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涪陵十一五规划

涪陵十一五规划

来源:刀刀网


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根据《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涪陵区旅游发展规划》和涪陵区“十五”旅游业发展基础,特编制《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第一章 “十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第一条 发展状况

第一款 旅游总收入实现翻番。“十五”期间,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全区旅游企业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14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353.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3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一倍。

第二款 旅游资源开发势头强劲。“十五”期间,全区旅游景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2亿元。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夹沟、御泉河、雨台山、周易园等景区都已初具规模。

第三款 旅游接待设施快速发展。“十五”期末,全区星级饭店达到7家,旅游景区按星级饭店标准修建的接待设施3处,星级农家乐7家,共拥有各类客房1816间(套)、床位3497张。拥有国内旅行社5家,重庆3家国际旅行社在涪陵设立了门市部。

第四款 旅游交通设施逐步改善。“十五”期末,全区拥有涉外游船2艘、国内旅游船10多艘。到已开放的旅游景区公路都已全面硬化,沿路标识牌、指路牌和安全防护设施基本完善,涪陵旅游码头和客运中心正在建设。有线和移动电话覆盖全区。

第二条 重要启示

第一款 领导重视是根本。“十五”期间,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涪陵区旅游产业发展与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每年100万元的区旅游发展基金。

第二款 公路建设是基础。“十五”期间,区委、区将旅游公路作为重点优先进行改造硬化,提升了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有力地促进了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

第三款 景区开发是龙头。“十五”期间,区委、区将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区旅游产业格局的基本形成。

第四款 宣传促销是关键。“十五”期间,全区面向国内、市内旅游市场展开了系列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大大提高了涪陵旅游的知名度,游客人次逐年上升。

第五款 引导是动力。“十五”期间,区委、区始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区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先导产业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了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旅游业加快发展。

第六款 部门配合是保障。“十五”期间,区级各相关部门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立足各自的工作职责、管理权限,主动配合、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齐心协力打好发展旅游业的总体战,为全区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三条 主要问题

第一款 旅游产业发展严重不足,旅游经济总量不大,旅游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较低。

第二款 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投入相对不足,使旅游主导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档次不高。

第三款 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有的景区通讯质量不高、供水条件差、相应娱乐设施缺乏。

第四款 旅游宣传促销缺乏声势,旅游环境氛围营造不够,宣传促销方法陈旧、手段单一,旅游营销缺乏专业人才。

第五款 旅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投入不够,自我发展和市场应变能力弱。

第二章 “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思路

第四条 指导思想

以理论、“三个代表”和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抓住各种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涪陵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依托长江三峡和乌江画廊两条旅游线,树立“神奇巴都•活力涪陵”主题旅游形象,突出巴国文化旅游主线,挖掘独特的巴国文化、水文文化、易理文化、榨菜文化,实施市场导向、整合发展、精品带动战略,根据市场需求整合旅游供给要素,构建旅游精品—名品—新品系列工程,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形成大产业、开拓大市场、实现大发展,培育旅游业成为涪陵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战略产业,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第五条 发展目标

第一款 到2010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达到9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4.6亿元,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建成以白鹤梁旅游精品为龙头的旅游产品体系,创建一家4A级景区和六家3A级景区,白鹤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树立起个性鲜明的“神奇巴都•活力涪陵”主题旅游形象;旅游接待和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功能和接待能力切实增强,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产业格局。把涪陵基本建成长江三峡旅游线上的旅游名区和乌江画廊旅游线上的重要口岸,旅游业在涪陵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初步显现。

第二款 到2020年,形成完备的旅游产业格局,白鹤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总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旅游业在涪陵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完全显现,成为涪陵第三产业中的先导产业。最终把涪陵建设成为世界水文文化和中国巴国文化、易理文化、榨菜文化旅游名区。

第六条 发展战略

第一款 市场导向战略,针对市场需求,策划、设计、加工、组合、包装成多元化、多功能的旅游产品。

第二款 整合发展战略,通过各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发展合力,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区域旅游网络,融入大三峡旅游圈,做到优势互补、市场共建、客源互送,实现“双赢”和“多赢”。

第三款 精品带动战略,以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鹤梁、周易园、巴王陵、816核洞等重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为着力点,走品牌化道路,形成涪陵旅游精品,实现涪陵旅游的全面提升。

