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规模经济下的高校扩招

浅谈规模经济下的高校扩招

来源:刀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4卷第113期 2008年6月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Huna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 Z.24 No.1l3 Jun.20o8 浅谈规模经济下的高校扩招 李瑞青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高校扩招实施后,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张,万学己成普遍现象。运用经济学中 规模经济的原理分析现有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并针对扩招带来的问题及如何更好提高高校办 学效益,从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 建议。 【关键词】规模经济;高等院校;扩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48(2008)03-0150-02 扩大招生后,我国高校的学生总数逐年增加。至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是1998年招收 108万人的5倍。高校的扩招一方面提高了高校的办学效 益;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过度,也给高校的教育教学 带来了教学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等 问题。针对高校扩招带来的问题如何更好的提高高校办学 效益这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 规模经济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最初提出了规模经济效 一许多流程中,规模的增大最终会达到一个极点,超过这一 点就会导致非效率。这可能是由于管理成本或控制成本变 得庞大而造成的。 在高校这一块可以这样理解:当学校规模小时,学校 对于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一般比较低;随着学校规模的扩 大,学校对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会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当 学校规模超过了一定范围后,由规模的扩大而导致的各类 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的速率将越来越缓慢。 二、规模经济理论的实践意义 研究规模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选择适当的规模以取得 最大的经济效益。以生产要素同产量的关系为例,可以说 明经济规模同经济效益的关系,主要途径是提高生产要素 专业化程度。例如假定原来一个工人使用一台车床生产 10种零件,当工人和车床的数量同时增至10倍时,如果 让一个工人使用一台车床专门生产一种零件,工人的熟练 程度将提高,更换刀具和材料的时间将更节省,产量的增 、益的思想。然而对规模经济问题进行深人研究与充分表述 是从马歇尔开始的,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他第一 次明确地提出了“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这一 概念。他认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 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械的使 用与改良、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厂商经营管理工作的 进一步划分。【J 交易费用学派的代表人科斯(1937)提出,厂商组 织管理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另一方面 又增加组织管理成本。而规模经济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厂 商规模增长而节约的交易费用大于组织管理费用的增长所 致。 引 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是有一定联系的。规模效益,即 加肯定大于10倍。当规模扩大到生产专业化的长处得到 充分利用,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规模收 益达到不变阶段。这时,生产要素增加一倍,产量也大致 增加一倍。但如果规模继续扩大,那么到一定程度以后, 规模收益将递减。其原因在于规模过大产生了协调上的困 难,同时还会引起单位成本增加,造成经济效益下降。 合理的经济规模之所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主要原 投入的规模增加对产出量的影响。对它们的认识应当区分 以下三种情况:第一,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表示所有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的同样比例的增加; 第二,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发生在 所有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水平以更大比例增加的时候;第 三,规模收益递减(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发生在所 有投入的均衡增加导致总产出以较小比例增加的时候。在 ・因是:(1)一定的经济规模的数量刚好使生产力系统功 能得到充分的发挥;(2)合理的规模使规模节约得以发 生;(3)最优经济规模有利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开展,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规模效益对高校扩招的影响 1、扩招显著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效益 收稿日期:2008—04—25 作者简介:李瑞青(1983一 ),女,湖南益阳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15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教学成本的节约。在扩招前,高校的办学资源 处于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当规模扩大后,其单位产出, 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产出的边际成本将远远低于其 平均成本,这是由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例如一个 教师给30个学生上课和给50个学生上课,从某种意义上 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更大,而不断 增加的高校毕业生要在有限岗位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此 外,当所有投入导致总产出以较小比例增加的时候甚至减 少时,不少高校毕业生迟迟不肯就业或选择继续深造。