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基本特征及意义

论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基本特征及意义

来源:刀刀网
2017年6月 Jun.2017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第34卷第3期 Vo1.34 NO.3 doi:10.3969/j.issn.1672—0598.2017.03.002 论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基本特征及意义 陈 扬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3) 摘要: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 终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全局工作,必须深刻认识、高度重视、常 抓不懈。而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和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社 会主义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3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思想;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 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98(2017)03—0009—06 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 上保证了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权利,保证了各 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事关全面 族人民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认为,民族 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全局工 有大小之分,有发展程度的区别,但绝对没有优劣 作,必须深刻认识、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 之别。不管是人口众多的民族,还是人口很少的民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和民族对于新民主主 族,都必须一律平等,应该加强团结,才能搞好社会 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十分 主义,实现主义社会。指出:“我们要和 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 各民族讲团结,不论是大的民族、小的民族都要团 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仍然具有十分 结。例如,鄂伦春族还不到两千人,我们也要和他 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们团结。只要是中国人,不分民族,凡是反对帝国 一、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基本 主义,主张爱国和团结的,我们都要和他们团 特征 结”。Eli在坚持彻底的民族平等和维护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具有实践性、时代性 团结的同时,多次反复强调一定要坚决反对两种民 和阶级性、创新性和科学性等基本特征。 族主义。一定要克服两种民族主义的错误倾向,这 (一)实践性是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首 两种民族主义的存在就会妨碍民族关系的发展,就 要特征 会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会导致国家的 首先,保证了各族人民在政治上、法律上的平 和民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的爆发。说:“我 等。提出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从法律 们中国现在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差不多占了全世 [收稿日期]2017—04—18 [基金项目]2016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专项课题( ̄6ZXC16)“民族宗教与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陈扬,湖南新邵人;博士,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马克思主义 研究。 9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4卷 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在这四亿五千万人口中,十分 之九以上是汉人。此外,还有蒙人、回人、藏人、维 吾尔人等,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发展的程度 不同,但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 国家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_2 其次,把中国的民族原则法律化和制度化。以 为代表的中国党人把中国的民族原则 法律化和制度化,通过和法律形式来保证各民 族的合法地位和平等权利。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 的民族理论,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进行了正确和 完美的结合,把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政治方面的因 素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因素进行了正确和完美的结 合。这样不仅仅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了聚集地和 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充分享有了自治的权利,也保 障了杂居分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也充分 享有自治的权利。 其三,鼓励各民族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自治, 形成了多样化的民族整体发展特点。新中国成立 后,在和中国党的领导下,放弃了苏联 的民族联邦制的治理模式,而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民族区 域的自治机关,让少数民族人民群众能够行使自治 的权利,让少数民族来管理自己民族的事务。但是 由于历史发展程度等复杂的原因,我国的少数民族 地区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 都表现出了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体现出各民族地区 的情况复杂多样、富有各自的特色。以为代 表的中国党人,在处理复杂多样的民族问题和 民族关系时,没有采取照搬照抄苏联的模式,也没 有采取简单一刀切的模式,而是根据各个少数民族 地区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对少数民族什么时候进行 社会改革和社会改造,怎样进行改革和改造,采取 因地制宜的和方式进行,根据各民族的特点和 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如对地区民族地区的社 会改革和土地改革,和领导人并没有急 于进行社会改革和土地改革,而是到1958年才开 始。而且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改革和土地 改革的时候,多次强调一定不能操之过急, 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稳步慎重进行。 其四,体现了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民 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服从党和国家的统一领 10 导与地方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特点。从 来就不遵循教条主义,也不照搬照抄苏联的民族自 治治理的模式,而是根据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充 分考虑政治、经济的因素,考虑国家统一集中领导 和各民族的地方区域自治地区服从领导 的各种因素。我国很多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有 庞大的汉族人口,甚至这些民族自治地方的汉民族 的人口数量还超过了少数民族人口,这就需要考虑 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社会与 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汉民族地区两者有机结 合和互相弥补的关系。汉民族地区有相对发达的 文化和经济实力,少数民族地区有辽阔的土地和丰 富的资源,两者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就更加有利 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国 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战略布局,有利于实现各民族 的事实上的真正平等联合,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合 作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第五,具有很强的策略性和灵活性。在 实际运用和解决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过程 中,十分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原则性和实 际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性高度地结合和统一。在 新中国成立以后,和中国党就提出了各 民族要一起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实际上对少 数民族地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并不是实行一刀 切的,而是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群众的 不同特点和情况,再分别实行因地制宜的。如 对地区的社会改革,就反复强调一定要 充分尊重地区社会上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进 行改革。的这种灵活性策略维护了地 区的稳定和社会发展,历史证明,这一策略的实施 是十分正确的。 (二)时代性、阶级性是民族区域自治思 想理论的鲜明特征 首先,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具有鲜 明的时代性。在土地战争时期,尤其是在建立 井冈山根据地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后,毛 泽东开始注意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具体的情况来 思考、分析和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抗 13战争时期,由于中国民族处于生死危亡的关键时 刻,联合各民族积极抗战,建立全民族的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此历史背 第3期‘ 陈扬:论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基本特征及意义 景下,提出了各民族平等的原则,在各民族抗日的 族歧视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社会根源。 