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题03 燃料电池-2019高考复习专题——电化学(解析版)

专题03 燃料电池-2019高考复习专题——电化学(解析版)

来源:刀刀网


1.在金属Pt、Cu和铱(Ir)的催化作用下,密闭容器中的H2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态氮(NO3−)以

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Ir的表面发生反应:H2 + N2O == N2 + H2O B. 导电基体上的负极反应:H2-2e− == 2H+

C. 若导电基体上只有单原子铜,也能消除含氮污染物 D. 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 【答案】C

2.微生物燃料电池( MPC)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污染物,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去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一种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纵截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流从活性炭电极经工作站流向碳纤维布电极

B. 有机污染物在电池负极上氧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C. 活性炭能有效吸附空气,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 D. 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 -↓+2H2O==4OH-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活性炭电极通入空气,所以活性炭电极是正极,电流从活性炭电极经工作站流向碳纤维布电极,故A正确;电池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活性炭的表面积大,能有效吸附空气,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故C正确;微生物燃料电池含有质子交换膜燃,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O2+4e -↓+4H+==2H2O,故D错误。

3.某新型电池,以NaBH4(B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负极材料采用Pt,正极材料采用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对该极的电极反应具有催化作用),该电池可用作卫星、深水勘探等无空气环境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每消耗3mol H2O2,转移6mol e B. 电池工作时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

C. 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BH4+8OH﹣8e═BO2+6H2O

D. b极材料是MnO2,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NaBH4 + 4H2O2===NaBO2 + 6H2O 【答案】B

4.新型液氨燃料电池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氨气在电极1上发生氧化反应 C. 电子由电极2经负栽流向电极1

D. 电极2的反应式为:O2+4e-+2H2O=4OH- 【答案】C

【解析】A. 该装置是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B. 氨气失去电子,在电极1上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C. 电极1是负极,电极2是正极,电子由电极1经负栽流向电极2,C错误;D. 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则电极2的反应式为:02+4e-+2H20=40H-,D正确,答案选C。

5.NO2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对NO2进行回收利用,装置中a、b均为多孔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HNO3 浓度减小 C. 电池总反应为4NO2+O2+2H2O

4HNO3

D. 电子流向:a电极→用电器→b电极→溶液→a电极 【答案】D

6.第三代混合动力车目前一般使用镍氢电池(M表示储氢合金;汽车在刹车或下坡时,电池处于充电状态)。

镍氢电池充放电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其总反应式为

。根据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混合动力汽车上坡或加速时,乙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ˉ==Ni(OH)2+OHˉ B. 混合动力汽车上坡或加速时,电解液中OHˉ向甲电极移动 C. 混合动力汽车下坡或刹车时,甲电极周围溶液的pH减小

D. 混合动力汽车下坡或刹车时,电流的方向为:甲电极→发动机→乙电极 【答案】C

B、混合动力汽车上坡或加速时,电解液中OHˉ向负极移动,即向甲电极移动,故B正确;C和D相当于电解池。此时甲是阴极,乙是阳极,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H 2 O +2e - = H 2+2OH - 、2Ni(OH) 2 +2OH - -2e - =2NiOOH+2H 2 O;C、混合动力汽车下坡或刹车时,甲电极周围溶液的pH增大,故C错误;D、混合动力汽车下坡或刹车时,电流的方向为:阴极到阳极,即为:甲电极→发动机→乙电极,故D正确;故选C。 7.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下图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尿素[CO(NH2)2]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物质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M电极有CO2和N2生成 B. H透过质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

C.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D. N电极反应式为O2 + 2H2O + 4e===4OH 【答案】D

8.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OH+O2=CH3COOH+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 B. 若有 0.4 mol电子转移,则消耗 2.24 L氧气 C. 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 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4e+H2O═CH3COOH+4H+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给出酸性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方程式CH3CH2OH+O2=CH3COOH+H2O,以此分析。 详解:A项,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消耗H+,因此H+向正极移动,故A项正确; B项,每消耗0.1mol O2转移电子0.4mol,0.1mol 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故B项错误; C项,O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H3CH2OH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C项正确; D项,CH3CH2OH在负极失电子与H2O反应生成CH3COOH与H+,电极反应式为CH3CH2OH-4e-+ H2O = CH3COOH+4H+,故D项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B。

9.如图为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极反应式为

B. 微生物所在电极区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 C. 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

D. 若用该电池给铅蓄电池充电,MnO2电极质量减少8.7g,则铅蓄电池负极增重9.6g

【答案】C

10.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能量密度高,可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产品,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多孔扩散层可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

