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解决农发行信贷问题的对策 口吴琼英 今年.根据国家审计署的统一安排部署,各级审计机关对当地 分”,农发行还比照行政单位实行公务员工龄工资制,且标准超出公 的农业发展银行2001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就地审计。这 是对农业发展银行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全面的审计。审计 表明,当前农业发展银行财务和信贷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 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明确:形成问题的原因,以及 解决问题的一些方式方法。 正视问置的存在 一务员执行标准的几倍。 3.一些考核指标欠科学。如: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公益金、 固定资产等指标的确定和核算,不应指标间相互调剂和经常变动, 其制定既要适应基层行工作的需要,又要相对稳定,以便及时、准 确、真实、全面地核算和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 4.银行监管不力。贷款未及时收回、粮油购销企业挪用粮油收 购贷款和贷款流失等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一是个别粮油企业的领 导和财务人员对粮油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 为往返农发行办理资金存取手续麻烦。二是财政粮食性资金补 贴拨付到位不及时。三是企业销售状况欠佳,销售毛利加实际到位 的性补贴收入不能弥补企业的实际费用开支。 三、治理问置的对策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完善管理机制。上级农发行在规范系统内部财务管理、加强 内部财务监督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让下 级行既要承担一定责任,又要享有相应的权利,才有利于调动下级 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增强管理指标的科学性。农发行系统内部实行指标管理的同 、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从审计实践情况看,农业发展银 行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当前在财务和信贷管理方面的确 存在不少问题。 1.违规开设账户的问题。有农发行机关本身和非粮油专储企业 在农发行营业部开设有银行账户的情况。 2.超计划指标问题。一些指标如: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存在 相互调剂.使得某一指标有超计划的情况。 3.挤占成本费用问题。如:农发行系统发放工龄工资问题,多计 提住房公积金、固定资产和电子设备折旧问题、一次性摊销递延资 产问题、业务管理费——邮电费支出中列支个人的电话费、传呼费、 手机费问题、安全防卫费中一次性列支电子设备大宗费用问题等。 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账实不符问题。 5.应提而未提贷款呆账准备金问题。 时,应对一些指标的科学性、适用性和相对稳定性进行充分的论证, 保证这些指标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真正达到指标计划管理的 目的和效果。 6.多计贷款利息收入问题。由于粮油贷款利率使用有误,导致 贷款利息收入计算错误。 7.少缴税金问题。 8.会计科目用错问题。如:在费用——公杂费中列支电子运转 费问题。 9.粮食贷款未及时收回、购销企业挪用贷款和贷款流失等问 题。个别粮站逆价销售粮食、未做收入,导致贷款未及时收回,粮食 贷款与库存不符,造成贷款流失。 l0.信贷资产中存在潜在风险贷款。陈化粮库存占用贷款、保护 价收购粮食存在潜亏贷款,造成信贷资产潜在风险。 l1.财政各项补贴滞留和欠拨问题。 二、剖析形成问置的原因 3.加强监管。各级人民银行和各级农发行应加强对电子设备和 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由于农发行是新成立 行,一些基础设施需要完善的地方较多;而农发行系统内对电子设 备和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大宗设备的采购计划性强、指标管理比 较紧。在实行指标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指标落实情况的事后检查 和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督。 4.完善工作规则。农发行内部在加强对基层行系统、条条和行 业管理的同时,不仅要强调行业特点、行业要求和行业制度,更要在 系统内强调国家财务制度和财务准则;不仅要执行系统行业制度, 更要严格遵循国家财务制度。 5.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各级农发行应进一步加强对信贷资 产质量的监管,加紧解决超期库存和陈化(变质)库存占用资金比较 多的问题,以减少国家的损失和浪费。据了解,有的市行截止2001年 末粮棉油各类贷款中,其不良贷款已占到贷款总额的51.29%(呆滞 和呆账贷款又占不良贷款总额的99.46%)。从信贷资金“八级分类” 来看,企业正常库存占用贷款38417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6.34%, 而超期库存和陈化(变质)库存占用贷款达77718万元,占贷款总额 的33.o6%,应引起有关方面的警觉和注意。 要有效解决问题,必须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为治理问题 创造必要的条件。笔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 1.机制老化。农发行自成立以来一直是“计划管理。分级核算, 统负盈亏,财政补贴,保本经营”的核算制度,行业系统规定、条条管 理比较多,有些制度制约了基层行的经营活力和经营自主权利。 2.不完善。在这次审计过程中,我们深深感觉到农发行的 些特殊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违纪违规问题。如:工龄工资问 题,国家已明文规定了“金融单位,根据其职能和金融工作特点,实 {5t5-员等级工资制。主要分为行员等级工资和责任目标津贴两部 条件,并严格按照标准条件获取资格证书,持证执业。相应地对不再具备 资格或丧失执业资格的人员也要规定退出条件和程序。执业资格准入机 制的权利要素包括依法获得各层次执业资格的权利;行使相应的审计职 (作者单位:达州市审计局 635000) 所的风险管理制度,如职业保险制度等。 4.完善行业监管机制,提升审计的整体功能。行业监管机制是注册 会计师行业的管制模式的反映。目前世界上具代表性的行业管制模式 是:自我管制模式、管制模式和管制模式三种。管制模式的选择 能的权利;取得合理回报的权利等。执业资格准人机制的义务要素包括 遵守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等行为规范;维护审计职业的声誉;维护审 计市场的秩序等。 3.建立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审计职业风险,即 主要依赖注册会计师行业运行机制同本国国情的符合程度、管制成本与 管制质量、效率的函数,及其行业的长远发展。行业监管机制应造就一种 公平竞争机制,使审计主体有权根据审计市场的市场竞争规律获得自我 审计主体受到损失或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可能性,而具体项目的审计风 险是指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而承担风险的可能性。审计职业是 高风险职业,必须建立风险规避和防范的机制。从涉及风险防范机制的 权利要素看是风险的防范和规避,使审计主体获得减少损失的机会和持 续发展的机会。它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执业时要具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 识,如保持应有的执业谨慎、严格遵守审计规则等;同时强化和完善事务 -发展,取得在审计市场上的执业优势。目前世界各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 制模式朝着与市场力量相结合的方向变革,管制模式是这种结 合的代表模式,它无疑能更好地确立管制机制的性,维护公允利益, 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并有力提升审计的整体功能。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61000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