前提下,各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有管理本民族自己 在抗日战争时期对阶级关系和民族关 内部事务的权利,并且在很多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 系的问题论述较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民族区域自治。 中的自主问题》中指出,在民族战争中,解 战争时期,在和中国党的领导 决斗争的形式主要是以民族斗争的形式出现的。 下,建立了包括所有民族在内的人民民主统一战 抗日战争时期,一切阶级斗争的需求必须以民族斗 线,为后来取得斗争的胜利奠定了民族基础。这标 争、民族为根本出发点,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 志着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已经走向了 矛盾。而阶级斗争要求必须在整个抗El战争阶段 成熟。 以不破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前提。在这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和中国党的领 里就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 导下,通过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争、统一战线中的统一性和性很好地结合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中华人 起来。 民共和国》,以和法律的形式保障民族区 认为,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阶级斗争 域自治地区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各民族平等 还将长期存在,而阶级斗争和阶级问题仍然会反映 的权利,各民族充分享有发展经济、社会、文化事业 到和民族问题上来。指出,社会主 的权利。根据全国各民族要求把我国建设 义社会依然充满着各族矛盾,其中就包括民族之间 成各民族平等互爱、团结联合的统一祖国的意愿, 的矛盾,但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已经不是阶 采用适合我国国情和人愿的民族区域自治制 级社会里面的关系,而是人民内部的矛 度作为我国民族治理的制度和模式,充分体现了毛 盾,与阶级社会的有根本性和实质性的区 泽东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 别。不能用阶级社会解决的方法来解决 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具有鲜明 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 的阶级性。总是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 的观点、方法和原理,结合中国的民族特点和各阶 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去解决我国的民 级的特点,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实际情况,制 族问题。认为,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都是一 定了与中国社会相适宜的民族,最终既消除了 种社会现象,阶级问题和民族问题的关系是一个非 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也消除了民族压迫、民族剥 常重要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民族问题在不同的 削,让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族人民都走向了社会 历史和社会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主义。 民族问题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三)创新性、科学性是民族区域自治思 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各部落之间发生争 想理论的根本特征 夺和战争的时候,就出现了民族问题的萌芽。从奴 任何一种真理和理论,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 隶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随着阶级矛盾的进一步 创新,才会有永葆青春的无限生机和永不枯竭的无 加剧,而导致民族关系问题随着阶级社会的不断发 限动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必须要与时代相结 展而愈演愈烈。在阶级社会中,任何统治阶级、任 合,才能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何阶级政党、任何阶级国家,不管是处于主观认识 首先,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丰富和发展了 还是客观认识,不管是否适宜社会发展的历史潮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思想理论。说:“不管被 流,都会制定出一套适合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民族政 压迫民族中间参加的阶级、党派、个人是何种 策。只有在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领导下,带领各族 的阶级、党派或个人,也不管他们意识到这一点与 人民进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推翻反动的统 否,他们主观上了解了这一点与否,只要他们反对 治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才能从制度上消 帝国主义,他们的,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除压迫和剥削民族的阶级根源,从根本上消除了民 世界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4卷 世界的同盟军。”_3 在这里进行了系统 阐述和深刻总结了世界性的两种,进一步指出 了中国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也是世界性 的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被压迫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族 和社会主义。的对世界性的两种不同 标准的论述和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民族理论。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 义国家政权建设学说的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者认为处理和解决民族关系的基本形式有两 种。一种形式就是实行民族联邦制,就是若干个成 员国通过条约的形式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民族 联邦制的形式是一个国家结构的形式,联邦制的特 点就是除了了和联邦的以外,联 邦制的成员国也有自己的机关和自己的 。其二是民族自决权。民族自决权是指各民 族有根据自己的选择确定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制 度的自由。列宁认为:“对我们纲领中关于民族自 决的那一条,除了从政治自决,即从分离和成立独 立国家的权利这个意义上来解释而外,我们决不能 作别的解释。” 和中国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 是以农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路线。中 国党在领导各族人民建立农民根据地的 过程中,把中国各族人民凝聚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民 族大家庭,是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实行民族平等 联合、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情况下取得了新民主主 义的伟大胜利,这与前苏联的情况不同,列宁 领导的十月是走的城市包围农村的路线。因 此,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经过深思熟虑、 反复论证,最终放弃了前苏联的民族联邦制形式。 后来,通过和法律的形式把我国的民族自治制 度确定了下来,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的民族思想理论除了他提出的一般的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之外,还提出了一些照顾和处理 中国特殊情况下的民族和民族措施。 提出在十分落后和十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定 要实行直接过渡,一定要实行和平改革的政 策。这样就比较灵活地解决了某些有着特殊历史 发展情况的民族自治区域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 12 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问题,减少了改革的阻力,加 快了边远地区和落后地区少数民族的社会化进程。 再次,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具有理论的完 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 本立场是和中国党人进行研究和处理 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对 于特别落后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群 众实行特殊的照顾和扶持,这是民 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的原则和策略,是和中 国党人用来解决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 方法、立场和手段。这三方面的内容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整体上构成了的民族区域自治 的思想理论体系。 最后,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具有理论的系 统性。总是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来研究和处理中国的民族关 系和民族问题。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 既具有科学的理论高度,又具有很强的性和实 用性。不管是在理论形态方面还是在实践层面方 面都系统阐述和涉及了中国民族关系、民族问题、 民族、民族工作方法、民族发展等各方面的问 题,十分适合中国民族特点和实际情况,是严谨的、 严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重要 意义 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和民族 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 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仍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 其一,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 族识别理论。根据中国的民族发展特点和 历史发展情况,先后派遣了几千名民族专业工作者 到全国各地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识别 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针对中国的民族特点和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从 中国的民族国情出发,毅然放弃了斯大林的把民族 区分为部族、部落和氏族,而是一律称为民族。