B. 负极上直接通入无水甲醇可提高电池的比能量

C. 当电路中通过3mol e- 时,内电路中有3mol H+ 透过质子交换膜 D. 电池工作时,H+ 向阴极催化层迁移 【答案】B

【解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所以电解质溶液呈酸性,燃料电池中负极上加入燃料、正极上通入氧化剂,所以该燃料电池中,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反应式为CH3OH(l)+H2O(l)-6e=CO2(g)↑+6H、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A、多孔扩散层可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H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A正确;B. 单位质量的甲醇氧化放出的能量是一定的,负极上直接通入无水甲醇,比能量不变,故B错误;C.负极反应式为CH3OH(l)+H2O(l)-6e=CO2(g)↑+6H,当电路中通过3mol e- 时,内电路中有3mol H+ 透过质子交换膜,故C正确;D. 电

池工作时,H+ 向阴极催化层迁移,进入正极区,故D正确;故选B。 11.乙烯直接氧化法制乙醛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CH2=CH2+O2计成如图所示的燃料电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2CH3CHO。现有人将该反应设

A. a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 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磷酸溶液→电极b

C. 放电时,电路中每转移0.4mol电子,溶液中就有0.4molH+向负极迁移 D. 该电池负极反应式为CH2=CH2+H2O-2eˉ=CH3CHO+2H+ 【答案】D

12.一种新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催化重整中CH4+H2O=3H2+CO,1 mol CH4参加反应转移2 mol电子 B. 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 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D. 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O2+2CO2+4e- =2CO3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电池反应为一氧化碳、氢气分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和水。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A. 催化重整中CH4+H2O=3H2+CO,碳元素的化合价从-4升高到+2,升高了6价,所以1 mol CH4参加反应转移6 mol电子,A不正确;B. 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 CO32--2e-=H2O+ CO2,B不正确;C. 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定向移动,所以CO32-向电极A移动,C不正确;D. 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 =2CO32-,D正确。本题选D。

13.《Nature》期刊曾报道一例CH3OH-O2原电池,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极A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解质溶液中H+由A极流向B极 C. 电极B 的电极反应为: O2+2e-+H+=HO2-

D. 外电路中通过6mol电子,生成CO2的体积为22.4L 【答案】D

14.据报道,用甲酸提供氢气的燃料电池由瑞士科技工作者开发成功。燃料电池包括两个部分:甲(HYFORM)中使用钌(Ru)基催化剂从甲酸中产生氢气;乙(PEMFC)是以NaOH为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燃料电池使用的甲酸比氢气更易储存和运输 B. Y室的电极反应式:O2+4H++4e-=2H2O C. X室为负极室,Y室为正极室

D. 甲中消耗1mol甲酸,乙中转移2mol电子 【答案】B

【解析】甲酸为液态,氢气为气态,且易在空气中燃烧发生爆炸,因此该燃料电池使用的甲酸比氢气更易储存和运输,A正确;Y室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O2+4e-+2H2O=4OH-,B错误;通过装置图看出,X室为负极室,Y室为正极室,C正确;甲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气,HCOOH=CO2↑+H2↑;反应转移电子2mol电子,因此甲中消耗1mol甲酸,乙中转移2mol电子,D正确;正确选项B。 15.液体燃料电池相对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无需气体存储装置等优点。一种以肼(N2H4)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H2SO4作为电解质。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电流从左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右侧电极 B. 该燃料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e-N2↑+4H+

C. 利用该燃料电池工业上可以电解熔融MgCl2 制备Mg

D. 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右侧电池区中因电极反应消耗H+,故c(H+)逐渐减小 【答案】C

16.使用新型电极材料,以N2、H2为电极反应物,以溶有M的稀盐酸为电解质溶液,制成新型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入H2的一极为正极

B. 放电时H+向左移动,生成的物质M是NH4Cl

C. 通入的电极反成为:N2+6H+-6e-=2NH3 D. 放电过程右边区域溶液pH逐渐增大 【答案】B

【解析】负极是氢气失电子生成氢离子,则通入H2的一极为负极,A错误;根据负极电极反应为:

,正极电极反应

,则左边

正确; 氮气被还原生成

,电极反应式为

为正极,

,总反应式为

,B

向正极即左移动,M为

,C错误;反应过

,pH逐渐减小,D错误;正

程中右边区域溶液氢气失电子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确选项B。

17.2016 年,《Nature》期刊报道一例CH3OH-O2在聚合物催化下的原电池,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极B的电极反应为:O2+2e-+H+=HO2- B. 电解质溶液中H+由电极B流向A极 C. 电极A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D. 外电路中通过3mol电子,生成CO211.2 L 【答案】A

18.液氨-液氧燃料电池曾用于驱动潜艇,其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极2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电池工作时,Na+向电极1移 动 C. 电流由电极2经外电路流向电极1

