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5月)文综历史 (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5月)文综历史 (

来源:刀刀网
 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试题 文科综合试题

时量:150分钟 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成王是天下共主,其盟约会长期遵守 B.成书年代分封制尚稳固 C.周公辅成王体现了宗法制原则 D.周公与大公政治地位相等 【答案】C

考点:宗法制。周公辅政,体现的是宗法制的原则,宗法制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权力继承上有着明确的规定。ABD项说法本身错误。 25、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A.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打击 C.抑商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答案】C

考点:重农抑商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到“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可以分析出抑商执行有所松动,故本题选C项。A、B、D与材料无关。 26、《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

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③为君主出谋划策 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A.①② B.①②③ C.① 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考点: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可以看出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①正确;由“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可以分析出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正确;结合材料的理解可以看出这段材料是法家思想,是为君主出谋划策,③正确;④中君权神授的思想是到汉代董仲舒时期才提出的,与材料不符。故本题选B项,A、C、D不符合材料。 27、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学权威西塞罗说:“人们始终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西塞罗这段话揭示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A.维护公民权利平等的重要性 B.法律应当保护全体罗马人的权利 C.罗马公民法的特征 D.罗马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必然性 【答案】C

考点:罗马法。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罗马法律的相关内容的理解。材料中体现了古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所以当时的法律体系是公民法,故C项正确。 28、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类护照最早出现的时问最可能开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材料的信息“请照赴十八省游历”,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又开放了11个通商口岸,选择时注意题干中的最早出现。 29、定量分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

A.航运业 B.面粉业 C.机器制造业 D.矿山开采业 【答案】B

考点: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特点。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图片中获取的时间是1912年至1921年,这一时期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时期;民族企业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行业是面粉业;ACD所涉及的行业发展缓慢。所以答案选B。

30、下图是朱宣咸时政漫画中的一副作品《丰收》,对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C.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D.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答案】C

考点: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生产的公有化程度和规模,脱离了中国的国情,严重的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 31、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哪种场合上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尼克松访华时 D.中印会谈时 【答案】B

考点: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外交。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可以看出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

32、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 )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答案】B

考点:1787年。A项明显与材料说法相反;B项正确,是基石,是民主制度原则和精神的体现,故选B。C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本身说法错误。 33、读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1913年为100%) 国别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德国 14 18 25 40 60 100 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 美国 14 11 17 39 100 从表格中能反映出( )

A.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 B.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长期落后 C.科技极大影响了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D.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答案】C

考点:近代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次工业期间,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率先采用新技术,没有传统行业的束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英国等老牌的国家背负传统行业的压力,经济发展逐渐的缓慢了下来。从中可以看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选C。

34、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新政”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上述言论在本质上反映了

A.美国的自由传统根深蒂固 B.罗斯福丧失了民众基础 C.新政侵蚀了白由主义根基 D.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 【答案】A

考点:罗斯福新政实施之后,有些人发出了批评的声音,说明美国言论自由,自由传 统根深蒂固,故 A 项正确;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批评的声音只是少数,罗斯福 不可能失去民众基础,故 B 项错误;新政本质上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根基,故 C 项错误;个别不同的声音不代表整个社会的共识,不能以偏概全,故 D 项错误。

35、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 【答案】A

考点:欧盟。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的信息可以看出欧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的信息可以看出欧盟具有统一性的特点,因此材料认为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第Ⅱ卷(共160分)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责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代朝贡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

材料二 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1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13分) 【答案】(1)内涵:清代朝贡制度丰要涉及以中国为核心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包含了部分西方国家;朝贡制度的核心是通过礼仪体现中国“天朝上国”的地位;“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维护朝贡制度的主要手段;朝贡贸易兼有官方和私人性质。(8分)

评述: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强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逐渐脱离世界潮流。(4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

(2)特点: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丰义色彩,体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反映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6分) 影响: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列强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谈判成为晚清处理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7分,一个要点3分,两个要点5分,3个要点7分)

考点:清朝朝贡制度;近代清的外交。(1)第一问“基本内容”可从朝贡制度涉及的地区、手段、目的、性质等方面去分析内涵。第二问“评价”需指出产生朝贡制度的根源,对中国发展的不利影响。(2)第一问特点依据“……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等信息归纳。第二问影响可从对中国外交、社会性质与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所示变化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迁移”有何不同,并归纳出影响核心区域变化的因素。 【答案】(1)经济重心的迁移: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南方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3分)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化:秦汉至隋唐,核心区域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中游;此后逐渐东移北上;明清时期,核心区域以北京为中心并扩展。(3分)

影响因素:气候、资源;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南方经济的发展。(6分)

考点:第一问不同点需分别归纳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迁移的线索、依据结构图分析古代统治中心的空间转移规律,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第二问影响因素可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去思考。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英国 1688年光荣,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制度 16年《权利法案》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17年巴黎人民武装,法国大爆发,《宣言》颁布 1791年,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 1848年二月,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二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宣言》已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于是,美国人民在期间和之后,通过了旨在使这一宣言不仅在纸面上而且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他们没收并分配了亲英分子的大地产,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但不包括妇女)都拥有了选举权。许多州通过了禁止输入奴隶的法律。已建的教会被废除,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国家的法律。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在内的,这一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 一个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利基础上的切实可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而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原因。(9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二中对美国的认识。(6分) 【答案】

(1)特点: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贵族在中起主导作用(或者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2分) 法国:伴随着不断的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2分) 原因:英国和法国的历史传统有所不同,英国有君权的传统,而法国的君主权力相对强势;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外部因素对两国的影响不同。(5分)

