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12期 2013年l2月 中 国 矿 业 CHINA MINING MAGAZINE V0L 22,NO.12 Dec. 2Ol3 枣矿集团安全管理模式研究——“三三三"管理模式 杨列宁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向我们暗示着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 生产形势严峻,追根溯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介绍了枣矿集团的安全管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新模式——“三三三”管理,即“三基”建设、“三化”管理、“三个亮点”。其中,“三基”建设是“三三三”管理文 化品牌的一块重要基石,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三化”管理是“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载体,是企业“管理树”的一条“主干”。“三个亮点”工程是企业“三三三”管理文化品 牌的最高级表现形式,位于“管理树”的顶端,是展现企业文化风貌的“树冠”。最后指出了枣矿集团“三三 三”管理模式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管理;枣矿集团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3)12—0033 04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Study on safety management model in Zaozhuang mine:“333’’management model YANG Lie-ning (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在很长时间内占据中 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75 左右n]。随着煤炭工 煤矿企业的难题。从煤矿事故调查结果看,主要与 煤矿企业管理不善和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有关 ]。 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 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我国煤炭产业生产力发展水 平不均衡,安全生产工作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低等原 因,造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总量居高 因此,进一步探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并分析相 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对于贯彻“安全发展”的科学理 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煤矿安全管 理长效机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不下。因此,如何控制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成为 1 煤矿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党和国家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相当重视,我 收稿日期:2013-07—03 作者简介:杨列宁(1968一),男,汉族,山东滕州人,天津大学管理学 国的工矿企业安全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着不 同的管理模式。在1949年建国之初的《共同纲领》 院博士研究生,曾任山东枣矿集团新安煤矿矿长,现任亿利资源集团 有限公司副总裁。 中,就强调指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生 产问题。同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煤炭企业会 34 中国矿业 第22卷 议上,明确提出了在职工中开展保安教育,树立“安 全第一”的思想。 20世纪50~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体系,颁 布了“三大规程”和“五项规定”【 。70年代在劳动 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事故管理体系,提出事故处理 的“三不放过”原则。8O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 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引进了先进的安全管理 方法,最主要的是系统安全工程理论,开创了安全工 作的新局面。进入90年代,我国颁布了第一部有关 安全生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同 时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经济学、风险 分析与安全评价等学科逐渐被认识和引用,国外的 一些安全管理体系也逐渐在国内开展,如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体系(()HSMS)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HSEMS)等 。 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安全管理方法较多,如由南 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N()sA)安全管理体系发展而 来的管理方法、南非安瑞康国际风险管理顾问有限 公司(IRCA)的风险管理方法、美国的万全管理体系 发展而来的安全管理方法以及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健 康安全(0sHMs)管理体系,这些管理方法体系各有 其优缺点 ]。 2枣矿集团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2.1枣矿集团背景 枣矿集团是全国500强工业企业,位列中国煤 炭企业100强,中国企业纳税100佳,山东省重点煤 炭企业中位居第2位。现辖有枣陶、官桥、滕南、滕 北四个煤田,分别位于枣庄、济宁两市境内,面积 6000km。。现有生产矿井13对。截至2006年底累 计探明资源量18.12亿t,保有资源量l4.95亿t, 可采储量5.16亿t。主要煤种为肥煤、1/3焦煤、气 煤、气肥煤等。品种有冶炼精煤、优质洗动力煤、混 煤、洗混煤、煤泥、水煤浆等。具有低灰、低硫、 发热量高、黏结性强等特点。产品内销十几个省 市,出口日本、韩国、朝鲜、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与国内外4O多家用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 是全国十三个重要的优质煤生产基地和全国四大出 口煤基地之一。 枣矿“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不仅给枣矿的经济 发展创造了稳固的基础,而且为建设富美和谐矿区 提供了措施和保障,不仅提升了枣矿知名度,更引发 了全国煤矿乃至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国务 院国资委、国家安监总局、中煤政研会等有关领导多 次前来考察。国内外、行业内外有7万余人次前来 参 见. 2.2“三基”建设: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之“根” “三基”建设即基层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基础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基本功建设(技术管 理体系建设),是枣矿“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切入 点。在枣矿的整体战略部署中,“三基”建设是“ _=. 三”管理文化品牌的一块重要基石,是枣矿生存的 “根本”。三个体系相互又相互协同。 基础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各项安全质量管理制 度、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将安全视为煤矿的天字号 大事,看作企业的第一政治、矿井的第一效益、干部 的第一责任、职工的第一福利、家庭的第一幸福。