D. 电极1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NH3+6OH--6e-= N2↑ +6H2O 【答案】B

19.2016年,美国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以糖为能源,可循环使用的环保电池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在电池负极发生反应

B. 装置所示原理可以在强碱性条件下进行 C. 装置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O2+4e-+4H+ =2H2O

D. 装置工作时,每消耗180g葡萄糖,将有2mol质子通过交换膜 【答案】B

【解析】A、该电池的总反应可以描述为:葡萄糖+O2→葡萄糖酸内酯+H2O,因此反应过程中葡萄糖被氧化,在原电池的负极参加反应,A正确。B、葡萄糖转变成葡萄糖酸内酯的过程需要“附带酶的电极介质”,而酶在强碱条件下会发生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不宜在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B错误。C、电池正负极间以质子交换膜分隔开,所以两极反应与质子(H+)有关,因此正极O2反应生成H2O的反应原理为:

O2+4e-+4H+=2H2O,C正确。D、葡萄糖酸内酯结构是

,负极反应为:

C6H12O6-2e-=C6H10O6+2H+,180g葡萄糖为答案选B。

,则反应转移电子2 mol,D正确。所以错误

20.下图为“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电流方向从a极流向b极

B. 该燃料电池工作时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消耗的O2的体积为5.6L C. Pt(a)电极的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

D. 该燃料电池工作时H+由b极室向a极室移动,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 【答案】C

21.某化学小组拟设计微生物燃料电池将污水中的乙二胺[H2N(CH2)2NH2]氧化成环境友好的物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b均为石墨电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电子流动方向为a→导线→b B. H+经质子交换膜由右向左移动 C. 放电一段时间b极附近pH不变

D. a电极发生反应:H2N(CH2)2NH2+16e-+4H2O==2CO2↑+N2↑+16H+ 【答案】A

22.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意味着对大气污染防治比过去要求更高。二氧化硫—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现了制硫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电池放电时质子从Pt2电极经过内电路流到Pt1电极 B. Pt1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SO2+2H2O-2e=H2SO4+2H C. Pt2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 D. 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SO2和O2的体积比为2∶1 【答案】D

【解析】放电时为原电池,质子向正极移动,Pt1电极为负极,则该电池放电时质子从Pt1电极移向Pt2电极,A错误;Pt1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SO2被氧化为硫酸,极反应为SO2+2H2O-2e=SO2-4+4H

,硫酸应当拆为离子形式,B错误;酸性条件下,氧气得电子生成水, C错误;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2SO2+4H2O-4e=2SO2-4+8H,正极发生还原反应:O2+4e+4 H=2H2O,根据转移电子数相等规律可知:放电过程中消耗的SO2和O2的体积比为2∶1,D正确;正确选项D。 23.二甲醚(CH3OCH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右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装置能实现化学能100%转化为电能

B. 电子移动方向为:a极→b极→质子交换膜→a极 C. 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3H2O=2CO2+12e-+12H+ D. 当b电极消耗22.4LO2时,质子交換膜有4moIH+通过 【答案】C

14.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42- 的反应为:HS-+4H2O-8e-== SO42-+9H+ B. 电子从b流出,经外电路流向a

C. 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能量的利用率不会变化

D. 若该电池电路中有0.4mol 电子发生转移,则有0.5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 【答案】A

25.一种既能提供电能又能固氮的新型氢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溶液为溶有化合物A的稀盐酸。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通入N2的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6e-+8H+=2NH4+ B. 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合物A 为NH4Cl C. 电子从通入N2的电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向通入H2的电极 D. 反应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会变大,故需要通入氯化氢气体 【答案】C

【解析】A.该电池的本质是合成氨反应,所以正极是氮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2+6e-+8H+=2NH4+,选项A正确; B.该电池是N2和H2反应生成NH3,再与氯化氢结合生成氯化铵,所以A是NH4Cl,选项B正确;C.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由通入氢气的电极沿外电路流向通入氮气的电极,选项C错误;D.反应过程中,H不断消耗导致pH值变大,需要通入氯化氢气体,选项D正确。答案选C。

26.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原理如图所示,图中含酚废水中有机物可用C6H5OH 表示,左、中、右室间分别以离子交换膜分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右室电极为该电池的正极

B. 左室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C6H5OH -28e-+11H2O=6CO2↑+28H+ C. 右室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D. 工作时左侧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右侧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答案】C

27.一种碱性“二甲醚(CH3OCH3)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能量密度高、效率高等优点,其电池总反应为: CH3OCH3+3O2+4OH-=2CO32-+5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池正极可用多孔碳材料制成

B. 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CH3OCH3-12e-+3H2O==2CO32-+12H+ C. 理论上,1mol二甲醚放电量是1mol甲醇放电量的2倍 D. 电池工作时,OH-向电池负极迁移 【答案】B

