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特点

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特点

来源:刀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4卷第6期 2002年6月 人 民 黄河 VO1.24.NO.6 YEI I ()W R1VER J'Al1.,2002 【专题研究l 编者按:为缓解严重干旱的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根据《关于加强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工作问题的批复》的指示精神,发出 《关于开展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积极组织力量,在各省区的配 合下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汇总、计算和分析工作。本次规划在《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西北 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 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了今后2O年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方案以及必须采取的对策 和措施。2001年4月12~13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在银川审查通过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 本专栏集中反映了报告中的有关主要内容.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特点 董雪娜 ,李世明 ,张培德 ,金双彦 ,曹秋芬 (1.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南部州450003;2.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河南部州450003) 摘 要:西北地区国产水资源总量为1 563.1亿m。,其中黄河流域部分水资源总量为511.9亿m ,内陆河水资源总量为 1 O51.2亿m。;地表水资源量1 428.2亿m ,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量为134.9亿m。。西部水资源的分 布不均匀,降雨受地形影响,形成了多个闭合圈。 关 键 词:降水;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内陆河;黄河;西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TV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379(2002)06—0005—02 1 区域概况 西北地区西起帕米尔高原国境线,东至陕西省与山西 省交界的黄河,北到中国与蒙古国国境线,南至长江与黄河的 分水岭。土地总面积约310万km。,占全国总面积的32.5 . 1.2水体类型 西北地区的水体有河流、冰川、湖泊和沼泽。 河流:按照源头和最终归宿,可将河流分为四类,即:流出 国境的内陆河,流出国境的外流河,不出国境的西北内陆河和 源头在国外、尾间在国内的内陆河。第一类主要分布在的 伊犁、塔城、喀什三地区,如伊犁河、额敏河等。第二类外流河 共两条,一条是位于北部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属北 冰洋水系;第二条是南部和田地区的齐普恰普河,属印度 洋水系。第三类河流分布在的北部和西部,例如阿勒泰地 区的乌伦古河、喀什地区的克孜勒河等,其源头分别在蒙古国、 吉尔吉斯斯坦。第四类河流广布在西北各省的高山与盆地之 间,产流面积集中在山区。 西北内陆河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以河流出山口为界,分 成两个区域,在出山口以上是径流形成区,径流沿程自上而下 递增,河流出山口以后,流入湖泊或盆地低处,径流沿途经渗 漏、蒸发或用于引水灌溉,最后消失在荒漠、湖泊或灌区中。 冰川:冰川的分布广与补给量大是西部河流水资源的一大 其中黄河流域(指西北地区部分,下同)为57万km。,内陆河地 区为253万km。。1997年总人口为7 63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 的6.18 。 西北地区地形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走廊。其特点是山 峰高、盆地大,高差悬殊,沙漠、绿洲相间分布,绿洲与水源共 存,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明显,并以盆地为中心呈环带分布。 1.1 气 候 由于西北地区深处内陆,距海洋遥远,加之受高山阻挡,海 洋潮湿气流不易到达,因此属典型的内陆性气候:空气干燥,日 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夏季炎热,持续时 间较短;冬季寒冷,持续时间长。 气温随地形条件和地理位置不同而变化。青海省格尔木 的托托河站多年平均气温一4.2℃,海拔4 533 1 m。吐 鲁番的年平均气温为13.9℃,吐鲁番盆地四周环山的低凹处, 是典型的性盆地气候,最高气温可达47.6口C。 西北地区热力资源丰富,年积温多在2 000℃以上,除柴 达木盆地的年积温较低,只能种植一些喜凉的作物之外,一般 的盆地和平原地区年积温都可适宜农作物生长。蒸发量较大, 每年一般都在1 500 mm左右,气温的年较差在24~32℃ 之间 特点,对于干旱的西北地区特别重要。西部山区冰JIl融水补给 比重的分布趋势是由高原外围向高原内部递增。内陆河水系 冰川融水补给比重一般比外流河大。据对西部山区有水文资 收稿日期:2002—01—1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 (G1 999043608)。 作者简介:董雪娜(1956一),女,山东菏泽人,高级工程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6 ・ 人 民 黄 河 2002钲 料的河流统计,冰川融水比重在25 以上的河流有3O条 一 湖泊:西北地区湖泊众多,主要分布在和青海。。据 统计,共有湖泊1 39个,总面积5 505 km!,几乎全部在内 陆河区。这些湖泊中面积大于100 km 的有11个,其面积达 4 814 km ,占西北地区湖泊总面积的87 。青海省湖泊面积 大于1 km 的共有266个,总面积1 2 610 km ,湖泊蓄水总量 2 200多亿rn .但淡水量只有350多亿rn 。 