在 民族识别的过程中,不管民族的人口的多少,哪怕 第3期 陈扬:论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基本特征及意义 只有几千人的族群,也认定为一个民族。的 民族识别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往前推动 发展。 其四,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对于少数民族 干部的培养、少数民族实现民族自治起到了理论指 了一大步,为新中国民族工作的开展和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指导。 其二,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对于我国少数 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跨 越式进入社会主义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新中国 导作用。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干部的培 养,注意把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注意 把少数民族的干部提拔使用到领导干部的岗位上。 多次强调,民族自治地区的政权机关一定要 成立后,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民主改革 吸收大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参与的工作。 和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慎重稳进的方针。 认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要在 条件十分成熟的情况下,才能推进和实行,切不能 急于求成。慎重稳进的方针,指导了我国少 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 发展,对于全国各族人民跨越式地进入社会主义社 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对于促进民族 平等、民族团结合作、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起到了 理论指导作用。“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 步” 是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少数民族发 展理论的核心。多次强调要充分尊重少数 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充分尊重各少数 民族特有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充分保护各少数 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汉族和少数民族的 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 主义。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 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 只有从法律上、制 度上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权利,让各民族成为 国家和自己的主人,才能真正促进民族的团结与合 作,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民族都融合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 国而共同努力奋斗。这些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内容。 提出了要帮助少数民族地方发展经济、 文化的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指出: “我国的国民经济,没有少数民族的经济是不行 的。”[ 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是由于历史和环境的 因素造成的。国家应该加大力度进行支持。汉族 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少数民族 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不仅仅是从物质 上、财力上来帮助少数民族获得发展,更要从文化 教育上、科学技术上来帮助少数民族获得长足的 应该按照各民族的人口多少来分配少数民族的干 部名额,培养和吸收少数民族干部参与领导和 管理工作。 (二)实践意义 曾经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 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 基本保证。” J 其一,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开辟了 社会主义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解决其民族关系和 民族问题的新的途径和新的道路。以为代 表的中国党人,并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教 科书,也没有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那里去照搬照 抄民族联邦制和民族自决权的形式来解决中国的 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和中国党总是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原 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的民族国情出发,运 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 基本立场,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 题,并且创新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 自治思想理论,开辟了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解决民 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新的途径和道路。 其二,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和民族 为世界上其他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解决其 本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 功范例。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和民族情况各有不 同,只有从其本国的民族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实现 其国家的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发展繁荣为主要 内容和主要目标。而且民族问题、是世界 上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所面临的共同的重大的政 治问题。很多地区和很多国家的动荡不安和武装 冲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民族关系和处 理不妥的后果。 而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理论成功地解 l3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4卷 决了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实 社。1999. 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为世界上其 他国家提供了解决其本国多民族的问题可以借鉴 的成功范例和经验。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 [2][3]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622.671. [4]列宁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329. 理论不仅仅对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解决本 国民族问题提供成功范例,还对那些如美国、加拿 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解决其本国的民族关系具有 十分积极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实践 意义。 [6]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227. [7]文件选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 月)(第2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9. [8]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4 [参考文献】 [1][5]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 (责任编校:朱德东)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icance of fMao Zedong’S Minority Region Autonomy Thoughts CHEN Yang (ChinaMarxismInstitute,Hunan Academy ofSocial Science,Hunan Changsha 410003,China) Abstract:Minority is always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must be dealt with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sm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 aeteristics,and minority work is always the global work associated with 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long and peaceful reign SO that the minority work must be deeply recognized,be laid the importance on and be constantly well-managed.Howev・ er,the theory and policy of Mao Zedong’S minority region autonomy thoughts are of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socialism revolution and socialism construction.It still has important real signiif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overall construc- tion of lal—round wel—off society nd a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for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Mao Zedong;minority region autonomy thoughts;Marxism;minority relation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