【解析】A、多孔碳是碳单质,是一种具有不同孔结构的碳素材料,可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选项

A正确;B、根据电池总反应式可知电解质溶液呈碱性,负极电极反应为

CH3OCH3-12e-+12 OH-=2CO32-+6H2O,选项B不正确;C、每1mol的二甲醚(CH3OCH3)燃烧会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1mol的甲醇反应会转移电子6mol,故做为燃料电池理论上,1mol二甲醚放电量是1mol甲醇放电量的2倍,选项C正确;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电池的负极迁移,即OH-向电池负极迁移,选项D正确。答案选B。

28.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将CO2与含少量CO的H2混合,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图1是在两种投料比[c(CO2)/c(H2+CO)]分别为1:4 和1:6 时,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2 是生成的甲醇/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2中电极M上发生还原反应

B. 图2中电极N的反应式:H2O2+2e−+2H+=2H2O C. 图1中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值大于c点 D. 图1中a点对应的H2的转化率等于30% 【答案】B

29.通过加入适量乙酸钠,设计成微生物电池可以将废水中的氯苯转化为苯而除去,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一段时间后b极区电解液的pH减小

C. H+由a极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b极

D.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答案】B

-e-=Cl-+

30.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和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1)H2S 热分解制氢的原理: 2H2S(g)=2H2(g) + S2(g) △H= 169.8 kJ/mol,分解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 燃烧,其目的是______;燃烧生成的SO2与H2S 进一步反应,硫元素转化为S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氨硼烷(NH3BH3) 是储氢量最高的材料之一,其受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甲所示。氨硼烷还可作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

①110℃时残留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②氨硼烷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3)十氢萘(C10H18)是具有高储氢密度的氢能载体,经历“C10H18- C10H12-C10H8”的脱氢过程释放氢气。己知: C10H18(l)C10H12(l)

C10H12(l) +3H2(g) △H1 C10H8(l)+2H2(g) △H2

温度335℃、高压下,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液态十氢萘( 1.00 mol) 催化脱氢实验,测得C10H12和C10H8的物质的量n1 和n2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图丁表示催化剂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①△H1___△H2(选填“>”、“=”或“<”)。

② 8 h 时,反应体系内氢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忽略其他副反应)。 ③ n1 显著低于n2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为H2S 热分解反应提供热量 4H2S+2SO2==4H2O+3S2 BH2NH2 或(BH2NH2)

NH3BH3-6e-+2H2O=NH4++BO2-+6H+ > 1.951 反应2的活化能比反应1的小,催化剂显著降低了反应2的活化能,反应生成的C10H12很快转变成C10H8,故n1显著低于n2

(3)①由图丁可知ΔH1和ΔH2都是吸热反应,且ΔH1的活化能高于ΔH2的活化能,所以ΔH1>ΔH2②①温度335℃,在8 h时,十氢萘为1.00 mol,测得C10H12和C10H8的产率x1=0.027,x2=0.374,即生成C10H12和C10H8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7mol,0.374mol,设反应的C10H18的物质的量为a,反应C10H12的物质的量为b,根据反应, C10H18(l) 1 1 3 a a 3a C10H12(l) 1 1 2 b b 2b

C10H8(l)+2H2(g), C10H12(l)+3H2(g)

则a-b=0.027,b=0.374,则a=0.401,因此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3a+2b=3×0.401+2×0.374=1.951,则氢气的量为1.951mol。③反应2的活化能比反应1小,相同温度下反应2更快,所以相同时间内,生成的四氢萘大部分都转化为萘,故n1显著低于n2,故答案为:反应2的活化能比反应1小,相同温度下反应2更快,所以相同时间内,生成的四氢萘大部分都转化为萘,故n1显著低于n2;答案为:①>②1.951③反应2的活化能比反应1的小,催化剂显著降低了反应2的活化能,反应生成的C10H12很快转变成C10H8,故n1显著低于n2。

31.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不同温度、压强下.合成该平衡体系NH3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 (N2和H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

①分析图中数据,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如果开始时向密闭容器中投入1.0mol N2 和3.0mol H2,则在500℃、3×107Pa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2 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液氨和水颇为相像,它能溶解多种无机及有机分子,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2NH3

