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云鹤镇第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表
时间 2019年11月20日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重难点 科学《糖怎么不见了》 班 级 授课教师 27班 高丽菊 调整、补充、反思 1.能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初步感知溶解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1.塑料杯子若干,勺子若干、筷子若干。 2.水、米、绿豆、奶粉、盐、糖。 3.溶解记录表。 4.PPT课件 1.活动重点:让幼儿能够用搅拌的方法观察物体的溶解现象。 2.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现象并且愿意去尝试动手做小实验。 一、情景导入: 1.教师:播放课件爸爸的大口袋图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爸爸的大口袋能变出什么呀?(巧克力、饼干、大拳头。) 活动 流程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大口袋,想知道老师会变出什么呢? 2. 出示大口袋请幼儿摸一摸,尝一尝,然后再轻轻的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的? 二、教师操作,感知溶解现象。 1.变魔术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教师:我们和糖宝宝来变个魔术,先用勺子舀一小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糖在水里) 2.请幼儿尝一尝水的味道,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魔术实验,小朋友知道糖躲到水里取不出来。在生活中,有些东西放进水里可以取出来,有些东西放进水里就取不出来了。 三、认识实验材料并进行猜想。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及记录表。 2.幼儿猜想,教师将幼儿的猜想记录在大记录表中。 四、操作实验,验证猜想并进行记录。 1.孩子动手操作实验,自由探索。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杯子、一根小勺,操作时一样东西放进一个杯子里,用小棍子轻轻的搅一搅,睁大小眼睛看看你倒的这些东西会不会像糖一样藏在水里看不见,溶解了呢?在操作时还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抢。 2.老师这里还有一张记录表,我想请你们把做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把幼儿分享的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中。 教师: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大记录表中的猜想结果,并进行更正。 四、教师小结,幼儿进一步理解溶解现象,活动结束。 ——教师:像这样物体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叫做溶解。 活动延伸 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观察、发现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哪些东西不可以溶解,并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