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C70抗扰动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C70抗扰动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来源:刀刀网
工程材料与设备器 粥搿i 酶 蚺黝 姆 l&鞋q i @辨l C70抗扰动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田景松 ,杨荣俊 ,杨思忠 ,刘 峰。,韩 光 ,曾 波 ,李彦昌。,李 杰 (1.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2.北京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61; 3.北京高强混凝土有限公司.北京 100071) 摘 要:采用试验室研究、试验段检测评估等手段.分析了桥梁结构在正常通车条件下新建匝道与已有桥梁的连接部现 浇混凝土结构由于受交通荷载扰动而引起混凝土裂缝、钢筋握裹力不良以及强度下降等不利影响,揭示了扰动对混凝土 性能的影响规律。优选C70抗扰动混凝土并进行工程应用研究和结构混凝土质量检测评估,证明混凝土耐久性优良、实 体结构质量可靠,技术方案切实可行。 关键词:桥梁;抗扰动混凝土;混凝土裂缝;钢筋混凝土握裹力;实体结构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_rL 528.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7767(2013)Ol—O1 15—04 Applied Research on C70 Disturbance Resistance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Tian Jingsong,Yang Rongjun,Yang Sizhong,Liu Feng,Han Guang,Zeng Bo,Li Yanchang,Li Jie 1工程背景 为40 ̄60 km/h,经2 min的观测.流量基本为350 针对上述情况,初步设计方案提出2 h抗压强度达 新建的京包高速公路1号标匝道桥需要与北京 400辆车。 市北五环路箭亭桥贯通连接,但施工期间由于五环路 处于正常通车状态,通车荷载激发桥梁振动,会对桥 到20MPa以上,28 d强度大于C40的设计要求。抗扰 梁连接部现浇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握裹力以及混凝土 动混凝土技术指标见表1。 力学性能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所以易出现裂缝、强度 下降等质量缺陷。 针对如何评估扰动对于现浇?昆凝土的影响以及 解决这一丁程难题,雷周、张永娟等学者ll_ 1对抗扰动 混凝土施T可行性及扰动对于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开 表l 抗扰动混凝土技术指标 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由于国内外鲜见抗扰动混凝土工 程应用的相关报道,目前又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和指导,而且试验室模拟的状况也难与实际丁况相符, 2技术难点 因此只能要求混凝土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免受扰动 即可满足轻型车辆通行要求)。 水泥混凝土从初凝到终凝是水泥水化产物形成 发生扰动,很容易破坏水泥水化产物的结构,降低混 破坏的强度(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达到2O MPa以上, 最快的阶段,也是强度增长较快的阶段。如果在该阶段 根据施T期间对北京市北五环路箭亭桥桥区交 凝土的强度:其次扰动有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 通流量的统计和估算可知,一般情况下车辆平均时速 缝以及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为80 km/h,高峰时期为60 km/h,以桥区长2 km计算。 张永娟等人l 31分析认为,现浇混凝土在凝结硬化 车辆通过需1.5~2.0rain。因此,确定通过桥区观测点 中期(初、终凝至一定强度足够抵御扰动的阶段),抗扰 的交通流量时间为2rain。在该时问内3条车道可通过 动性能最差,应尽量减小对该阶段的扰动。