NH4++ NH2(某温

度下其离子积常数为10-30)。液氨中的pNH4与水中的pH相似,则该温度下液氨的pNH4=____。

(2)以氨气代替氢气研发氨清洁燃料电池是当前科研的一个热点。氨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NH3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用次氯酸钠水解生成的次氯酸将水中的NH3转化为氮气除去,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I: NH3 (aq)+HClO(aq)=NH2Cl(aq)+H2O(l) △H1=akJ/mol; 反应II :NH2Cl(aq)+HClO(aq)=NHCl2(aq) +H2O(l) △H2=bkJ/mol; 反应III: 2NHCl2(aq) +H2O(l)=N2(g)+HClO( aq)+3HCl( aq) △H3=ckJ/mol。 ①2NH3(aq)+3HClO(aq)==N2 (g)+3HCl(aq)+3H2O(l) △H=________kJ/mol

②已知在水溶液中NH2Cl较稳定,NHCl2不稳定易转化为氮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

对溶液中次氯酸钠去氨氮效果与余氯(溶液中+1价氯元素的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a点之前溶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_______(填序号)。 A.反应I、I I B.反应I

③除氨氮过程中最佳的

值约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减小 41% 15 2NH3 − 6e− + 6OH−=N2 + 6H2O 2a+2b+c B 1.5

推出c(NH4)=10

+-15

mol·L1,因此该温度下pNH4=15;(2)考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因为是清洁能源,因此

NH3→N2,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NH3在负极上参与反应,电解质为KOH溶液,因此负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3)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①反应I×2+反应II×2+反应III,得出:目标方程式的△H=(2a+2b+c)kJ·mol1;②a点之前,次氯酸的量少,氨气的量多,因此

发生反应I,故选项B正确;③去除率较高,同时余氯量最少,图像中符合的比值为1.5。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特别是产物的判断,研发NH3清洁燃料电池,即NH3转化成N2,NH3失去电子生成N2,有2NH3-6e→N2,电解质为碱性,在负极上OH被消耗,转化成H2O,因此负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32.近年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含有大量CO2的空气吹入K2CO3溶液中,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与H2反应生成可再生能源甲醇。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分解池中主要物质是______;在合成塔中,若足量的H2与CO2反应,消耗4.4gCO2,生成气态的H2O和CH3OH,可放出5370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该工艺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绿色自由”构想中的“绿色”: ①_______;②_______。

(3)一定条件下,往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2和3.0mol 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催化剂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填“催化剂I”.“催化剂Ⅱ”,“催化剂Ⅲ”)。b点v(正)______v(逆)(填“>”,“<”,“=”)。

②此反应在a点时已达平衡状态,a点的转化率比c点高的原因是_________。c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4)科学家还研究了利用温室气造充电电池,下图为正在研究的Na—CO2可充电电池示意图,该装置放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

(5)己知25℃时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l =4.4×107、Ka2 =4.7×l0ll,则反应:HCO3+H2OOH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H2CO3+

【答案】 KHCO3(或碳酸氢钾) CO2(g)+3H2(g)H2O(g)+CH3OH(g) △H=-53.7kJ/mol 减

少大气中CO2;产生清洁能源CH3OH; K2CO3可循环利用;能量可以循环利用;低碳经济等 催化剂Ⅰ >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K=2.1 4Na+3CO2==2Na2CO3+C K=2.3×108

CO2(g)+3H2(g)H2O(g)+CH3OH(g)

起始: 1 3 0 0 变化: 0.6 1.8 0.6 0.6

平衡: 0.4 1.2 0.6 0.6 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K=

=2.1;(4)考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根据装置图,负极反应

式为Na-e=Na,正极反应式为3CO2+4e=2CO32+C,两式相加得到4Na+3CO2=2Na2CO3+C;(5)考查平衡常数,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

K=

=2.3×108。

33.(1) ① 25℃时,NH4Cl溶液呈酸性,原因是______水解引起的(填“NH4+”或“Cl-”); ② 常温下,0.0100mol/L NaOH溶液的pH=___________;

③ 用0.0100mol/L 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浅红色变为_______(填“蓝色”或“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保持不变。 ④ 已知在25℃:AgCl(s) Ag2S(s)

Ag(aq)+Cl(aq) Ksp=1.8×10

-50

+--10

2Ag(aq)+S2(aq) Ksp=6.3×10

向浓度均为0.001 mol/L的NaCl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最先产生的沉淀是_________(填“AgCl”或“Ag2S”)。

(2)已知25℃合成氨反应中,1mol N2完全转化为NH3时释放的能量为92.4 kJ。现将1mol N2和3mol H2混合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反应进行到2s末测得NH3为0.4mol。 回答下列:

①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

②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__ (填“正”、“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入催化剂平衡________(填“正”、“逆”、 “不”)移动; ③ 前2s内v(H2)是___________。

(3)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天然气燃料电池中,在负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________(填化学式);如果该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电极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

【答案】 NH4+ 12 无色 Ag2S N2(g)+3H2(g)═ 2NH3(g)△H=﹣92.4kJ/mol 逆 不 0.15 mol/(L•s) CH4 O2+2H2O+4e- ═ 4OH-

