有威严和权威性。 教师的角色功能都是为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望的基本条件。 相比较教师领导的四种类型,仁慈型的领导方式是理想的。 错 错 对 对 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