在无法中断 400 500辆车(3 d观测统计通过的重车为10%~ 交通、降低交通荷载带来扰动的情况下,只有提高混 20%),而在施工期间,按照交通导改方案.需要占用1条 凝土性能、缩短凝结硬化中期时间,才能实现抗扰动 车道,只有2条车道可通行,因此交通平均速度会下降 的设计目标 2013 ̄-I期(1一)第31卷瘩j5:技术115 器工程材料与设备 甏 I。0。0 毯l姆0蘸 ◆◆ 3高强混凝土拌和方案和技术选择 3.1预拌硫铝酸盐水泥快硬混凝土 能够根据施工进度.实现混凝土多次、零星供应或连 续大批量的供应。 经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比较,笔者认为普通硅酸盐 预拌硫铝酸盐水泥快硬混凝土是采用快硬硫铝 3.4混凝土技术方案的确定 酸盐水泥和专用缓凝剂及早强促硬剂配制的快硬混 凝土.采取预拌方式生产,需要兼顾控制缓凝时间和浇 水泥高强快硬抗扰动混凝土更适于该T程。 筑后早期强度发展的矛盾,才能既保证运输又保证早 4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强。该种}昆凝土一般加水后2~3 h可保持流动性,加入 根据既定的技术方案,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除 早强促硬剂后.I~2 h初凝,3 h强度达到20 ̄30 MPa。 了优选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砂、石等原材料外,还掺 但针对该T程施T特点。其质量控制和组织供应存在 加了优质的增密硅灰和j号门配制的复合型聚羧酸高 较大难度,主要体现在: 1)T程量少、次多,不同批次的水泥和施T温度 对混凝土质量易带来较大的影响: 2)硫铝酸盐水泥快硬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生产 供应存在较大的冲突,在目前混凝土搅拌站生产量饱 满的情况下,组织生产难度较大。 3.2现场搅拌硫铝酸盐水泥快硬混凝土 采取现场搅拌丁艺,胶凝材料及砂石集料均按包 装计量,拌和水使用定量水桶计量,施T现场只需计 量用水量,便可确保计量和配比的准确性。 现场搅拌T艺适合小批量混凝土的浇筑,在满足 操作时间的要求条件下,同时也能满足快速通车及T 程质量的要求 现场搅拌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下: 1)现场多采用滚筒式搅拌机,混凝土质量匀质性 较差: 2)每次搅拌方量小,难以满足施T用量要求: 3)施工现场粉尘飞扬、机械噪声较大,不利于环保。 3.3普通硅酸盐水泥高强快硬抗扰动混凝土 普通硅酸盐水泥与优质硅灰、粉煤灰等矿物掺合 料组合用于配制具有一定黏度的低水胶比、高强混凝 土,再掺用超早强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便可以加速混 凝土强度的发展 因为现浇混凝土在初凝之前还处于 塑性状态,即使受到扰动,也具备自愈合的能力,而在 凝结硬化后期,混凝土已具备较高的强度,足以抵抗 扰动对其产生的破坏:但在凝结硬化中期(初、终凝至 一定强度),抗扰动性能最差。因此改善混凝土抗扰动 性能,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使用快硬混凝土,通过缩短 初、终凝时问,加快混凝土强度发展,使扰动的不利影 响最小化。 采用该方案的优点有: 1)能够达到混凝土性能设计目标; 2)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易于预拌化生产供应, 116,;}教技术2013 No.1(Jan.)Vo1.31 性能减水剂 4.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见表2) 表2 C70抗扰动混凝土配合比 水胶 水/ 水泥, 硅灰,粉煤灰/矿渣粉,砂率 外加 比 (k /m )(kg/m ̄)(k m3)(鬣 蕊 )( _/m ) % 剂,% 0.24 145 350 5O 80 120 40 1.8 4.2混凝土性能 Fd薹 蹬坦辗 4.2.1拌合物性能(温度20 ̄30 o鲫加的∞C条件下)∞如加 m O 1) 机混凝土坍落度为220~240 nlm,1 h后为 200 ̄220 lllm,流动性好,无泌水、离析等和易性不良 情况。 2)加水4~5 h后完成初终凝。 4.2.2力学性能(见图1) 罔1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混凝土强度发展曲线 4.2.3耐久性能 1)混凝土早期收缩情况 试验使用非接触式早期收缩测定仪测定,测定龄 期为0~3 d,并与C50}昆凝土比较,其结果见网2。 