【解析】分析:(1) ① NH4Cl属于强酸弱碱盐,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分析解答;② NaOH溶液显碱性,先

计算溶液中的c(OH-),再根据c(H+)=计算 c(H+),最后求pH;③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最终溶液显中性,根据酚酞作指示剂与溶液的性质分析解答;④首先根据Ksp计算判断两种沉淀的溶解度的大小,首先应该生成溶解度小的沉淀;

② 常温下,0.0100mol/L NaOH溶液中的c(OH-)=0.0100mol/L,c(H+)=pH=-lg c(H+)=12,故答案为:12;

=

=1.0×10-12 mol/L,

③ 用0.0100mol/L 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保持不变,故答案为:无色; ④ 25℃:AgCl(s)

50

Ag(aq)+Cl(aq) Ksp=1.8×10

+--10

,Ag2S(s)

2Ag(aq)+S2(aq) Ksp=6.3×10

,向浓度均为0.001 mol/L的NaCl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生成氯化银时

c(Ag+)=

23

==1.8×10

-7

mol/L,生成硫化银时c(Ag+)=

==8×10

mol/L,因此先生成Ag2S沉淀,故答案为:Ag2S;

(2)① 25℃时,1mol N2完全转化为NH3时释放的能量为92.4 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H=﹣92.4kJ/mol,故答案为:N2(g)+3H2(g)═ 2NH3(g)△H=﹣92.4kJ/mol;

②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逆;不; ③ 前2s内v(NH3)==0.15 mol/(L•s);

(3)天然气燃料电池中,通入天然气的电极为负极;如果该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电极B为正极,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 4OH-,故答案为:CH4;O2+2H2O+4e- ═ 4OH-。 34.43.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i. CO2(g)+3H2(g)ii. CO(g)+2H2(g)iii. CO2(g)+H2(g)回答下列问题:

CH3OH(g)+H2O(g) △H1 CH3OH(g) △H2 CO (g)+H2O(g) △H3

=0.1 mol/(L•s),则v(H2)= v(NH3)=0.1 mol/(L•s)×=0.15 mol/(L•s),故答案为:

(1)已知反应ii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C化学键 E/(kJ·mol-1) H-H 436 O”表示CO的化学键)数据见表:

CO H-O 465 C-H 413 C-O 343 1076 由此计算△H2=______________。

(2)反应i、ii、iii对应的平衡常数K1、K2、K3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2molH2发生反应i 。下图是反应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①△H1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②当温度为500K时,该反应10min达到平衡。0~10min时间内用CH3OH表示该反 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改充入1mol CO2和3mol H2,则图中的曲线会_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

(4)在3 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ii,已知c(CO)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Ⅰ如图所示,若在t0时刻分别改变一个条件,曲线Ⅰ变为曲线Ⅱ和曲线Ⅲ。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Ⅱ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Ⅲ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

(5)以甲醇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可制成燃料电池。以此电池作电源,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过程(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物质b是__________, 阳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99 kJ·mol-1 K1=K2·K3 小于 0.03mol/(L·min) 上移 加入催化剂 将容器的体积(快速)压缩至2L 甲醇(或CH3OH) 2Al+3H2O-6e- =Al2O3 +6H+

(3)由反应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可知,CO2的平衡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①△H1 小于0。②当温度为500K时,该反应10min达到平衡。由图中数据可知,500K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则CO2的变化量为0.6mol,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CH3OH的变化量为0.6mol,所以,0~10min时间内用CH3OH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0.03mol/(L·min)。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2molH2发生反应i

CO2(g)+3H2(g)

CH3OH(g)+H2O(g)

③若改充入1mol CO2和3mol H2,由于增大了H2的浓度,CO2的平衡转化率升高,则图中的曲线会上移。 (4)在3 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ii CO2(g)+H2(g)

CO (g)+H2O(g),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

数不变的反应。由图可知,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Ⅱ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O的浓度逐渐增大,但是CO的平衡浓度没有改变,故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Ⅲ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O的浓度由2mol/L突然增大到3mol/L,故改变的条件是将容器的体积(快速)压缩至2L。

(5)以甲醇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可制成燃料电池。以此电池作电源,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过程。根据实验目的,铝应作阳极,故a是氧气、b是甲醇,阳极上铝被氧化为氧化铝,电极反应为2Al+3H2O-6e- =Al2O3 +6H+。

35.丙烷在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它也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作为能源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

活。已知:

①2C3H8(g) + 7O2 (g)= 6CO(g) + 8H2O(l) △H1=-2741.8 kJ/mol ②2CO(g)+O2(g)= 2CO2(g) △H2 =-566 kJ/mol

