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备课组长:张岸良
一、指导思想
1、落实科组“以人文本”的教育思想、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关注课组教师成长与发展,为本级历史教学质量跃上新台阶而努力!
2、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必修3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3基础会考知识学习工作。
3、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锻炼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汲取营养,达到渊博学识、提高自身修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4、在抓好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二历史的学习。
二、教材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为教材,以人教社《高中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参。
三、教学内容
教材按历史必修3,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四、教学要求
1、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工作(每周至少两次),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2、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
3、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引入新教法(认真研究、学习、实践校长室推荐的十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优化课型结构,提高课堂效益。组织课组成员上好常规课、讲评课。
5、强化高二学生的学法与考法研究。
6、密切配合科组计划,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听课评课、撰写教学心得。
7、加强教案、改作的监督、检查。
五、课程教学安排
第1-4周文科完成必修3第一单元教学任务及测试,理科完成必修3第一、二单元学习任务。
第5-7周文科完成必修3第二、三单元教学任务及测试,理科完成必修3第三、四单元学
习任务。
第8-9周文科完成必修3第三单元教学任务、中考复习、中考。
第10周讲评中考试卷。
第11-13周文科完成必修3第四、五单元教学任务及测试,理科完成必修3第五、六单元学习任务。
第14-15周文科完成必修3第六、七单元教学任务及测试,理科完成必修3第七、八单元学习任务。
第16-18周文科完成必修3第八单元教学任务及测试、末考复习,理科复习必修3.
第19周文科复习、期末考试,理科复习、期末考试。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文综备课组工作计划
备课组长:张岸良
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继续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根据校长室和教研室本学期教学工作要点,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教学教法,积极开展各类理论学习与教法、学法、考法、研讨活动,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文综(政史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效益,落实“高质
量,有特色”的教学目标要求,实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工作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二年级的文综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和完成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政史地)各科的集体备课检查、监督,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以学期教学进度为标准,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资料,统一练习,精选学习情景材料,扩充教学内容,有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了解掌握学情,开展创新班师生的交流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3、研究课标和现代教育思想,研究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和学科指导意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组内学术研讨,开展拓展型课程的集体备课活动。
4、规范集体备课制度。政史地各备课组成员由课组长选定地点,按集体备课工作要求,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备课要求做到超前或同步。
(二)加强高一高二高三互动教研,把握高考方向,交流高二会考的经验和课改经验与反思。针对会考备考和高考备考的经验和不足,以备课组为载体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抓常规教学——踏踏实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⑴、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引入新教法(认真研究、学习、实践校长室推荐的十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⑵、优化课型结构,提高课堂效益。组织课组成员上好常规课、讲评课。
⑶、强化高二学生的学法与考法研究。
⑷、密切配合科组计划,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听课评课、撰写教学心得。
⑸、加强教案、改作的监督、检查。
⑹、课堂上,做到精讲到位,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起从点、线、面、体(立体)的知识网络图,上课求质量不求速度,真正提高课堂实效。文科班创新班重抓培优扶尖,勤抓帮困促稳,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理科班及文科基础班根据考纲把握教学的难度,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
⑺、以印发资料或订定资料(《名师面对面》),布置适量作业,做到及时巩固。作业方式以书面作业为主;检查方式教研室检查与课组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政史地各备课组结合教研室工作安排,开展作业抽查。
⑻、通过单元测试、中考和试卷讲评,检验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每单元各备课组自行安排检测,检测时间和方式由课组长同科任教师协商决定。
⑼、加强听课评课,学习优点,指出不足,提高实效性。
按照学校教研室、科组要求,坚持听、评、上好每一节课,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及反思等方面科学、中肯、充分地交流,从而促进组内成员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以科研促教研。围绕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常规课、复习课、讲评课)、“优化教师教学方法”(十种教学方法)、“强化考纲、考法、考点的学习与研究”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以科研促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五)积极参加县市等单位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加强兄弟学校的教研交流。继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培养兴趣、挖掘潜能,提高学科素养。
三、教学进度及具体的集体备课活动安排(见政史地各课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