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控制单元入口走向对进气性能的影响 李东利 巩菊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阐述涡流控制单元进气入口走向的不同对进气性能的影响。 速并且完全,优化低速的动力性能;在中、高转速下,低速涡流气道打 。通过CFD分析来研究涡流控制单元与进气歧管及进气总管之间连接角度对 开,产生低速涡流,降低汽缸燃烧的最高温度,从而达到改善排放的 边流第出进气流通性能的影响。提供了三种不同角度的涡流控制单元设计方案,为了 目的。在1.ODTI柴油机缸盖进气侧,每一个燃烧室对应两个进气道, 模流口便于评价,将涡流控制单元与进气歧管一同进行CFD分析。旨在通过定压力 outlet2、outlet4、outlet6对应缸盖上低速涡流气道,在低速时关闭, 边界条件下各方案流量与流量系数对比,来分析连接角度对流通性能的影 工况1:inlet进口总压1O0000Pa,outlet1出口静压97500Pa, 其他为壁面 粲~分,蝴 ∞一 3一 响,从而指导设计方案的确定。 关键词:进气歧管涡流控制单元O引言 CFD分析 中高速才会开启进气。因此,本次分析共三个方案,每个方案计算六 擀 e种工况,分别是: 想 体 1.0DTI柴油机进气歧管总成在设计中,由于结构较为复杂,且 布置空间较为狭小,要求歧管总成部分在设计时保证进气性能前提 工况2 nlet进口总压100000Pa,outlet3出口静压97500Pa, 下力求紧凑。进气歧管总成之涡流控制单元需要进行结构优化,通过 其他为壁面 CFD分析来研究涡流控制单元与进气歧管及进气总管之间连接角 工况3 nlet进口总压100000Pa,outlet5出口静压97500Pa, 度对进气流通性能的影响,对涡流控制单元入口走向的方案进行进 其他为壁面 一步确认。 工况4:inlet进口总压100000Pa,outlet1、outlet2出口静压 1分析目的 97500Pa,其他为壁面; 通过提供的三种不同角度的涡流控制单元设计方案,来分析不 工况5:inlet进口总压100000Pa,outlet3、outlet4出口静压 同的涡流控制单元进气入口对进气性能的影响。为了便于评价,将涡 97500Pa,其他为壁面; 流控制单元与进气歧管一同进行CFD分析。旨在通过定压力边界条 工况6:inlet进口总压100000Pa,outlet5、outlet6出口静压 件下各方案流量与流量系数对比,来分析连接角度对流通性能的影 97500Pa, ’响。图1为进气歧管总成气道几何模型,含进气歧管和涡流控制单 其他为壁面: 元,图中方框内为涡流控制单元气道模型。 在以上六种工况下,分别计算三种不同方案质量流量和流量系 2分析过程 . 数,以比较三种方案对进气流量的影响。 如图2所示,涡流控制单元进 计算结果见表一、表二以及图5、图6所示 气入口角度不同,case1、case2、 表1三方案各工况下质量流量 表2三方案各工况下流量系数 case3三种不同方案。以case2作 符力棠顼髓流齄kg/s) 备西案流豫系数 cdsel case2 case3 as l (、aSe2 nse3 为基准,另外两种方案涡流控制单 工况I ().0I645 ().()I674 《).()I69"t l:况1 0.3,1565 0. 1 71 0.35572 元进气入口角度各向两侧偏差 f 2 【).()1616 0.(11646 i).I]1 666 T龇2 0.33956 0.3t587 0.35022 10。。 图1进气歧管总成气道几何模型 r 3 0,0156.t O.O1579 O O1598 工况3 0.1287l 0.331 78 0.?,3579 ¨I_ 4 ().【)4782 0.045,1 ̄ (){)465I l:bt.,1 0.538,10 o.51210 0.52367 ■ 况5 (),e)5l62 ().0,1579 () ()4579 I‘况5 0 58123 O 515 O 5】560 错攥艟I I 况6 0.0.1601 0.0t615 O.046l2 T况6 0..51809 0.51963 O.51933 厘巫西夏亟 『自( el_ :口case caIe3 :: 医馨i 鎏i羹 ” C 以 C el 图2.