(1) 反应C3H8(g) + 5O2(g)= 3CO2(g) + 4H2O (1) 的△H=_______。

(2) 现有lmol C3H8 在不足量的氧气里燃烧,生成1mol CO 和2mol CO2 以及气态水,将所有的产物通入一个固定体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可逆反应:CO(g)+ H2O (g) △H= +4 1.2 kJ/mol

①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 a.体系中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v正(H2) = v逆(CO)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 d.C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②5min 后体系达到平衡,经测定,H2 为0.8mol,则平衡常数K=_______。

③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充入少量CO 则平衡常数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依据(1)中的反应可以设计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丙烷气体;燃料电池内部是熔融的掺杂着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其内部可以传导O2-。在电池内部O2-由______极移向______ 极(填“正”或“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4) 用上述燃料电池和惰性电极电解足量Mg(NO3)2 和NaCl 的混合溶液。电解开始后阴极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219.9 kJ/mol bd 3.5 不变 正 负 C3H8+10O2- -20e-=3CO2↑+4H2O 有大量无色气泡(或气体)产生,并且有白色沉淀产生

CO2(g)+H2(g)

②已知反应起始时c(CO)=1mol/L,c(H2O)=4mol/L,c(CO2)=2mol/L,c(H2)=0,达到平衡时c(H2)=0.8mol/L,

c(CO2)=2.8mol/L,c(CO)=0.2mol/L,c(H2O)=3.2mol/L,因此K=

cCO2cH2cCOcH2O=

2.8mol/L0.8mol/L=3.5;

0.2mol/L3.2mol/L③由于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在温度不变时再充入少量CO,平衡常数是不变的;

(3)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内部电解质中的阴离子由正极向负极移动,其中通空气的一极为正极,通丙烷的一极为负极,则正极反应式为O2+4e-=2O2-,而负极反应式为C3H8+10O2- -20e-=3CO2↑+4H2O; (4) 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Mg(NO3)2 和NaCl 的混合溶液,阴极附件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能力强的是H+,2H++2e-=H2,而阳极附近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能力强的是Cl-,2Cl—2e-=Cl2,同时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生成的OH-与Mg2+结合生成Mg(OH)2沉淀,所以电解开始后,阴极的现象是有大量无色气泡(或气体)和白色沉淀产生。

36.工业上可通过煤的液化合成甲醇,主反应为: CO(g)+2H2(g)

CH3OH(l) △H=x。

(1)已知常温下CH3OH、H2和CO 的燃烧热分别为726.5 kJ/mol、285.5 kJ/mol、283.0 k J/mol,则x=____;为提高合成甲醇反应的选择性,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K下,在容积为1.00 L的某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相关数据如图一。

①该化学反应0~10 min的平均速率v(H2)=_______;M和N点的逆反应速率较大的是_____(填“v逆(M)”、“v

(N)”或“不能确定”)。

②10 min时容器内C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③对于气相反应,常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表示平衡常数(以KP表示),其中,pB=p总×B的体积分数;若在TK 下平衡气体总压强为x atm,则该反应KP=____(计算表达式)。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lnK(化学平衡常数K 的自然对数)如图二,请分析1nK 随T呈现上述变化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干燥的甲醇可用于制造燃料电池。

①研究人员发现利用NaOH 干燥甲醇时,温度控制不当会有甲酸盐和H2生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高校提出用CH3OH-O2燃料电池作电源电解处理水泥厂产生的CO2(以熔融碳酸盐为介质),产物为C 和O2。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7.5 kJ/mol 催化剂(或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 0.12 mol/(L·min) 不能确定 2/9(或22.22%)

atm-2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p或lnKp)减小 CH3OH+ NaOH

HCOONa+ 2H2 ↑ 2CO32--4e-==2CO2↑+O2↑

即x= -127.5 kJ/mol;为提高合成甲醇反应的选择性,关键因素是催化剂或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2)①该化

(2.00.8)mol1.00L学反应0~10 min的平均速率v(H2)= =0.12 mol/(L·min);N点改变的条件未知,无法确10min定浓度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M和N点的逆反应速率大小不能确定;②10 min时容器内CH3OH、H2和CO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6mol/L、0.4mol/L、0.8mol/L,故CO的体积分数为

0.8mol/L2100%22.2%;③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TK下10 min

0.8mol/L0.6mol/L0.4mol/L9时,反应达平衡时CH3OH、H2和CO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6mol/L、0.4mol/L、0.8mol/L,体积分数分别

pCHOH112、、,KP=23pH2pCO3991x-23= atm;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lnK(化学平衡常数K 的自然212xx99对数)如图二,请分析1nK 随T呈现上述变化趋势的原因是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p或lnKp)减小;(3) ①利用NaOH 干燥甲醇时,温度控制不当会有甲酸盐和H2生成,其反应方程式为CH3OH+ NaOH 2CO32--4e-==2CO2↑+O2↑。

