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光伏产业发展动向调研报告
目录
1国际市场1.1欧洲市场1.1.1德国市场1.1.2法国市场1.1.3意大利市场1.1.4其他欧洲国家市场1.2美国市场1.2.1美国1.2.2美企动向1.3日本市场1.3.1.日本1.3.2日企动向2国内市场2.1我国2.2企业动向3美国双反分析3.1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的来龙去脉3.2美国公布“双反”裁决产生的反响3.3专家分析4欧盟双反流程5总结分析1国际市场
2012年的全球光伏业依然在饱受供过于求和潜力遭遏制的困境。纵览全球光伏整个大环境,下游供应商陷入困境,受世界范围内的产能过
剩影响,过去六个月光伏产业制造部门停滞不前;久之不去的金融危机导致大多数国家一边削减国内项目资金和补贴,一边实行本地成分要求和进口关税等保护主义。
就区域范围而言,欧美市场保持疲软,大量欧美企业以重组和破产为主,亚洲市场逐渐崛起,尤其是日本市场的重生,是这个光伏冬天里少有的火花。
1.1欧洲市场
目前欧洲的光伏产业正在上演的是一场真实的大。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盟各国的光伏以削减为主,但是经历了年中的极端困境之后,各国开始延缓削减力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开始扶植本国光伏业。
虽然回暖,但市场保持明显的产能过剩,对价格形成下行压力。欧洲的光伏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切身之痛,欧债危机的阴云笼罩了这项新能源产业的光芒。
1.1.1德国市场
1.1.1.1德国
德国:不会在德国光伏的冬天落井下石。
2000年,德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4年对该法进行了修改,根据不同的太阳能发电形式,给予为期20年、0.45-0.62欧元/度的补贴,每年递减5-6.5%。
2010年4月1日起,德国调降住宅等建筑用太阳能电价15%,7月1日调降大型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电价25%。在当年内,德国内阁又通过“加强德国光伏产业竞争力”文件,其中计划在未来3-4年内划拨1亿欧元财政资金,用于太阳能产业的研发经费,但由于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萧条的影响,该文件并未彻底实行。
2012年6月28日,德国众议院审批通过光伏削减补贴法案,但此次削减幅度比先前预计的更为温和且更为宽松。据德国议会调解委员会达成的协议透露, 计划对10kW以上的大型光伏电站补贴设定90%的限额,但目前该计划已被弃,预计将于2014年实行。
1.1.1.2德企动向
德企动向:受欧债危机和的影响,德国企业目前以重组整合
和破产为主,不少企业被亚洲企业收购。
2011年11月,德国太阳能技术公司Solon宣布,由于无法跟银行、投资者达成友好协议,该公司已正式申请破产,成为德国首家申请破产的太阳能上市企业。
2011年末,本次欧美“双反”的主角,德国最大的光伏制造商SolarWorld关闭了美国和德国的多条组件生产线。
2012年4月3日,德国光伏企业Q-Cells申请破产。9月,该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Solibro被中国汉能集团收购;10月,传出该公司已与韩华集团达成收购协议。
2012年6月,全球15大太阳能组件制造商之一的德国Sovello公司宣布破产,并将解雇所有1000名雇员。
1.1.2法国市场
1.1.2.1法国
法国:鼓励发展,大力扶持,保护主义。
奥朗德上台之后,提出了降低核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对于光伏业颁布了一系列的利好法案。
2012年10月,法国增加“欧洲造”屋顶光伏系统FIT补贴。法国在声明中表示:将对于“欧洲造”的光伏电池组件修建的屋顶光伏系统提供高达10%的额外上网电价补贴。对于其他符合条件的屋顶光伏系统提供5%的补贴。并表示计划将对每年下调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幅度设定20%的最高标准。1.1.2.2法企动向
法企动向:本国民用为主,海外项目投资。
2012年10月,法国圣戈班集团(Saint Gobain)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该公司将在沙特阿拉伯设立并运营一家CIGS薄膜光伏组件工厂。该工厂将制造Avancis薄膜光伏组件。这个项目是阿卜杜拉国王原子能及再生能源城 (King Abdullah City for Atomic and Renewable Energy,或者被称为K.A.CARE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旨在到2032年安装41GWp的光伏太阳能系统。它将有助于在沙特阿拉伯打造一个具备竞争力的制造基地。
1.1.3意大利市场
1.1.3.1意大利
意大利:补贴下降,本土保护。
2012年8月27日,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和意大利环境及国土部正式启动第五能源法案,计划进一步削减光伏补贴。
对比2011年颁布的第四法案,其中2012-2014 年光伏补贴从2012年的2.8 亿,2013 年4.8 亿,2014 年4 亿欧元下降到每年1.6 亿欧元,3 年总预算减少60%。
除补贴总额下降,上网电价也进一步下调,根据电站规模和光伏发电种类(屋顶、开放用地),上网电价下调幅度在13.2%-29.8%。
此外,第四能源法案中涉及的“购买欧洲条款”(设备投资中,60%以上购买欧盟境内企业制造的产品,则系统运营商将会获得10% 的额外电价补贴),意在第五能源法案中进一步提高了欧洲本土比例和上网电价补贴。1.1.3.2意企动向