三种涡流控制单元 主 唧 j 扰1嘣 2 1 3 I况1 I艟5 鏊 寓 黝进气入口角度差异简图 6 图3带进气歧管三种方案几何模型 图3所示为三种带进气歧管的涡流控制单元几何模型,case1、 图5三方案各工况下质量流量柱状图图6三方案各工况下流■系数柱状图 case2与case3分别为进气入口连接角度不同的三种涡流控制单元 由表一、表二以及图5、图6可知: 设计 三种方案在工况1一工况3中,case1、case2、case3三种方案 的质量流量依次递增,case3质量流量相对来说,稍优于另外两种方 案,但从数据上来看,差异也很小; 三种方案在工况4一工况6质量流量为0.04548~0,051 62kg/s, 除了case1在工况4、工况5流量与流量系数高出其他两方案约 5%、13%Y1",其他工况三方案流量与流量系数差异很小; 度:3 三种方案在工况4一工况6下的质量流量基本都为前三种对应 工况的3倍左右。 摩.300k 图4带进气歧管涡流控制单元计算模型 ㈣ 竹∞ 3.4壁面:标准壁面函数,温度:300k 为便于分析,对带进气歧管的涡流控制单元各个进出气口做标 记说明,进气总入口为inlet.其余各个出口见图4,对于1.0DTI柴油 机,进气系统采用了可变涡流进气系统,它是通过控制进气涡流强 度的大小来控制燃烧的反应程度和最高温度,从而改善发动机的燃 烧和排放。其工作原理是:在低速低负荷的时候,低速涡流气道关 闭,气流通过高速涡流气道产生高速涡流,提高涡流强度,使燃烧加 蓬图7 Case1工况1总压分布 图8 Case1工况1速度分布 273 同煤集团煤气厂除尘系统的改造 李国栋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气厂) 摘要:根据原料煤在运输、筛选、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我厂因地制宜, 视,我厂积极向集团公司申请资金,并获批准。经过集团公司设计院 合理改造,彻底解决了粉尘污染问题。 的设计选型及北京鼓引风机有限公司厂家的大力配合下,我车间根 关键词:除尘系统改造 据现场生产环境、场地,因地制宜,本着投资少、便于操作、回收粉尘 我厂煤焦运车间是主要生产车间之一,担负着煤、焦的筛选、运 容易的原则,尽量利用原有空气加压系统,在不同位置,安装了9台 输、加工、破碎任务。其中煤系统有皮带1 5部、筛子5座、破碎机2 不同型号的除尘器。 台、转运点15处;焦系统有皮带15部、筛子4座、转运点15处。在 除尘系统按其组成形式可分为选旋风除尘、布袋除尘、静电除 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严重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和作业环境安 尘、喷淋除尘等等除尘方式。除尘效果的好坏,与其各个组成部分都 全,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一直是困扰我厂的难题之一。 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除尘方式的选择最为关键。目前在工业上常用的 1立项原因 除尘方法中比较,重力沉降法能分离100 um以上颗粒;常规的旋风 1.1危害性我厂粉尘产生于两种情况:一种是筛选、加工、破碎 除尘器能分离10 u m以上颗粒;高效多管旋风除尘器能分离5u m 煤过程产生的粉尘,粉尘量大、干燥,微粒通常大于1 u m。从环境保 以上的细粉尘;湿洗除尘可捕集1~5 um的粉尘,气体内易夹带液 护的角度和对人的危害程度来看,煤粉尘是大气中各种毒物的元凶, 雾,会产生二次污染,只能在较低温度下使用(设备大);电除尘和布 尤其是在0.5—5 u m之间的飘尘(既长期甚至几年漂浮在大气中的 袋除尘可捕集O.1~1 u m的粉尘。与之比较,布袋除尘显著优点是环 粉尘),对人危害最大。大于5 u m的尘粒,由于慢性作用可被鼻毛 保效果指数高。缺点是造价和运行成本过高(设备庞大),不能处理有 与呼吸道粘稠排除。小于O.5 u m尘粒,也可因气体扩散作用被粘附 结露或粉尘吸潮性强的物系,遇水易糊袋,导致压降上升,布袋损坏 在上呼吸道表面随痰排除。唯独0.5—5 u m的飘尘可通过呼吸道直 过快,运行费用高,难以长期稳定运行。而我车间现在存在的主要问 接到达肺部而沉积,危害人体。另一种是焦筛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 题,就是除尘能力不足,因此选择布袋除尘很适合。根据设计要求能 尘,粉尘量小、湿润,但含有致癌性很强的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对人危 够清除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并创造经济社会效益,所以在除尘器的选 害也很大。