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纲中学化学教案 二O一O——二O一一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 §3-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教学目标 2、激发学生探究物质构成奥秘的欲望。 3、能力培养: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重点 建立微观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概念。 情景引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习新知识。 教学设计 重、难点解决措施教学借助多媒体和实验,能准确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引言】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许多化学反应,为什么物质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呢?物质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因是什么呢? 【设问】1、水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性质,为什么? 2、水和双氧水为什么性质不同? 3、金刚石和石墨为什么性质差异很大?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学 生 活 动 备注(个性化设计)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所有了解。这一章, 我们就是对物质构成的奥秘进行探索。进入一个微粒的世界。 【设问】盐放入水中,盐会看不见,水变咸了,为什么? 糖入入水中,糖也会看不见,水会变甜,为什么? 观察与思考】 1、展示一瓶高锰酸钾,取少量放在白纸上。 2、用研钵研碎高锰酸钾,放在纸上。 3、高锰酸钾溶于10mL水中,再倒入50mL水中。 讨论: 请你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能说明物质由微粒构成的例子。 提问: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 已成粉状的高锰酸钾是否还可以再分? 为什么烧杯中的全部液体最后全部呈紫红色? 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有哪些想法?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
张纲中学化学教案 二O一O——二O一一年度第一学期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设问】物质由微粒构成的,那么微粒有什么特性呢? 【演示】氨气微粒的运动 A: 观察现象 酚酞变红 酚酞也变红 学 生 活 动 备注(个性化设计) B: 讨论并回答: 浓氨水中微粒在不断运动,氨的微粒先运动到空气中,然后再从空气中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所以酚酞试液也变红。 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讨论并回答:湿衣服晾晒后变干了、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久置的酒酒味淡了,等等。 【提问】A中浓氨水滴入后溶液变红。为什么实验B中两杯溶液并没混合,而酚酞试液也变红?从这个实验说明了微粒具有什么特性? 【提问】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2
张纲中学化学教案 二O一O——二O一一年度第一学期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三、微粒之间有间隙 学 生 活 动 备注(个性化设计) 【演示】酒精和水混合体积变化 观察现象: 30cm长的玻璃管中先放一半水,然后再放混合后的体积小一半酒精,充分混合后,观察液面变化。 于两者之和。 【提问】为什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之 和?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思考: 隙。 【演示】用注射器压缩水和空气。 观察现象: 水不易被压缩,而 空气很容易被压缩 【提问】为什么水不易被压缩,而空气很讨论并回答: 容易被压缩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固体、液体微粒间的间隙较小,而液体微粒间的间隙较大,所以,空气易被压缩,在而水不易被压缩。 小结: 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大 温度越低,运动速率越小 3、微粒间存在一定间隙 而且温度越高,间隙越大 温度越低,间隙越小 作业:课本第61页1,2,3,4,5,6 物体热胀冷缩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隙发生变化,而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变 从微粒的观点来看, 纯净物是 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 构成的物质。 板书设计 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大 温度越低,运动速率越小 3、微粒间存在一定间隙 而且温度越高,间隙越大 温度越低,间隙越小 教学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