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之我见
我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没有能力解剖出当代我国大学教育的弊端,也不能概括出造成这些弊端的深刻原因,也提不出什么改进大学教育的根本性对策,我所能做的也许就是从我自己出发,结合自己定的人生发展方向和学校现存的资源来谈一谈我对当代大学教育的看法。
我出身农村,三代贫农,当然也三代没有出过大学生。到了我这一代,经济条件比父辈和祖辈们好一些了(实际上仍然很穷),加上我父亲有3分之差无缘大学的经历,所以他一直主张我考大学,再困难也要供我上学。中间有一段时间,我以家庭贫困闹情绪,想辍学务工,就遭到父亲的严厉抵制,在尝试了一段艰苦生活经历后,我又重新背起书包,拾起放下的书本,直至进入大学。父亲对我最大的期盼就是希望我脱离农村,在城市里找到一份稳定工作。
其实,我进的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二本学校,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危机如此严重的情况下,父亲也明白他的愿望不好实现,我对自己就更没有把握了。不过我这个人固执,我不愿意毕业后去公司谋个小职员,然后在那里做自己的人生梦,仍由资本家榨取我的剩余价值,我想做点有更大意义的事情,能为别人(农民)谋福利的事情,我觉得这样人生的价值才能体现。所以进入大学后,我最反感的事情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有时我会为虚度一点时间自责不已),我愿意在大学里学一点真正有用的东西,有时我也会为了锻炼能力和争取奖学金而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参加其他学生活动。然而我内心里真正的想的是获得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知识,以便以后回到农村做实际工作时能有相应的理论来支撑,所以我很早就确定了要考研的路子。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类似的想法,我相信当今大学生对当今社会的消极反抗而表现出来的的思想沉沦,绝望迷失的问题就没那么严重了。但我曾在学校做过调查,我们学校里有很多同学有一个共同的表现,就是沉溺于网络,或者说网络生活构成了他们课余生活的主体,而且令人惊奇的是他们自己也认识到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可大学里的课余时间太多了,如果不上网,他们就没事可干。其实本质上还是很多人在失去了升学的原动力后,面临着前景渺茫的就业形势,没有也不知道确立什么样的新目标,他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成了盲从的一代,当这个主体形成了以后,就构成了一种大学生追求现实利益的特殊文化,奋进点的还想着兼职、考证,堕落的一代就非常无聊和慵懒了,于是这种文化就像一台涡旋机,把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卷进去,吞咽地连灵魂都不剩!
可见,我们大学教育制度的失败是从中学就应经种下了发育不良的种子,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没有人生志向,选学校和专业就有了很大的市场盲从性,进入大学之后,有志向的部分和没志向的多数大学生就卷进了那个涡旋机,而大学教育的一个核心—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又都流于形式。因为市场只相信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而市场一旦和一种控制资源的非市场力量相结合,就会产生扭曲资源配置的强劲力量,大学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就显得空洞无比。如果奉献和牺牲都没有价值,谁还会想干这种傻事呢?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学教育的失败或者不理想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单从一个方面去考虑对策都是不完全的,即使暂时起到一些作用,也会被另外的因素所消耗、侵蚀。大学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教育搞好了,则全局皆活,否则必然是死棋一盘。而办好大学教育,又非能单独着眼于大学教育所能达到,用行政的力量更是不行,只会越走
越僵。只有整个社会的力量行动起来,每个部分的教育都搞活了,大学教育这盘棋不走自活。所以对于当今我国的教育的失灵,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目标,我们不能苛求,毕竟大学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影响最深、力量最大的还是社会教育,大学没有实现的教育目标,社会可以很好地补上这一课。我们不必过分担心,我们的大学还是能为国家输送大批建设人才的,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社会综合体系的完善和改造上!
呵呵,近来我的思想受梁漱溟的影响颇大,对于他的通过社会运动来改造旧文化和建立新文化从而指导人生向上的提法很是赞同。当然我也明白这种不经过实践检验而突发奇想的书斋思维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也希望中心的战友能给我以批评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