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信社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及对策

农信社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及对策

来源:刀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信社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及对策

作者:常立衡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改革效果日益凸显,我国农村信用社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市场份额上都有了大的发展,但如何能够保持金融创新手段、促进贷款营销,又能规避贷款风险,防止不良贷款“水涨船高”,已经成为当下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信社 信贷风险 成因 防范

随着改革的深入,全国农村信用社信贷规模有了质的飞跃,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但信贷风险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各级农村信用社应该分析信贷风险成因加以及时防范。 一、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风险意识淡薄。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发放把关不严。借款自上而下,尤其是大额贷款,通常是先取得上级部门贷款意向,再向下逐,致使基层信用社信贷人员错误认为既然上级已经有贷款意向,我们只有遵照执行,形成“先斩后奏”的现象,这样逆程序操作使相当一部分信贷人员淡薄了风险意识。他们在调查借款人第一手材料时不认真核对资料及人,特别是那些需要调查与借款人有关的人员(如配偶)、抵押物所有人、担保人,不采取面签的形式,往往就让借款人一个人签字,严重的还让借款人随意带一个人冒充抵押物人和担保人签字按手印。

(二)信贷管理滞后。信用社网点遍布城乡,对农民朋友来说,办理金融业务非常方便,但是当前大部分机构网点的人数在6个人左右,除了内勤人员外,外勤人员只有2人左右,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信贷人员少形成了新的矛盾,难以对千家万户进行透彻的了解,而且主任兼信贷员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一边指挥又一边战斗,这就难以对信贷业务进行管理与监督。管理上的滞后性,造成了贷款存在了问题以后,再跟后进行整改与完善,资产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不良资产处置不力。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没有进行及时上线登记。掌握的预警信息不全面,待处理时还在清理数据资料,明显延误了处置时间,没有赢得市场先机,造成收贷费用成本过高,本息难以清偿。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责任划分和认定不清晰,处罚时又碍于情面,只做简单的经济处罚,未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治理,有的根本没有实行责任追究,致使责任不清,加之信贷管理人员调动频繁,接任者不理旧帐,责任追究形同虚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一)合理安排贷款发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合理安排贷款发放,不能为完成任务而盲目发放贷款,加强对“三农”的服务力度,不断总结“三农”贷款发放经验,做到早调查、早计划、早安排,摸清农户资金需求的底子,测算好贷款发放寸头,创新信贷结构,不可乱放、急放,建立多匹配的贷款投放渠道,培植效益更高的增长点。

(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一是信贷风险管理要以“以人为本”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信贷风险防控意识,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关系。领导层要经常深入市场,了解市场动态和信贷需求方向,坚决落实国家的宏观,严格控制“五高一剩”产业。不定期对全社存量贷款客户进行风险排查、分析和分类,对排查出的潜在风险贷款实施重点管理,严格把控;二是每季度定期召开信贷资产质量会议,对存量信贷客户进行重点、难点分析,从而有效控制信贷资产质量。三是优化信贷流程,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信贷资产质量。严格执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的“三查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风险隐患,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真正做到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四是积极运用内部评级法开展信贷风险管理工作,营造信贷风险管理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的培育。利用各种方式、渠道、媒体大力宣传诚信作为资本的重要性,广泛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建立起乡镇与信用社、村镇与信用社为代表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评定工作、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级评定,实施信用户贷款优惠,上墙公布,让群众家户喻晓,对不守信的借款户实施制裁措施,让诚信意识深入人心。

(四)加强信贷队伍人员建设。狠抓信贷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树立起主人翁、风险、法纪和发展意识。信贷员要积极主动走村串户,置身于群众当中去,与农民零距离接触、了解农民,增强信用社与农民的鱼水之情,提高办理贷款的效率,用优质的服务留住客户,以达到贷款营销的目的;其次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适当的补充信贷员工,充实信贷队伍,把信用社队伍中综合素质好的调充到信贷岗位上来,切实解决当前信用社信贷员紧缺的问题。 (五)加强信贷检查监督机制建设。建立信贷岗位检查监督长效机制,成立信贷业务检查监审队伍,经常性的对信贷业务进行检查,加强对信贷管理差、信贷档案等方面混乱的机构网点的督查力度,对于违法违规操作的信贷人员要严肃查处,积极营造按规程、按程序办贷氛围,确保贷款营销工作安全健康开展,对于督查审计人员渎职、不负责任的要按连带责任给予处理。 参考文献: 金融时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