第七条 形象定位

第一款 主题形象:“神奇巴都•活力涪陵”。“神奇巴都”凸显涪陵悠久的历史和在巴国文化上独一无二的传奇地位与古今文化交融的神奇特色。“活力涪陵”张扬作为一个新兴城市、现代都市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势头、未来秀美前景和生机勃勃的个性。

第二款 辅助形象

面向国际市场:“世界水文宝库,华夏巴国故都”;

面向国内市场:“千里乌江门户,中国榨菜之乡”;

面向区域市场:“生态山水,绿色涪陵”。

第 总体布局

第一款 根据资源分布和区位条件,涪陵旅游将形成“123”的总体布局,即“一点、二线、三片”。

第二款 “一点”即涪陵旅游服务中心接待点。以涪陵城内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为依托,以滨江文化长廊、两江休闲广场、涪陵广场、涪陵博物馆、涪陵体育馆(场)、堡子城公园、望州公园、太极森林公园、太极集团涪陵医药工业园区等旅游产品为辅助,构成涪陵旅游服务中心接待点,成为涪陵旅游的集散地和乌江画廊旅游的重要口岸。该中心接待点以发展具有涪陵特色的民俗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都市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和购物旅游为主。

第三款 “二线”即长江三峡旅游线和乌江画廊旅游线。依托两条旅游线上区内的人文与自然景观,突出发展以巴国历史文化鉴赏,长江、乌江自然山水游览为主的观光旅游。

——以长江为轴的树状旅游区:以长江风光为主轴,呈树状分布的长江涪陵段、镇安殷商遗址、石沱商周遗址、蔺市殷商遗址、蔺市古镇、北拱汉墓群、白鹤梁、周易园、北山道院、石鼓古镇、陪都影视城、连丰—睦和移民生态农业园区、坪西坝等景区。

——以乌江为轴的树状旅游区:以乌江风光为主轴,呈树状分布的乌江涪陵段、小溪风景区、麻溪河生态旅游区、小田溪巴王陵、乌江森林公园、816核洞、大溪河、柏林溶洞等景区。

第四款 “ 三片”即涪陵城郊片、涪陵东南片、涪陵西南片。

——涪陵城郊片主要景区(点):大梁山、聚云山、双龙温泉城、法雨寺(天子殿)、雨台山、插旗山、桫椤自然保护区、乌江画廊假日港湾等,形成涪陵城郊旅游环线。主要发展城郊休闲旅游。

——涪陵东南片主要景区(点):御泉河、石夹沟、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民俗风情园等,形成涪陵东南旅游环线。主要发展自然山水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

——涪陵西南片主要景区(点):陈万宝庄园、青烟洞、卫东水库、周煌墓、天宝寺、天宝寺水库、天保大寨、普陀寺、梨香溪、木鱼山、五堡山、文馨水岸度假区(水磨滩)等,形成涪陵西南旅游环线。主要发展民俗文化鉴赏、宗教朝拜、休闲度假旅游。

第三章 “十一五”旅游业发展重点

第九条 旅游产品开发

第一款 开发原则: 旅游产品开发坚持市场需求原则、特色产品原则、适度超前原则。

第二款 开发思路:——打造精品。以白鹤梁旅游精品为龙头,提升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名品,形成涪陵旅游精品体系。——完善名品。进一步深度开发完善石夹沟、御泉河、小溪、雨台山、周易园、大梁山、聚云山、太极集团涪陵医药工业园区等产品,形成一批旅游名品。——开发新品。适时对涪陵湖、816核洞、小田溪巴王陵、石鼓古镇、北山道院、陪都影视城、双龙温泉城、蔺市古镇、大木民俗风情园、乌江森林公园、麻溪河生态旅游区、大溪河、柏林溶洞、文馨水岸度假区(水磨滩)、乌江画廊假日港湾、坪西坝、陈万宝庄园、天宝寺水库、周煌墓、天宝寺、天保大寨、普陀寺、梨香溪、木鱼山、五堡山、涪陵榨菜李渡工业园区、连丰—睦和移民生态农业园区等进行开发,形成一批旅游新品,为涪陵旅游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款 重点项目: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周易园、巴王陵遗址公园、石鼓古镇、北山道院、陪都影视城、蔺市古镇、天宝寺、816核洞主题公园等人文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夹沟景区、御泉河景区、小溪风景区、雨台山景区、双龙温泉城、涪陵湖、文馨水岸度假区(水磨滩)、天保大寨、大木民俗风情园等自然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太极集团涪陵医药工业园区、涪陵榨菜李渡工业园区、连丰——睦和移民生态农业园区、大梁山农业生态园区等工农业旅游开发项目。