2区域降水与蒸发 2.1 降 水 整个西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13 mm,黄河流域多年平 均降水量423 mill,西北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 66 mm。 西北地区除高山及北疆西部的伊犁、塔城以及黄河源区南部等 地区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不足250 mm。 黄河流域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主要表现为东南 多.西北少,山区降水多于平原,总体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 减,而且有3个明显地带。黄河流域年降水量的6O ~8O 集 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 69.8 :由于降水比较集中,因此流域内常出现暴雨洪水和春旱。 对整个西北内陆河区来讲,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气候的影 响.北疆盆地年降水量1∞~200 mm,南疆普遍不足80 mm.河 西走廊西部不足50 mm。阿拉善地区东部在l00 mm左右,若 羌一带约20 mm,哈密北部淖毛湖戈壁的年降水量不足1 5 mm.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雨量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 mil1. 最少的一年仅为0.5 mm,其南部的却勒塔格.甚至终年难见滴 雨.是全国降水量最稀少的地方 。 西北内陆河降水受地形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山地降水多于 平原,盆地周边降水多于盆地腹心、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300 mm的地带都是高山,而平原、盆地 的降水多在1 50 mm以下。西北地区降水受地形影响较大.形 成了多个闭合圈,而降水的高值区基本上都是非农业的高山 区,农业区的降水量多数在1 50 mm以下。因此,西北地区很 少有旱作农业。 2.2 蒸 发 黄河流域水面蒸发地区分布大致是.青海高原和流域内石 山林区,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800 mm;兰州 河口镇区间为 1 470 mill;河口镇龙门区间在1 000~1 400 mm之间;龙门 一三门峡区间在900~1 200 mm之间。 西北内陆河区的水面蒸发量受地形和纬度影响十分明显。 其在空间上分布与降水量恰好相反,高山小于平地,盆地周边 小于盆地腹心;凡是环状闭合型的水面蒸发量等值线,低值区 必是高山,高值区必为湖盆;水面蒸发量随地面抬升而衰减。 同等地面高程上的水面蒸发量是南部大于北部。 3区域水资源 3.1地表水资源 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469.8亿rn ,其中龙羊峡以上为 1 66.4亿rn ,龙羊峡一兰州区问1 36.8亿rn。.兰州 河口镇区 间的宁夏和内蒙古黄河南岸为10.9亿rn .河口镇一龙门的西 岸为40.j亿rn ,泾、洛、渭河81.5亿rn ,鄂尔多斯内流区3.1 亿n 。。。西北内陆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958.4亿rn ,其中入境 水量88.1亿m。。,出境水量239.6亿n1 。伊犁河年径流量 1 59.8亿m 其中出境量1 29.1亿m 。额敏河年径流量23.6 亿rn 其中出境径流3.2亿rn。 。帕米尔高原阿克苏河径流量 9.3亿rn 全部为出境水量。中亚西亚内陆区1 92.7亿rn -准 噶尔内陆区1 26.0亿rn ,塔里木内陆区地表水347.8亿rn -羌 塘高原内陆区46.2亿m 柴达木内陆区48.1亿rn -青海湖内 陆区21.9亿In .河西内陆河区72.7亿rn 。额尔齐斯河外流 区lO0亿m。、.其中出境径流8 1).6亿rn。。奇普恰普河外流区 2.93亿m ,其中出境径流2.8j亿rn 。 3.2浅层地下水资源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292.7亿rn。 其中一般山丘区、 黄土丘陵沟 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86.9亿n1。;山间盆地、山间 河谷平原、黄土台塬阶地区地下水资源量1 26.9亿rn 。地下 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21.1亿rn。 内陆河流域地F水资源量为694.6亿rn ,其中山丘区地 下水资源量41 5.6亿rn ;山间盆地、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量 461.3亿rn。。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182.4亿rn。。 西北地区地一f’.水资源量为.987.3亿1TI 。其中 4】、2 亿rn。,青海1 76.1亿rn ,甘肃1 1 7.3亿rn .宁夏3O.2亿rn . 内蒙古42.3亿rn ,陕西8O.2亿rn 。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中 山丘区地下水为602. 亿rn。,平原区地下水为588.3亿n1 .地 F水之间重复计算量为203.4亿rn。 。 3.3水资源总量 西北地区国产水资源总量为1 563.1亿iTI .其中黄河流域 为5I1.9亿rn ,内陆河为1 O51.2亿rn ;地表水资源量 1 428.2亿rn .其中黄河流域为469.8亿rn ,内陆河(国产水) 为 )j8.4亿m ;地下水资源量987.3亿rn ,其中黄河流域为 292.7亿rn .内陆河为694.6亿rn 。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不 重复的地F水资源量为134.9亿rn ,其中黄河流域为42.1亿 rn ,内陆河为92.8亿rn。。各区的水资源量见表1。 3.4水资源的特征 河川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是反映当地水资源开 发利用难易程度的主要指标。内陆河西部地区的河流主要依 靠高山冰川和积雪补给,汛期来得较早。 西部以冰川积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均较 小,高山地区更小。天山、祁连山、昆仑山西段以及阿尔泰山高 山区径流年变差系数C、,均小于0.20,中低浅山区为0.20~ 0.45,河西区祁连山东段一般为0.30~0.70。总之为高山小. 浅山大;靠冰雪补给的河流小.靠降雨补给的河流大;集水面积 大的河流小,小河的变化大;西部变差系数小,东部变差系 数大。 