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业务]硅谷优势

[业务]硅谷优势

来源:刀刀网
0

硅谷优势

0

在今天这样的网络经济时代,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硅谷,硅谷有许多真实的故事——聪明的幸运儿昨天白手起家,今日富可敌国;新兴企业如星辰般升起或陨落„„

00

硅谷是位于加利福尼亚中部旧金山至圣何塞之间的一个长100公里,宽15公里的地带,斯坦福大学座落其间。20世纪60年代硅谷开始崛起,成为20世纪后期技术的发源地和高科技园区的象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世界各地纷纷效仿,建立了许多硅谷外的硅谷,然而大多不尽如人意,与真正的硅谷相差甚远。那么究竟硅谷为何在世界上占有这样的重要地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成就,又是凭何优势?诸如此类的诸多问题引起我们对硅谷模式的思考。

00

1994年,美国学者安纳利·萨克森宁(Annalee saxenian)在《硅谷优势》一书中,对造成美国两个高新技术园区硅谷和128公路周围高科技园区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作了深刻的分析后认为:人们,包括硅谷人,往往没有意识到硅谷那种合作与竞争的不寻常组合连同其他要素共同构成的制度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成就。也就是说,硅谷的成功更重要的程度上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和制度,而不仅仅是技术,它深深地根植于当地的社会体系中。在这一网络型体系中,信息、经验、文化共享,协作竞争,竞争激发创新,创新又需要合作,最终在协作竞争中产生巨大的虚拟规模经济和很强的整体竞争力,构成地区发展优势独有的魅力。它至少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因素: 1、敢于冒险的创业文化

00

硅谷最初的创业者很多来自中西部的小城镇,生活环境造就其反叛传统的个性。他们头脑中没有先天的条条框框,大胆追求,尽情尝试着各种技术和组织形式。他们大多20出头,在硅谷没有家庭,没有根基,也没有后顾之忧。而且,斯坦福大学开设的论述创业的课程极大地激励了他们对创业的兴趣,“史蒂文·乔布斯、威廉·休利特和我一样,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这些都使他们更容易选择冒险和实验,从而在硅谷形成一种独有的创业氛围。

00

00 2、工作的流动性强

这些身穿T恤衫牛仔裤的年轻人,从来没有想过在一个公司安分守己地干上一辈子。相反他们相信“三次加薪不如一次跳槽”,每一次跳槽意味着薪水增加10-15%。他们好象天生偏好跳槽,所以某人原来在“仙童”公司工作,后来跳槽了,没过多久又回到“仙童”公司而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感觉;“仙童”公司似乎也并不在乎,还象以前一样对待他。这在别的地方不可思议,但在硅谷却不是新鲜事。一位经理在招聘员工时发现一个人24个月内竟先后在15个公司干过活,他意味深长地说:“我讨厌你,但我招聘你”。人才的快速流动开辟了技术信息在个体间传播交流的一个通道。

3.宽松的制度环境

00

00

美国是一联邦制国家,各州法律并不完全一致,通常为防止公司商业机密的泄露,各州法律都规定雇员受雇时签一保证书,但加州的法律却不这样,这使公司在诉讼跳槽的雇员时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起诉耗时费力,得不偿失,使得人才流动较为容易。正如一位经理所说:“在这里,所有那些想换工作的人所要做的只不过是在清晨开车上班时;在那条原本要经过的马路上,把车拥进另一条车道就行了。”

4、对失败的宽容态度

00

在硅谷,失败和成功同样受人尊重。由于科技型小企业具有高风险性,创业失败者远多于成功者,这一比例大概是10:1。如《商业周刊》上所说:“如果每一次失败的投资都会留下一个阴魂的话,那么硅谷的天空一定布满了失意而去的新创公司的幽灵”。所幸的是与其他地方不同,这儿允许失败,办一家公司失败了没关系,再开一家好了,不必为此而尴尬和惭愧,也没人说你是“窝囊废”。这种对失败超乎容忍的气氛,使每个人都对办公司跃跃欲试。在硅谷,英雄指的是那些敢于在事业上冒险几经失败后又获得成功的人。 5、正式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00

硅谷最初的创业者多与斯坦福大学有牵连,后来的创业者又与“仙童”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共同的缘源很容易形成一个准家族式的社会网络,加之工作的流动性,这样“我认识某人,我的朋友认识另外某人,通过我跟我的朋