意企动向:合资共建,维系生存。
2011 年,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意法半导体公司及日本夏普公司合资在西西里岛卡塔尼亚市附近建立光伏组件生产厂,该项目获得了欧盟委员会近5000 万欧元的补贴。该厂初期产能160 兆瓦,今后几年将提升至480 兆瓦。
1.1.4其他欧洲国家市场
1.1.4.1相关
欧盟其他国家:削减为主,救市有心无力。
2012年1月28日,西班牙宣布完全暂停新建可再生能源项目上网电价补贴。
2012年2月1日,希腊下调上网电价补贴12.4%。2012年3月1日,瑞士削减光伏补贴18%。2012年7月,保加利亚削减光伏补贴达50%。
2012年8月,乌克兰宣布将削减2013年及以后建成的光伏电站上网电价补贴。地面光伏电站补贴系数将从4.8削减至3.5,100KW以上屋顶光伏系统补贴系数将从4.6降至3.6,而100KW以下屋顶光伏系统补贴系数将从4.4削减至3.7。
2012年下半年,荷兰和比利时修正了新的光伏净计量补贴。目前该是按年结算的,在白天光伏发电时,电表将会倒转,然后每年结算一次住宅用户的电费。这种机制能鼓励用户减少购电量,能减少他们每年支付的电费,但不会给发电者带来收入。现在两国的监管部门计划收取一定的并网费用,并将安装更加智能的电表,以便更精确的设定分时电价参数(或其他参数),得到更准确的结算结果。1.1.4.2其他欧企动向
其他企业动向:西欧维持生存,东欧光伏起步。
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公司FRV 赢得了上网电价支持的“逆向拍卖”,将建设堪培拉一座20MW 的太阳能电站。FRV 表示,此电站将采用83000个光伏组件,占地面积达50 公顷,可以为堪培拉4500 户家庭供电。准确站点位于堪培拉以南23 千米的新南威尔士,预计在2014 年上线。
可再生能源企业Termo-Klima MK 计划在波兰东南部的Rzędów 建造最新的光伏电站、风电站及生物质能电站。这三座电站总投资逾7320万欧元,预计装机量将达40MW。三座电站占地面积则达1 万平方米。据透露,预计项目将在2013年9 月动工,并且大约在2 年后竣工。
1.2美国市场
2012年的美国光伏市场可以谓之惨淡,大批光伏企业倒闭或者转卖。美国政从下半年府开始颁布一些相关的开始救市,尤其是美国
公布对华光伏“双反”之后,市场开始略有回暖。
1.2.1美国
美国:补贴为主,大力救市。
2005年,美国在制定了《联邦能源法案》,规定对光伏系统的投入可以用来抵扣税收。其中,对商用光伏系统,30%税收抵扣2年,之后为10%;而对居民用光伏系统,30%税收抵扣2年,2000美元封顶。
2012年1月,美国国会阻止了1603法案的延期, 意味着只要申请者能在 2011年12月31日之前动工,并于2016年12月31日完工的话,他们仍能获得30%的税收减免。
2012年1月,加利福尼亚州公共事业委员会批准了5个、装机总量为1088MW的可再生能源合约。其中三个协议是和Southern CaliforniaEdison以及Solar Star California签署的,包括Quinto、AVSPI和II光伏项目,总装机量为711MW。Quinto项目预计将于2014年底开始发电,而后两个项目将于2016年10月投入运营。
2012年6月,美国联邦机构批准在印第安人保留区开发350MW 太阳能电站,这是在部落土地上建设的第一个商业太阳能发电项目。该项目所发电力有望供应10万家庭。
2012年7月,美国加州通过一项针对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光伏补贴法案。这也是北美第一次为贫困的倡导者通过上网电价补贴为贫困者争取平等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举措。
2012年上半年,康涅狄格州正在实施一项零排放可再生能源信用计划,每兆瓦的发电量将获得一个ZREC,1MW系统最高可获得350美元的补贴。
1.2.2美企动向
美企动向:依靠补贴,艰难度日,双反之后,期待曙光。
2011年4月,通用电气收购Primestar Solar后宣布建设产能为400MW的薄膜工厂。现在该项目将被推迟至少18个月。
2011年6月,从美国能源部获得4亿美元贷款担保的碲化镉薄膜组件制造商Abound Solar宣布申请破产。
2011年7月4日,媒体报道通用电气(GE)已经暂停了被认为是美国最
大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工厂的建设工作。
2011年8月,获得美国5.35亿美元贷款担保的光伏厂商Solyndra申请了破产保护。
2011年7月,全球最大的薄膜组件制造商First Solar表示其第一季度non-GAAP亏损 4.49亿美元。8月,First Solar表示将维持德国工厂的运营,但仅持续到年底。此后,该工厂将永久性关闭。
2012年10月1日,美国清洁能源企业Miasole同意以3,000万美元将公司出售给中国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12年10月17日,北美光伏逆变器大厂赛康科技Satcon
(NASDAQ:SATC)宣布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条例,向美国特拉华提出破产保护请求。
1.3日本市场
相对于欧洲市场的低迷,北美市场的惨淡,亚洲市场正在崛起之中。尤其是曾经的光伏大国日本,在经历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有意识的开始引导并保护本国的光伏企业。与其同时,其他国家,如以色列,韩国,印度等国家,也开始对本国光伏业进行扶植。
1.3.1.日本
日本:福岛之前,稳步发展,福岛之后,大力扶植。
2003年,日本颁布《可再生能源比例标准》,规定电力公司的电力供应中必须有一部分为新能源自供或外购皆可。
2009年1月,日本恢复了对太阳能的补贴,当年日本全国太阳能板产量较前一年增长了一倍。
