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占全北京市建筑面积41 .5%的公用建筑每年正在消耗全市78.2%的电量,北京市将对现有公用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大型公共建筑,这类建筑目前仅占城镇总建筑面积的5%~7%,但其用电量为100~300度(㎡·年),为住宅建筑用电量的10倍以上(不包括采暖)。
超低能耗示范楼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的技术集成平台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而建筑最大的耗能点是采暖和空调,据悉,我国在采暖和空调上的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55%。
据介绍,我国城乡既有建筑达430多亿平方米,数量如此之巨的建筑中,最乐观估计,达到节能建筑标准的仅占5%左右;即使是新建筑,也有90%以上仍属于高能耗。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平方米建筑采暖能耗尽管约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但热舒适程度远不如人。
无论从整个国际经济气候还是中国宏观经济大势来看,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日趋严峻,节约能耗势在必行,而建筑能耗则是人们通常被忽视的重大问题。
2009年6月20日获悉,天津市在市建筑节能培训中心建立了一个大型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能耗数据采集平台,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办公建筑和大型公用建筑每月消耗的能源数据都将被传输到建筑节能中心进行公示。对于能耗不合理的单位,有关部门将会依据严重程度对其进行整顿治理。
目前,天津市已有96座建筑的能耗数据被传输到采集平台,计划到2010年,天津市将对520栋办公建筑和大型公用建筑实现能耗数据采集。
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家用电器的使用等。
为推进建筑节能,广州市近日决定选取部分机关办公和大型公共建筑开展能源审计,寻找建筑节能潜力。据悉,建筑能源审计主要是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测试的方法,对用能单位运行管理水平、能源使用效率及利用的经济效果进行客观考察与评价,从而发现建筑
节能的潜力并提出改进建议。按照计划,“十一五”期间,广州市将建立和完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监测、用能定额、超定额加价等各项制度,促进既有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运行和改造,争取“十一五”期末,总能耗下降20%,其中能源审计是重要一环。
在用电超定额征收用电附加费制度方面,市墙改基金已投入110万元开展建筑能耗统计工作,已完成约1.8万栋建筑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能耗统计工作。市建设局已完成50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的实时监测设备安装,完成360栋建筑能源审计工作。市正加快建筑能耗审计、能源审计和监测工作的进度,为制订用电定额提供技术支持。《深圳市民用建筑用电超定额征收用电附加费管理规定》计划在2010年颁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