第十条 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款 旅游交通。以渝涪高速公路、319国道、涪丰公路,渝怀铁路和拟建的涪南、涪利铁路,长江和乌江水路,江北国际机场为依托,形成陆水空衔接协调、安全舒适、方

便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与周边地区和知名景区的快速通道,进一步增强涪陵旅游的可进入性。重点抓好涪陵旅游码头建设、武陵山至仙女山公路改建、白涛镇(经兴隆)至武陵山乡公路新建、江东经御泉河景区至山窝乡公路改建。

第二款 给水设施。在选取水源时,尽量采取就近原则,但要确保水源水量充足及生活用水的水质。根据游客量确定各旅游景区的最高用水量和供水管径,最好一次性建设到位。根据各景点的实际情况,布置供水管网,确定加压站的位置和数量。

第三款 排水设施。排污系统对旅游环境质量有明显的影响,旅游景区必须修建配套的污水排放与处理设施。旅游景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各景点及接待点生活污水采取集中或分散处理,污水经无害化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第四款 供电设施。增建高压输电线路需由旅游景区内过境者,必须与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相协调,尽可能避免对旅游景区建设的干扰和景观的破坏。旅游景区内输电线路应铺设地下电缆。

第五款 通讯设施。完善旅游景区通信服务设施,实现移动通信全覆盖,并设置能够满足游客需要的有线电话。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提供连接电子通讯网络的接口,以便游客使用便携式通讯设备。

第六款 医疗救护设施。在规模较大的旅游景区设立医疗救护室,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增强医疗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在规模较小的旅游景区,要为游客提供一些较常用的药品,供游客应急之用。

第七款 安全设施。建立旅游安全保障系统和应急救援机制。在交通危险地段设置护

墙、护栏、扶手等安全设施,旅游景区和旅游饭店都要完善各种安全和消防设施,配备适当数量的保安人员,特别是高风险旅游项目要有确保安全的措施。

第十一条 配套设施建设

第一款 旅行社。“十一五”期间,新建3—5家旅行社,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到2010年,旅行社达到8—10家。

第二款 旅游住宿。根据不同消费需求,合理布局饭店、旅馆,发展符合规范的旅游景区民居客栈,形成高、中、低档次分明、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安全卫生、服务优良的游客住宿接待体系。“十一五”期间,新(改)建星级饭店4—5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到2010年,星级饭店达到11—12家,各类客房床位达到1万张左右。

第三款 旅游餐饮。挖掘地方餐饮文化,开发菜肴新品、精品,做靓涪陵美食品牌,发展特色餐饮旅游。在涪陵城区建设有一定规模、环境优雅、具有特色的旅游餐饮中心区和美食街(城),建成滨江文化长廊美食街。

第四款 旅游文娱。挖掘地方独特文化,开发集地方性、文化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的旅游文化娱乐项目,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旅游景区结合景区特色,创作推出展示景区文化内涵的文娱节目。

第五款 旅游购物。策划开发具有地方标志性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建成白鹤梁旅游商品购物街,主要销售具有涪陵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和其它旅游用品。涪陵城区增强旅游购物功能,旅游景区设置旅游购物摊点。

第十二条 旅游线路设计

根据涪陵旅游“一点、二线、三片”的总体布局,设计建设区内旅游环线和区外旅游环线。区内重点建设城郊旅游环线、东南旅游环线和西南旅游环线;区外重点建设涪陵—丰都—武隆旅游环线和参与进长江三峡、乌江画廊以及乌江画廊—梵净山—张家界—长江三峡旅游环线。

第四章 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第十三条 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款 市场现状特点: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在重庆市所占比重极小,涪陵旅游市场规模不大。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有特色、有规模的精品,并且前期开发利用很不充分,旅游吸引力不强,尚未形成市场热点。旅游季节性特点显著,旅游活动主要集中于春、夏季节及“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假日旅游表现较为突出。

第二款 市场需求分析:涪陵独特旅游资源“水下碑林”白鹤梁、巴人遗址小田溪、理学圣地点易园等,对海外旅游者有较大的吸引力。涪陵是长江三峡旅游和乌江画廊旅游的重要节点,将会吸引两条旅游热线上的国内外游客。涪陵距离重庆主城区较近,交通十分便利,旅游产品对重庆主城区市民吸引力较强,对周边客源具有一定吸引力。涪陵在2010年前将建成50万人口的大城市,本地客源市场潜力较大。

