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案件审理流程管理

论案件审理流程管理

来源:刀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第18卷第3期 2002年5月 Journal of Fuling Teachers College Vo1.18 N0.3 May 2002 论案件审理流程管理 李 强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重庆408000) 【摘要】 建立科学的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制度,是人民工作的重要内容。案件审理流程管理与传统的审判 管理制度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应当全面把握其主要内容、运作方式、价值取向、特点意义及应用中出现的问 题,不断探索和完善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人民;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审判 【中图分类号】D915.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94(2002)O3一O124一O5 实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是《人民五年改革纲要》明 理后,法官审理案件必须按照立案庭的安排,按照法定的和 确提出的改革任务[11。当前,全国各级正处在推行案件 指定的时限要求开庭审理、裁判和结案。由于立案庭完成了 审理流程管理实践探索之中,由于《人民五年改革纲要》 庭前准备工作,缩短了法官对案件接触了解的时间,法官必 并未对这一新的管理制度作出详尽的规范,导致各地对 须在较短的开庭审理时限内对案件事实当庭作出认定,对是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无论从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诸多 非责任当庭作出判断,对适用法律作出正确选择。因此,必须 差异。本文力图对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主要内容、运作方式、 实行“精审判”,将审判庭职责限定在开庭审理案件、作出裁 价值取向、特点意义以及推行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等作较 判、进行法律适用研究的范围之内,并且精减审判庭的审判 全面的阐述,以期有益于人民科学有效地构建和推行案 人员,把那些品质优秀、审理业务精湛的法官配置到开庭审 件审理流程管理新制度。 理和裁判环节,完整地落实法官依法享有的审判权,强 化合议庭、独任法官的职责,“隆其地位,厚其待遇,严其责 一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运作方式 任”,从而保障审判的公正与效率。 第三,强化执行工作,严格执行管理。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是指人民根据案件在审理过程 实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审、执必须分离。审判庭法官不能 中的不同阶段由立案庭作为专门机构,对案件审理中的立 再从事执行工作。执行庭应当成为强有力的专业执行机构。执 案、送达、排期、开庭、结案、督查、归档等重要环节实行分工 行人员应当由擅长从事执行工作的人员组成。随着审判效率的 负责,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统一协调,动态管理,跟踪监督, 提高,结案数量的增加,执行工作的压力就会相应增大。因此, 保障案件审理活动公正、高效的综合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四 在严格执行程序,加强执行管理的同时,必然要求加强执行力 个方面的内容。 量。与审判环节一样,执行环节也有严格的法定程序,必须纳入 第一,扩大立案庭职责,建立“大立案”机制。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接受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将立案庭职责由以前单一的审查立案职责扩展为立案、 第四,重视督查。严格管理。 庭前准备、审理流程监督管理三大职责。对进入的所有 作为案件审理流程管理惟一主体的立案庭,对案件审理 案件,由立案庭统一审查立案;做好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的送 流程管理的实施负有重大责任,必须管理到位,严格督查。要 达、开庭排期等庭前准备工作,为法官顺利开庭审理案件提 深入具体的办案环节作跟踪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立即督 供保障;同时,对案件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检查、督促、 促纠正。首先是程序监督管理。对案件是否按期开庭,是否公 处罚,以确保案件审理程序合法;使立案庭成为的立案 开审判,审判和执行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在规定期限内作出 中心、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对立案庭职责进行合理分解和 裁判和结案等程序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督查。其次是审限监 规范。根据审判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在立案庭内部分设信访 督。对临近结案期限的案件发出“催办令”,予以警示,并催促 申诉组、立案组、排期组、送达保全组、调解组、综合组等若干 办理;对超过规定结案期限的案件发出“督办令”予以督办, 专门的工作小组。实行分组分段负责。各小组分工要明确,操 并进行相应的处罚,以确保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办法贯彻落 作程序要具体规范,并且要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以保障“大 实。依靠现代高科技成果,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监控,以提高 立案”职能的高效有序运转。 