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来源:刀刀网
2019年(第9卷)第14期体育大视野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14.228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殷绚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8)

摘 要:运动类APP目前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它能够使大家方便、经济、高效、便捷地获取相关健身信息,也是有效促进体育健康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运动类APP的定义以及运动APP的功能和优点,以大学生这一群体为切入点,探讨在使用运动APP之后,被调查群体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及锻炼的频率、时间、强度有无差异。研究结论:使用运动类APP可以有效地激发运动兴趣,满足运动需要,对大学生体育行为有促进影响。

关键词:运动类APP 大学生 体育行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b)-0228-03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to analyze the function and advantage of sports APP, tak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discussing the use of sports app after the use of sports app. The frequency, time and intensity of exercise were different among the subjects. Conclusion: the use of sports app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ports interest, meet sports needs, and promote sports behavior.Key Words:Sports APP; College student; Sports behavior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应用和移动硬件都随着迅速崛起,手机客户端APP的功能已发展到能与电脑媲美,并且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运动APP能够便捷高效的获取健身相关信息,也是有效促进体育健康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据市场调查机构HIS发布报告称,健身方面的APP应用程序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其下载量从2012年的1.56亿次增长至2017年的2.48亿次,增长率为63%。在APP 市场中,为消费者可供选择各种各类的APP层出不穷,其中社交类、购物类和运动健身类下载量居其榜首。对于健身爱好者来说,健身类APP是手机里必不可少的应用软件。研究将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运动类APP的内涵和外延,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及大学生在使用运动类APP后对健康行为有无促进。旨在丰富运动APP 的理论,探讨运动类APP的功能,为大学生选择科学可行的健身方式扩宽新的思路,促进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为终身体育大下基础,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1.2 运动类APP的主要功能

运动类APP的功能模块设计是服务于用户使其拥有更好的锻炼体验。目前市面上占有率较高的运动APP主要功能有:运动记录(日、周、月、年),记步,卡路里计算,安排训练计划、目标设置和监控、健身知识、健身餐搭配、健身社交功能分享运动记录和用户激励,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有:运动记录,目标设置和监控以及分享运动记录。

如果将运动类APP进行分类,可分为:工具社区类、内容社区类。工具社区类APP的功能主要是记录健身者运动轨迹、运动速度、运动距离等身体运动的物理指标,同时也会记录运动者的心率、血压、消耗的卡路里等生理指标。有些工具社区类APP还提供了有针对的跑步训练计划以及与跑步有关的运动知识。这类APP的典型代表有:咕咚运动、悦动圈等。内容社区类APP的功能主要是指导力量、瑜伽、健美操等项目的练习。此类APP的功能侧重于为健身者定制训练计划,同时该类APP还有视频指导教学等功能,部分APP还提供饮食搭配和相应的健身知识。这类APP的典型代表有:Keep、每日瑜伽等。

1.3 运动类APP的优点与缺点

运动类APP的优点在于:(1)便捷性,运动APP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指导锻炼,实现了在时间、地点、空间不受,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各项、各部位的身体锻炼,运动方式的选择也更多

1 运动类APP

1.1 运动类APP定义

运动APP是指拥有可以帮助用户记录运动健身数据、指导运动项目学习、相约好友共同参与运动、公开分享运动数据等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或智能第三方应用程序,也称作健身APP。例如,Keep、咕咚、乐动力、智能手环等[1]。

①课题来源:厅局级,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6C0520)。 作者简介:殷绚(1986,6—),女,汉族,湖南株洲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228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体育大视野2019年(第9卷)第14期

元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运动器械,一把椅子、一条毛巾甚至一个矿泉水瓶都可以指导用户进行适量锻炼。(2)经济性,运动类APP它主要通过广告和服务、电商与内容来实现盈利,用户可以在APP上免费学习训练课程,消费情况全凭用户喜好,因此大大节约了运动消费。(3)科学性,用户在注册运动APP时会要求基本信息录入。这时后台系统则会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可行的、个性化的、科学的、定制的训练计划与指导方案,尽可能的去满足用户的需求、贴合用户的心理,操作可行。(4)互动性,完全实现用户“线上线下”的互动交往。用户可以使用APP进行运动记录打卡,与全国各地喜好健身的人士交流健身心得,分享成果进行“自我激励”,有助于激发运动的动力、增加锻炼信心。通过分享、相互监督也有利于运动的坚持。