37.CO、CO2是火力发电厂释放出的主要尾气,为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发电厂试图采用以下方法将其资源化利用,重新获得燃料或重要工业产品。

HCOONa+ 2H2 ↑;②阳极CO32-失电子产生氧气,电极反应式为

(1)CO 与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光气(COCl2)。某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CO(g)+Cl2 (g)表: t/min 0 1 2 4

①反应1~2min末的平均速率v(COCl2)=________mol/(L·min)。

②在2min~4min间,vCl2正_______vCO逆 (填“>”、“=”或“<”),该温度下K=________。 ③已知X、L可分别代表温度或压强,下图表示L一定时,CO的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n (CO) /mol 1.20 0.90 0.80 n(Cl2)/mol 0.60 0.20 COCl2(g) ;△H=akJ/mol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

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a_______0 (填“>”,“=”,“<”)。 (2)在催化剂作用下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2CO(g) +2NO(g)

2CO2(g) +N2(g);△H=-748kJ·mol-1

①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不同温度下测定的氮氧化物转化率如图1所示。温度高于710K时,随温度的升高氮氧化物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 测定空气中NO和CO含量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1: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法。其中CO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 所示,则工作电极的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

方法2:氧化还原滴定法。用H2O2溶液吸收尾气、将氮氧化物转化为强酸,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依度。写出NO与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 0.05 = 5 温度 < 温度升高到710K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氮氧化物转化率降低 CO-2e-+H2O=CO2+2H+ 2NO+3H2O2=2NO3-+2H2O+2H+

③. CO(g)+Cl2(g)COCl2(g) 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增大,

而图中随X增大时,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则X为温度,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0,故答案为:温度;<; (2). ①. 由反应2CO(g) +2NO(g)

2CO2(g) +N2(g) △H=-748kJ·mol-1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温

度升高到710K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氮氧化物转化率降低,故答案为:温度升高到710K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氮氧化物转化率降低;

②. 方法1:据图可知,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通入的CO生成CO2,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则通入CO的电极是负极,在负极上C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O−2e−+H2O═CO2+2H+,故答案为:CO−2e−+H2O═CO2+2H+;

方法2:NO被H2O2溶液氧化成强酸,双氧水被还原成水,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O+3H2O2═2NO3−+2H2O+2H+,故答案为:2NO+3H2O2═2NO3−+2H2O+2H+。

38.煤的气化技术发展较早,近几年来煤的气化技术更多的倾向于用水煤浆与粉煤为原料的加压气化技术。煤的气化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1)煤的气化过程中,存在如下反应: ① C(s)+O2(g) ②2CO(g)+O2 (g)③2H2(g)+O2(g)

CO2(g) △H1=-394.1kJ/mol 2CO2(g) △H2=-566.0kJ/mol 2H2O(g) △H3=-483.6kJ/mol

写出利用水煤浆生产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由H2和CO可直接制备二甲醚(CH3OCH3)(产物中还有水蒸气),结果如图所示:

①合成二甲醚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中C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③有利于该反应充分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 ④在实际生产中选择了适宜温度和压强,原因是考虑了________因素

(3)图中,甲装置为CH3OCH3碱性燃烧电池,其电极均为Pt电极。装置乙中,C、D电极为Pb电极,其表面均覆盖着PbSO4,其电解液为稀H2SO4溶液。

① 写出甲装置中B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写出乙装置中D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当有46克二甲醚参加反应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 【答案】 C(s)+H2O(g)

CO(g)+H2(g) △H=+130.7kJ/mol 4H2+2CO

CH3OCH3+H2O 反应放

热,升温平衡逆移,CO转化率降低 b 速率、成本、设备、催化剂活性等 O2+2H2O+4e-=4OH- PbSO4+2e-=Pb+SO42- 12

【解析】(1)根据① C(s)+O2(g) ②2CO(g)+O2(g)③2H2(g)+O2(g)

CO2(g) △H1=-394.1kJ/mol

2CO2(g) △H2=-566.0kJ/mol 2H2O(g) △H3=-483.6kJ/mol

①2②③

2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H=+130.7kJ/mol。

(3) ①甲醇燃料碱性电池中,加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即A为负极,B为正极通入氧气得电子,因此B极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②乙装置为电解池,电解时D极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做阴极得电子,其电极反应式为: PbSO4+2e-=Pb+SO42- ③ 由 CH3OCH3+16OH--12e-==2CO32-+11H2O 46 g 12mol

46g Xmol

X=12mo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