第十四条 目标市场定位

第一款 客源市场预测:到2010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达到92万人次。

第二款 目标市场定位。根据涪陵旅游资源特点及客源市场需求分析,涪陵旅游市场近期应以近距离市场为重点,兼顾国内市场的开拓,逐步加快发展国际旅游。尤其要将开拓重庆主城区客源市场和吸引长江三峡与乌江画廊过境游客,作为涪陵旅游客源市场的两大支撑点。

第十五条 旅游宣传营销

第一款 营销内涵:多样化营销,使游客每年既有新鲜感,又有品牌感。整合营销,注重横向联合,搞好区际合作,发挥规模集聚效应,拓宽与共享旅游市场。文化营销,立足涪陵地方文化,延伸创意,策划卖点,包装形象,推出“神奇巴都•活力涪陵”的旅游特色。

第二款 营销方式: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广告促销。举办具有涪陵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开展节庆促销。单独或联合组团到周边市场举行推介活动,开展人员促销。策划“大手笔”的公关活动,产生“轰动效应”,开展公共促销。建立“涪陵旅游网”,与“重庆旅游网”、“中国旅游网”等联网促销。加强对居民的旅游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旅游氛围,共塑涪陵旅游的整体形象,开展社会促销。积极申办全市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会议、展览、经贸和体育活动,开展会展促销。借用与旅游有关的事件新闻热点,巧妙地借题发挥进行旅游促销。开展其它形式的间接促销。

第三款 营销策略:价格策略,建立灵活的价格体系来增强吸引力和缩短旅游淡季。合力策略,调动区级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的积极性,把主导的公益性整体形象宣传和以企业为主体的赢利性旅游产品推介结合起来,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绿色策略,倡导绿色营销观,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强化绿色产品开发,让游客感觉涪陵之旅就是神秘之旅、绿色之旅、健康之旅。

第十六条 旅游节庆活动

第一款 巴国文化旅游节。涪陵是巴国故都,是巴国文化的发源地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举办巴国文化旅游节,对于挖掘巴国文化、树立和推广涪陵旅游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款 水文文化旅游节。涪陵白鹤梁被誉为“世界最古老的枯水水文站”,它记录了1200多年以来长江枯水位的宝贵资料。举办白鹤梁水文文化节,有利于深入挖掘涪陵独特的水文文化。

第三款 易理文化旅游节。涪陵周易园因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颐在此凿石洞校点《易经》、著《易传》而闻名。举办易理文化旅游节,有利于提升涪陵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第四款 榨菜文化旅游节。涪陵是“中国榨菜之乡”,涪陵榨菜具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举办榨菜文化旅游节,深入挖掘榨菜文化,有利于张扬涪陵独特的民俗文化。

第五章 旅游重点项目策划

第十七条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项目

第一款 白鹤梁主要建设:①采用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规划500万元; ③白鹤梁陈列馆、长江水文馆、长江航运馆等。

第二款 周易园主要建设:①文化古迹游览区,如读画廊、点易洞、钩深堂等;②伏羲园、神农寺、黄帝园、四圣殿;③演义堂;④标志性建筑太极球。

第三款 巴王陵主要建设: ①巴王遗址陈列馆,展示各种巴国物件;②巴国建筑,如宫殿、城墙等微缩景观;③巴国文化商品、纪念品商店。

第四款 石鼓古镇主要建设: ①全长1.3公里古镇,包括门楼、牌坊、祠堂、会馆、庄园、官衙驿站、庙宇、酒肆等;②民俗文化展示区:包括石团堡会议中心、中国涪陵榨菜博物馆、地方文化会馆等;③以文武庙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展示区。

第五款 北山道院主要建设:①道教文化博物馆;②道教诸神殿;③老子雕塑;④道院疗养度假设施。

第六款 陪都影视城主要建设:①陪都园区,反映陪都历史时期的事件、人物、文物和故事;②民俗园区,用静态和动态的方式反映巴渝历史和风情;③欢乐园区,由仿真园、冒险园和亲子园组成,具有现代刺激性游乐体验。