在 此基础上,把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了采掘一线 和生产现场的最前沿,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了安 全工作的基础工程,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现场。安全 生产管理体系是枣矿整个管理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 之一,它将健康、安全和环境三种密切相关的管理体 系科学地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丫 一个基础性的保障机制。 基层建设的重点是抓区队、抓班组、抓专业技术 队伍和安监队伍建设。具体表现对基层班组职能的 加强。把基层班组视为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把基 层班组长视为战斗在前沿阵地上的“兵头将尾”。让 安全生产方针、、法规、措施落实到生产班组这 个显示终端,从而筑牢了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 基本功建设的重点是抓干部职T操作技能、业 务技能和处理各类事故技能的提升。具体表现为 “以人为本”抓基本功,真正把员工看做是安全生产 的主体,以调动每个员1二的积极性为根本,营造一种 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实现安全文化 理念内化于心;通过制定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形成安 全制度体系,实现安全文化固化于制;通过学习型组 织建设和技术创新,实现安全文化外化于行。 在煤炭生产实践中,枣矿始终坚持“关口前移筑 牢质量管理基础,重心下移激活基层班组活力,以人 为本实施全方位精细管理”,持续不懈、不断探索,最 终形成了以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为核心的“j基” 特色安全管理文化。 2.3“三化”管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之“干” 中国的煤矿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 来,管理粗放、效益低下、人浮于事,浪费严重等现象 十分普遍。当今社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 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新的管理 机制,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 枣矿实施的“三化”管理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 第12期 杨列宁:枣矿集团安全管理模式研究——“三三三”管理模式 题。在枣矿,有一道独特景观令人耳目一新:员工们 行走在矿区,两人会自觉走成一列,三人以上会自动 成为一路纵队——这个典型细节是枣矿集团推行 “三化”管理打造强势企业的一个剪影。枣矿集团针 对煤炭生产粗放型作业的特殊性,把一系列现代化 管理理念、手段与企业文化紧密融合,探索和总结出 了以准军事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精细化考核为主要 内容的管理模式。“三化”管理是“三三三”管理文化 品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枣矿管理创新的基本载体, 是枣矿“管理树”的一条“主干”。 准军事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精细化考核,是企 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最根本的长效机制。精细化 是市场化运作、准军事化管理的前提;市场化运作是 推动精细化考核和准军事化管理的动力之源;准军 事化管理是落实精细化考核、运作市场化的内在要 求和组织保证l6]。“三化”具有引导激励和约束企业 行为,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良性循环的基本功能, 为确保“三化”运作落到实处,枣矿结合实际,创新管 理形成了一整套运作机制。 2.4“三个亮点”:提升企业安全文化之“标” “三个亮点”是指质量标准化、企业文化建设和 环境面貌综合治理。多少年来,煤炭工业发展基本 上走的是一条管理粗放、文化落后、重生产轻治理的 数量速度型道路。枣矿和大多数煤矿企业一样,在 质量标准化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欠账大的问题。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以偏概全、认识不足、管理单 一,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来规范和约束企 业及员工,导致企业制度缺乏连贯性,员工思想比较 混乱。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黑脏乱差是煤矿企业 的一大通病。 枣矿认为,搞好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安全生 产和文明生产的前提,越是基础差,越是要大搞质量 标准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之魂,没有一 个先进的企业文化做支撑,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必 须打造符合枣矿集团实际的先进企业文化来激发内 部活力;环境综合治理是改变煤矿脏乱差面貌、塑造 煤炭企业崭新形象、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建设 富美和谐矿区的需要。自此,以质量标准化、企业文 化、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亮点”建设逐 渐形成并在矿区全面推开。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管理需要文化推动,文化需要管理支撑。文化是无 形的,更是有形的,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企业、影 响个体。枣矿的企业文化主要包含了安全文化、质 量文化、人才文化、科技文化、经营文化、环境文化、 团队文化等方面,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 进,共同汇聚成了“品牌文化”。应该说,企业管理的 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企业之间最核心的竞争是文 化竞争,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境界,更 是一种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先进生产力。 环境综合治理枣矿环境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枣矿通过井上、井下两个环境整治,使员工在环境的 维护中培育出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精神理念,在整洁 的环境中接受环境的陶冶熏陶,促进了和谐矿区的 建设步伐。 企业文化是灵魂,质量标准化是根基,环境综合 治理则是“三个亮点”最具体的外在表现。“三个亮 点”工程是枣矿“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最高级表 现形式,位于“管理树”的顶端,是展现企业文化风貌 的“树冠”¨7]。 2.5 枣矿“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创新价值 枣矿“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创新价值体现在 以下方面。 第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产生 和保持的前提是和机制的创新,归根结底体现 为企业自己的创新能力,它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 新、价值仓U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机制创新等等。 而创新的重点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方面。企 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还面临着再培育和提升的 问题。否则,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发 展,核心竞争力也会失去竞争优势。