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汇率制度
教学单元 第六章教学第一单元 章 节 名 称 授 课 方 式 教 学 目 的 时 间 第六章 汇率制度 第一节 汇率制度的类型;第二节 对不同汇率制度的评价;第三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讲授相结合 教学 3课时 时数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汇率制度的相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为第二单元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学习打基础。 教 学 要 求 教 学 方 法 要求学生复习外汇以及汇率的基础知识,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学习的问题。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相结合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汇率制度的类型;第二节 对不同汇率制度的评析;第三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在第一节当中,重点讲授IMF的类型,并结合理论上的二分以及三分法,讲授汇率制度类型研究上的最新进展;第二节主要讲授固定以及浮动着两种汇率制度的优缺点;第三节讲授一种特殊的汇率制度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 IMF分类与其他分类之间的关系; 2、 不同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3、 最优货币区理论 讨 论 练 习 作 业 1994年——2005年我国向IMF报备的汇率制度类型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由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在这个时间段内,人民币汇率与美元之间保持着非常稳定的关系,如何看待这种经济现象? [1] 高鸿业,刘凤良.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A].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 [2] 郭建泉.汇率制度的演变趋势和我国的选择[J].管理世界,2001,(3):121-126 [3] 何慧刚.汇率制度的经济绩效研究:理论、实证文献及启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4] 胡皓.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贸大参 考 资 料 学,2007 [5] 胡祖六.人民币:重归有管理的浮动[J].国际经济评论,2000,(3-4):5-9 [6] 黄立新.汇率制度分析[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 [7] 贾润军.中间汇率制度安排的理论沿革与中国实践借鉴[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2) [8] 姜波克,罗德志.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兼述欧元、亚元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2002,(1) [9]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 劳伦斯.S. 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第3版)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1] 李婧.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2,(3):62- [12] 李静萍.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回顾[J].金融与保险,2006,(2):46-49 [13] 李静萍.汇率制度选择及其通胀绩效的实证考察[J].金融与保险,2005,(11):184-1 [14] 李静萍.论国际汇率制度的变迁的一般规律及启示[J].金融与保险,2003,(6):179-182 [15] 李静萍.汇率制度与经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6):92-95 [16] 罗纳德.I.麦金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5 [17] 刘晓辉,范从来.汇率制度选择及其标准的演变[J].世界经济,2007,(3):86-96 [18] 路前进.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发展脉络及其评述[J].国际金融研究,2005,(7):44-49 教 学 后 记 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因而结合中国的实际讲授这个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要搜集相关的文献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注:一个教学单元是指一次课(2-3学时)
教学内容
第六章 汇率制度
第一节 汇率制度的类型
一、 主要的汇率制度分类
1、 固定汇率制度:包括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
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2、 浮动汇率制度:包括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二、1999年IMF对汇率制度的类型的划分:
1、无法定货币 2、传统钉住 3、宽幅钉住 4、爬行钉住
5、宽幅爬行钉住 6、宽幅爬行钉住 7、管理浮动 8、浮动
二、 汇率制度分类的最新学术研究
1、 浮动程度不同的汇率制度类型
2、 言行一致程度不同的汇率制度类型
第二节 对不同汇率制度的评析
一、 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1、优点:
有利于国际经济交易的发展 有利于抑制国际货币投机
不负责任的宏观经济
2、缺点:
丧失了货币的性 促进了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播 容易造成汇率制度僵化
二、 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1、优点
能够实行的货币 国际收支均衡得以自动实现
减少国际储备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汇率变动对经济冲击作用较小
2、缺点
容易造成经济波动
不利国际贸易与投资的的发展 使一国更有通货膨胀倾向
第三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
事先确定汇率水平的波动区间,汇率有可能超出波动区间时,利用货币等工具进行干预,以将汇率变动幅度控制在目标区内。
第六章 汇率制度
教学单元 第六章教学第二单元 章 节 名 称 授 课 方 式 教 学 目 的 时 间 第六章 汇率制度 第四节 汇率制度的选择;第五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第六节 外汇冲抵干预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讲授相结合 教学 3课时 时数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汇率制度的相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为第二单元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学习打基础。 教 学 要 求 教 学 方 法 要求学生复习外汇以及汇率的基础知识,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学习的问题。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相结合 教 学 内 容 第四节 汇率制度的选择;重点讲授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蒙代尔弗莱明原则,三元悖论。第五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重点讲授人民币汇率制度2005年以来的转变。第六节 外汇冲抵干预;重点讲授外汇冲抵干预与非冲抵干预之间区别和联系。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4、 蒙代尔弗莱明原则 5、 三元悖论 6、 外汇冲抵干预 面对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中国采取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以及紧缩的货币作为宏观经济,而美国采取美元兑人民币贬值和宽松的货币作为应对措施,为什么这两个国家有如此不同的表现? [19] 高鸿业,刘凤良.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A].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 [20] 郭建泉.汇率制度的演变趋势和我国的选择[J].管理世界,2001,(3):121-126 [21] 何慧刚.