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与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摘要:尽管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研究起步较 晚,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至今仍要面对一些难题。而土木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要 想使土木工程相关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就必须迅速明确土木工程发展中的现有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创新和发展对策,不断 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1土木工程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1 1土木工程管理不完善 土木工程往往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所需的劳动力多、投资量大、材料 设备耗用量大,因而其工程管理内容十分复杂,加之我国对土木工程管理领 域的研究尚显不足,导致我国一直没有就土木工程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的、完 整的。管理的不完善,而目前我国所施行的承包制的工程施工形式, 更使土木工程多头管理的问题凸现出来,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往往要听 从开发商的指挥,这不但影响了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进度、成本等问题的预 防和处理,更制约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2有关科研与实践不充足。 严格意义上讲,土木工程指的是一切与水、土相关的建筑规划与工程施工活 动,土木工程设计领域广泛,包括非线性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反馈分析等一 系列内容。我国对土木工程的的研究目前停留在个别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上,而 对关于土木工程的系统性科学理论与集成管理理论的研究显然还不足。系统 性、科学性指导理论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1 3土木工程验收标准与规范不完善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之形成了一些一般性的验收标准和施工规 范,而囿于指导理论不完善,相关科学研究不够深入,这些验收标准和施工规 范并不十分完善,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甚至一些标准和规范已经脱离了施 工实际,不能满足施工技术发展的需要。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发挥不出标准和 规范的作用,使得土木工程的施工缺乏统一的标准,缺乏了规范性的指导。 2传统施工技术 2.1地基基础施工 桩基础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的最主要方法,在设计时分为两类极限状态 设计,分别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 征和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以及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 的程度,要按照不同的的设计等级进行施工,具体参照《桩基施工规范》。按承 载性状划分,基桩有两种类型,即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又分为摩擦 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桩又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 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是由桩侧摩阻承受,端阻力可以忽略;端承摩擦桩在 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则是由桩侧阻力承受主要部分。端承桩在极限状 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摩擦端承桩则 是由桩端阻力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按照成桩方法分类,还有非挤土桩、挤 土桩和部分挤土桩三种,制作基桩的材料也不是单一的,主要分为木桩、混凝 土桩、钢桩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材料桩的施工方案和适宜的基础亦有所不同。 在桩基础施工中,首先要确定选择桩型。在桩基础施工中,不仅要主要单根桩 的施工质量,还要综合考虑,特别是群桩基础,要考虑避免不均匀沉降。预制 桩吊运时单吊点和双吊点的设置,按照吊点跨间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相 等的原则进行布置,同时要考虑预制桩吊运时可能会受到的冲击和振动。桩 基础施工中钻孑L灌注桩的主要步骤是:桩定位放线、钻机就位并校正垂直度、 钻孔清土、灌注并搅拌混凝土、制作安放钢筋笼、成桩验收并进行质量检验。 2.2混凝土结构施工 按照施工中浇制混凝土的地点分为预制法和现浇法。预制法是在别处而 非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 业的新宠。在使用预制法施工时,要确保预制模的尺寸准确,并严格按照施工 顺序进行。现浇法则是在施工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是大多数建筑物采用的 方式,应用更早更广泛。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根据张拉预应力筋的顺序还分 为先张法和后张法。 2.3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钢构件运送先后 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 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 要保持干燥清洁。考虑到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 气、乙炔类焊接工具,所以要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钢结构在施工过程 中,关键点还有连接的出来,主要有螺栓连接、焊接等,铆接因为其灵活性的 而逐渐被淘汰。处理连接问题时分两个部分,一是选择连接方式,二是准 确确定连接位置,如果连接不当对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会产生不利影响,成为 结构的薄弱点,构成安全隐患。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情况 下面仅针对钻孔灌深基坑支挡技术新发展、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和 新型预应力技术三种技术为例,阐述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情况。 3.1深基坑支挡技术发展 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抗震与人防的需要和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再加 上大型深埋设备基础的施工,深基坑支挡问题越来越多。在这些需求和障碍 的促进下,深基坑支挡技术在下面两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实现是施工 技术的创新。第一,桩、桩一锚支挡体系。对于开挖深度大、坑壁土质差的情 况,通常采用灌注桩一预应力锚杆体系。引进的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适用于 地下水位上下的各种类型的土层,但效率不尽人意。第二,支挡与承重结构一 体化。用于J}缶时支挡的桩或者地下连续墙和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墙一体化后, 施工速度得到提高,投资效果得到加强,资源得到节约,得到良好的技术经济 效益。另外,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一旋挖已经投入使用,使 成孔质量得到保证,减小认为不确定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3.2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数量逐渐增多,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随之发展起来, 虽然该技术在设计图纸中会体现出来,但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设各、施工 材料、施工工艺还需由施工单位自行选择和应用。这样一来,不但施工材料质 量和施工操作规范性得不到保证,桩基础施工质量问题也难以避免。在此情 况下,应提高对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重视,尤其是对该技术的施工材料、设 备及施工操作做出明确的、标准化的规范,从而促进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的 不断完善和成熟。 3.3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 发展和创新,是近年来的热点。顾名思义,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 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 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 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 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 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 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 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创新对策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数 量增多,高层建筑需求越来越大,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前(下转第346页) 。