因此,企业若想 长久保持核心竞争力,也得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持续 不断的创新,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和提升,以 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枣矿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以“三 基”建设、“三化”管理、“三个亮点”为组成部分的“三 三三”管理文化品牌,形成了富有枣矿特征的精细化 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创新推动跨越发展。枣矿“三三三”管理 文化品牌,是在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上,实 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是管理实践中继 承与创新的产物,是理论探索与大胆实践的产物,是 企业领导决策思维与员工具体行动相结合的产物, 有着广泛的感召力、亲和力和生命力,体现了“实际、 实用、实效”的原则,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构成了内 涵丰富的管理体系。“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代表了 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标志着枣矿进入了 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表现在四个方面:安全形势 持续稳定、煤炭主业迅猛发展、非煤产业鼎立半壁江 山、走出去战略稳健推进。 中国矿业 枣矿“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创新意义在于: 第一,它是继承与创新的产物,有着强烈的感召 力。它的实践、它的品位给大家的启示非常深刻。 为目标。 第22卷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 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 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 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煤 “三三三”里面很多都是基层单位一些好的企业管理 传统,“三基”本身就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的不断探索,“三 个亮点”通过逐渐的摸索,同时也呈现出了效果。所 以它是继承与创新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第二,它是理论探索与大胆实践的产物,具有很 矿企业将精细化管理引入日常生产和销售中,突破 传统管理模式,从过去经验型管理的模式中跳m来, 向分析型管理转变,用数字分析说话、用数字分析决 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之势。 强的生命力。管理的理论在创新,更重要的在于大 胆实践,而且这种实践是群众当中创造,是一个矿一 个矿创造出来,集团公司加以总结提炼,升华为管理 文化,成为一种管理的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枣矿精细化管理成功的经验表明,推行精细化 管理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人的行为规范高效、设备 良好运转、创新能力强劲、安全形势稳定、经济利益 不断攀升、企业收入连续增长,所有这些,充分展示 了推行精细化管理不同凡响的力量。 参考文献 王哗.浅析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J].华北科技 学院学报,2005,2(1):1o7】09. 第三,它是领导决策思维与员工工作实践的产 物,具有良好的亲和力。这里面既有领导的思维,还 I 有企业家治理企业的构想,更重要的是它又有丰富 的群众实践,这两者结合起来,所提出的这些管理文 化具有亲和力,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也能得到群众 的接受,也能够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进而规范企业 的行为。 蔡卫,马尚权.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煤炭科学 技术,2004,32(I 2):74 76. 吴宗之.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M].北京:中围犬百科 全书出版社,2006:126—141. 从粗放转向精细,致力于管理的标准化、量化, 从行为的规范化、流程的精细化,权责落实的数据化 入手,枣矿“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开拓性实践预 示着中国煤矿精细化管理时代的到来。 2.6 枣矿“j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现实意义 吴晓煌,付建华,梁嘉馄,等.煤矿安全管理与监察T作指导 [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I 13. http://www.ccmsn.cn/(中国煤炭安全网). 陈连军.《安全生产法》与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J].【{l同 矿业,2009,18(5):35-41. 基于对传统粗放式管理弊端的反思和对新型管 理理念重要性的认识,枣矿建立起“三三三”管理文 化品牌,将精细化管理引入日常生产和销售中,强调 郭华.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浅论铜川矿务局煤 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c].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 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数量化和精确性,并将管理的标准化、精确化作为作 来米米米米柴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 (上接第2O页) [3]邢志良.煤炭生产中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 2O1o,19(3):44 47. 产管理中协同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将协同学理论和 工程生命周期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煤矿井下工程管 理实践之中,使得理论与企业实际能够密切结合,对 系统优化现有煤矿生产管理方式、增加煤矿井下工 程全生命周期的协调性、提高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 和劳动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对煤 余力,左美云.协同管理模式理论框架研究EJ3.中国人民大学 学报,2006(3):68—73. 苏接明,郭金山.现代煤矿项目管理理论在西部煤矿的应用 EJ].煤炭科学技术,2008(12):1 05一107. 杨建平,王建平.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型的研究[j].建筑经 济,goo8(3):67 69. 矿井下工程协同的研究是初步探索,更广泛与更深 入的研究与实证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 。 参考文献 [1] 白烈湖.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EJ].甘肃社会科学,2007(5): 228 23O. 丰景春.洪玉振,张晶,等.关于项目群全生命周期的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0(9):38—40. 丰景春,曹为民,程德虎,等.项目组合的全生命周期研究[J]. 项目管理技术,2009(i0):18-23. 桑涛,罗福周.基于系统集成理论的建设项目管理与实施研究 一 EJ3.建筑经济,2008(8):70 72. 刘长洲.浅谈矿山的丁程管理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同矿 、I ,1 999,I8(S1):93 97. [2] 冬伯文,石玉凤.基于煤炭资源的煤炭企业生产要素协同研究 EJ].中圈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