管理效率和质量。 第二,走“精兵”之路,提高审判水平。 科学设计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运作方式对实现案件审 开庭审理和裁判是诉讼程序的中心阶段,是实现司法公 理流程管理办法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案件审理流程管 正的关键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重点。实行案件审理流程管 理的运行方式,是指作为审判活动主体的立案庭、审判庭等 【收稿日期】200l一¨一28 【作者简介】李 强(1958一 ),男,四川武胜人,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院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8卷第3期 李 强:论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口 125 内部职能部门及其人员,在各自的审判环节和工作岗位 审判脱节。这就剥夺了法官依法享有的裁判权。法官仅是 上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相互制约地行使各自的审判职权的 领导的助手和附庸,领导意志代替了法官个人的意志,甚 工作方式。立案庭的运作方式是将立案庭的“大立案”职能分 至代替了法律的规定,法官审判就难以实现。 解落实到前述有关的专门小组,后--I1,组在前--I1,组处理结 其二,不利于公开审判。公开审判,要求案件从立案、开 果的基础上依自身的职责和程序进行非重复性处理,并及时 庭审理到作出裁判都必须依法公开进行(法定不公开审判的 传递给下--II,组处理,也就是“流水线作业”式的运作方式。 案件除外)。传统审判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层层汇报、闭门研 信访申诉组接到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后,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 究、先定后审、甚至“私下交易”等现象都与公开审判制度格 的,由立案组立案。立案组立案后交送达保全组送达、保全。 格不入。而且,在传统审判管理制度下,由于法官没有应有的 送达保全组完成送达、保全后交排期组排期。其中,对符合庭 权力,即使公开开庭审理,也很难做到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 前调解条件的简易案件交调解组调解。调解未成的案件返回 当庭认定,对案件是非曲直的当庭判断,对裁判结论的当庭 排期组排期。排期组完成排期后将案件交综合组全面审查后 形成。因此,这样的公开审判只能是流于形式。 移交审判庭审理或执行庭执行。 其三,不利于公正裁判。法官实际参与案件审理的全过 审判庭和执行庭的运作方式是严格按照立案庭的排期 程,对案件事实和应当适用的法律必然有比较客观和准确的 和法定的程序开庭审理或执行,并在审理和执行中接受立案 认识,法官据此作出的裁判从理论上说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接 庭综合组的督查。结案后,将案件交案件质量评查办公室评 近客观公正。而没有亲历审判过程的领导,仅凭汇报和司法 查。经评查合格的案件由评查办统一交档案室归档。 经验就对案件作出结论,其片面性、主观性、盲目性,对案件 事实的误解,对法律旨意的曲解,甚至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干 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产生的背景 扰也就在所难免,其审批的裁判结论也就很难保证公正。 其四,不利于遏制司法。在传统审判管理下,审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民传 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汇报”、“研究”、“审批”等暗箱操作,这 统审判管理制度与现代审判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激烈碰撞的 种状况一方面为法官虚假汇报、徇私枉法提供了机会;另一 必然结果。当一项制度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严重的弊端而成 方面,也会误导当事人把功夫花在庭审之外,极力与法官尤 为现实的障碍时,对该项制度的改革就会势在必行,新的管 其是院、庭长拉关系,说人情,以达到自己的诉讼目的。于是. 理办法或制度就会应运而生。 行贿受贿、贪脏枉法、徇私裁判、冤假错案便由此滋生,司法 (一)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制度来源于对传统审判管理制 现象,屡禁不绝。 度的扬弃 其五,不利于有效监督和保证审判质量。权力失去监督, 我国传统审判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作为下级的法官必须 就会被滥用。在传统审判管理制度下,对领导审批的案件的 服从作为上级的院、庭长的管理。庭级以上领导不亲自审案, 监督也就软弱无力,监督部门形同虚设。另外,由于对审判工 但有权对案件的立案、审理日期、财产保全、审理程序等作出 作的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对案件的管理也是多头管理,没 安排,特别是拥有对审判组织所审案件的审批权和裁判文书 有的、权威的、统一的案件监督管理机构,特别是没有以 的签发权,也就是拥有对案件的最终裁决权。具体参与审案 审判权行使的过程实施跟踪监督管理,导致法官普遍轻视诉 的合议庭法官、独任法官仅是开庭审理案件和做好相应的庭 讼程序。法官随意增减诉讼程序,任意延长开庭时间,久拖不 前、庭后工作而已,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判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审,久拖不决等违反程序的现象屡见不鲜。程序公正无从谈 无权作出决定,而必须向庭级以上领导层层请示汇报, 起,实体公正也就失去了保障。而且,由于审判质量责任很难 由领导层层审批。并且,这种管理一般是在分管副院长领导 落实到具体的法官身上,而由承办法官、院、庭长等人共同负 下以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各管一块”、“各自为阵”、“各行其 责,实际上谁也不负责任。