友这层关系,我们这四个人郡可以彼此认识了”。尽管在生意场上是竞争对手,但走出办公室又是昔日的同窗或同事,所以信息的交流成为可能,甚至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交流的地点往往在诸如“马车轮”、“牧童女”这样的酒吧或餐馆。他们一边饮着加州的白葡萄酒一边闲聊,不是家常琐事,而是半导体、存储器和计算机某个模块的电路组成。或许这时他的竞争对手就坐在他的身边,但没关系,或许谈完后他会走过去同他的对手握握手。这种水平的、非等级化的交流更容易加强人们之间的合作,人们之间的信任超出了想象,其强烈的融入性在区域内迅速辐射,保障了技术知识在各种水平的公司和个体间快速畅通的流动。

6、分散决策的组织结构

00

在一个缺乏根深蒂固工业传统的环境里,硅谷的先辈们从一开始就努力适应创新的要求避免东海岸公司出现的集权制度,尝试着各种高度自治和分权的组织结构,创立了著名的“惠普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对个人能力的充分信任,极高程度的专业化自主性和优厚的福利。管理成为一种服务,使员工有机会受到来自公司内外技术与信息的刺激,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员工的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协作精神。 7、活跃的风险投资

00

风险投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动机,硅谷的倔起很大程度上靠其活跃的风险投资。70年代以来,硅谷的风险投资得以长足地发展,这有赖于其独特的运作机制。硅谷的风险资本家多是一些懂技术、会管理的退休工程师和前任企业家,他们有能力判断技术发展的未来走势、鉴别创业者的素质和创新价值。而别的地方则不同,风险资本家多来自金融界,对技术的发展缺乏远见卓识,不能有效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而投资表现出十分保守的倾向。硅谷的风险资本家还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和经验涉足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们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帮助企业寻找共同投资人,招募管理人员,出任董事,必要时甚至赶走创业者。这就大大地化解了风险,使风险投资得以高额回报,从而有能力投资更多的企业。 8、完善的基础设施

00

这里的基础设施当然包括如宽带网、各种娱乐场所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但这是可以移植的,而与此相似的软基础设施更能体现硅谷的优势。它包括与高技

术企业营运有关的商业基础设施。如设备供应商、零售商、会计师、律师、猎头公司、市场营销及租赁公司等专业公司和商业协会。这些专业技术公司常常由熟悉当地技术产业的个人来经营,在硅谷分散的产业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还有,就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基础设施。斯坦福大学鼓励以商业为导向的技术研究,通过荣誉合作项目积极建立学术界和产业界异乎寻常的伙伴关系,从而使科研与技术发展良性互动,构筑了硅谷独特的地区优势发展模式,为硅谷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0

硅谷优势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从硅谷倔起的经验来看,其优势在于独特的园区文化。我们国家也曾致力打造我们自己的硅谷――中关村硅谷。当初在设立这一开发区时,其初衷也是要再创一个“硅谷”。但是10多年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尽管中关村紧邻“北大、清华”,尽管它有国家的强大支撑,但它还是没有形成计算机产业基地,却成为了全国著名的“计算机销售市场”。当然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失败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只盯着物质资本或技术本身,而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到有利于人力资本作用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去,首要的问题是培育适宜园区发展的制度和文化。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味的模仿,因为全世界都在试图模仿,但终究都没法超越,甚至还达不到硅谷的水平。我们要做的或许是好好利用我们本身的优势,借鉴适宜于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硅谷优势”,争取打造一个兼众多优势于一体但又具有我国特色的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

学习《计算机文化及其创新启示》这门课体会很多。以前从来都不曾怎么涉及到计算机这个领域,因为一直都不怎么感兴趣,所以好多知识这方面的知识也很匮乏。但是学习这门课程让我对很多问题都有了改观,为了写作业,我也查阅了一些书籍,看了马云,马化腾,史玉柱这些网络公司的先驱人物,他们的创业史,从中得到了很多感想、启示。创业的确是艰难的,重要的是你对你所想要涉及的领域是否有足够的热情,是否能坚持下去。就像马云说的:“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不管你长得如何你都有可能成功。”也可以说只要你对它有足够的热情,只要你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只要你能坚持,能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就一定有成功的可能。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

00

但后天很美好,我们能做的,就是一定不要死在明天晚上!

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