汇率制度的经济绩效研究:理论、实证文献及启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22] 胡皓.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贸大学,2007 [23] 胡祖六.人民币:重归有管理的浮动[J].国际经济评论,2000,(3-4):5-9 [24] 黄立新.汇率制度分析[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 [25] 贾润军.中间汇率制度安排的理论沿革与中国实践借鉴[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2) [26] 姜波克,罗德志.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兼述欧元、亚元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2002,(1) [27]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8] 劳伦斯.S. 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第3版)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9] 李婧.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2,(3):62- [30] 李静萍.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回顾[J].金融与保险,2006,(2):46-49 [31] 李静萍.汇率制度选择及其通胀绩效的实证考察[J].金融与保险,2005,(11):184-1 [32] 李静萍.论国际汇率制度的变迁的一般规律及启示[J].金融与保险,2003,(6):179-182 [33] 李静萍.汇率制度与经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6):92-95 [34] 罗纳德.I.麦金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5 [35] 刘晓辉,范从来.汇率制度选择及其标准的演变[J].世界经济,2007,(3):86-96 [36] 路前进.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发展脉络及其评述[J].国际讨 论 练 习 作 业 参 考 资 料 金融研究,2005,(7):44-49 教 学 后 记 教学内容
当前,通货膨胀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因而结合外汇冲抵干预讲授这个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要搜集相关的文献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第四节 汇率制度的选择
一、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1、经济开放程度 2、规模和经济结构
3、贸易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
4、国内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及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 5、相对通货膨胀率
上述因素与汇率制度选择的关系:经济开放程度高、经济规模小,或贸易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比较集中的国家,一般倾向于实行固定汇率制。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产品多样化或地区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资本流动规模大,或国内通胀率与其它国家不一致,则倾向于实行相对灵活的汇率制度。
二、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1、浮动恐惧症 2、中间制度消亡论 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4、三元难题
5、经济结构与汇率制度
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IS—LM模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形式。它描述的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均衡条件。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含义是:
一国怎样通过宏观经济(财政和货币)搭配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其结论是:
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度使货币无效,而财政对收入和内部均衡的调节作用较为有效;浮动汇率制下恰恰相反。
四、 “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基础上提出。它指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稳定、本国货币性和资本自由流动难以兼得的情形。
“三元悖论”的含义:汇率稳定、本国货币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其中两个目标,而放弃另一个目标。
第五节 我国汇率制度及外汇管理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
1. 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1949—1952) 人民币汇率基本固定(1953-1972)
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国内外物价对比法”确定汇率 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浮动(1973-1994) 1973—1980年,人民币对外升值; 1985—1993年,人民币对外贬值。 特 点
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官方制定。
人民币汇率只是内部结算工具,其水平高低不对经济起调节作用。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变化不真正反映外汇供求状况。
人民币实行复汇率。
2. 1994年—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各外汇银行的挂牌汇率; 实际上的钉住美元汇率制。
3、2005年7月21日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
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兑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以次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兑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兑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并以此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
第六节 外汇冲抵干预
一、干预外汇市场的目的
防止汇率在短期内过分波动 避免汇率水平在中长期内失调 进行搭配调节内外经济的需要 增加外汇储备等其它目的
二、干预外汇市场的类型
按干预手段分: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
按是否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分: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 按干预策略分:熨平每日波动型;
砥柱中流型或逆向型; 非官方钉住型; 按参与干预的国家分:单边干预与联合干预
三、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应
(1)干预的资产调整效应
通过外汇市场及相关的交易(如:公开市场业务)来改变各种资产的数量结构,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一般认为非冲销式干预有效,冲销式干预效果有限或无效。
(2)干预的信号效应
通过干预行为本身向市场发出信号,表明的态度及可能将采取的措施,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从而达到调整汇率水平的目的。
实现干预的信号效应需要满足的条件
(1)对外汇市场信息的干预不存在其它目的;
(2)干预必须比其他传递信息的方式在改变市场干预方面更具有优势; (3)干预所预示的未来必须能够引起汇率的相应变动;
(4)必须建立起言行一致的良好声誉,从而发出的信号具有可信度。
干预的信号效应一般在市场预期混乱、投机猖獗时特别明显。
四、直接管制 1. 直接管制的形式 对价格的管制 对金融市场的管制 对外汇交易的管制 2. 直接管制的原因
短期冲击因素(货币性冲击、投机性冲击等)
宏观因素(如为了纠正原来不合理的宏观) 微观经济因素(如本国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国际交往因素(如发展中国家对民族工业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