没有责任也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 是”式的多头、互不关联的管理。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实体裁判 也就没有动力。法官往往依赖领导“把关”,疏于钻研业务,提 的正确,至于审理的过程和审理程序问题,领导并不重视,也 高素质,其责任感、创造性和敬业精神也就缺乏,审判质量和 不可能顾及。对案件的监督主要是通过法定的审判监督 审判效率就难有提高。 程序或对已结案件例行评查而作的“事后监督”。没有意识, 其六,不利于审判资源的充分利用。在传统审判管理制 没有机构,也没有制度或办法对案件审理的过程即程序环节 度下,法官不仅要开庭审理案件,而且要负责送达、调查等大 作同步的跟踪监督管理。案件质量责任因为“层层审批”的原 量的庭前准备工作以及整理卷宗、归档等繁杂的庭后工作, 因,一般不由具体审案的某个法官负责,往往由承办法官、庭 基本上是把一件案件从头办到尾。而没有根据案件审理过程 长、分管副院长、院长共同负责,或者由审判委员会集体负 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合理的分工。这就造成诉讼环节上存在的 责。一但出现错案,谁也不负责任,案件质量责任难以落实。 送达、整卷、归档等“简单重复动作”耗费了审判法官的宝贵 传统审判管理制度严重损害了审判公正与效率,束缚了审判 时间和智慧。既浪费了审判资源,又不利于法官用其所长,集 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精力做好庭审工作和研究适用法律,其结果必然是审判效 其一,不利于法官审判。法官审判要求法官不仅 率低下。 要审理案件,而且要作出裁判,只服从法律,而不受非法因素的 (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以现代审判管理制度应有的价 干扰,我国传统审判管理制中法官审案、领导批案、下级服从上 值取向为依据 级的做法则把审理权与裁判权分离开来,审者不判,判者不审, 研究和认识审判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是审判管理制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6 口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改革与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所谓价值取向就是应当遵循的集 不同环节实行科学、合理、明确的分工.减少“重复劳动”,实 中反映审判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基本原则。只有在正确的价值 现对审判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消除“层层报批”等违法、多余 取向前提下,审判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的办案环节,以缩短办案周期;要充分运用信息化等现代科 1、保障法官审判原则。 技手段,保障审判活动的快速运转;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法官 人民审判案件是以法定的审判组织(合议庭和独任 业务素质,做到对审判活动驾轻就熟,以提高工作效率。现代 庭)进行的,而审判组织如合议庭是由法官构成的,而独任庭 审判管理制度必然追求审判廉洁。“司法廉洁事关人民 纯粹就是法官个人审判。因此,不参加审判组织的任何人对案 的社会形象,事关人民裁判的社会公信度,从根本上说, 件作出裁判结论都是于法无据的,院、庭长只有作为法官个体 事关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信任和支持” 。审判 参加审判组织审案,才对案件有发言权和最终裁判权。1995 廉洁,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审判管理制度本 年颁布的《法官法》第8条第(2)项对法官审判作出是明 身设计得科学、合理、严密,没有缺陷和漏洞,使司法不公行 确规定,即法官享有“依法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 为或司法行为无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是指有一套能够有 和个人干涉”的权利。“审判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要 效保障法官公正行使审判权的监督制约机制。这不仅要 借助每个审判组织即具体的法官对案件的公正审判来体 求进一步完善落实内部已有的案件质量评查、错案责任 现,没有法官的也就谈不上的”i21。基于上述认 追究等事后监督制度,而且要特别重视对审理程序的跟踪监 识和理念,传统审判管理制度中“领导批案”等妨害法官 督。通过对程序进程的跟踪监督,及时查处和纠正违反程序 审判的错误做法必须废除。应当将法官依法享有的审理 的行为,保障案件依法审理和裁判,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 权、裁判权归还法官。彻底落实法官的法定权利,保障法 审判工作的廉洁。 官审判,是审判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 2、保障司法公正原则。 三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层含义,程序公正 和实体公正是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程序就是生产 (一)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特点 线,实体裁判就是程序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要程序手段已经用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与传统审判管理制度相比较具有以 尽,程序权利已经实现,法官除运用其良知和技能外,已经没 下主要特点: 有其他工作方式,法官经过严格的程序所作出的实体裁判也 1、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主体具有专门性和惟一性。 就最大限度地接近公正了”f31。因此可以说,程序公正是实体 传统审判管理制度实行的是“各管一块”、“各自为阵”、 公正的必由之路,没有程序的公正,也就不会有实体的公正。 “各行其是”式的多头管理。而审判流程管理实行的是由立案 基于上述认识和理念,必须摒弃传统审判管理制度中“重实 庭集中统一管理。这也就表明了管理主体的专门性和惟一 体,轻程序”等错误做法,做到实体与程序并重。法官要严格按 性。即整个的案件审理活动的管理权集中在立案庭.其 照法定的程序审理案件,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各个审理环 他办案庭则没有这个权力,而只有服从立案庭管理的义务。 节具体的操作程序,要按照法律的原则规定,从有利于实现程 即使院长、副院长,也只能是遵照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 序公正的角度出发作科学、合法、合理、严密的界定,做到有法 规定,通过指导立案庭工作而实现对案件的管理,而不能象 可依,有章可循,杜绝程序上的随意性。严格程序必然要求设 以前那样直接对案件的审理任意发出指令。 立专门的、统一的管理机构,对审判程序作严格的跟踪监督管 2、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对象是诉讼程序。 理,以填补传统审判管理制度中对程序监督的缺失。 传统审判管理制度主要是通过审批案件而实现对实体 3、保障公开审判原则。 裁判的管理。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是对案件审理的过程进行 “公开审判作为对秘密审判和刑讯逼供的否定,是世界各 管理,从本质上说是对审理程序的管理,而不是对法官实体 国所承认和普遍推行的最公正、最文明的审判方式和诉讼程 裁判的管理。如果赋予立案庭实体裁判管理权,就必然要求 序”H1。公开审判应包括审理场合公开、审理过程公开和裁判 的裁判都要报立案庭审查批准,就必然会重蹈传统审判 结果公开三个方面的要素。任何未经审理“先定后审”,未经公 管理制度中行政干预审判,影响法官审判的覆辙。 开举证、质证而“暗箱操作”,认定等一切有违公开审判原则的 3、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管理方式是跟踪监督管理。 传统做法都必须予以否定和排斥。要由“暗箱操作”转变为“阳 传统审判管理制度实行的是“过去完成时”式的事后监 光操作”。法官应严格循着程序的规定“按部就班”,任何程序环 督管理。它是被动的、静态的、间断的管理。而案件审理流程 节上的忽略或超越都是对公开审判制度的损害。 管理的管理方式是“现在进行时”式的跟踪监督管理。即随着 4、保障审判高效、廉洁原则。 案件审理的进程,对各个办案环节是否按照法定或指定程序 “效率,是指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即 运作进行同步的跟踪监督管理,发现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责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 令改正、催办、督办等措施,及时予以纠正。因此,它是主动 取得最大的效果”15】。追求审判高效,把诉讼成本降到最低限 的、动态的、全过程的管理。 度,这不仅是当事人的强烈要求,也是自身的迫切需要。 4、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管理手段现代化。 传统审判管理制度下案件久拖不审、久拖不决、审判效率低下 传统审判管理制度主要依靠经验和手工操作对案件进 的弊端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抨击。审判高效,要求改变以前法 行监督管理,其结果是管理低效、滞后和混乱。案件审理流程 官把一件案件从头办到尾的习惯作法,对案件审理过程中的 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管理,通过运用计算机联网等高新科技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8卷第3期 李强:论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口127 段实现对审理过程的监控、信息传递和数据统计,就能够极 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5、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司法公正和高效。 传统审判管理制度追求的是片面的实体裁判公正,案件 审理流程管理的直接目的是通过对具体审判环节操作程序 的规范、监督和管理实现程序公正,达到以程序公正促进实 体裁判公正的目的。同时,通过合理划分审判阶段和环节,优 化审判资源配置,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等措施,必然实现传 统审判管理制度所达不到的快速和高效。 居全潍坊市之首,同时案件质量不断提高,上诉案件发 回重审、改判率低于10%,处于全潍坊市的最低位次。 1999年结案比1995年结案增加了一倍,但办案经费仍维持 在1995年的32万元左右,诉讼成本明显下降” 。重庆市第三 中级人民2000年实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后,依法立案 率达100%,结案率达96.32%,诉论案件仅有2件因法定原 因超期审结。平均个案结案周期由以前的2个多月下降到 40.6天,当庭宣判率达到55%,有的法官日开庭审案3至4 件,有5位法官年结案数在100件以上。办案质量也显著提 高,全院上诉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比往年大幅度下降,且无 一(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能够从制度上克服传统审判管 理制度的种种弊端,对提高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和队伍 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保障审判廉洁和公正。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实现了对审判阶段和审判环节的合 理划分,使审判权力得以层层分解,特别是程序控制权与审 理裁判权的分离,形成了分工协作,分权制衡的良好机制,有 利于遏制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司法现象,保证审判 廉洁,促进司法公正。 件错案发生 1。 