343‘ 墨曰四 四 水坡、老鹰嘴等防止雨水流挂的措施。 3、屋脊竖向板应在屋面瓦完成后安装,做到石材压瓦片。 施工技术与应用 量控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在复杂的外立面石材干挂施工过程中,须抓住石材品质、龙骨结构施 4、阳台、露台、灰空间等易积水部位靠近地面的最后一块平板(肋脚)必 须待外架拆除并做完该部位防水构造后安装。 4、施工质量控制实施的效果分析 通过一系列完整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坚强的执行力度,本次石材干挂质量 控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外立面整体墙面石材色差小,整体感观提现了设计意图和营造的目的; 2、完成的龙骨结构和石材经现场抗拔性能试验,结果全部符合规范和设 计要求; 工质量、整体感观和防水处理等主要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协调好各 专业施工、各专业分包队伍的施工配合和施工进度,以使整个外立面的石材 干挂施工满足工期和质量的要求,事后表明,控制是行之有效的。 2、在本工程中,质量控制小组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全面的,执行力 度非常大,各专业分包队伍也很认真的贯彻了质量控制小组的各项要求,从 而保证了此项专业工程的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文中所采用的系列措施和 安排对以后类似的工程营造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3、对每栋排屋石材干挂完成后的三场大雨级别的漏水情况进行检查,仅 仅出现少数几个漏水点,而无大的,普遍的漏水点。 【11张芹黄拥军。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经现场墙体节能保温传热系数测试,测试结果符合国家节能相关规范 和设计要求。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Oq133—2001)。北 京:中国建筑.X-,_lk出版社,2002。 5、结语 通过对绿城・溪上玫瑰园法式高端排屋外立面石材干挂施工全过程的质 (上接第340页)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确保沥青上层面质量的 作者简介: 方小伟(1982~),男,籍贯:浙江衢州,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土建管理 李欣(1979一),男,籍贯:河北邯郸,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土建管理 要按规定的次数进行移动。在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边缘后的原则 进行操作。 重要原则,在不出现推移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提早压、碾。碾压时的温度、速度 和次数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碾压力度必须保证均匀、连续。复合改性沥青混 合料在进行碾压时,应统一规划协调好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和碾压次数,确保 铺筑面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符合标准的压实度。在碾压过程中,应在起步后 3、结束语 PE+SBS改性沥青的应用,在道路施工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艺,施工 再操作振动,在停止振动后方可进行停机操作,驱动轮要朝向摊铺机的方向。 过程中的混料、拌和、运输、压实等操作都影响着路面施工的质量。加强该复 压路机往返时应呈阶梯形状,初次压实时不要使用轮胎压路机进行操作。摊 合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的研究,有助于建设高质量的道路,提高道路使用的 铺机在进行平接缝的处理时,摊铺机要驶离施工现场,改由人工操作,将路面 综合效益。另外,还要注重施工操作人员操作规范的培养,以保证施工工艺和 端部的混合料铲除后再予以压实,将坡下的部分用切割机切掉并进行清除处 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理,缝边要涂刷粘层沥青。在具体施工前,要先保证中层面的清洁、平整。施工 参考文献: 过程中,要保证平整度的控制,防止出现混合料离析的现象,自卸车在装料时 【1】杨朋.PE: ̄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U】l中南大学学报,2012(10) (上接第342 ̄")利工程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相信水利工程施工技 术会越来越完善,更好的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21张洁,杜会龙针对水利工程技术的探讨U]中华民居,2011,11 【31张利民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温度性能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Ⅱ】-黑龙江水利 期刊,2012,1l [1】王晓峰,沈艳霞针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Ⅱ】.建材与装饰,2012,27 (上接g343页)景广阔,因而我们应加快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使其 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 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理论研究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缺少验收标准和 4.1施工控制自动化和智能化。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施工工 艺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全面提升施工质量; 4.2设计多样化。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与其使用需求严重脱离,在此情 况下应强调多样化设计,提升土木工程设计灵活性,提升其服务性能。 规范,管理问题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发展旌工技 术,在过去的土木工程建设中,人们总结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也在教训中得 到启示,因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将给加快土木工程发展很 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5结语 土木工程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大工程,且对安全性要求高,因为这联系着 (上接第344页) 为城市居民更好的生活,在城市中建设各种设施,促使 [11尚亚伟,应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 [2】立明.浅析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o】.华章,2011 要经过合理的规划后进行准确的施工,从而保证、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发挥 作用,更好的为城市居民的服务,所以,城市在推行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项目 人们生活或工作能够正常进行。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注 意道路两旁或周边的一些设施不受到破坏。梅州市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 建设注重设计出合理的、有使用价值的、有效的将城市中积水排出、供给城市用 过程中施工负责人严格控制每个施工环节,避免破坏梅州市的铁路通道、轻 水的施工方案。另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注意施工要点,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轨线路、道路旁的固定电话、广播电视、绿色植物等。尽量将低对地面设施的 参考文献: 破坏或破损的基础上,按照施工方案图精准的外挖掘地下放置给排水管道。 f1j边希哲.浅谈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圃l才智,2oo8(17) 2注意地下管线相互之间稳定 [2]金玉华,汪萍.关于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分析U].中国高新技术 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建设中有部分管道是在地下铺设,这就给工程 施工带来困难,因为城市中很多设施的线路都是在地下铺设的,例如,电缆、 煤气管道等。有些城市建设的地铁、或轻轨。在地下铺设给排水管道施工不慎 企业.2008(13). f3】吉金凤.市政道路 }水工程污水管顶管施工技术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 [4]燕滨,苗云龙.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构成及其施工质量浅探团黑龙江科技信息, 很容易破坏线路或煤气管道等,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注意地下管线相互之 2009(8). 间的稳定,非常重要,促使各个设施正常使用。 结束语: 城市建设中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其建设需 (5】张崇厚,高晓磊中国北方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生态设计田.清华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O9,(6):778—781. f6]王文荣,黄俊祥.浅谈排水系统的完善和优化田.山西建筑,2010,36(6): 273-274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