第七款 蔺市古镇主要建设:①古镇保护与复建;②龙门大桥迁建;③文庙复建;④防护大堤和城墙。

第八款 天宝寺主要建设:①寺庙复建;②放生池复建;③接待设施。

第九款 816核洞主要建设:①三线建设历史、成果展示厅;②世界核动力利用成果展示厅;③现代核动力原理放映厅;④核动力原理演示厅,恢复模拟核反应堆及控制室;⑤三线建设文化公园(天桂山森林公园);⑥红樱桃谷地休闲度假村;⑦野外尤里克城堡迷宫等。

第十 自然旅游资源开发项目

第一款 武陵山主要建设:①中心游览景区:海棠路、通天洞、武陵春深、娱乐草坪、休息亭;②植物园景区:孑遗植物园、珍稀植物园、药材园、百草园、花卉园;③百鸟园景区:凤鸣园、鹦啼园、鹿园、猴园;④揽月峰景区:瞭望台、大风车;⑤千尺崖景区:观景台、避雨亭;⑥常春谷景区:名士塔、常春谷、高原牧歌;⑦游乐区:高山滑雪场、跑马场、运动场等。

第二款 石夹沟主要建设:①石夹沟绿色长廊、青天峡地缝;②五猴下山天然野生动物园;③万丈坑地下河科考探险;④角邦寨山原古寨风情旅游;⑤金子山宗教朝圣旅游等。

第三款 御泉河主要建设:①漂流河道整治;②硬化景区道路,完善安全防护设施;③开发栈道旅游、湖面旅游、温泉旅游。

第四款 小溪主要建设:①景区旅游公路4.5公里(包括200m隧道)及步行道4公里;②景区主大门、广场和次大门;③景区接待中心;④景区供水、排水工程。

第五款 雨台山主要建设:①以祁雨文化为主的多文化观光区,把天气、水象、祁雨融合在一起;②祁雨文化健身游道;③度假别墅区和休闲娱乐区;④景区大门。

第六款 双龙温泉城主要建设:①入口广场、温泉假日会馆、大众戏水池、特色温泉浴馆; ②明珠广场、宾馆及会议中心;③美食广场、巴人艺廊;④祥瑞苑、福乐苑高级温泉住宅小区;⑤集高尔夫训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医疗康复中心于一体的健身中心。

第七款 涪陵湖主要建设:①多种游艇;②游览专用码头;③水上游乐世界,包括游艇区、滑翔区、游船区、戏水区等;④管理区管理设施、瞭望台建设。

第八款 文馨水岸度假区主要建设:①休闲体验区:坡坡街、风月轩、风月广青梅园、竹马园、相思塔、虚楼、飞天滑索;②生态游赏区:渔家乐、情趣道桥、鸳鸯岛、自然保护湿地;③旅居度假区:天长地久林、览湖轩、文馨村;④黄草山狩猎区:狩猎山庄、百丈岩攀岩、探险基地,列为第五章第十第八款。

第九款 天保大寨主要建设:①古寨门、古民居的保护、发掘;②农耕文化家园; ③主要寨门之间的连接路;④生态环境培植;⑤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款 大木民俗风情生态园主要建设: ①休闲度假特色民居;②休闲度假设施;③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和配套设施。

第十九条 工农业旅游开发项目

第一款 太极集团涪陵医药工业园区主要建设:①游客接待中心;②药品生产线参观长廊;③健康知识讲座厅;④草药园;⑤药品销售超市。

第二款 涪陵榨菜李渡工业园区主要建设:①游客接待中心;②榨菜生产线参观长廊;③榨菜发展史展示厅;④民间榨菜工艺馆;⑤榨菜销售超市。

第三款 连丰—睦和移民生态农业园区主要建设:①生态农业观光园;②移民博物馆;③农业科普示范园;④水上游乐。

第四款 大梁山农业生态园区主要建设:①综合服务区;②旅游观赏区;③园林花卉区;④绿色蔬菜区;⑤特色果园区;⑥经济动物区。

第六章 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总体要求

第一款 观光型旅游区中的人文景观型旅游区。绿地面积不少于20%;大气环境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人体直接接触的娱乐水体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A类标准,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到达《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B类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到达《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它水体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第二款 观光型旅游区中的自然景观型旅游区、度假型旅游区。除河湖型旅游区外,其它旅游区绿地面积不少于30%;大气环境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人体直接接触的娱乐水体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A类标准,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B类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它水体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公共场所卫生达到《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专项旅游产品应按照专项产品环境质量保护的特殊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第二十一条 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款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森林覆盖率,营造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动城镇建设。旅游景区开发和旅游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建立旅游环境监测机构和旅游环境预警机构,有效控制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二款 新开发旅游景区要积极控制环境污染,同时加强绿化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风景林、景观道,营造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氛围。