由于未安除尘器前,粉尘沉降于作业现场,堆积于墙壁、电 型上,最后确定了采用两种型式的除尘器,一种是LBFC一240旁插 缆机架等设备上。人工清扫时,又造成了二次扬尘,且在死角部位积 扁袋分室脉冲袋式除尘器;另一种是LHF回转反吹扁袋除尘器 聚,容易造成发热自燃,严重影响生产安全。 (ZC—III型)。 1.2必要性2009年4月以前,我厂在煤系统落料点、煤1样尾、 一种是LBFC一240旁插扁袋分室脉冲袋式除尘器。这种除尘器 煤新旧手选尾、煤4撑头、煤3拌尾等几处安装了洒水装置。但由于受 具有除尘效率高,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的优点,被广泛用于工业除尘、 气候影响,冬季刮板机落料点(室外)洒水装置不能使用。煤3#尾洒 气体净化以及产品的回收。这种除尘器适合于车间生产现场空间位 水装置由于物料喷淋后马上要进入分选设备(室外)也不能使用,并 置小、高度较低的限定安装条件,是便于室内安装的新型除尘器,它 导致煤3#尾粉尘扬尘严重,工人几乎无法作业。再加上冬季使用存 吸收其它除尘器的优点,具有以下特点:①除尘器采用分室结构,离 煤较多、降雪少,整个煤系统粉尘污染更是严重。而焦系统安装的焦 线清灰,整个系统的运行由一台PLC程序控制柜完成,使调试非常简 4撑、焦8#、焦16#洒水装置在冬季由于无暖气也无法使用。打炭化 便,运行可靠。离线清灰克服了在线清灰再吸附的缺点,从而明显地提 焦时,由于熄焦效果较好,粉尘不严重;但打焦化厂焦时熄焦效果不 高清灰效果。②采用旁插滤袋,不仅降低了除尘器的高度,而且便于维 好,扬尘严重,女工拣矸作业几乎无法进行。在返粉焦时,由于露天堆 护。更换滤袋,不影响整体除尘器运行。③除尘器滤器室内气流流动方 放时间较长,导致筛贮焦楼粉尘扬尘严重,严重影响工人作业。虽然 向与粉尘的沉降方向一致,有利于粉尘的沉降,避免了滤器室内粉尘 车间给各岗位工人配发了口罩,但是被动防护,仍然是治标不治本, 的二次吸附和飞扬。④除尘器采用定阻、定时、手动三种控制,随条件 工作十分被动。尽管车间在几年前也安装了两台除尘器,一台在煤移 选用,除尘器脉冲喷吹次数减少,不仅减少压缩空气的消耗,而且还能 动皮带处,一台在分选处。由于除尘器台数少,吸尘点不多,对整个车 延长滤袋的使用寿命。 间生产系统环境无大改善,只在扬尘严重的转运点处起到了较好的 其工艺示意图如图1所示: 效果。 说明(以煤C 除尘器为例):①当由煤1挣头、煤新、旧手选尾、煤 2成果内容 4}}尾、煤1}}筛子处收集来的含尘气体,由进风管道进入除尘器上 针对以上情况,也随着国家、省、市及集团公司对环保的高度重 部,经项部的气室低速进入尘气室,含尘空气均匀地进入滤袋,过滤 (上接第273页) 由分析数据来判断,涡流控制单元连接角度对进气流通性影响 Case1工况4总压与速度分布如图9、图10所示,流速大的区 较小。 域与压损较大区域一致。一处为文丘里管附近,一处为outlet4对应 各方案工况1~工况3的总压分布类似图7所示,为便于说明, 的支管与谐振腔2连接区域。流动没有明显的涡流存在。工况5、工 图中仅显示case1。最大压损发生在图中圆圈区域文丘里管处。对于 况6与此类似。 相同谐振腔的歧管,压力分布均匀,谐振腔2压力最高,谐振腔1压 4结论 力最低。各方案工况1一工况3流速分布类似图8所示,流速最大区 通过对三种不同连接角度的涡流控制单元CFD分析,可得出: 域也在文丘里管处,流动比较通畅,没有明显的涡流区。 ①同一种方案流动性与均匀性较好,没有明显的涡流。且双出口 流量约为单出口流量的三倍。 ②三种方案对比来看,除了case1在工况4、工况5流量与流量 蓁一 系数高出其他两方案约5%、13%外,其他工况三方案流量与流量系 数相差很小。只要保证涡流控制单元与前后部件平滑连接,涡流控制 单元进气入口走向对进气流通性影响较小。 ③在布置空间允许的条件下,优先选用紧凑型方案。 参考文献: v { [1]Desmond E Winterbone,Richard J Pearson.“Design Techniques i椭打 el#s融m 船yd融州I螂|{ for Engine Manifolds”I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Publishing Limited.UK, 图9 Case1工况4总压分布 图 10 Case1工况4速度分布 2001.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