实践有力证明,实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能够保证审判 工作的、公正、公开、廉洁和高效,是符合现代审判工作 的规律和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审判管理新办法。它 预示了我国审判管理制度改革的走向,必将成为我国现行审 判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构建和推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必须思想,更新观念 2、有利于提高审判的社会公信力。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强化了诉讼程序的监督,规范了审判 秩序,使审判工作走上了以程序公正促进实体公正的正确轨 道,有利于保证案件质量,有利于保持的良好形象,提高 审判的社会公信力。 3、有利于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实现了审判资源的优化配置,形 成了大立案、精审判、强执行、重监督的审判工作新格局,使 改革的问题首先是思想和观念的问题。只有思想, 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树立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新思想、新 观念,才能产生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行动。案件审理流程管理 作为一个新事物,在其构建和推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 受到传统、保守、机械和封闭的司法理念和旧习惯的抵制。有 的认为改革触动了切身的既得利益,表示坚决反对;有的认 为改革带来了工作的压力而难以接受等等。构建和推行案件 审理流程管理首先要实现管理观念从权力本位向服务本位 的转变。审判管理具有一定的监督权、指挥权和管理权,但审 判管理是为了保障审判活动的公正与高效,就其本质而言是 为审判活动服务的。立案庭工作人员应当有为审判法官服 务、为当事人服务、为审判活动服务的公仆思想,不计得失、 千方百计地为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提供保障。那 种认为立案庭无审判权、低人一等而不尽职守的观念是错误 而有害的;那种认为立案庭是“管法官的官”而任意行使监 督、指挥、管理职权的观念同样是错误而有害的。如果说立案 庭是为审判庭服务的,那么审判庭也是为当事人服务的。从 各项职能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4、有利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使的各部门、各环节职能清晰、 职责明确、管理科学,特别是实现了法官权力与责任的统 一。能够有效地增强法官的工作责任心和提高其工作积极 性,能够激励法官钻研业务,提高素质,从而使队伍整体 素质得以增强。 5、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解决了内部庭室工作交叉、重 叠、人浮于事等问题,实现了人力的有效利用,并且,通过对 车辆等办案装备的统一调配,实现了对办案装备的高效使 用,避免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优化了资源配置,降 全局的角度看,整个人民的工作都是为改革、发展、稳定 的大局服务的。因此,只有牢固树立服务的观念,才能正确对 待改革带来的岗位调整、权力分解、利益冲突等问题。其次, 人民推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也会面临当事人、律师、公 诉机关等外部因素的不理解。为此,人民就应当加强对 低了诉讼成本。 6、有利于审判工作的科学决策。 领导决策以往主要依靠司法经验和下属工作汇报, 其决策往往脱离实际,贻误工作。实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后,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宣传力度,使当事人、律师、公诉机关等 了解其内容,认识其意义,认同其价值,从而支持、配合人民 的改革工作,并在诉讼中遵守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各项 规定。只有做到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认识统一,人民 的案件审理流程管理才能得以顺利推行。 (二)必须与其他改革措施配套推进 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审判管理制度的改革也不是孤立 的。推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必然要求对审判资源进行合理配 置,对人员结构进行重新组合,而这正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 作为审判管理中心的立案庭,能够随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全 面、准确的信息资料,领导决策就有了科学的依据,其决策就 能够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特点和实际,保证审判工作健 康发展。 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重要意义还得到了实践成效的有 力佐证。山东省寿光市实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后,1999 年审结各类案件10890件,同比增长43.8%,案件平均审限 期缩短26.8天,且无一起超审限案件,全院人均结案72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8 口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要内容和任务;推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必然要求合议庭、独 这些因素都必然要求对案件审理流程管理不断加以规范、补 任庭等审判组织依法、、公开、高效地行使审判权,必然 充和完善。