第三款 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明显提高旅游生态环境质量。各旅游景区绿化率达到80%,森林覆盖率达到60%;大气环境、生活用水水质和其它用水、环境噪声、公共场所卫生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总体上达到国家生态城市和生态示范区的要求,实现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良性互动。

第二十二条 旅游绿化

景区因地制宜地配置各种植被,以本地品种为主,适当引进一些外地观赏品种,形成景观的多样性。游道旁以树木、绿篱、花卉采取透景、框景、障景等多种构景方式烘托景观。山体植物的配置要尽量不破坏原有次生林,增加绿化面积,作为景区围合背景,形成富有变化的景观视廊。

第二十三条 旅游环境卫生

加强管理,合理布局景区内外旅游厕所,景点沿游道合理设置垃圾箱,做到垃圾分类处理,逐步实现环境管理科学化、垃圾收集封闭化、固体废弃物运输机械化、垃圾处理无害化。

第七章 旅游投资规划

第二十四条 总投资

根据《涪陵区旅游发展规划》及“十一五”期间变化情况,“十一五”期间旅游项目建设拟总投资8828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5000万元;配套设施投资5000万元;重点项目投资68280万元。重点项目2006年投入6000万元;2007年-2008年投入27000

万元;2009-2010年投入35280万元。

第二十五条 效益分析

第一款 经济效益。根据收入预测,“十一五”期内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累计达到4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174568.8万元。

第二款 社会效益。旅游业就业容量大。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流,加快外界信息的传递,促进本地居民思想观念的更新,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第三款 环境效益。旅游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将使职能部门、从业人员、业主和当地居民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经济收益为封山育林、保护生态,合理处理污水、垃圾,减少大气污染,预防地质灾害等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将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有着良性影响。

第八章 旅游发展措施

第二十六条 旅业管理

旅游业发展坚持谁所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区级职能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共同强化旅游各环节、各方面的管理。区旅游局作为旅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全区旅游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公共服务,切实履行产业规划、形象推介、市场监管、行业管理、督促检查、联系指导等职能。

第二十七条 规范旅游市场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和旅游执法大队,具体负责对旅游投诉的及时处理,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执法检查,切实有效地维护好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加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监督,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依法严厉查处旅游开发、旅游经营、旅游服务等旅游市场环节中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 强化旅游安全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旅游安全责任制。区级各相关部门应切实做好社会治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设施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卫生、紧急救援和保险服务等项工作。建立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重点做好旅游高峰期和重点旅游区社会治安、交通疏导、卫生防疫、健康保障和紧急救援工作。加强日常安全工作检查,严格大型节庆活动安全审查,重点督查高风险旅游项目、游客运载工具和安全关键部位。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十九条 搞好招商引资

抓住国家放开旅游开发经营的机遇,加大旅游景区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着力培育、推广市场化运作典型。大力鼓励和积极引进区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旅游景区建设和经营管理。鼓励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各种经济成分、社会力量兴办旅游经营实体,投资开发旅游项目。

第三十条 旅游人才培养

加强旅游、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的合作,采取多种渠道和灵活多样的

培训方式抓好旅游人才培养。用好国家关于西部地区吸引、鼓励人才创业的。抓好旅游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断提高旅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涪陵旅游发展的需要。

第三十一条 落实各项

认真贯彻、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系列。根据、市《决定》要求,区旅游发展基金在100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每年有所增长,以加大对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积极向国家和市上争取资金支持。鼓励支持旅游资源及土地的市场化运作。对旅游企业按照不同情况给予旅游投资税收优惠。实施旅游畅通工程。鼓励将旅游纳入职工福利和奖励内容。

第三十二条 加强组织领导

区旅游产业发展与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议事协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责任交办制度、督办问责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把旅游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和议事日程,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齐心协力打好发展旅游业的总体战。

附表

表1 “十一五”期间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及总投资

项目 建设内容 近期投资

(万元) 备注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旅游项目 ①建成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采用现代的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将游客带到水下世界进行参观;②采用三种游览方式,让游客参观白鹤梁水文奇观;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规划500万;④建设长江枯水水文馆、洪水水文馆、长江抗洪馆、长江航运馆等。 5000

