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
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
张 莉
(天津市建筑工程学校 天津 300221)
【摘要】酸碱中和反应是无机化学学习中的常见的一类复分解反应,其中盐酸与氢氧化钠最具有代表性,但是两者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本文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设计与探究,实验验证了两者的反应,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PH值;酸碱指示剂;温度【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2015)22-0248-02化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而化学实验就属于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酸碱反应是无机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复分解反应,其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最具有代表性。但是它们之间的反应和一般的化学反应不同,没有明显的现象。那如何才能确定两者之间发生了反应,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一、实验探究过程1、教师指导
稀盐酸、氢氧化钠以及两者反应后的产物都是无色物质,所以即使两者已经发生化学反应了,也没有明显的试验现象体现出来。那么,我们可以采取酸碱指示剂的方法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比如使用无色的酚酞指示剂。因为无色的酚酞试剂遇到碱性溶液会变红色,所以先在参加反应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此时溶液变红色。然后在上述红色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会观察到原来的红色的液体逐渐褪色直至无色(既然溶液已经没有颜色,证明其不再呈现碱性,说明溶液中不再含有氢氧化钠了,继而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确发生了化学反应!)当红色突然变成无色是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盐酸的话,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试验,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加入几滴酚酞,见溶液变红,然后慢慢的滴加稀盐酸,见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即证明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除了酚酞以外,我们也可以采用用石蕊指示剂等。
2、实验小组开始实验
笔者所在学校1405班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设计方案一(第一小组制定):测PH值
在进行氢氧化钠与盐酸两者的化学反应前,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再进行滴加盐酸的试验操作,边滴加盐酸边振荡试管,保持混合液的均匀,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的正确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值。
(2)解释测得的pH值由大于7到逐渐变小到小于7的理由:没有反应时,碱液浓度最大PH值最大,随着反应进行碱液越来少,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在变小,试验检测的PH值在变小,直到溶液中盐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此时溶液的pH小于7。
设计方案二(第二小组制定):借助酸碱指示剂
先将酚酞试液滴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再加入稀盐酸,在此实验过程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未加稀盐酸前是红色,随着稀盐酸的逐滴加入,红色逐渐褪去直至消失),从而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确发生了化学反应。
同学们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时,发现了一个特殊现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后,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
248新教师教学 2015年第22期 下猜想:
①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酚酞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溶液红色消失;
②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得溶液红色消失。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在二组组长带领下,同学们呢为了为验证猜想①,做了如下验证实验:
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滴加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的目的是赶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空气,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防止空气再次进入到氢氧化钠液体当中。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物质无关。
在副组长的带领下,为了验证猜想②,同学们继续进行探究:取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试剂,发现溶液不是想象的不变色,而是变为红色,由此同学们总结出以下两点结论:
②滴加酚酞试剂后,红色消失与空①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向同学们布置作业,要求查阅资料得出出现这一现象的真实原因。经过一个礼拜的查阅后,同学们得知:当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向同学们解释出现此现象的真实原因:酚酞(Phenolphthalein)是一种弱有机酸,在pH<8.2的溶液里为无色的内酯式结构,当PH>8.2为醌式结构,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当大于10.0后会因结构破坏形成无色羧酸盐。(酚酞的醌式或醌式酸盐,在碱性介质中很不稳定,它会慢慢地转化成无色羧酸盐式;遇到较浓的碱液,会立即转变成无色的羧酸盐式。所以,酚酞试剂滴入浓碱液时,酚酞开始变红,很快红色退去变成无色)。
同学们再次对所查到的资料进行验证:向上述验证试验中所用的一样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溶液又变成红色。
实验方案三(第三小组制定):测定反应前后的温度方法: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测定滴加不同滴数后混合体系的温度。
现象:
解释:由于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随着反(转下页)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教学信息
中学英语书面表达的情景设计探究
张 倩
(江西省会昌县会昌第二中学 江西 会昌 342600)