2011年8月,日本颁布立法,对光伏实行强制上网电价,要求其全国10家电力公司购买过剩的太阳能电力。
2012 年7 月1 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出了重组后上网电价(FIT)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包括太阳能光伏。最新的补贴费率包括10kW 以下住宅系统可获42 美元/kWh 的补贴,而混合系统仅将获得34 美元/kWh 的补贴。10kW 或10kW 以上的非住宅及住宅系统将获得40 美元/kWh,混合系统的补贴费率定为32 美元/kWh。2010年以前安装的系统费率将设定为24 美元/kWh,混合系统则为20 美
元/kWh。
2012年8 月26 日,日本参议院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案。该法案包括一系列电价补贴机制,规定电力公司有义务购买个人和企业利用太阳能等发电产生的电力。
1.3.2日企动向
日企动向:国内开始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
2012年6月,日本东芝宣布计划在Minami Soma建设装机量为100MW的太阳能电站。该电子巨头将投资300亿日元,预计将于今年动工,2014年完工。
2012年10月,SPARX 集团宣布, 该公司将在日本的熊本县建造一座8MW 的光伏电站。预计这座光伏电站将耗资大约28亿日圆(3580 万美元)。该项目定于2012 年12 月动工建造,并且在2013 年10 月投入商业运行。
2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2年对于国内的光伏企业来说,绝对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从年初的产能过剩导致的市场停滞,到年中的欧美双反的重大打击,中国光伏企业几乎被摧毁。不过,近期国家的一系列救市,让中国的光伏业在困境中看到了曙光。
现今的困境,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是在灾难中怦然倒下,还是在烈火中涅槃重生,我国的光伏企业正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
2.1我国
我国:大力扶植,全力救市。
2012年10月,国家集中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涉及能源、金融、通信、基建等领域,其中有三个光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分别是汉能投资港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股份项目、海润光
伏科技有限公司在罗马尼亚投资建设122兆瓦光伏电站项目、聚能硅业有限公司增资聚能(卢森堡)有限公司并在意大利和希腊投资建设光伏电站项目。
2012年10月24日,总理主持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敲定了中国十二五时期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目标在21GW以上,太阳能集热面积达到4亿平方米。与此同时,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能源(2012)》上表示中国将积极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凡是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项目,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以外,均向民间资本开放。
2012年,国开行公布其力保的12家企业,包括「六大」(中能、赛维、尚德、英利、天合、晶澳)和「六小」(阿特斯、晶科、阳光电源、中电光伏、新奥、昱辉阳光),大部分都是在海外上市的太阳能龙头厂商。
此外,一些地方并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当地的支柱企业倒下。中国排名靠前的光伏企业尚德、赛维均传出获得地方资金注入的消息。
2.2企业动向
企业动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光伏企业,两重天。光伏小企业举步维艰,被淘汰已经是大势所趋。大企业方面,一边是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两大中国光伏业巨头,裁员停产,处于破产边缘,等待拯救,一边是汉能集团大力发展海外业务,购入新技术,扩大生产。
2012年2月,浙江出现国内第一家申请破产的光伏企业——协成硅业。
2012年9月17日,光伏业龙头企业无锡尚德电力公司宣布削减1/4光伏电池产能,1500名员工“绝大部分离职”。尚德电力的债务已经超过40亿美元,可能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处于破产边缘。
2012年9月17日,赛维LDK将部分房地产物业和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新
余市,今年以来,赛维共计裁员5554人,占员工总数1/5以上。目前,这位国内的多晶硅龙头负债超过60亿美元。
截止2012年9月,全国500多家光伏企业中,有1/3的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但是与此同时,部分中国光伏企业正在大踏步的发展,其中以汉能集团为翘楚。
2012年6月,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从Q-CELLS手中收购了Solibro公司。Solibro所拥有的CIGS (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共蒸镀技术是薄膜太阳能领域的领先技术,其产品量产转化率已达14.7%。