周易园旅游开发项目

①恢复性建设文化古迹游览区,如悬岩边的旅游长廊、点易洞等;②新建易经馆;③新建演义堂;④建设八卦迷宫; ⑤太极球的建成与投入运用;⑥二期工程初步建成,并开始接待游客。 1000

巴王陵遗址公园旅游开发项目 建成巴王陵遗址公园,建成重庆的“三星堆”,突出“巴国故都”的文化特色。①巴王遗址陈列馆的建设,展示各种巴国物件;②建成巴国建筑,如宫殿、城墙等微缩景观,创建主题公园;③建成巴国文化商品、纪念品商店。

4500

石鼓古镇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项目 建设成为“涪陵城前身”的缩影,反映川东巴族文化、码头文化。①复建古镇全长1.3公里;②建筑风格展示区:古镇依托四季常青的绿化带,清一色明末清初建筑风格;③复建大型老街区:修建门楼、牌坊、祠堂、会馆、庄园、官衙驿站、庙宇、酒肆等;④修建民俗文化展示区:包括石团堡会议中心、中国涪陵榨菜博物馆、地方文化会馆等;⑤复建道教文化展示区;⑥修建以文武庙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展示区;⑦修建易化博览区。

6980

北山道院旅游开发项目 ①建设道教文化博物馆;②建成道教诸神殿;③建设道教文化博物馆;④建设老子塑像;⑤建成道院疗养度假地;⑥道教仪式。

8800

陪都影视城旅游开发项目 历史上的巴都、夏都、陪都的再现。①新建陪都园区,反映陪都历史时期的事件、人物、“文物”和“故事”等;②新建民俗园区,用静态和动态的方式反映巴渝历史和风情;③新建欢乐园区,由仿真园、冒险园和亲子园组成,具有现代刺激性游乐体验。 2000

蔺市古镇旅游开发项目 ①古镇保护与复建;②龙门大桥迁建;③文庙复建;④防护大堤和城墙。 1000

天宝寺旅游开发项目 ①寺庙复建;②放生池复建;③接待设施。

500

816地下“核”公园旅游开发项目 以“核”为主题,通过历史资料、现实场景回顾过去三线建设的历程,展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进程,并通过参观、游览、亲身体验进行工业探秘游,进行科普教育。①三线建设历史、成果展示厅,复建历史的816;②世界核动力利用成果展示厅,建设现实的816;③现代核动力原理放映厅,新建演绎的816。④核动力原理演示厅,恢复模拟核反应堆及控制室。⑤核反应原理参观线路路道建设。⑥816娱乐厅。⑦816旅游基地配套服务设施建设。⑧三线建设文化公园(天桂山森林公园)。⑨816基地红樱桃谷地休闲度假村。⑩816基地野外尤里克城堡迷宫等。 18000

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项目 ①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基本建成,并建成国家AAAA景区;②中心游览景区:海棠路、通天洞、农家乐、武陵春深、药材园、茶花园、娱乐草坪、休息亭;③植物园景区:疏林草坪、孑遗植物园、檫木园、竹园、珍稀植物园、百草园、乡土植物及花卉园、花展温室、花展大棚、花展盆景等;④百鸟园景区:凤鸣园、鹦啼园、鹿园、猴园等的建设;⑤揽月峰景区:瞭望台、大风车;⑥千尺崖景区:观景台、避雨亭等;⑦常春谷景区:名士塔、常春谷、高原牧歌等;⑧游乐区:高山滑雪场、跑马场、室内运动场等;⑨举办大型的篝火晚会,让游客自娱自乐,并使其成为游客交友的良机;⑩建设一个放养各种动物的场所,并建一个露天烧烤场,让游客自己射击、亲自烤制并品尝自己的捕猎果实,从中获得一种特殊的经历。 7000

石夹沟景区旅游开发项目 ①石夹沟景区交通建设;②石夹沟绿色长廊、万丈坑地缝自然奇观景区开发;③探险猎奇旅游开发项目;④五猴下山天然野生动物园景区、万丈坑老君洞地下河科考探险景区、田坝—乌江画廊景区、角邦寨山原古寨风情旅游景区、金子山宗教朝圣旅游景区等开发项目。 800

御泉河景区旅游开发项目 ①漂流河道的整治;②配备适当数量的漂流工具和水手;③硬化景区道路,完善安全防护设施;④接待服务设施完善配套(含接待基地园林绿化)。⑤开发栈道旅游、湖面旅游、温泉旅游。 800