【摘要】中学英语书面表达在整个中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是每一个中学生了解和学习英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现如今,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即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弱。长期如此,不仅会造成学生英语书面表达倦怠,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动性。本篇文章,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大背景下,将浅析该如何通过恰当的情景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关键词】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情景设计;真实程度【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2015)22-0249-01中学生对英语的了解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中学英语书面表达作为整个中学英语“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书面表达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涉及到学生如何恰当的运用英语词汇,连接词,时态和情景,并且要掌握好组织语言和表达内容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在教导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课堂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创设各种合理的符合本堂内容的教学情景,与学生互动,产生共鸣,最终达到情景教学的融合。
1 书面表达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书面表达并非只是简单的把词汇和句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篇文章。它更看重的是学生能否清晰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行一种思想交流。书面表达对学生的考察不仅体现在学生能否合理恰当的运用词汇,语法和时态,还体现在学生能否流利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然,这种考察也应在学生所拥有的组织语言和信息表达能力的范围下才具有一定的效度。在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学生在各个阶段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都是不一样的。如:初中生刚接触英语书面表达,写作部分对其要求会更少,只要能用简单的语句描述出所给材料内容即可。到了高中,经过三年书面表达的学习,词汇更加丰富,语法运用灵活度加强。这时书面表达不再局限于简单描述而是上升为情感表达。因此,对于英语书面表达的情景设计应该恰当合理,与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相匹配。下面我们对书面表达的情境设计进行探究。
2 情景内容的设计
我们刚才讲到了书面表达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考察学生对信息表达能力的掌握。当然,之前也提到了这种考察要求情景内容的提供与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相匹配。所以,书面表达出题人要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所具备的写作能力以及不同层次的写作目标要求来设计情景内容的条件和数量。而不要把书面表达简单翻译化了。如果只侧重于语言形式,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察的有效度。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体现情景内容设计的重要性。
请根据下面的表格以My favourite lesson为题写一篇短文,进行课堂讨论。
Favorite lesson…A interesting subject
Easy to learn
Can obtain knowledge more than other subjectMy favorite lesson and i good at it
Hope one day to b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提示:1.短文中要包括表格中的所有信息,适当发挥;2.词数应不少于80字。
该篇书面表达通过列举提纲的方式呈现信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题目中英语提示单词有34个词,而这篇英语短文要求词数不得少于80字。可以看出,提示词几乎把涉及到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的大概意思都表达出来了,学生只要运用一些介词和主谓语用连贯的词语词句整合成一篇短文即可。那么这种情景内容的设计是不具有什么考查意义的。因为它只是简单的检测了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没有达到更深层次的目的。因此,提示词不应太多,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完成对信息表达能力的灵活转化。
3 情境设计拒绝虚假,讲究真实
书面表达的试题,设计的情景应该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且经历过的情景。因此,出题人应该考虑到书面表达部分,呈现给学生的情景是否存在,是否真实。比如,材料中给出了一份医生日常工作的清单,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写一篇有关医生工作的短文。大部分学生对医生的工作是比较了解的,然而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辛苦程度和责任感是没有体验过的,所以学生描述的医生辛苦程度是有点不真实的。因此站到教师这个角度,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发生在身边的贴近学生学习或者是生活方面的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4 结语
总之,书面表达的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出题人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以及所对应的写作要求,对情景内容进行恰当设计。
参考文献
[1]杨志强.2013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分析与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01:44-49
[2]梁灵.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方法与技巧[J].英语教师,2015,02:70-74
[3]郭霞.浅谈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J].好家长,2015,12:82
(接上页)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当反应温度为最大值时,两
者恰好反应。
二、试验探究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探究的选题要注意适度、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具有可操作性。第一,选择的探究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难度适宜,要求探究的内容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其变量的多少要以学生能够掌握和控制为限度。第二,能够引起学生兴趣。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也同时感受到了成就感,这些成为他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所在。(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是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探究教学在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具体说来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
在本次试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实验、讨论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可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任务,使他们真正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5年第22期 新教师教学249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