2012 年9 月3 日,希腊能源监管机构RAE 证实,中国汉能集团将在希腊投资建设1GW 太阳能电站,该电站预计总投资18 亿美元,将于2012 年开始一期工程,至2016 年建设完成。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提供。
2012年10月1日,美国清洁能源企业Miasole同意以3,000万美元将公司出售给中国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Miasole是美国矽谷最热门的清洁科技企业之一,曾引入数千万美元投资。该公司生产的柔性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光伏组件效率已达到15.5%,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美国双反分析
3.1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的来龙去脉
美国向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征收反补贴税,源于美国企业的不满。因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而美国太阳能市场出现分化、供应过剩,甚至不少全球知名的光伏企业相继宣布破产,于是诱发了德国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于2011年10月19日向美国商务
部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贸易申诉,要求对我国出口美国太阳能电池板的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宣布立案并正式进入调查,这是美国针对我国清洁能源产品展开的首个“双反”调查。
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审判决,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设定了
18.32%~249.96%的最终反倾销税率,以及14.78%~15.97%的最终反补贴税率。
3.2美国公布“双反”裁决产生的反响
我国光伏产品能够热销海外,主打的是产品质量和价格,而价格优势是关键所在。如果叠加在一起达到20%~30%的税率,那么中国的光伏产品价格就不具有优势,甚至是没有任何利润。目前,我国出口光伏产品的国内国外差价只有30%,如果随着“双反”推出,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美国将增加30%以上的税收,导致我国光伏电池企业完全失去价格优势,有可能导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丧失美国市场。
3.3专家分析
Solarbuzz高级分析师廉锐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能一部分人对这个终裁结果存在误读。这个裁决不算是一个很坏的结果,原因有两点:第一,总体来看它跟初裁差不多,没有提高总税率或是扩大覆盖范围;第二,终裁判决并没有完全关掉中国的光伏产品,尤其是光伏组件对美国出口的大门。它只是对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和使用中国太阳能电池的组件出口美国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不仅中国产的组件,其他区域——欧洲、甚至美国产的组件,如果使用原产于中国的电池,出口美国都要征这些税。但如果中国产的组件,只要用的不是中国产的电池,而是电池、韩国电池、美国电池等,就不受这个裁决影响,也就不在反倾销反补贴之列。
4欧盟双反流程
2012 年1 月9 日,德国太阳能设备生产企业Solarworld 高管表示,计划在欧洲对中国光伏竞争对手发起“双反”。
2012 年7 月24 日,德国Solarworld 公司向欧盟提请诉讼,称中国光伏企业接受非法补贴和从事倾销。
2012 年9 月6 日,欧盟委员会是在反倾销立案调查申请的45 天期限最后一天做出了立案决定: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这起涉案金额高达200 多亿美元的案件,是中欧双方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
5总结分析
对于全球光伏产业来讲,现在属于沉寂期和困难期。国际经济形势不好,欧债危机严重,光伏业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各国都有光伏企业重组或破产,以德国和美国为主。
为此,各国纷纷放缓了削减光伏补贴的脚步,部分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补贴,实行本地保护主义,以挽救本国的光伏产业。
对于我国光伏产业而言,美国双反判决,欧盟双反立案,对于产品90%出口海外的我国光伏企业是一个巨大打击,国内光伏形势彻底陷入低潮,领头企业赛维和尚德的濒临破产,众多小型企业的倒闭更是造成了国内谈光伏色变。
进入10月,国家开始向光伏业倾斜,《十二五规划》的颁布更是向疲软的光伏业打了一针强心剂。趁着这股秋日里的东风,部分光伏企业开始逐渐复苏。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开始趁此机会大规模的扩张,其中以汉能集团最为耀眼。
一句话总结现在的光伏产业,那就是:现实是残酷的,过程是艰难的,是扶植的,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