(2)创造出新的共和制政体;实践了启蒙思想的基本原则;实现了政教分离;用和法律保障了公民的天赋权利。体现了美国资产阶级的首创精神;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对人类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总统共和制的比较。(1)依据材料一中英国通过光荣——《权力法案》——《王位继承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议会改革,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法国通过法国大——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二月等过程,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由此可见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贵族在中起主导作用(或者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法国:伴随着不断的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2)依据材料二中“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之所以重要,…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但不包括妇女)都拥有了选举权。”、“已建的教会被废除,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国家的法律”、“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在内的,这一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从中可以体现出材料对美国的认识:创造出新的共和制政体;实践了启蒙思想的基本原则;实现了政教分离;用和法律保障了公民的天赋权利。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的影响:体现了美国资产阶级的首创精神;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对人类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五权”的表现形式是五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分立”。“五权”是以“人民有权,有能”的权能分开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从权能分开说的内涵看。是把国家的大权一分为二。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政权即为“权”,是“管理”的力量,这个“权”由人民来掌握;“治权”即为能,是自身的力量,这个“能”应当是有能的人组成的掌握。孙中山认为,只有这样将“权与能”分开,才可以做到“人民有权,有能”。又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国措施,保证中国资产阶级分阶段、按步骤进行。 材料二 (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五年时间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1952年,我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五权”的思想特点及性质。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54年的有利条件及历史作用。(7分) 【答案】(1)思想特点:国家大权分为五种形式;权能分开;分阶段完成。(3分)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2分) 立法的特点: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3分)

(2)客观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建设,为人民行使制宪权提供坚实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我国经济恢复,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并处于国民经济的领导地位;制定《共同纲领》为制宪积累了经验。(4分)历史作用:保障了社会主义建设。(3分)

考点: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本题考查了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五权 ”的思想特点及性质,性质一问较容易,凡是资产阶级制定的,性质必定是资产 阶级。思想特点可从材料一归纳出来。 (2)回答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可从材 料二来回答,材料中可归纳出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根据最后的“参考西方有关法 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可以概括出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结合这一特 点。反映资产阶级要求这一特点需要引起注意,容易忽视。第2 问考查了1954 年的背 景等知识点和历史作用,可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即可。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金山对日和约》于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操纵下以美、英、法等四十八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片面单独对日缔结的和约(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萝宣言》、《波茨坦会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别签订全面对日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日本放弃对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半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根据360百科整理

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因为苏联的解体而解徽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更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远东地位的军事存在。 —范丽萍《冷战初期美国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原因探析》

材料二:安倍晋三是日本政坛中强硬的右翼人物,多次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多次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开脱,坚决支持小泉纯一年参拜蜻国神杜并亲自参拜,引起了中国、韩国和的谴责和不满。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出台对日美关系的影响。为什么说“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8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国内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对此,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应对? (7分) 【答案】(1)影响:美日逐渐结成军事同盟,日本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2分)原因:①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成为日本今日军国主义复活的原因之一。②直接插手朝鲜战争,造成朝鲜半岛。③干涉中国内政,成为台海两岸局势不稳的因素。(6分)

(2)现象:法西斯右翼势力抬头。(2分)应对:向世界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阴谋及其本质面貌;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展开不妥协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5分。写出2点得4分,写出3点得5分。其他方面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5分) 考点:战后日美关系与远东局势等。(1)根据材料一中“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更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远东地位的军事存在。”的表述可知《旧金山和约》的出台对日美关系的影响是美日逐渐结成军事同盟,日本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前沿军事基地。之所以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是因为美国的所作所为:美国扶植日本,还有插手朝鲜战争,造成朝鲜半岛;另外干涉中国内政,成为台海两岸局势不稳的外在因素。(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复活死灰复燃,法西斯右翼势力抬头的社会现象。关于如何应对,以及应对的办法,应该首先考虑的是要无情揭露日本的罪恶,再次还要考虑就是还要不妥协的与之进行斗争;再次就是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日本的所作所为。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受到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人口普查全国有6亿多人。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在“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通过调查研究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指出,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只剩下小部分用于积累,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受到影响,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科研的后腿, ——摘编自杨建业《马寅初传》

材料二 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北京大学校长和常委职务也被一撤到底,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1980年新《婚姻法》增加了马寅初二十多年前提出的“晚婚晚育”,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 ——摘编自彭华《马寅初全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马寅初关于人口问题的主张,指出其提出的背景。(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未80年代初对马寅初评价的变化及其原因。(7分) 【答案】(1)主张: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2分)

背景:中国人口过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党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中国破除了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双百”方针提出。(6分。) (2)变化:由批判、否定变为肯定、称赞。(2分) 原因:结束,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改革开放的实施;人口膨胀成为中国突出问题。(5分) 考点:马寅初。(1)“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概括材料可知,马寅初主张控制人口数量。关于背景,要从人口与经济增长、、苏联影响等角度分析。受到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人口查全国有6亿多人”。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在“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 “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概括材料可知背景是,中国人口过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党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中国破除了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双百”方针提出。(2)关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未80年代初对马寅初评价的变化,需要注意改革开放前后马寅初的政治命运不同。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概括材料可知,对马寅初由批判、否定变为肯定、称赞。关于原因要结合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结束之后,对“左”倾错误进行纠正,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改革开放的实施,人口膨胀成为中国突出问题。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