运动类APP(这里主要指内容为社区类APP)相较于传统的模式(这里主要指健身房),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1)运动类APP中的训练指导虽然有专业的视频和训练计划,但是在用户进行训练时特别是初学者,容易出现误差、动作不规范,长久容易造成运动伤害。(2)运动类APP训练计划是自主安排,缺乏监督环境,自制力较差者难以坚持,容易造成训练计划间断,达不到运动效果。(3)运动类APP提供的指导大多数以简易的健身方式、小型健身设备为主,对于初学者可以满足其需要,但是对于高阶者内容略显单薄。

之前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没有显著性差异。3.2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

评定大学生参与体育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和参与运动的强度,直接影响锻炼的效果,也能在体现学生的运动能力。对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传统的运动模式(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课程)相比较,使用体育运动类APP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根据不同的人群的需要合理的设计运动方案。由此可见使用运动类APP更能够激发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通过对湖南工业大学261位同学进行的调查得知:与没有使用运动类APP之前进行比较,在每周锻炼频率上有差异。大部分同学表示,运动完愿意打卡分享,享受运动后喜悦感,并且也督促自己更好地坚持。

3.3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

在使用运动APP的过程中APP中会达到某一目标通常会有语言提示,鼓励性的话语、文字或图片,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们坚持完成既定目标。跑步、健走、骑行的运动APP还会在运动结束后根据定位绘制简易的路线图,很多学生表示每次运动完成看到自己完成的总路线图内心体验都非常的愉快,激励自己下次能够更好地完成目标。同时通过打卡分享成果获得同学们的表扬评价,都能够很好地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调查得知使用体育运动类APP之后参与体育锻炼时间在30min以上的占 82.38%,而在没使用体育运动类APP之前体育锻炼时间在30min以上的占43.57%。由此可见,使用体育运动类APP后的大学生和在他们没有使用体育运动类APP在每周锻炼时间上有所增加。

3.4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的影响

科学的体育锻炼要做到锻炼时间、强度和频率三个维度相适应。德国运动医学专家霍尔曼教授经过多年研究,提出最佳负荷要求是每天以心率为180减去年龄数(例如40岁的人为:180-40=140次/min)的负荷强度连续运动时间10min,或者以同样负荷强度每周运动锻炼三次,每次运动锻炼时间在30min以上,否则会很难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2]大学生使用体育运动类APP,记录和储存自己运动的物理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记录,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锻炼中能量消耗以及自己身体的机能情况,以前后3个月为周期进行数据对比。当机体适应了当下的运动强度后,运动APP根据用户实时的锻炼数据进行合理的增加内容和负荷,有针对性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计划,能使用户达到既定目标。由于运动APP的便捷性、经济性、科学性、互动性与体育运动本身的魅力,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在使用运动类APP后,运动强度增加了[3]。

(下转231页)

2 体育行为的定义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可称之为体育行为。这些活动既包括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宣传、科研、教学、消费、观赏等方面的行为活动。体育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既受行为者内在生理、心理条件所制约,又受到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行为特征。

[1]

3 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3.1 运动类 APP 对大学生体育项目选择的影响

在大学生经常选择参加的运动项目中,通过对湖南工业大学261位同学进行调查得知使用体育运动类APP记录排名前三的体育项目依次是球类运动、跑步和健身,分别占86.43%、77.38%和 53.33%。球类运动(主要是篮球、足球、羽毛球、兵乓球)以其特有的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和良好的健身价值始终深受大学生的青睐;而近年来跑步和健身深受各个年龄层次的追捧,加之媒体大量的宣传加之对运动场地、器材的要求比较简易,同时锻炼活动的强度适中、体育消费不高,使之大学生参与度非常的高。虽然使用健身APP的人群越来越多,然而根据调查使用体育运动类 APP之后的大学生与他们没使用体育运动类APP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229体育大视野2019年(第9卷)第14期