小溪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 ①观光道路等基础设施及接待服务配套设施建设;②景观标识系统建设; ③加强旅游规划、环保规划意识;④休闲娱乐区建设。 500

雨台山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 雨台山“涪陵小山城观景”项目、祁雨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及休闲度假和会议旅游项目。①在游道上设计与祁雨相关的内容,以健身到达健心的目的;②规划并建设度假别墅区和休闲娱乐区;③打造文化旅游观光,以祁雨文化展开水文化、

气象文化,把天气、水象、祁雨融合在一起,展示涪陵;④设计雨台山公园的大门,突出巴国的“祁雨文化”。 1400

双龙温泉城旅游开发项目 ①入口广场、温泉假日会馆、大众戏水池、特色温泉浴馆; ②明珠广场、宾馆及会议中心;③美食广场、巴人艺廊;④祥瑞苑、福乐苑高级温泉住宅小区;⑤集高尔夫训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医疗康复中心于一体的健身中心。

1500

涪陵湖旅游开发项目 ①建造游艇;②建设游览专用码头;③创建水上游乐世界,建设游艇区、滑翔区、游船区、戏水区等;④管理区管理设施、瞭望台建设。 500

文馨水岸度假区旅游开发项目 ①休闲体验区:坡坡街、风月轩、风月广青梅园、竹马园、相思塔、虚楼、飞天滑索;②生态游赏区:渔家乐、情趣道桥、鸳鸯岛、自然保护湿地;③旅居度假区:天长地久林、览湖轩、文馨村;④黄草山狩猎区:狩猎山庄、百丈岩攀岩、探险基地,列为第五章第十第八款。 9800

天保大寨旅游开发项目 ①古寨门、古民居的保护、发掘;②农耕文化家园; ③主要寨门之间的连接路;④生态环境培植;⑤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500

大木民俗风情生态旅游开发项目 建设大木民俗风情生态园;打造休闲度假特色民居;打造优势乡、特色乡。①建设大木民俗风情生态园。利用农民的房子,进行暑期自助度假休闲游;②打造休闲度假特色民居。规划建设产权式休闲度假区,城市有钱有闲的人自己建房,以期避暑度假;③规划建设休闲度假村,专门投资经营,开发家庭式度假;④完善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和配套设施。 500

太极集团涪陵医药工业园区旅游开发项目 ①健康知识讲座厅,将健康知识普及给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②建设游客接待中心;③建设草药园;④药品生产线参观走廊;⑤建设一个药品销售超市,为游客提供品种齐全的保健品系列产品。 1000

涪陵榨菜李渡工业园区旅游开发项目 ①建设玻璃橱窗式的生产厂房;②榨菜加工作坊蜡像馆,榨菜选择、制作、品尝鉴赏厅;③榨菜科普教育环形放映厅;④榨菜历史展示厅、榨菜文史资料陈列厅;⑤民间榨菜工艺馆;⑥建设一个榨菜销售超市。为游客提供品种齐全的榨菜系列产品。 1000

连丰--睦和移民生态农业园区旅游开发项目 ①建设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②建设移民博物馆;③建设连丰农业科普示范园;④建设睦和高效农业示范园。 1000

大梁山农业生态旅游园区旅游开发项目 ①综合服务区建设;②旅游观赏区建设;③园林花卉区建设;④绿色蔬菜区建设;⑤特色果园区建设;⑥经济动物区建设;⑦生态保护区建设。 1000

合计 68280

表2 旅游收入预测表

年份

收入项目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计

客流量预测

(万人次) 74.47 78.57 82. 87.45 92.26 415.

门票收入(万元) 5957.6 6285.6 6631.2 6996 7380.8 33251.2

餐饮收入(万元) 3723.5 3928.5 4144.5 4372.5 4613 20762

娱乐收入(万元) 2234.1 2357.1 2486.7 2623.5 2767.8 12469.2

住宿收入(万元) 3723.5 3928.5 4144.5 4372.5 4613 20762

购物收入(万元) 3723.5 3928.5 4144.5 4372.5 4613 20762

交通收入(万元) 17872.8 18856.8 193.6 20988 22142.4 99753.6

合计收入(万元) 37235 39285 41445 43725 46130 207820

备 注 按①景区总门票按80元/人次;②人均购物消费

50元/人次;③人均餐饮消费50元/人次;④人均住

宿花费50元/人次;⑤人均娱乐消费30元/人次计算;⑥人均交通及其他消费240元/人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