2)混凝土耐久性指标(见表3) 4.3混凝土施工组织及连接部施工 综合考虑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以及成型和交 通导改时间等各环节,基本确定按照以下T序安排: g4d,褂嫱 伽 瑚 咖 啪 鲫 栅 瑚 o ——C50干缩率1 ——C50干缩率2 ——C50干缩率3 ——C70干缩率 _一2罱导 客兰鸯兰至三墨蔑 詈 数据采集次数(15 mird次) 冈2 C70混凝土与C50混凝土干缩率对比 表3 C70抗扰动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施T现场准备就绪后及时通知混凝土公司,一般在 甘d 、 嗵 甘dW, 黼 22:30左右开始生产混凝土.运输时间为50 ̄70 min, 最晚混凝土出站时间控制在24:00 ̄00:30.以确保浇 筑混凝土时间在凌晨l:00~1:3O前完成,使混凝土在 早高峰时间交通流量产生较大扰动前已经凝结并产 生足够强度。 2011年6~7月期间,首先进行了试验段施T和 试验段结构检测分析,后续连接部混凝土结构共分 8次浇筑桥面板、横隔梁,约500 ITI 。到达现场的混凝 土拌和物和易性良好.施工浇筑完毕进行表面拉毛及 覆盖,同时按照检测方案留置混凝土试块和预留若干 平整面以进行超声、回弹、钻芯取样等检测。经多次 结构检测表明,混凝土结构内部致密、无缺陷,外观 质量优良,未出现裂缝等缺陷,新旧接茬部结合紧密, 整体结构评定优良:目前已经完成结构验收、实现 通车。 5试验分析 5.1结构强度 1)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较快。但随着环境温度降 低,早期强度有所降低:28 d标养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耐久性各项指标优良,属于高耐久、高密实度 混凝土 3)早期收缩试验证明,混凝土体积稳定性良好。 4)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实体回弹强度>实体取 芯强度(3 d芯样强度已达到设计强度的109%。28 d强 度超过150%)。 工程材料与设备器 鞲舱 l辩龉 l 《鼢 黜《最鲑锶 《 船 鼋 5.2扰动对强度的影响(见图3、4) 冈3扰动对试验段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罔4扰动对实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从试验段(20 ̄30 oC)各龄期结构抽样测试可 知.强度平均损失5~7 MPa: 2)从实体结构(25~39 oC)各龄期结构抽样测试 可知,强度平均损失2.5~4 MPa 研究认为,混凝土结构受环境温度影响,温度越 高,扰动损失强度减小;扰动主要对混凝土早期影响 较大,强度发展越快,影响越小。 5.3扰动对混凝土的钢筋握裹力影响(见图5) 一- l j 一非扰动试件 试验龄期/d 图5试验段混凝土钢筋握裹力试验 由图5可知: 1)1 d钢筋握裹力。扰动试件低于非扰动试件约 25%: 2)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扰动试件与非扰动试 件的3 d钢筋握裹力相同: 3)后期钢筋握裹力并无明显下降。 (下转第120页) 2013 ̄1期(1一)第31卷席荭故jI:117 器工程材料与设备 i 酶髓%《 氆稿 臻 妻雏{; | 嚣 …'t71:(; ii:E 魏 l| 面,2种沥青混合料的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强 可以充分发挥低标号沥青的抗车辙优势。从通车后几  度比均相差不大,几乎相当。因此,按照现行规范的技术 个月的运营情况看,该路段路用性能良好。要求,50号沥青的混合料可以在T程建设中使用,其 另外,从技术经济性考虑,50号沥青混合料价格约 抗车辙性能优异,尤其适用于道路中、下面层巾,在有 为570元/t,若用改性沥青.混合料价格将达620元/t, 表面层保护的条件下,可以发挥其抗高温变形性能l 。 4 50号沥青在阜石路二期工程中的应用 按照1个车道宽度3.75 1TI,长度1 km,厚度7 cm计算, 大约需要656.3 t沥青混合料.用50号沥青混合料造价 根据阜石路一期(西四环路一两五环路)运营1年 约为37.4万元,改性沥青混合料造价约为40.7万元, 多时间的验证结果.总结近几年北京市道路T程中采 可以节约3.3万/(krn・车道・层),若按10个车道、2层 用新材料、新T艺的经验,结合同家节能减排、保护环 结构计算,可以节约建设资金约66万/kin。凶此,低标 境、低碳经济的方针,进行 石路二期沥青路面设计。 (印尼布敦岩沥青): 号沥青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性优势,在保证路面性 1)高架桥一般路段:4 CFn SMA一13+4 cm AC一16C 能的同时,可以大大节约投资。 5 结语 2)桥上公交车站、大纵坡段:4 cm SMA一】3(4‰ PR)+4 om AC一16C(6%。PR); 50号沥青在北京市城市快速路建设中的应月=j,探 索了低标号沥青在北方地 应用的经验,开启了低标 3)快速路主路坡段:4[3Ill SMA一】3f4‰PR)+6 till 号沥青在丁程应用中新的一页,将推动我固低标号沥 AC一20C(70号沥青+6%。PR)+7 cm AC一25C(50号 青在性能评价、材料设计方面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 沥青):  4)桥下道路主路:4(3111钢渣SMA一13+6 C1TI AC一20C 参考文献:(50号沥青)+7 cm AC一25C(50号沥青): 5)桥下交叉口、公交站:4 cm钢渣SMA一13(4‰ [1】陈忠达,袁万杰,薛航,等.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指标【J1.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5):1—4. PR)+6 om AC一20C(70号沥青+6%D PR)+7 cm AC一25C [2]吴传付,下苹.硬质沥青及其混合料路 忡能的试验研究fJ1. (50号沥青): 6 om WAC一20C(50号沥青)。 T程与建设,2009,23(2):228—230. 验研究『J1.石浦沥青,2008,22(2):7—1 3. 31刘朗晖,沙庆林,李振科.A一30碗质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试 6)桥下道路辅路:4ctnWAC—l3C(70号基质沥青)+ [【4】罗立.硬质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D].长沙: 长沙理T大学,2009:65—72. 这些结构层材料中包括了改性沥青、岩沥青、低标 号沥青、抗车辙剂、优质集料等,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该 路段沥青路面在重载作用下的抗车辙问题。阜石路快 【5】黄晓明,吴少鹏,赵永利.沥青与沥青混合料[M].南京:东南 大学 版社,2002:88—92. 速路主路上下坡路段、桥下道路主路、桥下平面交叉 【6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T 口、公交站及前后、桥下道路辅路等路段道路荷载作 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 版礼,2004. 用最复杂,沥青路面处于 维受压缩和剪切状态下, 坡段的慢速、路口和公交车道的复杂剪切作用,都给 收稿日期:2012—08—28 基金项目: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200935331 1020) 沥青路面高温性能带来了不利影响,凶此,将50号沥 作者简介:黄建强,男,高级T 程师,学上,主要从事道桥建设与管理 青混合料AC一20、AC一25应用于这些特殊荷载路段, r作。 (上接第1 17页) 参考文献: 【1】需周,张永娟.不中断交通桥梁修补混凝土的可行性分析【J1. 广东建材,2008(6):56—58. 6结论 试验研究和实体混凝土质量检测证明,采用普通 硅酸盐水泥高强快硬抗扰动混凝土和现有施TT艺, 『21张永娟,张悦然,张雄.改善混凝上抗扰动性能的三种途径 在目前桥梁通车状况下: 『J{.建筑材料学报,201 1(2):26—29. 3l张永娟,张悦然,张雄.混凝士凝结硬化阶段抗扰动性能研 1)钢筋握裹力以及混凝土内外部质量不受扰动 【影响,但混凝土强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2)采用超 设计强度等级的早强抗扰动混凝土, 聩量、 . 究 1.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9(5):1—3. 收稿日期:2012—09—21 发及混凝土耐久性能评估、检测和技术管理等L 作。 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获得良好的1_程 作者简介:田景松,男,岛级T 程师,硕L,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t研 120,;}教投求2013 No.1(Jan.)Vo1.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