西北内陆河流域河JlI径流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西北地区 的内陆河水系,由于地质构造、自然条件垂直分带规律,由源头 到尾闾一般要流经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径流区,即径流形成区 和径流散失区;要流经山丘区、山前洪积 冲积倾斜平原、冲积 或冲积湖积平原和沙漠等地貌单元,从而使地(下转苇1 9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张会言等: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分析和配置方案 的转变。 ・ 19 ・ 性调蓄工程;水资源合理利用程度低,管理不善,水资源浪费严 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河西地区的水资源配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修建调蓄 水库,增加对径流的调节能力,主要工程有黑河正义峡水利枢 纽和山区水库,提高对黑河径流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实现已达 成的黑河分水协议。②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在考虑区域地 表水、地下水转化以及水资源总量的条件下,根据地下水的供 水能力确定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对于石羊河下游民勤县地下 水超采区,要严格控制开采量,并考虑补救措施,逐步恢复地下 水的水位。③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增加当地可供水量。在当 地水资源不足和充分挖掘节水潜力的情况下,跨流域调水、增 加当地可供水量就成为最为有效可行的增加供水量、保障国民 经济用水措施之~。近期安排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工程、引硫 济金工程,远期安排引大济西工程。 2.4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目前用水量较少,l997年总用水量6.07亿 m 。柴达木盆地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供 水_丁程效率低。现有的供水设施多建于60~70年代.设计标 准低.目前老化现象严重,供水能力下降.供水效率降低。②灌 溉管理粗放,田间用水浪费严重。目前全盆地平均灌溉毛定额 l2 750m。、/hm:,灌区灌排系统不同步,重灌轻排,造成了不同程 度的土壤次生盐碱化,使部分耕地弃耕,破坏了绿洲生态环境: ③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保护措施不力,目前盆地还没有具体 措施保证盆地水资源不受污染。④土地沙漠化.天然植被退 缩,生态环境恶化,沙漠化面积以每年2.2 的速度增加。 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方案。近期新建柴达木生态环境建 设工程、_屿海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察苏 夏日哈生态环境建设 开发利用评价:河西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强烈.生态环境系 统需水较大,水资源相对贫乏。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途 工程,加强节水,降低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的用水定额。远期 新建乌图美仁生态环境建设lT程、扩建诺木洪一大格勒生态工程。 开发利用评价:总体上看,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 度较低.住今后一定时期内.水资源可以满足用水需求.但柴达 径,除大力开展节水外,建设调蓄工程.合理利用地下水.兴建 跨流域调水工程等都是有效可行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 施,基本能够满足该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水需求,并维持 该区的生态环境系统不致恶化,但在用水高峰季节和个别地区 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要实现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走高效节水农业的道路,大幅度 木盆地属于高寒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则难 以恢复。因此,今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 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防止对水资源的污染。 降低农作物单位面积需水量,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实现粮食作物向低耗水经济作物 【责任编辑荆东亮】 (上接第6页) 下水的埋深分布具有自山前向盆地中心逐渐由深变浅的规律。 亿m 表l 西北水资源规划黄河片总水资源量 山丘区河流多数是山区基岩裂隙水的排泄通道.地下水在河流 出山之前几乎全部转化为地表水.经河道流出山外;河流进到 山前平原后.地表水大量渗漏转而补给地下水.然后地下水又 在适当条件下以泉水形式溢出地面.变为地表水.成为平原河 流的主要补给来源。这种河水地下水 河水的转化过程,是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自上而下水循环运动的基本方式。 西北地区黄河流域三水转化的关系,是水资源总量中由降 水人渗补给的地下水资源量,其中有85 以上转化为河川基流 量。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中有18 左右形成河川径流. 有82 消耗于地表水体、植被和土壤的散发以及潜水蒸发。河 川径流量有35 左右由地下水所补给。 参考文献: [1] 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中国冰川概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 988. [2] 杨川德,邵新媛.亚洲中部湖泊的近期变化[M].北京:气 象出版社,1 993. [3] 西北内陆河水旱灾害编委会.西北内陆河地区水旱灾害 [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李艳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