练负荷就会提升其训练效果,训练负荷程度的安排以及恢复的时机对训练效果的好坏有关键性的影响,例如如果训练负荷过大,恢复不及时运动员就会出现裂变反映,而如果训练负荷过小又恢复过勤,那么运动员就不会产生必要的应激反应,这两种情况都无法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在辅助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必须在运动员疲劳达到一定程度后实施有效的恢复措施,这样才能使运动员的机体得到一定的提升。

2.2 短道速度滑冰辅助训练手段的应用

短道速度滑冰辅助训练具体实践中,我们具体应用哪种训练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在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时必须首先要明确训练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以及运动员的技能状态、个人特点和训练时间等。通常在训练计划的安排上,单一形式的训练手段效果会不及于不同形式的训练手段,因此如果能够将目的相同,形式不一的训练方法整合到一起进行训练,训练效果会有极大的改善。当然,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也必须要讲求方法,方法合适合理则训练效果会明显好于方法不当的训练效果。

2 短道速度滑冰辅助训练手段分析及应用

2.1 短道速度滑冰辅助训练手段分析

2.1.1 周期性单一练习

在短道速度滑冰辅助训练中周期性的反复一个动作,在身体上进行单一结构的运动我们称之为周期性的单一练习。这种练习相对来说动作环节较少,动作较为简单,因此可以作为锻炼运动员体能和耐力的联系项目。从练习部位上区分,周期性单一练习可以分为全身性单一练习和局部性单一练习,举例来说各种跑步练习、功率自行车练习都可以定义为全身性单一练习,而挥臂练习、滑跳练习等则可以定义为局部性单一练习。

2.1.2 混合性练习

混合性练习是指将短道速度滑冰辅助训练中几个周期性单一练习混合到一起后进行的身体练习。这种练习动作相对较多,练习较为复杂,因此适用于进行身体神经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熟悉掌握复杂的技术动作。混合性练习主要包括跑步跨跳练习、模仿滑行练习、俯卧双收练习以及俯卧双摆练习等。

2.1.3 固定组合练习

固定组合练习是指将短道速度滑冰运动中多种形式的辅助练习按照固定的形式组合而成的练习方法。固定组合练习主要是帮助运动员学习掌握成套的组合动作并形成与技术动作像匹配的运动节奏。通过适当的固定组合练习可以使运动员逐渐提升自身的运动协调性和空间感知能力。梯格操练习、瑞士球练习以及后引跳练习和蛙跳练习都属于固定组合练习。

(上接229页)

3 提高短道速度滑冰辅助训练水平的对策

3.1 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

教练员是整个团队的核心人物,也是辅助训练设计的主要决策者,随着近年来体育竞技竞争的加剧,对教练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均需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因此只有全面提高短道速度滑冰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他们设计规划处的辅助训练项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才能保障运动员辅助训练的训练水平,最终达到提升比赛水平的目的。3.2 保证训练的可实施性

要想提高短道速度滑冰辅助训练的水平,就要充分保证训练的可实施性,训练项目要在实际实践中获得检验,在训练工作顺利开展下提升运动员的速滑水平。

参考文献

[1] 吕树海.速度滑冰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专项性原则[J].冰雪运动,2014(36):1-4.

[2] 黎涌明,于洪军,资微,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8(4):12-29.

[3] 杨占宇,刘晓颖.对短道速度滑冰辅助训练的思考[J].冰雪运动,2015,37(5):9-12.

参考文献

[1] 刘玉腾.运动APP及其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效果

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 高升,李蓉,贺光伟,等.大学男生有氧运动适宜心率指标的研究[J].体育学院学报,2002(2):14-16.

[3] 李楠,王晓刚.运动类APP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山西省大学生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6(7):25-29.

4 结语

使用体育运动类APP的大学生在锻炼项目的选择及锻炼的频率、时间和强度均有增加,而随着运动类APP程序的开发,功能的强大,更多的学生会被这一新型的运动模式所吸引,参与其中,这之间相辅相成。而大学生在使用运动APP时也要注意不要盲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不要为了追求数据而造成运动损伤,更不可为了追求数据的分享关注的满足感,而弄虚作假,失去了实际意义。高校体育也可以此为契机,引入运动APP模式,相信两者结合在一起,将更加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促进校园体育的发展。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2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