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自2000年7月试行案 要求审判委员会跟上改革的需要,对案件讨论的范围作严格 件审理流程管理以后,出现了诸如排期开庭时间是以立案时 界定,对讨论的程序作严格规范等等,而这些都是审判组织 间为先后顺序还是以送达时间为先后顺序安排、追加当事人 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因此,如果没有人事制度改革,审判组织 由哪个部门办理、案件管辖权在哪个环节解决等大量的具体 改革、司法改革等若干配套改革措施作保障,做到审判 问题,审委会逐个研究解决,先后出台了《立案庭案件审理流 管理制度改革与其它相关改革措施整体推进.相互促进,案 程管理运行规程》和《案件审理流程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等 件审理流程管理的构建和推行就不可能实现。 文件,拾遗补缺,对运作中出现的若干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作 (三)必须对“流程管理者”进行有效监督 了补充、完善性的规定,对《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办法(试行)》 立案庭能否正确履行职责,关系到案件审理流程管理的 作了细化和充实,使该院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办法更完善、更 成败。因此,重视对立案庭的监督,促进立案庭履行好应有的 规范、更科学,更切合实际l9l。实践再次证明,只有经过实践 职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笔者考察,许多实行案件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探索的过程,案件审 审理流程管理后,注重了发挥立案庭对审判活动的监督管理 理流程管理才会不断升华,日臻成熟,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 作用,而忽视了对作为“管理者”的立案庭的监督,引发了许 势下的审判工作的需要。 多新的问题。例如,虽然减少了当事人、律师与审判法官的接 触和交往,却又出现了立案庭人员与当事人、律师接触和交 【参考文献1 往的情况;还出现了立案庭与当事人共同选择“关系法官”审 判以及随意送达、随意保全、随意排期、随意确定简易程序等 【1】《人民五年改革纲要》第8条规定:“建立科学的案件 新问题,新的司法现象又从此滋生。这正是对立案庭监 审理流程管理制度,由专门机构根据各类案件在审理流 督不力的恶果。加强对立案庭的监督,首先要充分发挥案件 程中的不同环节,对立案、送达、开庭、结案等不同审理 审理流程管理本身具有的分权制约的作用,立案庭内部各小 阶段进行跟踪管理,保证案件审理工作的公正、高效。” 组之间、立案庭与审判庭、执行庭之间都要相互监督,要敢于 【2】[4】王利民,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揭露和抵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其次,要运用案件审理流程 2000,317、322、 管理监督卡这个载体来实现监督。也就是立案、送达、排期、 [3】蒋惠岭,论司法的程序性与司法改革[J】、人民司法, 审理、裁判、结案等各个审理环节的工作人员随案件流程分 1999,(7)、 别记载各自的工作情况,最后交付检查,并汇总分析成管理 [5】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M】、北京:中国大学出版 通报,公开接受全院的监督。第三,对违反案件审理流程管理 社,1993,273. 的行为要严格追究责任,对“管理者”更应从重处罚。 [6】尉建行.在全国系统“人民满意的好,人民满意 (四)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和完善 的好法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R】、2001—01—05.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在构建推行实 【7】宋令友.关于赴上海、山东等地考察有关审判流程 践中不可能一成不变,不可能完美无缺。这不仅因为案件审 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R】、2000—04—04 理流程管理是新生事物,对审判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时不可能 【8¨9】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谨慎运作,逐步规范,努 全部涵盖,一时不可能完全成熟,而且因为社会在不断向前 力使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发挥更大功效[R】、 发展.审判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会不断出现。 On the Flow Management of Case Trial LI Qiang (The Third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Chongqing 408000,China) Abstract: Establishing scientiifc lfow management system of case tirla is the major work of the people’S court、In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tiral management system,flow management of case trial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un— derstand its main contents,functioning modes,value orientations,features,signiifcance and the problems that may emerge during its application and to keep exploring and perfecting the mode and methods of lfow management of case trial、 Key words:the people’S court;case tiral;flow management;tiral system [责任编辑:莫远明] [本期英文编辑:曾文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