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来源:刀刀网
教育 瓣 科学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霍永忠 (河北井陉皆山中学河北石家庄050301) 摘要: 多媒体技术介入教学领域,引起了课堂教学性的变化 给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多媒体技术以其独有的直观性、再现性 和形象性的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在阅读教学方面,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 多媒体;语文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220163—01 1利用多媒体技术电ll设教学情境 的体会少,难以理解诗中蕴含的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对关键的意象邮 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 票、船票、坟墓、海峡的理解也不到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幅画面:母 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予分别、夫妻离别、母子死别、游子与分离,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 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 创造性的复述这几幅画面,让学生进入诗人的再现的情景,从而联系自己 发,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性基 的生活经历,领悟诗歌感情。 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 4利用多媒体技术解感释疑 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而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 在新课标中学语文教材中,存在一些内容枯燥抽象的课文,如果只是 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这 教师口头讲解,只能使学生一知半解、被动接受。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 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多媒体的特点是 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 图文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 感知知识,便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 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也可以将文章相关的背景、历史知识、文化 设巧妙的突破口。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 蕴涵等融为一体,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播放功能,快捷、明了、 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 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筛选 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 择取所需信息,扫清阅读障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 地化解了,新课改注重的能力培养便收到了实效。 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5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校园网和互联网资源把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大量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学 教师预先处理的视频、图像、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或学生的素材整合到课 会快速地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毋庸置疑,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毕竟不同于 程内容之中。如《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学习相对枯燥,学 网络信息,其内容精炼简约、系统规范,涵盖的信息量不可能太多。而互 生大多不感兴趣,况且对于一个偏远小县城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去过苏 联网却可以给我们提供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能极大地充实学科教材的内 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美景也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了创设情景,激发 容。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充教材内容,优化学科 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有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 教学资源,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视野。 州之美;还有一句谚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 园林之美。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苏卅I园林,领略它的美景。然 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 后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图片,学生群情激奋,边看边发出一阵阵惊呼:“真 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教学思 美啊!”于是我因势利导,让他们以“苏州园林真美,美在——”来说感 路以及教学方式均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 受,学生情绪激动,踊跃发言,为下面的授课营造~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 2利用多媒体技术理囊课文结构 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效果可以让课堂的内涵和 6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朗读情感 外延极大地延伸。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课文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是关键。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在新 例如在讲解《中国石拱桥》课文时,可以先播放一段有关石拱桥的录 课改中,朗读能力的培养摆在了突出位置,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 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要充分体现中国石拱桥的雄伟、古朴、巧 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再现上都难以迅速使学生入情入 妙绝伦,后半部分选择赵州桥、卢沟桥等几座有突出特点的桥介绍说明, 境,但同时课文不是对语文知识的简单解说,而是综合运用字、词、句、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我国桥梁建设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 段、篇、语、修、逻、文等知识的产物。课文的这一特殊性,容易导致教 化的自豪感和对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在播放录像的同时配乐 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切实依据课文前的“阅读重 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中国石拱 点”和“预习提示”,以此统一教和学的目标,确保教学不偏离主航道。 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古代建筑师是怎样实现这样特征的?课文自然段之 而多媒体技术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表象 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老师总结、分析、 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借助信 讲解课文,重点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使学生在录像画面的辅助下,很快 息技术尤其是教育软件、多媒体、因特网等手段,使教学打破时间、空间 理清课文的“脉络”。 的,把所有有价值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丰富而形象地提供给学生,使语 3以多媒体技术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文教学内容生活化、时空立体化,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学 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系统,为其形象思维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接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常规教学手 触的虽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我们运用声形兼备 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 的课件,传授知识,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 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一个形象的世界,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 为我们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其 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不多,对乡愁 重要的角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