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1 《消息二则》同步检测(含答案)

精1 《消息二则》同步检测(含答案)

来源:刀刀网


同步检测

一、基础题。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渡江 摧枯拉朽 溃退 荻港 ....

( ) ( ) ( ) ( )

芜湖 锐不可当 歼灭 要塞 ....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坊线。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英勇善战,锐不可挡。

D.我已奸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

B.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C.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D.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撤退,毫无斗志。

4.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____________、战略家和理论家。

(2)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狭义的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__________”。 新闻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长江北岸人民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B.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二、阅读理解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的渡江区域。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杨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中对内容进行简要概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属于新闻基本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杨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歼灭”“击溃”省略一个是否可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消息中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dù cuī kuì dí

wú dāng jiān sài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字音的把握,根据字典查找正确的字音即可,注意“塞”是多音字,读sāi时,意思是堵,填满空隙,如堵塞漏洞。读sài时,意思是边界上险要地方,如要塞。读sè 时,意思是堵,填满空隙,用于若干书面语词,如闭塞。

2. B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字形的把握,根据字典查找正确的字形音即可,A项中“坊”应为“防”;C项中“挡”应为“当”;D项中“奸”应为“歼”。

3. 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D项中应将“撤退”改为“溃退”。撤退意思是从战场或冲突地方撤回,从阵地或占领区退出。“溃退”是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结合语境敌人失败逃跑,知道应该用“溃退”。

5. C

解析:本题是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C句中中间的句号应该是分号,因为前后两个句子是从两个方面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前后是并列关系的分句。

二、阅读理解题。

1.人民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的渡江区域。 导语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闻导语作用的理解,导语一般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作用是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所以简要概括主要内容的是导语部分“人民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的渡江区域。”

2. 不能省略一个,因为歼灭是指把敌人杀死,体现的是英勇杀敌的精神。击溃,指打垮;攻打使溃散。表现的是的英勇善战,打败了敌人。两个词语表现的是战场上两个情况,所以不能省略。

解析:本题是理解新闻语言的准确性,这两个词语意思不同,表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我们首先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分析两个词语表现的不同含义即可。

4. 第(2)句好。

因为“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

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不同语句的表达效果。我们可以先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通过对比两个句子不同词语的意思,很容易看出来第(2)个句子表达效果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