教 育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初次 就业率为70%,待业率为30%。2002年7月初,一次性 可以认为,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平均成本的下降,必然会 产生规模经济现象。2000年以前,由于校均规模普遍较 就业率约为65%,到2002年l2月就业率达80%。2003 小,即使在本科教学阶段,‘班级规模一般都是30或4o人 年一次就业率为50%,2OO4年一次性就业率为70%, 左右,而扩招后,一般大学上课时的班级规模都达到60 2005年一次性就业率为72.6%。 人以上。在这个扩展的过程中,投入往往是固定的,还是 四、减少高校扩招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间教室、一位教师上课。 (2)管理成本的节约。高校扩招前,对高校改革的 滞后集中在非教学人员的数量过多,这样必然就会带来管 理成本的上升,规模越小,分摊到每个学生上的管理成本 越高。扩招后,每个管理机构所管理的范围和层阶扩大 了,生均管理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而相应的管 理人员及后勤人员并没有明显增加。这样就必然带来生均 管理成本的下降。 (3)“分工”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亚当.斯密认为分 工能够提高效率,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高校 扩招往往伴随学科点的增加,这会产生几方面的效应:一 是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可以进行知识交流,多学科氛围有 利于学生获取多方面知识,不同专业学生可以进行交流, 这些交流降低了教师和学生学习和补充新知识的成本;二 是专业增多促使教师更加专注于某个方向的研究,专业化 程度的提高,将极大地改善教师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效 率;三是学科点增加,教学研究人员的增加会产生一批专 门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一般而言,由于分工更专业,其 科研产出的效率更高。 2、高校扩招带来的问题 经济效益并不总是同规模成正比。经济规模只有在一 定点上,经济效益才是最高的。大于或小于这一点,经济 效益都要下降。高校扩招也一样,高校扩招如果超过某个 点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I)教育资源不足。学校规模扩大,各类教育资源 的使用效率提高,当学校规模超过了一定范围后,由规模 的扩大而导致的各类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的速率将越来越缓 慢,这样会带来了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所大学扩招受 到土地、师资、教室、图书、实验条件等诸多方面资源的 。经过几年的不断扩招,许多高校出现了教育资源紧 张或严重不足的情况,这不仅了高校的发展,而且会 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 (2)教育质量下降。高校规模扩大后,一个教师要 承担更多的工作,教学设备也只有多次重复利用才能使其 单位产出的边际成本降低。招生数量的成倍增长,使每所 高校都面临着教育、教学两方面软硬件的严峻考验。一方 面校舍、实验室等一些必要硬件设施的缺乏,另~方面教 学、科研和科技产业这三支队伍从数量到质量的严重不 足,教学质量下滑。面对成倍增长的新生,及社会对 重点高校的衡量标准,已不仅是人才的培养,还有对地方 经济发展中科技含量的贡献,以及高校科技产业化的发展 等。这必然迫使高校把一部分优秀师资调配到适应当地经 济发展的科研及学校科技产业岗位上去,致使教学一线所 剩无几的优秀教师要承受更长时间满负荷教学的压力。 (3)毕业生就业困难。劳动力市场规模不变,高校 l、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扩招应该充分考虑学科特点,有些理科专业学习以实 验为主,只能小班学习。而其他一些学科100人上课和两 三百人上课差别不是太大,这些学科就可以采取大班的形 式授课,这不但可以节约师资和教学时间,节约成本,而 且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办大学城是解决教育资 源紧缺的有效策略。通过大学城把高等院校相对集中在一 起,这样各学校之间相互达成协议,就可以实现教育资源 的共享,比如图书、实验仪器、名牌课程甚至教师等。通 过这种形式,各高校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提高教育质量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体系应该是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规格、 类型、层次需求的多样化,个体学习需求也多样化,因此 提高教育的质量、培养多样化和高水平的毕业生是时代对 高校提出的要求。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 活动。学生参与科研,这样不仅节约了科研成本,还可以 把科研当作教学,打破课堂这一教学空间,让学生在 更广阔的空间中学习。另一方面,继续鼓励学生社团。学 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专业成立一定规模的团队, 团队成员面向全校学生积极策划相关活动,或邀请专家来 讲座,召开论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激起多元文化的碰 撞,共享学术资源,求同存异,在讨论和实践中获得成 长,在探索中激起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3、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毕业生就业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地区之间、 高校之间、专业之间、学历之间、用人单位之间的需求差 距拉大,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长线专业、低学历层次 的毕业生就业困难,部分传统产业用人单位需求不足等 等。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部门应该制定 一系列的支持。比如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工作、到基层 工作、到广大农村就业、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自主创业 等。只有各地区、各行业协调发展,国家才能进步,社会 才能和谐,否则就会出现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 效应”。 (编辑:王飚;校对:朱恒)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1oo~12O. [2]Coast,I乙The nature ofthefinn[J].Economica,1937,V0】 (4):386—4o5. [3]边绪奎.浅谈规模经济[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1991, (4):35—39. 1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